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以可拆方式将型材连接到对应型材上的紧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660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以可拆方式将型材连接到对应型材上的紧固器的制作方法
用于以可拆方式将型材连接到对应型材上的紧固器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以可拆方式将型材连接到对应型材上的紧固器。所述对应型 材具有一个侧凹槽,且所述型材具有用于容纳紧固器外壳的容纳腔。偏心销旋转安装于外 壳之中,偏心销除了一个位于外壳内部的偏心盘之外,还具有一个从外壳伸出的、用于转动 操作偏心销的销头。在外壳中有一个可以被偏心盘在推出位置和推入位置之间纵向移动的 板片。在板片的外端上至少有一个从外壳伸出的卡钩。在板片上有一个倾斜于纵向移动方 向延伸的斜面,该斜面支撑于外壳的一个接触点上。这样就会在推入时使得卡钩横向移动 到对应型材内的槽壁后面。偏心销穿过板片上的内部段。DE 3128595就公开了这样一种紧固器。所述紧固器的外壳(除了用来组装以及操 作其单个组成部分的通孔之外)被设计成具有至少局部各侧的壁的箱,因此必须采用压铸 法(例如锌压铸件)来制造外壳。 所述紧固器尽管有很好的使用效果,但在某些应用情况下,其强度不够。这种紧固 器的制造和装配费用也很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类型的紧固器,不仅价格低廉,而且 具有很高的强度。按照本发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措施即可实现这一目的,这些措施具 有如下特别的意义。就本发明所述紧固器而言整体的外壳是通过多次折弯下料毛坯板而形成的一个 两端开口的套筒。虽然可以采用具有充足强度的适当材料作为下料毛坯板的材料。特别适 用的是钢材。将折弯成套筒时形成的下料毛坯板的邻接的板末端相互连接,这种连接克服 在过度拧紧偏心盘时产生的套筒扩张。因此可阻止下料毛坯板的弯边在套筒中向上弯曲, 并且使得套筒形状保持稳定。这样就有显著提高强度的作用。至少在套筒前端上有壁末段 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以产生用于板片斜面的接触点。如果两个板末端采用形状配合连接保持在一起,并且如权利要求2所推荐地具有 两个沿着套筒纵向延伸的边缘,且这两个边缘具有相互互补的侧凹的边轮廓,就特别能以 成本低廉的方式制造高强度的套筒。然后就可以形成面齐平的形状配合连接。可获得节约 空间的平滑套筒轮廓,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其插入到待连接型材上尺寸设计得相应小的容纳 腔之中。在一种实施例中,将一个板簧安装于板片的内端上,所述板簧可将销头垂横向纵 向移动方向从套筒中向外压出。这样就能产生横向的作用于销头的横向力。因此可以进行 “按钮式安装和拆卸”。板簧的自由端支撑于套筒内表面上,并且可在纵向移动板片时沿着 支撑面滑动。板簧末端在纵向移动过程中有两个极限位置。有一个处在板片推出位置上的 初始位置。还有一个是终位置,也就是板片的推入位置。这种实施例的特点在于,用于板簧 末端的支撑面至少局部具有一个朝向终位置方面升高的上升斜坡。板簧末端在终位置中处 在斜坡上。在倾斜的板簧与斜面之间产生作用于板片上的起到推出作用的纵向力。其具有 以下意义。由于强度原因,套筒和板片及其卡钩和斜面适宜用钢材制成。在推出板片的过程 中,在板片斜面与其外壳接触点之间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不利的摩擦系数,板片斜面仅艰难地在套筒接触点上滑动。因此当想要使板片上的卡钩从其推入位置转移到推出位置之中 时,将会形成操作障碍。由于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式可产生作用于板片上的起到推出作用 的纵向力,因此这可以促进板片斜面在套筒接触点上的滑动运动。该纵向力对由偏心盘产 生的推力有辅助作用。用于所述纵向力的机构似乎可以由板片本身、也就是通过倾斜板簧 和斜坡之间的接触产生。由于可以通过套筒壁中的凹坑容易地产生所述的斜坡,因此本发 明既不需要附加部件,也不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本发明所述的以上措施及不会妨碍操作, 也不会妨碍装配或者拆卸。相应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紧固器如上所述易于操作,并且能可靠 地发挥作用。关于本发明的其它措施和优点,可参阅其它权利要求、说明书以及相关附图。附图 所示为本发明的四种实施例。附

