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制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43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制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制防护棚,具体讲涉及为了遮阳或防雪而安装在类似于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那样的防护对象物上的铝制防护棚。
背景技术
以往,市场上正在销售设在屋外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遮阳或防雪用的各种类型的防护棚(例如,参照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的树脂制遮阳棚(KKC926C41、KKC934C41)的安装说明书,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的防雪棚(KIS72A、KKC712A1)的安装说明书)。
例如,某种防护棚由一个顶板、和用于将顶板支撑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上方的一对支撑部件构成。其他的防护棚通过在1~3个范围内增减顶板数量,可以根据室外机的大小变更深度。顶板的材质根据目的而选择,例如在用于遮阳时采用树脂制品,在用于防雪时采用不锈钢制品。
通常,可以增减顶板数量的防护棚,在各顶板的宽度方向端部设有槽形的带钩的卡子。各个顶板的连接是通过使各顶板的卡子彼此卡合来进行的。树脂制遮阳棚从树脂这种材料的材质上讲具有挠性。因此,各个顶板的连接仅通过沿着顶板的宽度方向(防护棚的深度方向)将两个顶板并列着压入并使顶板的卡子彼此卡合,即可容易进行连接。
另一方面,金属制防雪棚从金属这种材料的性质上讲,如果像树脂制品那样压入,则卡子变形并且有时不能合适地连接各个顶板。因此,通常各个顶板是以下述方式连接的。即,首先沿着顶板的长度方向(与顶板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两个顶板。然后,在将一方顶板的卡子的一部分卡合在另一方顶板的卡子的一部分上后,使一方顶板相对于另一方顶板滑动,以使两个顶板的卡子彼此完全卡合。但是,使两个顶板正确配置之后又使其滑动的一系列作业并非容易之事,在滑动时从滑动方向以外的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卡子容易变形。因此,装配作业的作业效率低。
并且,金属制防雪棚的支撑部件和顶板等的各部件通过剪切金属板而制得。因此,该剪切部分的边缘有时会裸露出来。裸露的边缘有可能成为以后的装配作业和设置作业的障碍,所以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外观、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装配的铝制防护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制防护棚。该铝制防护棚具有安装在防护对象物上部的一对支撑部件。支撑部件支撑着顶棚部件。在顶棚部件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安装框架部件。顶棚部件包括在顶棚部件的深度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顶棚板。各顶棚板相对相邻的顶棚板通过连接部连接着。连接部包括凸状弯曲部和凹状弯曲部。凸状弯曲部设在彼此相邻的一对顶棚板中的一方即第1顶棚板上,凹状弯曲部设在该一对顶棚板中的另一方即第2顶棚板上。凸状弯曲部从第1顶棚板的一侧缘向下方弯曲延伸。凹状弯曲部设在第2顶棚板的一侧缘,并且具有与凸状弯曲部的外形形状所对应的形状。在第1顶棚板和第2顶棚板彼此形成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将凸状弯曲部插入凹状弯曲部内之后,使第1顶棚板或第2顶棚板转动,以将两顶棚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由此两顶棚板在顶棚部件的深度方向彼此不分离地连接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铝制防护棚,从铝材料的性质上讲,可以实现轻量化,同时能够确保可以承受因雪的载荷和冰柱落下来而产生的冲击的强度。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遮阳用和防雪用的防护棚。并且,在第1顶棚板和第2顶棚板彼此形成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将凸状弯曲部插入凹状弯曲部内之后,使第1顶棚板或第2顶棚板转动,以将两顶棚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由此第1顶棚板连接在第2顶棚板上。所以,与在沿着长度方向配置两个顶板后,使一方顶板的卡子的一部分卡合在另一方顶板的卡子的一部分上,然后使一方顶板相对另一方顶板滑动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容易进行各个顶棚板的连接,并且可以有效地进行防护棚的装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防护棚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的防护棚的俯视图。
