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375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密垫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垫圈,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周面具有复数道挡缘,可提供良好气密效果的气密垫圈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所见的气压缸可分为二种型式,其中一种为空气外通式设计,该种外通式的气压缸是以管路与空压机设置成回路,而能藉由阀门作动,使气压缸的缸心得以往复作动,该型式气压缸因有空压机辅助,故作动力较大,其随着自动化机械的大量开发,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上;另一种气压缸,是属于空气内通式设计,该种空气内通式的气压缸,其缸体与缸心间形成密闭回路,可藉由拨杆带动阀门使回路相通,而能调整缸心与缸体间相对位置,此种型式气压缸,是属简便型设计,因其与空压机间无须以管路衔接,其作动力较小,但应用上较为灵活,故在日常生活物品可见及,如气压式可调高低的桌 椅、办公家俱、医疗器材、脚踏车、机车、汽车上,均可见及此种气压缸的普遍应用。
上述空气内通式的气压缸,因其内部须有回路,其结构型态与空气外通式的气压缸显著不同,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显示该种气压缸装设在座椅下侧,而能调整座椅高度,其中,该种气压缸由缸体30及缸心40所组成,缸体30并由外管32及内管31所组成,在内管31中形成气室311,在内管31上设有定位座33,定位座33中央穿设一作动杆34,该作动杆34上端设置一拨杆35,而在作动杆34下端固设一阀门36,在阀门36上端的作动杆34周缘形成上回路37,以及与外管32,内管31间所形成的侧回路38贯通,而侧回路38贯通至下端与一下回路39贯通。
其缸心40设置在缸体30下端,其上端固设一连动的活塞41,在缸体30下端设有定位回路座42 气密垫圈50,活塞41与定位回路座42间即为下回路39的设置,在气密垫圈50中设置卡掣片60,在气密垫圈50下端设置定位套43,定位套43使各构件呈定位状态。
在定位套43尚未定位时,可将拨杆35往上拨动,而使作动杆34往下作动,使气室311、上回路37、侧回路38及下回路39呈贯通状态,随后可自气密垫圈50处将气体灌入回路内,当回路内充满气体时,即停止灌气,而将定位套43定位后即可完成气压缸组装,此时,因内部回路内充塞气体,如将拨杆35往上拨动,使回路贯通,仅须加诸在缸体30或缸心40外在的压力,即使原来在内管31气室311中的气体,可经由上回路37,侧回路38而至下回路39处将活塞41往上顶,藉此,而能改变缸体30,缸心40相对位置,而当放松拨杆35,阀门36可因内管31气室311内部的压力而往上作动,即呈关闭状态,可使缸体30与缸心40间的相对位置呈定位状态。
故由上述结构可看出,空气内通式的气压缸设计,其气密垫圈50的设计即相当重要,此因气密垫圈50结构,须在进行灌气时,让气体得以顺畅地进入内部回路中,并且在进行反复作动时,须具备极佳的气密性,才能避免气体外泄,因此,气密垫圈50结构须兼具使气体易于进入、进行灌气时能防止气体回泄,且在作动时要能承受压力防止气体外泄。
请参阅图6所示,是现有习用气压缸内部装设气密垫圈部位示意图。该种气密垫圈50是由塑性材质制成,其本体51中央为具有中孔53喇叭形的凸环52,在凸环52内面上缘形成尖状的凸缘521,另在外周缘形成外环接触的挡缘511,而在进行灌气时,气体是由中孔53与缸心40间灌入,藉由气体压力,可使凸环52往外作动,使气体得以顺利的由凸环52与缸心40间隙处进入,而至内部充塞气体时,即藉由气密垫圈50本身的材质特性而复位呈密闭状态,惟因气密垫圈50内外的凸缘521、挡缘511接触线均属单点式单线接触,在使用上,气压缸内部的高压气体易由挡缘511及凸缘521处向外泄漏,而无法提供较佳的气密性效果。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气密垫圈仍存在有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气密垫圈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气密垫圈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气密垫圈,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气密垫圈,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气密垫圈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气密垫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本体外周面以及本体的凸环内面设置复数道挡缘,藉此,可达到较佳的气体防漏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密垫圈,其具有环形的本体,该本体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且在本体中形成内部为中孔的凸环,气密垫圈可以装设于气压缸的缸体内部,且本体中央所形成的中孔可供气压缸的缸心穿入,该本体外周面设置复数道挡缘,以及本体的凸环内面设置复数道挡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气密垫圈,其中所述的本体外周面所设置的复数道挡缘为三道。
前述的气密垫圈,其中所述的本体的凸环内面所设置的复数道挡缘为二道。
前述的气密垫圈,其中所述的本体外周面所设置的挡缘呈圆弧形状。
前述的气密垫圈,其中所述的本体外周面所设置的挡缘呈锥形状,该锥形状的挡缘前端形成圆弧部。
前述的气密垫圈,其中所述的本体外周面所设置的挡缘呈锯齿形状。
前述的气密垫圈,其中所述的本体的凸环内面所设置的挡缘呈锥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气密垫圈内部中孔以及外周面具有复数个挡缘的接触线缘,其藉由复数个接触线缘的设计,使其能避免气压缸缸体内部的高压气体外泄,且在内部承受压力时,即使气体产生些微外泄现象,仍能藉由复数接触线缘设计,使气体能位于复数道挡缘间而不致于外泄,且藉由复数接触线缘的设计,可使气压缸在承受压力状态下,得以防止气体外泄,而提供一更具实用性的气压缸,供业界选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气密垫圈,在本体外周面设置有复数道挡缘,以及本体的凸环内面设置复有数道挡缘,可以与气压缸的缸体外管内壁面以及缸心表面形成复数道防泄结构,能够有效的密闭缸体内部的高压气体防止外泄,提供较佳的气密效果,确保气压缸应有作动性能,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气压缸中所构成的优异效果,可以广泛应用在可调高低的桌,椅、办公家俱、脚踏车、机车、汽车、医疗器材上所装设的气压缸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气密垫圈,可以达到较佳的气体防漏效果,具有上述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气密垫圈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垫圈第一种形态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垫圈第二种形态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垫圈第三种形态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垫圈设于气压缸的缸体中的剖视图。
