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井下管的联接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井下管的联接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联接管子的联接体。主要适用于深井井下的玻璃钢井管的联接。
目前从地下深处取水,一般都使用抗腐蚀、防结垢、重量轻、耐温性能好的玻璃钢井管和玻璃钢渗水管。在国内,也同样使用玻璃钢作为生产深井管和渗水管的材料,但所生产的深井管和渗水管的接口处一般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也有采用玻璃钢材制成的。联接方法一般采用螺纹联接或采用玻璃钢瓦形卡对接。螺纹联接是将深井管和渗水管的一端制成有一定长度的外螺纹,而另一端制成能与上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深水管或渗水管经旋转联接,这样就可以达到加长联接管的长度。另外一种联接方法是将玻璃钢深井管和渗水管的两端制成有一定高度的卡边,卡边的宽度与高度可根据玻璃钢瓦形卡内槽宽度和内槽深度而设定,玻璃钢瓦形卡也采用两个半块瓦形卡相互对接的形式来固定两根管子的接口,当两块玻璃钢瓦形卡对接时,一般采用金属螺栓固定。
上述两种的联接方法都存在有安装不方便、联接口处金属部件均被腐蚀,接口联接强度较低等缺点。
目前美国、日本使用了一种插销联接体,这种联接体是在管子的大头内与管子的小头上各有一个相同尺寸宽的凹槽,在管子大头上有一个销条插口,当管子小头插入管子大头内后,再将销条由销条口处插入至两根管子的凹槽部位,由销条的插入完成两个管子的联接。这种联接体的缺点在于当联接体拆卸时,固定销条的取出是很困难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拆装方便、联接强度高、重量轻的新型深井管联接体。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将深水管和渗水管的两端制造成新型的联接体,管子的一端为大头端,另一端为小头端,当联接时,可将管子的小头端插入另一管子的大头端,插入后将管子旋转一定角度后即被卡死,然后将定位销插入管子前端联接体处的定位销孔内,这样就可将两个管子牢固地联接成一整体。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联接体的具体结构及联接方法可根据附图1、2叙述如下。附图1为深井管或渗水管的装配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A-A横截面的剖面示意图。在附图中1是管子小头;2是管子大头;3是定位销;4是管子大头内的凸起卡边;5是管子小头上的卡边;6是管子小头凹槽后部的过渡体;7是管子大头前部进口处;8是管子大头内底边;α角为两根管子联接所应旋转的角度。根据附图1、2所示,管子小头1前端在圆周方向上最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卡边5,卡边5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应根据管子联接后所能承受管子的总拉力而设定,管子小头1上的卡边5的个数必须与管子大头2内凸起卡边4的个数相等,而卡边5的长度应略窄于管子大头2内圆周长度上的2个凸起卡边4之间的长度间隙,凹槽的宽度比大头2内凸起卡边4沿轴向的宽度略宽一些,在管子小头1上的凹槽内直径比管子大头2内凸起卡边4的内径略小些,当管子小头1插入大头2后,使大头2内凸起卡边4能自由转动为适。在管子小头1的凹槽后部的过渡体6与管子大头2前部进口处7的配合采用动配合。
下面根据附图1、2和3来叙述两根管子在联接时的操作方法。在两根管子联接时,先应将两根管子的中心线对齐,再将管子小头1的卡边5对准管子大头2内两个凸起卡边4之间的间隙处后,将管子小头1插入管子大头2内,使管子小头1前端顶住管子大头2内的底边8,再将任一根管子旋转α角度,如附图3所示。附图3是将附图2的剖面示意图中管子小头1或管子大头2中的一根管子旋转α角度后的示意图。然后再将定位销3插入定位销孔内,这样就完成了两根管子的联接。如此继续联接多根深水井管和渗水管,同样可将管子联接成一整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联接体与采用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联接体和联接方法与采用螺纹联接体或采用玻璃钢瓦形卡对接相比较,具有联接方便,联接强度高,联接体处没有被腐蚀现象。
2.本实用新型联接体与国外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在施工中操作人员对联接体的拆卸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管子之间相互联接的联接体,这种联接体是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的,联接体是由一根管子的小头插入到另一根管子的大头内,再经联接后组成,其特征在于每根管子小头1上卡边5的个数,必须与另一根管子的管子大头2内凸起卡边4的个数相等,当管子小头1插入另一管子大头2内,使任一根管子旋转α角后,再插入定位销3。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联接体,其特征在于管子小头1前端在圆周方向上最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卡边5。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子联接体。主要适用于深井井下玻璃钢井管的联接。本实用新型联接体的组成是将一根管子的小头插入到另一根管子的大头内,只需将任一根管子旋转α角度后,再插入定位销,就将两根管子联接成为一整体。本联接体与其它联接体相比较,具有拆卸方便,联接强度高,联接体处不会被腐蚀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L23/00GK87203640SQ87203640
公开日1988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17日
发明者纪德清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