图2(b)是图1的防护棚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防护棚的侧视图。
图4(a)~图4(c)是图1的防护棚的顶棚板的剖面图。
图4(d)和图4(e)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防护棚的顶棚板的剖面图。
图5(a)是两个顶棚板在连接过程中的剖面图。
图5(b)是两个顶棚板的连接部分的剖面图。
图6(a)是顶棚部件和支撑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剖面图。
图6(b)是为呈现切口部而切断两个顶棚板的连接部分时的剖面图。
图7(a)是图1的防护棚的支撑部件的臂部的俯视图。
图7(b)是图7(a)的臂部的侧视图。
图8(a)是图1的防护棚的支撑部件的脚部的正视图。
图8(b)是图8(a)的脚部的侧视图。
图9是图1的防护棚的框架部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铝制防护棚。
本实施方式的铝制防护棚10如图1所示,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配置在类似于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那样的防护对象物上方的顶棚部件11;支撑顶棚部件11的一对支撑部件21;分别安装在顶棚部件11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箭头P方向)两端的一对框架部件31。
顶棚部件11如图2(a)~图3所示,包括在顶棚部件11的深度方向(图1中的箭头S方向)并列配置的第1顶棚板12、第2顶棚板13和第3顶棚板14。顶棚部件11的深度方向与各顶棚板12、13、14的宽度方向一致。第1顶棚板12和第2顶棚板13分别配置在顶棚部件11的深度方向两端,第3顶棚板14配置在顶棚部件11的深度方向中央。各顶棚板12、13、14通过连接部与相邻的顶棚板12、13、14连接。连接第1顶棚板12和第3顶棚板14的连接部包括设在第1顶棚板12的一侧缘的凸状弯曲部12c、和设在第3顶棚板14的一侧缘的凹状弯曲部14b。连接第2顶棚板13和第3顶棚板14的连接部包括设在第2顶棚板13的一侧缘的凹状弯曲部13b、和设在与设有凹状弯曲部14b的侧缘相反的一侧的第3顶棚板14的侧缘的凸状弯曲部14c。
如图4(a)~图4(c)所示,第1~第3顶棚板12、13、14分别具有规定宽度(例如约200~300mm)的平面部12a、13a、14a。
第1顶棚板12的凸状弯曲部12c从平面部12a的一侧缘向下方弯曲延伸,具有断面为圆弧的形状。第2顶棚板13的凹状弯曲部13b设在平面部13a的下面,具有断面为圆弧的形状,以使其与第1顶棚板12的凸状弯曲部12c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第3顶棚板14的凸状弯曲部14c从平面部14a的一侧缘向下方弯曲延伸,具有与第1顶棚板12的凸状弯曲部12c相同的形状。第3顶棚板14的凹状弯曲部14b设在与设有凸状弯曲部14c的侧缘相反一侧的平面部14a的侧缘,具有和第2顶棚板13的凹状弯曲部13b相同的形状。在凹状弯曲部13b、14b的前端分别设置向内侧突出的钩部13e、14e。
第1~第3顶棚板12、13、14具有以上结构,所以通过进行如下所述的操作而彼此能够连接。如图5(a)所示,例如,在连接第2顶棚板13与第3顶棚板14时,首先,在顶棚板13、14彼此形成规定角度(例如130°)的状态下,将第3顶棚板14的凸状弯曲部14c插入第2顶棚板13的凹状弯曲部13b内。然后,使顶棚板14向图5(a)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转动,以便将两顶棚板13、14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这样,不利用第2和第3顶棚板13、14的挠性,就可以使第2和第3顶棚板13、14在顶棚部件11的深度方向彼此不分离地相连接(参照图5(b))。
如图4(a)和图4(c)所示,在凸状弯曲部12c和14c的根部附近分别设置向上方突出的突起12h、14h。如图4(b)和图4(c)所示,在凹状弯曲部13b、14b上分别设置凹部13h、14h’。突起12h形成为可以卡合在凹部14h’中,突起14h形成为可以卡合在凹部13h中。因此,在使第2顶棚板13与第3顶棚板14连接的情况下,在凸状弯曲部14c嵌合在凹状弯曲部13b中的基础上,突起14h卡合在凹部13h中。同样,在使第1顶棚板12连接第3顶棚板14的情况下,在凸状弯曲部12c嵌合在凹状弯曲部14b中的基础上,突起12h卡合在凹部14h’中。由此,第2顶棚板13和第3顶棚板14之间的连接以及第1顶棚板12和第3顶棚板14之间的连接都很牢靠,而且即使施加多少力也不会轻易解除。
