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分路中使用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103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管分路中使用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软管分路中使用的接头,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夹具,该夹具具有用于分路的软管连接管以及一对可与主软管的内外表面紧密接触的弧形板,从而使流体可平稳地从主软管流向分支软管,并且可增强软管的耐用性。
背景技术
通常,当需将水供给到较大的耕地区域中的植物或诸如运动场地或公园之类是的草地时,一具有较大直径的主软管设置在待浇灌区域中的适当位置中以进行供水,并且从主软管分出的多个分支软管以均匀的间距设置,从而使水能够均匀地供给到需被浇灌的广大的区域上。
在这种情况中,为了使分支软管与主软管相连接,可采用具有诸如“T”字形的接头和一夹具。Rush等人发表的题为《分支的软管结构、接头结构与其所用的部分及其制造方法》(″Branched hose construction,joint construction andpart therefor,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的美国专利No.4,637,638揭示了一种T字形的接头,该接头包括一个平坦的头部和一个与头部垂直连接的本体管。头部是受力插入通过主软管形成的一开孔的一部分。本体管的中间部分形成有螺纹,而本体管的端部形成有一个直径扩大部分,这样,一螺母可以装配到螺丝上,而一分支软管可以插入直径扩大部分中。安装螺母是为了稳固地保持头部和与头部的上表面紧密接触的主软管之间的连接,并且由此不漏水地提供它们之间的连接部分。
将T形分支管的头部(即接头)插入主软管的开孔中。由于头部的面积比主软管的开孔大,因此,当开孔弹性膨胀时,头部可受力插入开孔内。T形分支管的本体管可从主软管垂直延伸出。具有与头部相同形状和面积的一外部压板插入本体管内。当外部压板插入之后,可装上螺母。分支软管受力安装到已装好螺母的本体管的端部上。
在这种情况中,主软管必须是柔软的,其原因在于,T形的分支管的头部必须受力插入主软管的开孔中。然而,当主软管由较硬的材料或横向或纵向均不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时,如由通过在帆布上涂上乙烯树脂而制成的防水布布制成,由于头部不能插入主软管的开孔内,因此,就不能使用T形分支管。
同样,还存在由T形分支管不能在连接部分中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与T形分支管的头部的一端部紧密接触的主软管是由柔软的材料制成的,而T形分支管的头部是由较硬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当主软管和T形分支管的头部之间不能保持良好的水密性时,主软管会由于内部压力产生的局部应力而断裂。
此外,在主软管由圆柱形合成树脂管与多个沿管子纵向方向延伸的纤维芯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其中纤维芯材料是为了起到加强作用,由于根据水流的液压或其他外力因素变化,主软管会反复膨胀和压缩。在这种情况下,纤维芯材料不会变形,而是保持其原始状态,而只有合成树脂管会反复地膨胀和压缩。因此,由于膨胀时与分支管相连的软管的端部的耐压性会大大减小,因此,软管的端部可能由于内部液压和外部因素的改变而扭转或剧烈移动。此外,这种扭转或剧烈移动会在软管表面上产生诸如折皱之类的变形,这会干扰软管内流体的平稳流动。另外,软管可能破裂或断裂,这样,软管的使用寿命会缩短,而软管的耐用性会降低。
此外,在主软管和分支软管以主软管位于接头内部的方式通过具有一对夹具形状的接头相连的情况中,仅当主软管是可保持圆柱形管子形状的软管时,可以利用这种接头。相反,当软管是可以自由折叠而不具有预定形状的软管时,则不能使用这种接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分路中使用的夹具,该夹具可有效地应用在横向与纵向不能膨胀的柔性软管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分路中使用的夹具,该夹具包括一个用于分路的软管连接管以及一对可与主软管的内外表面紧密接触的弧形板,这样,不仅能使流体平稳地从主软管流向分支软管,而且,它可以有效地使用在能自由折叠而不保持圆柱管形状的软管中。
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管分路中使用的夹具,该夹具使作为主软管的软管与沿预定方向从主软管分支出的一分支软管相连,该夹具包括一内部压板,该内部压板具有一板状结构,它具有一种与主软管的内表面互补的截面形状,内部压板的中心处形成有一个分支孔,主软孔具有一开孔,该开孔具有沿主软管的纵向方向伸长的椭圆形,内部压板具有的椭圆形的面积比开孔的面积大;一螺纹接头,该螺纹接头与内部压板的分支孔结合成一体,该螺纹接头以可安装在分支软管内的方式沿预定方向突出,螺纹接头的内部压板一侧具有一螺栓部分,螺纹接头的一端形成有多个夹爪;一装配管,该装配管包括一个高弹性的水密环,该水密环围绕螺纹接头的夹爪之后的一部分安装;以及一外部压板,该外部压板具有一种与内部压板相同的板状结构,外部压板的中央形成有一个通孔,装配管通过该通孔,外部压板与内部压板装配在一起时与主软管的外表面接触。