图5是现有习用气压缸的剖视图。
图6是现有习用气压缸内部装设气密垫圈部位的示意图。
10气密垫圈101本体102挡缘103圆弧部 11容置空间 12凸环121挡缘 13中孔 20卡掣片30缸体31内管 311气室32外管33定位座 34作动杆35拨杆36阀门 37上回路38侧回路 39下回路 40缸心41活塞42定位回路座 43定位套50气密垫圈51本体 511挡缘52凸环521凸缘53中孔60卡掣片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密垫圈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垫圈第一种形态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垫圈第二种形态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垫圈第三种形态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的气密垫圈10,是由塑性材质一体成型,其具有环形的本体101,本体101内部形成容置空间11,且在本体101中形成内部为中孔13的凸环12,在本体101下端卡掣一金属材质的卡掣片20,藉由卡掣片20可加诸于凸环12往中心的迫紧力,在本体101外周面设置复数道挡缘102,以及本体101的凸环12内面设置复数道挡缘121;上述本体101外周面所设置的复数道挡缘102为三道;上述本体101的凸环12内面所设置的复数道挡缘121为二道。
如图1所示,在本体101外周面所设置的三道挡缘102形成圆弧形状。
如图2所示,在本体101外周面所设置的三道挡缘102形成锥形状,该锥形状的挡缘102前端形成圆弧部103。
如图3所示,在本体101外周面所设置的三道挡缘102形成锯齿形状,挡缘102的锯齿形状形成下侧斜边倾斜向上。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本体101的凸环12内面所设置的二道挡缘121形成锥形状。
请参阅图1、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密垫圈设于气压缸的缸体中的剖视图。其中,该气密垫圈10可装设于气压缸的缸体30内部,且本体101中央所形成的中孔13可供气压缸的缸心40穿入,气压缸的缸体30由内管31及外管32所组成,气密垫圈10以中孔13套设在缸心40上,且在容置空间11中设置定位回路座42,并且,在缸心40顶端设置活塞41,内管31与外管32间形成侧回路38,侧回路38与贯通定位回路座42中的下回路39,而由图4显示气密垫圈10的本体101外周面,以三道挡缘102与外管32内壁面接触抵靠,以及本体101的凸环12内面以二道挡缘121与缸心40表面接触抵靠,从而形成复数道的挡缘102、121环绕接触,而能达到防泄功效,可有效挡止充斥于缸体30内部的高压气体防止外泄。
因此,经由上述结构特征及技术内容的详细说明,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气密垫圈为塑性材质制成,其内部中孔以及外周面具有复数个挡缘的接触线缘,其藉由复数个接触线缘的设计,使其能避免气压缸缸体内部的高压气体外泄,且在内部承受压力时,即使气体产生些微外泄的现象,仍能藉由复数接触线缘设计,使气体能位于复数道挡缘间而不致于外泄,且藉由复数接触线缘的设计,可使气压缸在承受压力状态下,得以防止气体外泄,而提供一更具实用性的气压缸,供业界选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密垫圈10,在本体101外周面设置复数道挡缘102,以及本体101的凸环12内面设置复数道挡缘121,可与气压缸的缸体30外管32内壁面以及缸心40表面形成复数道防泄结构,可有效的密闭缸体30内部的高压气体防止外泄,提供较佳的气密效果,以确保气压缸应有作动性能,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气压缸中所构成的优异效果,可应用在可调高低的桌,椅、办公家俱、脚踏车、机车、汽车、医疗器材上所装设的气压缸中,而诚为一种兼具优异性及普及应用性的实用新型创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气密垫圈,其具有环形的本体,本体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且在本体中形成内部为中孔的凸环,气密垫圈可装设于气压缸的缸体内部,且本体中央所形成的中孔可供气压缸的缸心穿入,其特征在于本体外周面设置复数道挡缘,以及本体的凸环内面设置复数道挡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密垫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外周面所设置的复数道挡缘为三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密垫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的凸环内面所设置的复数道挡缘为二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气密垫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外周面所设置的挡缘呈圆弧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气密垫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外周面所设置的挡缘呈锥形状,该锥形状的挡缘前端形成圆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气密垫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外周面所设置的挡缘呈锯齿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气密垫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的凸环内面所设置的挡缘呈锥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气密垫圈,其具有环形的本体,本体内部形成容置空间,且在本体中形成内部为中孔的凸环,气密垫圈可装设于气压缸的缸体内部,且本体中央所形成的中孔可供气压缸的缸心穿入,在本体外周面设置复数道挡缘,以及本体的凸环内面设置复数道挡缘,藉此设计,可使气密垫圈表面及内部以复数道挡缘与气压缸的内壁面及与缸心表面抵靠接触,而能提供形成复数接触线缘,可形成良好的气密效果,防止气压缸内部的高压气体外泄,而能确保气压缸应有的作动性能。
文档编号F16B43/00GK2694030SQ20042000768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
发明者徐伯原 申请人:徐伯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