图1 14所示为第一种实施例,紧固器的板片在其外端区 域内分为具有四个卡钩的四个舌片,从而构成一个四卡钩紧固器。具体附图如下附图1 3所述四卡钩紧固器的正视图、后视图及俯视图,紧固器的板片处在推出 位置之中,附图4 6所述相同的四卡钩紧固器的类似的正视图、后视图及俯视图,板片在外 壳中处在其推入位置之中,附图7附图1 6的四卡钩紧固器的拆下来的板片的俯视图,附图8附图7所示板片的俯视图,附图9附图7或8所示板片的透视图,附图10附图1 6中所示四卡钩紧固器的外壳沿附图11中的剖切线X-X剖开的 纵断面图,附图11附图10中所示套筒的俯视图,附图12附图11中所示套筒沿这里的剖切线XII-XII剖开的横断面图,附图13附图10 12中所示套筒的透视图,以及附图14用于制作外壳的下料毛坯板平面展开图,以点划线表示下料毛坯中的弯 边或者折弯线。附图15 18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紧固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单个零件,紧固器的板 片具有两个舌片,舌片具有板片斜面中相互反向的卷部以及相互反向的卡钩弯曲部。在附 图中均并没有详细绘出这种双卡钩紧固器,但是绘出了其零件。附图如下附图15所述双卡钩紧固器的所属外壳沿附图16的剖切线XV-XV剖开的纵断面 图,类似于附图10,附图16构成外壳的套筒的正视图,类似于附图11,附图17附图15和16中所示套筒的缩小比例尺透视图,以及附图18类似于附图14的下料毛坯板平面展开图,用该下料毛坯板通过弯边和弯 折后产生附图15 17所示的套筒。下图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附图19仅绘出了套筒后端的透视图,套筒后端呈双弯折部形状,在紧固器中形成 形状特别稳固的支撑,板片内端朝向该支撑运动进入插入位置,从而锁定权利要求13中所 述的销头的按钮式操作装置。这样就可可靠阻止紧固器从容纳它的型材中拆下。
最后示出第四种实施例,即在用于板簧末端的支撑面上具有一个斜坡附图20本发明所述紧固器在装配到型材容纳腔内之前的后视图,
附图21套筒的窄侧的俯视图,朝向附图1中的箭头II方向观察,附图22附图1所示紧固器的第一末端视图,沿附图1中箭头III方向朝向具有卡 钩的末端观察,附图23附图1中所示紧固器的正视图,朝向附图1中不可见的套筒宽侧方向观 察,附图24附图1所示紧固器的第二窄侧俯视图,朝向那里的箭头V方向观察,附图25附图1中所示紧固器的具有偏心销的后端的俯视图,朝向那里的箭头V方 向观察,附图26附图4所示紧固器那里的沿剖切线VII-VII剖开的纵断面图,具有卡钩的 板片处在其推入位置之中,以及附图27附图7所示纵断面的后区域,具有卡钩的板片处在其最终推入位置。紧固器10. 1有两部分组成,也就是由附图14所示的下料毛坯板60. 1和附图9所 示的板片40. 1组成。下料毛坯板60. 1整体成形,采用在边22. 1,23. 1,24. 1,25. 1上进行 弯折的方式使其成型为套筒20. 1,如附图13所示。为了在弯折之后更好地保持,下料毛坯板60. 1在板末端26. 1、27. 1上具有特殊形 状的边缘68. 1,可以使得这些边缘与相应的配合段69. 1形成作用连接,以便在弯折之后以 形状配合连接以及/或者传力连接方式保持住下料毛坯板。为了将板片40. 1保持在下料毛坯板60. 1之中,配置有在相反方向弯曲的末端凸 耳64. 1,65. 1,66. 1,以限制板片40. 1在下料毛坯板60. 1中的运动自由度。在对面一测通 过弯折部78. 1限制板片40. 1的运动自由度。附图1所示即为如此装配的紧固器10. 1。可将这种紧固器10. 1插入型材11之 中,用以随后利用紧固器10. 1将该型材保持在对应型材12上。为此将板片40. 1以可运动 的方式安装于用下料毛坯板60. 1成型的套筒20. 1之中,可以沿着套筒纵向15. 1移动该板 片。为了更好地引导在对应型材12上的紧固器10. 