当外部压板安装之后,一个螺母围绕在装配管的螺纹接头下的一部分处形成的螺栓部分安装,随后围绕螺纹接头安装分支软管。分支软管安装到高弹性的水密环上方的一部分之上,并且通过由金属片制成的装配环紧固到水密环上方的一部分处。
可与装配螺母的下表面紧密接触的一螺母座落部分围绕外部压板的通孔形成。此外,一配合凹槽沿内部压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形成,而一配合凸部沿外部压板的一边缘形成,配合凸部可插入配合凹槽内。此外,具有高弹性且为板状的一封装构件设置在内部压板的上表面和主软管的内表面之间。


从下列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更能显而易见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在软管分路中使用的夹具的分解立体图,其中示出了夹具的整个结构;
图2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夹具中使用的主软管和内部压板的局部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将一装配管安装到主软管内的方法;以及图3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夹具而相互连接的主软管和分支软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在软管分路中使用的一夹具是一个用于连接主软管1和一分支软管2的装置,其中的分支软管沿预定方向从主软管1中分出。夹具包括一内部压板10和一外部压板20,它们分别沿主软管1的纵向方向设置在主软管1的内侧和外侧;以及一具有一螺纹接头11a的装配管11,它沿预定向外的方向从内部压板10的一分支孔突出,以与分支软管相连。
也就是说,夹具为一种分别具有一弧形部分的一对压板的结构。内部压板10形成在装配管11的一端,装配管11的上端与分支软管2相连,内部压板10被插入由软材料制成的主软管1中,从而与主软管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外部压板20具有一个螺纹接头11a可以通过的通孔21,该外部压板20以这样一种方式与内部压板10装配在一起,即,外部压板10与主软管1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将主软管1压到内部压板10的上表面上。
以下,将详细描述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的结构。
首先,内部压板10通过形成在主软管1的预定部分的开孔1a插入主软管1内,并且内部压板10为一弧形,从而可与主软管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如上所述,内部压板10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的,即,与主软管1紧密接触的内部压板10的一部分区域比开孔1a的尺寸大。因此,内部压板10和开孔1a最好分别形成为椭圆形,这样,内部压板10可以平滑地插入开孔1a中。
也是就说,如图2所示,内部压板10首先被直立起,这样,它的较短的直径可与主软管1平行,随后,将内部压板10从其下端逐渐插入开孔1a内,内部压板10将以沿与开孔1a相同的方向定位的方式完全插入开孔1a中。
此外,一个装配管11是通过在上述内部压板10的上表面处垂直形成螺纹接头11a而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装配管11的螺纹接头11a与内部压板10的弧形板相连,并且通过开孔1a从主软管1突出。
另外,装配管11的螺纹接头11a与分支软管2的另一端装配在一起,而分支软管2的该端部是被设计成从主软管1分支出的。当分支软管2围绕螺纹接头11a的外表面安装之后,诸如一带状夹之类的装配环3围绕螺纹接头11a装配。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保持装配环3以防装配环3移动的多个夹爪12可以沿围绕螺纹接头11a的圆周的径向方向延伸,这样,装配环3可以保持住分支软管2,同时可以保持装配环3与装配管11的更加稳定的装配状态,并且可防止装配环3沿分支软管2的表面滑动。
此外,在水密环13设置在螺纹接头11a和分支软管2之间的状态下,装配环3以围绕水密环13的方式安装。这样,分支软管2与装配管11之间的连接部分保持在密闭的不漏水的状态,而两个构件则保持在一种更加牢靠的装配状态中。
也就是说,水密环13为一种具有预定高度的带形结构,这样,它可以围绕装配管11的螺纹接头11a装配。在分支软管2以围绕与水密环13组装的螺纹接头11a安装的状态中,装配环3安装在与水密环13接触的分支软管2的外表面上。
通过这种结构,水密环13被压成与螺纹接头11a紧密接触,这样,螺纹接头11a和分支软管2之间的接触表面可以保持在一种密闭的不漏水的状态中。此外,由于装配环3处于其装配状态中时使水密环13紧固而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因此,可以防止装配环3沿装配管11移动,从而更加稳固地保持分支软管2。
此外,当螺纹接头11a与外部压板20相互装配在一起之后,一螺母30围绕螺纹接头11a的螺栓部分14安装,该螺栓部分14是从与内部压板10接触的一部分开始形成的。与内部压板10类似,外部压板20也为弧形,当外部压板20被安装时,这种弧形能使外部压板20将主软管1压到内部压板10上。此外,外部压板20与主软管1接触的一部分也具有一个比主软管1中穿孔的椭圆形开孔的尺寸更大的区域,这样,当外部压板20与内部压板10装配在一起时,外部压板20可压在开孔1a的圆周上。
