双小齿轮与齿排啮合的背隙消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6856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小齿轮与齿排啮合的背隙消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与齿排啮合结构,特别是一种双小齿轮与齿排啮合的背隙消除结构。是一种两个小齿轮利用时规皮带产生的张力,而可与啮合的齿排或大齿轮的锯齿形成反向单边紧密啮合状态,以便在滑移运动上不致产生背隙而造成不顺或松动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由一固定板、一驱动机构、二偏心滚轮、二小齿轮传动机构及一时规皮带等部份所构成;其主要是利用该固定板上适当处分别装设一驱动机构及二小齿轮传动机构,而在该机构的轴杆顶端均分别设置一时规皮带轮,并在各时规皮带轮上套置一时规皮带,而在驱动机构与小齿轮传动机构间的时规皮带外侧分别设置一偏心滚轮,藉以挤压时规皮带以产生适当张力,以便利用时规皮带的张力赋予该二传动机构的小齿轮分别对齿排的锯齿形成反向且恒为单边紧密啮合状态,藉以消除二锯齿在啮合上所产生的背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该驱动机构及二小齿轮传动机构的轴杆顶端分别装设一时规皮带轮,以利套置一时规皮带,俾藉偏心滚轮对时规皮带作适当挤压(或拉紧),使时规皮带产生张力,致使该二小齿轮传动机构的时规皮带轮分别产生反向拉力,进而使小齿轮的锯齿与齿排的锯齿形成反向单边啮合状态,可消除二锯齿在啮合上产生的背隙。锯齿的啮合无论正、逆向转动,恒保持单边紧密接触而无背隙产生,故其滑动具有十分平滑顺畅的效果。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顶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小齿轮传动机构的分解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二小齿轮与齿排形成反向单边啮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顶视示意图。
图号说明1固定板2驱动机构 21驱动轴22时规皮带轮3偏心滚轮4偏心滚轮5小齿轮传动机构 51小齿轮511齿轮轴512调整块 52轴承 53轴套54时规皮带轮 55免键轴衬6小齿轮传动机构 61小齿轮64时规皮带轮65免键轴衬7时规皮带8齿排
具体实施方式
兹将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于后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小齿轮与齿排啮合的背隙消除结构,其主要是由一固定板1、一驱动机构2、二偏心滚轮3、4、二小齿轮传动机构5、6及一时现皮带7等部份所构成。其中该固定板1,为一金属板体,在板体适当处制设有数个轴孔,可分别供一驱动机构2、二偏心滚轮3、4及二小齿轮传动机构5、6的轮轴套置组合。
驱动机构2,设于该固定板12一侧边,其主要是由一驱动轴21顶端固设一时规皮带轮22所构成,可利用该时规皮带轮22套设一时规皮带7,藉以驱动该时现皮带他端的二小齿轮传动机构5、6产生转动。
该二偏心滚轮3、4,为轮轴偏心的滚轮,其是设于驱动机构2与二小齿轮传动机构5、6之间,且令其分别位于驱动机构2与二小齿轮传动机构5、6所套置的时规皮带7外侧,以查该偏心滚轮轴呈偏心的结构,而可调整该偏心滚轮3、4对该时规皮带7给予适当挤压,使该时规皮带7产生适当张力,以利用时规皮带产生的张力赋予二小齿轮传动机构顶端的时规皮带轮54、64分别产生逆时钟方向及顺时钟方向的拉力(如图3所示),进而使该传动机构末端的小齿轮51、61分别对齿排的锯齿产生反向单边啮合状态(如图5所示)。