如图4(a)所示,在设有凸状弯曲部12c的侧缘的相反侧的第1顶棚板12的侧缘上设有弯曲部12d。弯曲部12d从平面部12a的一侧缘向下方弯曲延伸,以使第1顶棚板12的端面不露出。在第1顶棚板12的下面设置钩状突起部12e。钩状突起部12e设在从凸状弯曲部12c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钩状突起部12e具有与平面部12a垂直的基端部、和与平面部12a平行的前端部12g。钩状突起部12e的前端部12g具有与基端部相比位于靠近凸状弯曲部12c位置的外侧部分、和与基端部相比位于离开凸状弯曲部12c位置的内侧部分。钩状突起部12e的前端部12g只要至少具有外侧部分即可,内侧部分可以省略。换言之,钩状突起部12e的前端至少只要朝向第1顶棚板12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即可。在凸状弯曲部12c和钩状突起部12e之间的第1顶棚板12的部分设有支撑筋12f。支撑筋12f的高度小于钩状突起部12e,如后面所述,有助于防止紧固部件逆转(転倒)。
如图4(b)所示,在设有凹状弯曲部13b的侧缘的相反侧的第2顶棚板13的侧缘设有弯曲部13d。弯曲部13d从平面部13a的一侧缘向下方弯曲延伸,以使第2顶棚板13的端面不露出。在凹状弯曲部13b设有与平面部13a平行延伸的外侧突起部13f。外侧突起部13f的前端从设有凹状弯曲部13b的第2顶棚板13的侧缘向外侧突出。换言之,外侧突起部13f朝向第2顶棚板13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如图4(c)所示,在第3顶棚板14的下面设有钩状突起部14e’。钩状突起部14e’设在从凸状弯曲部14c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钩状突起部14e’具有与平面部14a垂直的基端部、和与平面部14a平行的前端部14g。钩状突起部14e’的前端部14g具有与基端部相比位于靠近凸状弯曲部14c位置上的外侧部分、和与基端部相比位于离开凸状弯曲部14c位置上的内侧部分。钩状突起部14e’的前端部14g只要至少具有外侧部分即可,内侧部分可以省略。换言之,钩状突起部14e’的前端只要至少朝向第3顶棚板14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即可。在凸状弯曲部14c和钩状突起部14e’之间的第3顶棚板14的部分设有支撑筋14f’。支撑筋14f’的高度小于钩状突起部14e’,如后面所述,有助于防止紧固部件逆转。在凹状弯曲部14b设有与平面部14a平行延伸的外侧突起部14f。外侧突起部14f的前端从设有凹状弯曲部14b的第3顶棚板14的侧缘向外侧突出。换言之,外侧突起部14f朝向第3顶棚板14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在使第1顶棚板12与第3顶棚板14连接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第1顶棚板12的平面部12a和第3顶棚板14的平面部14a彼此在同一平面,而且第1顶棚板12的凸状弯曲部12c嵌合在第3顶棚板14的凹状弯曲部14b中。另外,第3顶棚板14的外侧突起部14f和第1顶棚板12的钩状突起部12e彼此相对并划定收容槽115。收容槽115允许收容用于把支撑部件21固定在顶棚部件11上的紧固部件35。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紧固部件35包括螺栓35a和蝶形螺母35b,收容槽115允许收容螺栓35a的头部。在钩状突起部12e的前端和外侧突起部14f之间设有连通收容槽115的间隙。间隙允许螺栓35a的轴部通过,并且不允许螺栓35a的头部通过。
如图6(b)所示,在钩状突起部12e的前端部12g和外侧突起部14f之间设有切口部115a,以使螺栓35a的头部可以出入于收容槽115中。换言之,钩状突起部12e的前端和外侧突起部14f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被扩大成允许螺栓35a的头部通过。在没有切口部115a的情况下,在从顶棚板12、14的端部向收容槽115插入螺栓35a后,需要进行使螺栓35a滑动到所需要的部位的作业,但通过设置切口部115a,减少了在向收容槽115插入后使螺栓35a滑动的工时。
在将第1顶棚板12与第3顶棚板14连接的状态下,如图6(a)所示,支撑筋12f被配置在收容槽115的内部。支撑筋12f阻止螺栓35a的头部过度进入到收容槽115的深处。由此,防止连接第1顶棚板12和第3顶棚板14时的螺栓35a的逆转,可以有效进行防护棚10的装配作业。
支撑部件21以与外侧突起部14f和钩状突起部12e接触的状态通过紧固部件35被安装在顶棚部件11上。此时,紧固部件35具有将支撑部件21固定在顶棚部件11上的作用和加强第1顶棚板12与第3顶棚板14之间的连接的作用。由此,提高防护棚10的强度。
如图3和图7(a)~图8(b)所示,各支撑部件21主要由脚部22和连接脚部22的臂部23构成。脚部22可以接触防护对象物的侧面和上面。臂部23被固定在顶棚部件11上。