1,套筒20. 1具有弯曲而成的套筒 凸耳16. 1、16. 2,这些套筒凸耳被置于套筒20. 1的板片40. 1的卡钩45. 1,46. 1,47. 1,48. 1 被置于的相同外端49. 1上。这些卡钩反向布置,以便能够啮合到相应的对应型材12之中, 然后将位于型材11的容纳腔14中的紧固器10. 1与型材11 一起固定在相应的对应型材12 上。所述卡钩45. 1,46. 1,47. 1,48. 1在此啮合到对应型材12上的侧凹槽13之中。在如附图4所示的拉紧时,转动偏心销30的销头32。通过销头32下方的偏心盘 31将紧固器10. 1的板片40. 1沿纵向移动,使得卡钩45. 1,46. 1,47. 1,48. 1将对应型材12 拉向型材11。偏心盘31的行程受到紧固器10. 1上的内侧凸起部39. 1的限制,从而无法 连续转动销头32。为了有助于钩卡入在对应型材12之中在纵向运动过程中辅助地张开卡 钩45. 1,46. 1,47. 1,48. 1,套筒20. 1具有弯曲而成的斜面51. 1,52. 1,53. 1,54. 1,这些斜面 在与板片40. 1的舌片41. 1,42. 1,43. 1,44. 1相互作用时使得位于这些舌片末端上的卡钩 张开。斜面51. 1,52. 1,53. 1,54. 1与舌片41. 1,42. 1,43. 1,44. 1通过相应的接触点55. 1、 56. 1,57. 1相互作用。
附图2和附图5再次从对面绘出附图1和附图4中所示的内容。从该视图中可看 出偏心销30的支承栓柱34,通过转动操作33其使得紧固器10. 1从附图1或附图2所示的 打开位置转变到附图4或附图5所示的闭合位置之中。图中还可清楚看出推出位置50. 1 和推入位置50.2。附图3和6所示为推入位置50. 2或推出位置50. 1的侧视图。从图中还可看出 在通过偏心销30拉紧紧固器的同时形成横向于型材11的弹簧载荷70. 1将紧固器保持在 型材11之中。 在附图7 9中现在与套筒20. 1分开地观察板片40. 1,这些视图分别为侧视图、 正视图和透视图。除了舌片41. 1,42. 1,43. 1、44. 1之外,还可看出有一个板簧28. 1,该板簧 可在拉紧紧固器10. 1时实现朝向型材11的上述的横向力70. 1。此外在这三个附图中还可 清楚看出布置于与外端49. 1相对置的端上的板片内部段73. 1。在附图10、11和12中采用与附图7、8和9相同的方式,以三种视图逐一绘出了套 筒20. 1。在这三个视图中也可看见套筒20. 1的套筒内部21. 1。图中还可清楚看出相互咬 合的边缘68. 1,69. 1,在图中将这些边缘表示为加宽头部71. 1以及缩窄颈部72. 1。此外参考附图13和附图14也可清楚看出弯曲下料毛坯板60. 1后所形成的宽位
35.1,36. 1以及相应的窄侧37. 1,38. 1。此后可将带有板片内部段73. 1以及卡钩45. 1、 46. 1,47. 1、48. 1所在的板片缺口 29. 1的板片40. 1插入到该套筒20. 1之中。在附图13中 还可看出在旋紧偏心销30时可阻止窄侧37. 1,38. 1在力50、59的方向上扩张。在附图14中除了可看见末端凸耳64. 1,65. 1、66. 1之外,还可看见生产所引起的 凹口 61. 1,62. 1、63. 1和80. 1。为了更加便于重新松开紧固器10. 1,可以在销头32上安装 一个操作装置75,该操作装置通过按压使得紧固器转入到松开位置之中。这样就更加便于 使得紧固器10. 1的套筒20. 1在其套筒前端76. 1处与对应型材12分离。此后可以从型材 11中完全抽出套筒20. 1本身,包括套筒后端70. 1。附图15 18所示为紧固器10. 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套筒20. 2比之前附图中的套 筒略微窄一些。从附图18可看出套筒20. 2及其下料毛坯板60. 2。这里也可看出下料毛坯 板60. 2的所有元素,例如末端凸耳64. 2、65. 2,生产所引起的凹口 61. 2、62. 2、63. 2以及套 筒凸耳16. 2、17. 2。通过在边22. 2、23. 2、24. 2、25. 2上弯曲下料毛坯板60. 2形成附图17 中所示的套筒20. 2与套筒内侧21. 2。这里也使得末端凸耳64. 2,65. 2倾斜,以使其末端 区域26. 2,27. 2与插入套筒20. 2之中的板片40. 2相互作用。通过弯曲也产生宽侧35. 2、