同样地,通孔21通过外部压板20的中心穿孔而成,这样,内部压板10的螺栓部分14和装配管11通过通孔21。当螺母30安装并紧固到已插入通孔21的螺栓部分14上时,外部压板20和内部压板10被相互装配起来,同时,分别与置于它们之间的主软管1的内外表面紧密接触,这样,它们可以被固定到主软管1上。
此外,为了防止当螺母30的水平底面压在外部压板20的弧形表面上时压力集中在外部压板20的上部的这种现象,向上突出的螺母座落部分22最好围绕外部压板20的通孔21设置,这样,螺母30的压力可以均匀地被传送到外部压板20的整个表面上。
另外,尽管本实施例采用了内部压板10和外部压板20通过螺栓和螺母来装配的结构,但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显而易见,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装配结构。
此外,最好在内部压板10的上表面和外部压板20的下表面分别形成一配合凹槽15和一配合凸部23,这样,内部压板10和外部压板20可以更牢靠地与主软管1装配在一起。
也就是说,在主软管1的开孔1a的圆周紧固在外部压板20和内部压板10之间构成水平表面,则存在这样一个大的隐患,即,由于供给的水的压力或其它外部压力,内部压板10可能在内部压板10和外部压板20上滑动并与之分离。
因此,在上述内部压板10和外部压板20的接触表面上形成配合凸部23和配合凹槽15,这样,当挤压主软管1时,将配合凸部23插入配合凹槽15内。结果,内部压板10和外部压板20不会从分支软管2上分离,而是可以稳定地保持它们之间的装配状态。
此外,在内部压板10和外部压板20之间的装配部分处最好可设置一个封装构件40,该封装构件40可为板状并具有较大的弹性,这样,两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以保持密闭的不漏水的状态,而内部压板10可以更牢靠地装配在主软管1的内表面中。
也就是说,封装构件40连接在内部压板10的上表面和主软管1的内表面之间,这样,内部压板10和主软管1的开孔1a的圆周之间的接触表面可以保持在密闭的不漏水的状态中。此外,由于具有较强粘性的封装构件40设置在主软管1的内表面和内部压板10之间,因此,可以防止主软管1的内表面和内部压板10相互滑动,并且使它们保持在牢靠附着的状态中。
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显而易见,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使软管分路的夹具,主软管与用于使分支软管与主软管连接的接头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以总是保持在稳定的装配状态中,这样,流体可以平滑地流过接头。
本发明的夹具可用于各类软管,它尤其可以更有效地运用在被称为防水帆布的软管分路中,这种软管是可自由折叠的而不能保持一种形态,在该软管中将乙烯树脂涂在帆布上来作为一种聚乙烯混纺织物。
尽管出于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揭示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增加和替代。
权利要求
1.一种使软管分支的夹具,该夹具将作为主软管的软管与沿预定方向从主软管分支出的分支软管连接起来,该夹具包括一内部压板,该内部压板具有一板状结构,它具有一种与主软管的内表面互补的截面形状,内部压板的中心处形成有一个分支孔,主软孔具有一开孔,该开孔具有沿主软管的纵向方向伸长的椭圆形,内部压板具有的椭圆形的面积比开孔的面积大;一螺纹接头,该螺纹接头与内部压板的分支孔结合成一体,该螺纹接头以可安装在分支软管内的方式沿预定方向突出,螺纹接头的内部压板一侧具有一螺栓部分,螺纹接头的一端形成有多个夹爪;一装配管,该装配管包括一个高弹性的水密环,该水密环围绕螺纹接头的夹爪之后的一部分安装;以及一外部压板,该外部压板具有一种与内部压板相同的板状结构,外部压板的中央形成有一个通孔,装配管通过该通孔,外部压板与内部压板装配在一起时与主软管的外表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分路中使用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内部压板具有沿内部压板的边缘形成的配合凹槽,而外部压板具有沿外部压板的边缘形成的配合凸部,配合凸部被插入配合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分路中使用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夹具还包括置于内部压板的上表面和主软管的内表面之间的一封装构件,该封装构件具有高弹性且为板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管分路中使用的夹具,通过该夹具流体可以更平稳地从主软管流到分支软管。该夹具包括内部和外部压板,它们可与主软管的内外表面紧密接触;一螺纹接头,该螺纹接头与内部压板一体形成;以及一装配管,该装配管具有一个围绕螺纹接头安装的水密环。主软管具有一个沿主软管的纵向伸展的椭圆形开孔,内部压板也为椭圆形形状,并且其面积比开孔的大。螺纹接头具有若干夹爪,而外部压板具有一通孔,装配管通过该通孔安装。当外部压板安装之后,一螺母安装在装配管的螺纹接头下,随后围绕螺纹接头安装分支软管。
文档编号F16L41/08GK1444708SQ01813374
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5日
发明者郑寅善 申请人:郑寅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