臂部23如图7(b)所示,由以下部分构成具有螺纹孔23a的底部;从底部延伸的右臂部23b和左臂部23c;设在右臂部23b和左臂部23c上方的支撑部23d。螺纹孔23a在通过紧固部件将臂部23固定在脚部22上时使用。右臂部23b和左臂部23c的长度互不相同,因此支撑部23d被设置成倾斜状。支撑部23d以接触顶棚部件11的状态支撑顶棚部件11。在左臂部23c的下部设有螺纹孔23e。螺纹孔23e和螺纹孔23a相同,也是在通过紧固部件将臂部23固定在脚部22上时使用。如图7(a)所示,在支撑部23d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孔23f。孔23f在将支撑部件21安装在顶棚部件11上时使用。如图7(b)所示,支撑部23d的两端比支撑部23d上表面略微突起。因此,如图6(a)所示,在将支撑部件21安装在顶棚部件11上的状态下,通过支撑部23d的端部支撑顶棚板14的外侧突起部14f的基端。由此,第1顶棚板12和第3顶棚板14之间的连接得到进一步加强。脚部22如图8(b)所示,具有大致T字状的断面形状。脚部22如图8(a)和图8(b)所示,包括侧面固定部22a、上面固定部22b和臂固定部22c。侧面固定部22a接触防护对象物的侧面,并被固定在该侧面上。上面固定部22b接触防护对象物的上面。臂固定部22c被固定在臂部23上。臂固定部22c和侧面固定部22a大致为一个平面,具有连接臂部23用的两个螺纹孔22d。
如图8(a)所示,在侧面固定部22a上设有连接防护对象物的侧面用的一组螺纹孔。这些螺纹孔包括在脚部22的中央部分左右并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个)纵孔22e、和位于这些纵孔22e的两侧的横孔22f(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侧各3个,合计6个)。
通常,在把防护棚安装在类似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那样的防护对象物上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电气短路和保护内部机器,不会在构成室外机的壳体上重新开设螺纹孔,而是利用原来设在壳体上的螺纹孔。但是,室外机的壳体的大小、设在壳体上的螺纹孔的位置和个数因生产商而不同,也因机型而异。所以,为了能够对应各种室外机,在防护棚上设置螺纹孔非简单之事。
但是,具有图8(a)所示的脚部22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护棚10,不必重新开设孔,即可对应各种室外机。即,根据设在室外机壳体上的螺纹孔的位置,从纵孔22e和横孔22f中选择使用合适的孔,并且通过在使用的纵孔22e或横孔22f的延伸方向微调整螺钉的固定位置,可以适当设定防护棚10相对室外机的安装位置。
在将脚部22配置在臂部23上以使脚部22的螺纹孔22d分别连通臂部23的螺纹孔23a、23e的状态下,脚部22连接在臂部23上。在将支撑部件21安装在顶棚部件11上时,脚部22被配置在臂部23的外侧。
如图9所示,各框架部件31被安装在顶棚部件11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箭头P方向)端部。面向外侧的各框架部件31的部分32具有圆角。在面对顶棚板12、13、14的各框架部件31的部分设有两个伸出部33,以从上下夹持顶棚板12、13、14。各框架部件31具有以上结构,所以能够完全覆盖各顶棚板12、13、14的端面。
在下侧的伸出部33上设有用于将框架部件31铆接固定在顶棚板12、13、14上的孔31a。在使用该孔31a进行铆接时,分别设在顶棚板12、14的孔12i、14i(参照图4(a)和图4(c))被同时使用。
在各框架部件31的两端、即顶棚部件11的角部,如图2(a)和图3所示,嵌装有帽34。利用帽34使面对外侧的各框架部件31的部分32的圆角和顶棚板12、13的弯曲部12d、13d的圆角平滑地连续,结果,顶棚部件11的外周整体形成为带圆角的形状。因此,提高防护棚10的美观性。
构成防护棚10的第1~第3顶棚板12、13、14、支撑部件21的脚部22和臂部23、框架部件31分别通过铝的挤压成形而制成。即,通过把块状的铝投入挤压成形机,使软化后的铝通过规定的管口而被挤出,然后切断成规定的长度而制得。
顶棚板12、13、14和框架部件31挤压成形时的挤压方向是图1中的箭头P方向。顶棚板12、13、14和框架部件31通过将挤压成形品切断成例如约600~1200mm的长度而形成。
支撑部件21的臂部23的挤压成形时的挤压方向是图7(a)中的箭头R方向。臂部23通过将挤压成形品切断成例如约15~50mm的长度,然后在支撑部23d形成孔23f,进而在螺纹孔23a、23e进行内螺纹切削而得到。
支撑部件21的脚部22的挤压成形时的挤压方向是图8(a)中的箭头Q方向。脚部22将挤压成形品切断成例如约100~200mm的长度之后,通过形成螺纹孔22d、纵孔22e、横孔22f而得到。
挤压成形时,不经过折弯加工等复杂的作业,能够精密而简单地制造具有复杂的断面形状的顶棚板12、13、14、脚部22、臂部23、和框架部件31。
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防护棚除了组合图4(a)所示的两个顶棚板12和图4(e)所示的一个顶棚板16而构成顶棚部件以外,和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防护棚10相同。在图4(e)所示顶棚板16中,与图4(c)所示的凹状弯曲部14b相同的凹状弯曲部16b设在两侧的侧缘。该情况下,使用的顶棚板的种类从三种减少为两种,所以能够提供制造成本降低而且廉价的防护棚。