36.2 以及窄侧 37. 2,38. 2。相应的板片40. 2同样包括两个舌片41. 2,42.2,且舌片具有在板片40. 2的外端 49. 2上的相应的卡钩45. 2,46. 2。板片40. 2还具有斜面51. 2,52. 2,这些斜面通过接触点 55. 2,56. 2和套筒20. 2的末端凸耳64. 2,65. 2施加以上所述的扩张作用。通过两个边68. 2、69. 2将套筒重新固定在一起,在附图17所示的情况下,所述边 通过加宽头部71. 2和缩窄颈部72. 2以形状配合方式形成作用连接。套筒20. 2又由套筒前端76. 2和套筒后端77. 2构成,在套筒后端77. 2上有一些 弯折部78. 2用来限制板片40. 2在套筒20. 2中运动。最后如附图19所示,在套筒后端77. 2上弯折部78. 3也可以弯曲成90°,并且可 以与第二弯曲部79保持。
在最后一种实施例的附图中(附图20 27)是对附图15 18所示实施方式加 以改变后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附图20 27)所显示的是完整的 紧固器,不仅有附图15 17中所示的套筒,而且也有置于套筒内部的成型板片。一个类似 的板片40. 1 (不过有四个卡钩45. 1 48. 1)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并且处在附图7 9中的 拆卸位置。从附图23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紧固器10. 1由三个部件构成,也就是一个整体套 筒20. 2形式的外壳、一个布置于套筒内部21. 2中的成型板片40. 2和一个旋转安装于套筒 之中的偏心销30。如附图26所示,板片40. 2的开始段被分成两个舌片41、42,在这些舌片 之间布置有一个类似于附图9所示的板片缺口 29. 2。所述板片缺口 29. 2可用来按照类似 于附图9所示的方式形成一个弯曲延伸的板簧28. 2。在两个舌片41. 2,42. 2的外侧自由端 区域上分别有一个卡钩45. 2,46. 2,这些卡钩相互反向弯卷,并且在按照附图20在装配情 况下从套筒40. 2向外伸出。
在使用情况下,将紧固器10. 1及其套筒40. 2安装于图中并未详细绘出的型材的 容纳腔之中。偏心销30可在装配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如附图26所示,偏心销30具有一 个位于套筒内部21. 1中的偏心盘31和一个从套筒20. 2向外伸出的销头32。在套筒内部 21. 2中在偏心盘31上连有一个旋转止挡85和一个支承栓柱34,支承栓柱在此(特别还要 对其进行详细解释的方式)旋转安装于由套筒20. 2的宽侧所形成的后套筒壁36. 2之中。 销头32在可见侧具有如附图23所示用于插入工具的插入腔83,在使用情况下可以利用插 入工具以附图23所示的偏心销30的转动操作33。所有这一切具有以下作用。如附图26所示,偏心销30穿过板片20. 2的内部段73. 2中的通孔89。偏心盘31 平坦支撑于内部段73. 2上。在板片内部段73. 2上有已经提及过的板簧28. 2,板簧的自由 端82在附图7所示的工作情况下支撑于后套筒壁36. 2的内表面81上。所述内表面处在 弹簧张力作用之下,并且产生作用于销头32上的弹簧载荷,如附图7中的力箭头84作用的 弹簧载荷。在之前所述安装于型材容纳腔中之后,销头32就会急动到具有相应尺寸的型材 开口之中。将弹簧载荷84表示为关于纵向移动方向86的“横向力”。通过该横向力84使 得销头32起到如同“按钮” 一样的作用。要拆下紧固器10. 1时,必须在与横向力84相反 的方向将销头32按钮状地重新压回到套筒内部,直至销头32释放型材开口。然后就可以 从型材容纳腔中抽出紧固器10. 1。当紧固器10. 1在型材中处于装入状态时,附图20中以49. 2表示的紧固器10. 1 外端从型材向外伸出,从而可插入到图中并未详细绘出的对应型材的侧凹槽之中。这时除 了两个卡钩45. 2、46. 2之外,位于外端49. 2区域之内的套筒凸耳16. 1、16. 2也作为插入部 分。所述套筒凸耳16. 1、16. 2相互呈镜像弯曲,通过套筒窄壁37. 2的延长部分形成其中一 个套筒凸耳,通过可从附图20和24中看见的对置的套筒窄壁38. 2的相应延长部分形成另 一个套筒凸耳16.2。装配好的紧固器10. 1应可在型材和对应型材之间实现接合,通过两个端侧卡钩