二小齿轮传动机构5、6,为具有相同构造的二传动机构,是并排设于该固定板1另一侧适当处。如图4所示,其主要是分别由一小齿轮51、二轴承52、一轴套53、一时规皮带轮54及一免键轴衬55等部份所构成。其中,该小齿轮51是与齿排8啮合(如图2所示),且该小齿轮的齿轮轴511可供二轴承52及轴套53套置,藉以装设固定在固定板1上,而该齿轮轴511伸出固定板1表面的端部则可套置一时规皮带轮54,并在时规皮带轮54与齿轮轴511之间套置一免键轴衬55,藉旋紧免键轴衬55的夹紧螺丝,可使免键轴衬对齿轮轴511及时规皮带轮54轮毂内面产生顶撑力,而让该时规皮带轮54结合固定在齿轮轴511端部,俾供套设一时规皮带7,以驱动小齿轮51呈正、逆向转动。又该齿轮轴511的顶面复凸设有一调整块512,该调整块可供调整工具套合,在齿轮轴511与时规皮带轮54分离状态下,可用来调整小齿轮51与齿排8呈最佳单边啮合状态(如图5所示),即该二小齿轮51、61的锯齿与齿排8的锯齿是呈反向单边啮合状态。然后藉免键轴衬55使其与时规皮带轮54结合固定而定位。此时,套设在时规皮带轮54上的时规皮带7,可利用偏心滚轮轮面与轮心不等距的原理,调整偏心滚轮角度,给予该时规皮带7适当压力,则可使该时规皮带7产生适当张力,而该时规皮带7所产生的张力,将对该二组小齿轮传动机构5、6的时规皮带轮54、64分别产生不同方向的拉力。亦即对时规皮带轮54产生反时钟方向的拉力,而对另一个时规皮带轮64则产生顺时钟方向的拉力(如图3所示)。使传动机构末端二小齿轮51、61的锯齿恒对齿排8锯齿产生反向单边啮合压力(如图5所示)。故该二小齿轮51、61无论呈正向或逆向转动均对齿排8的锯齿恒保持反向单边啮合状态,如此,二锯齿的啮合无论正、逆向转动,恒保持反向单边紧密接触,自无背隙产生,故其滑动自然十分平滑顺畅。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是在驱动机构2与二小齿轮传动机构的时规皮带轮54、64间的时规皮带7外侧设置二偏心滚轮3、4,俾对时规皮带7作适当挤压,以造成该时规皮带产生适当张力的结构,亦可仅利用一偏心滚轮3设于驱动机构2与二小齿轮传动机构的时规皮带轮54、64间适当处,而时规皮带7则从该二小齿轮传动机构的时规皮带轮54、64间通过并套置在该偏心滚轮3上(如图6、7所示)。同样可藉该偏心滚轮3的调整,而对时规皮带7产生紧拉作用,因此,此种结构同样具有让时规皮带产生适当张力的效果,并使该二齿轮传动机构的时规皮带轮54、64分别产生反方向拉力,致使该二传动机构末端小齿轮51、61的锯齿恒对齿排8的锯齿产生反向单边啮合压力,故其锯齿的啮合无论正、逆向转动,恒保持单边紧密接触而无背隙产生,故其滑动同样具有十分平滑顺畅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双小齿轮与齿排啮合的背隙消除结构,其主要是由一固定板、一驱动机构、二偏心滚轮、二小齿轮传动机构及一时规皮带等部份所构成;其特征是利用该固定板上适当处分别装设一驱动机构及二小齿轮传动机构,且该机构的轴杆顶端均分别设置一时规皮带轮,并在各时规皮带轮上套置一时规皮带,而在驱动机构与小齿轮传动机构间的时规皮带外侧分别设置一偏心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小齿轮与齿排啮合的背隙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小齿轮传动机构的小齿轮,其齿轮轴顶面凸设有一调整块,且齿轮轴与时规皮带轮之间则套置一免键轴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小齿轮与齿排啮合的背隙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驱动机构与二小齿轮传动机构的时规皮带轮间适当处,亦可仅设置一偏心滚轮,而时规皮带则从二小齿轮传动机构的时规皮带轮间通过并套置在该偏心滚轮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小齿轮与齿排啮合的背隙消除结构,其主要是由一固定板、一驱动机构、二偏心滚轮、二小齿轮传动机构及一时规皮带等部分所构成;其主要是利用该固定板上适当处分别装设一驱动机构及二小齿轮传动机构,而在该机构的轴杆顶端均分别设置一时规皮带轮,并在各时规皮带轮上套置一时规皮带,而在驱动机构与小齿轮传动机构间的时规皮带外侧分别设置一偏心滚轮,借以挤压时规皮带产生适当张力,以利用时规皮带的张力赋予该二传动机构的小齿轮分别对齿排的锯齿形成反向且恒为单边紧密啮合状态,以消除二锯齿在啮合上所产生的背隙。本实用新型使锯齿的啮合无论正、逆向转动,均无背隙产生,故其滑动具有十分平滑顺畅的效果。
文档编号F16H7/08GK2522674SQ0127524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仁文 申请人:张仁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