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防护棚除了通过组合图4(b)所示的两个顶棚板13和图4(d)所示一个顶棚板15而构成顶棚部件这一点以外,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防护棚10相同。在图4(d)所示的顶棚板15中,与图4(c)所示的凸状弯曲部14c相同的凸状弯曲部15c设在两侧的侧缘。
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防护棚除了通过组合图4(a)所示的一个顶棚板12和图4(b)所示一个顶棚板13和图4(c)所示的两个顶棚板14而构成顶棚部件这一点以外,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防护棚10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第5实施方式的防护棚除了通过组合图4(a)所示的一个顶棚板12和图4(c)所示的一个顶棚板14和图4(e)所示一个顶棚板16而构成顶棚部件这一点以外,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防护棚10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第6实施方式的防护棚除了通过组合图4(b)所示的两个顶棚板13、图4(c)所示一个顶棚板14、图4(d)所示一个顶棚板15而构成顶棚部件这一点以外,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防护棚10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第7实施方式的防护棚除了通过组合图4(a)所示的一个顶棚板12、图4(b)所示的一个顶棚板13、图4(d)所示的一个顶棚板15和图4(e)所示的一个顶棚板16而构成顶棚部件这一点以外,与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防护棚10相同。
前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以下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顶棚部件11可以通过组合第1顶棚板12和第2顶棚板13构成,来取代组合第1~第3顶棚板12、13、14来构成。或者,顶棚部件11也可以通过组合一个第1顶棚板12和一个第2顶棚板13和两个以上的第3顶棚板14而构成。
对支撑部件21的脚部22的纵孔22e和横孔22f的形状以及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定,纵孔22e至少要有两个以上,横孔22f只要在纵孔22d的两侧分别至少设置一个以上即可。并且,各个纵孔22e、各个横孔22f未必一定是相同的大小,也可以将长度、粗细等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孔混在一起。
支撑部件21的臂部23的孔23a也可以设在右臂部23b,来取代设在臂部23的底部上,还可以设在右臂部23b和底部的角处。支撑部件21的臂部23的孔23e也可以设在臂部23的底部上,来取代设在左臂部23c,还可以设在左臂部23c和底部的角处。
紧固部件未必是螺栓和螺母,只要能够基于相同目的可以使用的即可,对其种类没有限定。
框架部件3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支撑顶棚板12、13、14的连接、并且可以覆盖顶棚板12、13、14的端面的形状即可。
位于顶棚部件11的深度方向两端的顶棚板12、13可以具有波状部分。并且,顶棚板12、13端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不露出顶棚板12、13的端面,可以是任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棚不仅限于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可以广泛适用于特别设置在室外使用的需要防护日晒、雪、冰溜等的所有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防护对象物上部的一对支撑部件;由支撑部件支撑的顶棚部件;分别安装在顶棚部件的长度方向两端的框架部件,所述顶棚部件包括在顶棚部件的深度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顶棚板,各顶棚板通过连接部连接在相邻的顶棚板上,所述连接部包括设在彼此相邻的一对顶棚板中的一方即第1顶棚板上的凸状弯曲部、设在所述一对顶棚板中的另一方即第2顶棚板上的凹状弯曲部,凸状弯曲部从第1顶棚板的一侧缘向下方弯曲并延伸,凹状弯曲部设在第2顶棚板的一侧缘,并且具有与凸状弯曲部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在第1顶棚板和第2顶棚板彼此形成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