45.2,46. 2的组合扩张和推入运动实现这种结合。板片40. 0的按照附图26和27所示纵 向移动86可触发这一运动,这通过偏心销30的前述转动操作33进行。在附图26中通过 一条辅助线标识板片40. 2的推出位置50. 1。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相互呈镜像的卡钩45. 2、
46.2与套筒凸耳16. 1、16. 2平齐,这从附图21和24.也可看出。在推出位置中可以将安 装于型材中的紧固器10. 1插入或拉出到对应型材的槽之中。偏心盘31的周边贴靠在板片40. 2的内传动台望和外传动台肩87、88上。如附图27所示,传动台肩87、88朝向所述的板 片通孔89。通过板片型材中的凹坑形成外传动台肩88,而内传动台肩则由回折的环91的 一条自由腿边构成。通过所述的方式转动操作33,偏心盘的偏心使得板片40. 2向内运动。这样就可实 现所述的纵向移动86。在纵向移动86之后,就会到达附图27中另一条辅助线所表示的板 片40. 2的推入位置50. 2。这时就会使得两个卡钩45. 2,46. 2张开,将其横向移动到对应型 材中的所述侧凹槽壁后面。这样就通过紧固器10. 1在型材和对应型材之间形成接合。通过板片40. 2和套筒20. 2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卡钩在纵向移动86过程中张开。在前板片区域中,两个舌片41. 2,42. 2具有两个相互反向延伸的斜面51. 2,52. 2,这些斜面 弹性支撑于两个末端凸耳64. 3、65. 3的相应一个末端凸耳上,如附图20和23所示。在末端 凸耳64. 3,65. 3的自由边缘上形成可从附图20和23中看出的舌片斜面51. 2,52. 2的接触 点55. 2,56. 2。在纵向移动65过程中,就会按照所述方式张开卡钩,因为接触点55. 2,56. 2 沿着相互反向的斜面51. 2,52. 2滑动。采用将下料毛坯板多次弯曲的方式形成套筒20. 2,所述下料毛坯板的材料适宜是 钢材。这样就可产生具有矩形断面的套筒40. 2的弯角区域。采用这种矩形弯折方式,在下 料毛坯板中形成邻接的钣金末端26. 2,27. 2。这两个板末端26. 2,27. 2构成可在附图23中 看出的前套筒宽壁35. 2,并且在壁中心区域具有两个相互互补、且具有侧凹边轮廓的边缘 68.2、69.2。这样就形成了前套筒宽壁35. 2的形状配合连接,从而形成整体的矩形闭合套 筒 20. 2。如附图21和24所示,在两个套筒窄壁37. 2,38. 2的延长部分中分别形成一个凸 出部78. 2。这两个凸出部78. 2相对弯折,且其末端如附图23所示相对而指。这些凸出部 78. 2分别有一个成型的栓柱92,它如附图20所示啮合到相邻的套筒宽壁36. 2的相应孔93 之中。这样就能稳定两个凸出部78. 2的角位置。这些凸出部78. 2在附图27所示的推入位置50. 2中具有支撑功能。在推入位置 50. 2中,板片40. 2利用其内部段73. 2的末段支撑于角凸出部78. 2的顶边上。由于偏心 销30及其偏心盘31贴在内部段73. 2上,因此阻止将其压入套筒内部21. 2的运动。在附 图27所示的推入位置15. 2中,不能在与附图26所示的弹簧载荷84相反的方向压入销头 32。销头32的按钮效应不再起作用。因此紧固器10. 1在装配位置之中被锁定在型材内。 这样也能通过紧固器10. 1保证型材和对应型材完全接合。在附图26和27中通过第一条辅助线标识板簧自由端28. 2的初始位置82. 1。这 就是板簧28. 2在推入位置50. 1中的位置。当板片纵向移动86时,自由的弹簧末端82的 位置也会变化,如附图27所示,并且进入用第二条辅助线82. 2所表示的终位置。在纵向移 动86过程中,弹簧末端82在两个位置82. 1,82.2之间在如附图27中用94标识的支撑面区 域上滑动。按照本发明,在这支撑面区域94的至少一个分段之中有一个朝向终点位置82. 2 的方向升高的斜坡9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套筒宽壁35. 2中的一个凹坑90形成该斜坡95。凹坑90伸入 套筒内侧21. 2,并且以其前侧壁形成所需的斜坡95。如处于板簧28. 2的初始位置82. 1的 附图26所示,自由的弹簧末端82与斜坡95之间还有一定距离。但这在附图27所示的终 位置82. 2中发生变化。通过倾斜延伸的板簧28. 2与斜坡95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接触点96,这样在此产生起到推出作用的纵向力97作用于板片40. 2。由于斜坡96弹簧自由端82 从套筒宽壁36. 2的内表面81上抬起,因此在附图27中弹簧力高于附图26所示推出位置 50. 1中的弹簧力。在如前所述的初始位置82. 1所在的推出位置50. 1中,弹簧末端82在壁 内表面81上的凹坑90之外具有比较深的接触位置。