将凸状弯曲部插入凹状弯曲部内之后,使第1顶棚板或第2顶棚板转动以使两顶棚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由此两顶棚板在顶棚部件的深度方向彼此不分离地连接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弯曲部和凸状弯曲部弯曲成具有断面为圆弧状的断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状弯曲部设有朝向第2顶棚板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外侧突起部,在所述第1顶棚板的下面设有钩状突起部,该钩状突起部设在从所述凸状弯曲部向第1顶棚板的宽度方向内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而且其前端朝向第1顶棚板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第1顶棚板与第2顶棚板连接时,钩状突起部和外侧突起部彼此相对,划定可以收容紧固部件的收容槽,紧固部件用于把所述顶棚部件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状弯曲部和所述钩状突起部之间的第2顶棚板部分设有支撑筋,该支撑筋的高度小于钩状突起部,并且支撑被收容在所述收容槽中的所述紧固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钩状突起部和所述外侧突起部上设有切口部,以使所述紧固部件可以出入于收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包括螺栓,螺栓的头部可以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内,在所述钩状突起部的前端和外侧突起部之间形成允许螺栓的轴部通过、并且不允许螺栓的头部通过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一部分被扩大成可以允许螺栓的头部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各支撑部件包括脚部和连接该脚部的臂部,脚部可以接触防护对象物的侧面和上面,臂部被固定在顶棚部件上,在与防护对象物的侧面接触的脚部部分设有左右并列的多个纵孔、和位于这些纵孔的两侧的横孔。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顶棚部件由两个顶棚板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顶棚部件由三个顶棚板构成,三个顶棚板中的一个在一侧缘具有凸状弯曲部,三个顶棚板中的另一个在一侧缘具有凹状弯曲部,三个顶棚板中剩下的一个在一侧缘具有凸状弯曲部并且在另一侧缘具有凹状弯曲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顶棚部件由三个顶棚板构成,三个顶棚板中的两个在一侧缘具有凹状弯曲部,三个顶棚板中的剩下的一个在两侧缘具有凸状弯曲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顶棚部件由四个或更多个顶棚板构成,四个或更多个顶棚板中的一个在一侧缘具有凸状弯曲部,四个或更多个顶棚板中的另一个在一侧缘具有凹状弯曲部,四个或更多个顶棚板中剩下的在一侧缘具有凸状弯曲部,在另一侧缘具有凹状弯曲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制防护棚,其特征在于,顶棚部件由四个或更多个顶棚板构成,四个或更多个顶棚板中的两个在一侧缘具有凹状弯曲部,四个或更多个顶棚板中的另一个在两侧缘具有凸状弯曲部,四个或更多个顶棚板中剩下的在一侧缘具有凸状弯曲部,在另一侧缘具有凹状弯曲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铝制防护棚包括多个顶棚板。各顶棚板通过连接部连接在相邻的顶棚板。连接部包括凸状弯曲部和凹状弯曲部。凸状弯曲部设在彼此相邻的一对顶棚板中的一方即第1顶棚板上,凹状弯曲部设在该一对顶棚板中的另一方即第2顶棚板上。在第1顶棚板和第2顶棚板彼此形成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将凸状弯曲部插入凹状弯曲部内之后,使第1顶棚板或第2顶棚板转动,以使两顶棚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由此第1顶棚板连接在第2顶棚板上。通过具有以上特征,防护棚轻量而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外观,并且可以有效地进行装配。
文档编号F16M13/02GK2758633SQ200420116348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5日
发明者网野俊明, 铃木信雄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奥凯大金器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