当板片40. 2从附图27所示的推入位置50. 2朝向附图26所示的推出位置50. 1 方向运动时,所述纵向力97就会在与如附图23所示转动操作33反向地回转运动销头时反 向转动的过程中起作用。在末端凸耳64. 3或65. 3与舌片斜面51. 2或52. 2之间的接触点 55. 2、56. 2上产生摩擦,其阻碍相应的两个卡钩45. 2,46. 2向外运动以及叠合运动。所述斜 坡95和板簧28. 2之间的前述纵向力97有助于向外运动。按照本发明可以轻松操作偏心 销30。如附图20和27所示,具有形成斜坡的凹坑90的套筒壁36. 2具有一个压入部,所 述压入部具有一个中心通孔99。通过压入部98在套筒壁36. 2中形成一种可容纳偏心销 30的支承栓柱34内端并且可使其旋转导向的漏斗状结构。如附图21和24所示,侧面的套筒壁37. 2、38. 2具有指向外壳内部的凹痕100。在 附图26中也可看出其中一个。每一个凹痕100均具有顶点区域101,板片20. 2的相对置的 窄侧在套筒内部21. 2中支撑于该顶点区域上。采用这种在顶点区域101内的接触方式,不 仅可在静止位置中、而且也可在所述的纵向移动86过程中进行板片导引。这种点式接触也 减小纵向移动86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因此在转动操作33时本发明所述的紧固器10. 1很 容易操作。附图标记清单10. 1 紧固器11 型材12 对应型材13 12上的侧凹槽14 11中的容纳腔15. 1 20. 1的套筒纵向16. 1第一套筒凸耳16. 2第一套筒凸耳17. 1第二套筒凸耳17. 2第二套筒凸耳20. 1 第一套筒20.2 第二套筒20. 3第三套筒21. 1 20. 1的套筒内部21. 2 20. 2的套筒内部22. 1 20. 1 的第一弯边22. 2 20. 2 的第一弯边23. 1 20. 1 的第二弯边23. 2 20. 2 的第二弯边0089]24.120.1的第三弯边0090]24.220.2的第三弯边0091]25.120.1的第四弯边0092]25.220.2的第四弯边0093]26.120.1的第一-板末端,边轮廓0094]26.220.2的第一-板末端,边轮廓0095]27.120.1的第二-板末端,边轮廓0096]27.220.2的第二-板轮廓,边轮廓0097]28.1用于70. 1的40. 1的板簧(附图7)0098]28.240. 2上的板簧(附图26、27)0099]29.140. 1中的板片缺口(附图9)0100]29.241. 2,42. 2之间的板片缺口(附图26)0101]30偏心销0102]3130的偏心盘0103]3230的销头(附图1、23、27)0104]3330的转动操作(附图4、23)0105]3430的支承栓柱0106]35.120.1的第一-宽侧0107]35.220.2的第一-宽侧0108]36.120.1的第二▲宽侧0109]36.220.2的第二▲宽侧0110]36.320.3的第二-宽侧(附图19)0111]37.120.1的第一-窄侧0112]37.220.2的第一-窄侧0113]37.320.3的第一-窄侧(附图19)0114]38.120.1的第二_窄侧0115]38.220.2的第二_窄侧0116]38.320.3的第二-窄侧(附图19)0117]39.1内凸起部,旋转位止部(附图1、4)0118]40.1用于10. 1的板片0119]40.2板片(附图26、27)0120]41.140.1的第一-舌片0121]41.240.2的第一-舌片0122]42.140.1的第二▲舌片0123]42.240.2的第二▲舌片0124]43.140.1的第三舌片0125]44.140.1的第四舌片0126]45.141.1上的第一卡钩0127]45.241.2上的第一卡钩
46.142.1上的第二卡钩
46.242.2上的第二卡钩
47.143.1上的第三卡钩
48.144.1上的第四卡钩
49.140.1的外端
49.210.2的外端
50.140.1的推出位置
50.240.1的推入位置
51.141.1上的第一斜面
51.241.2上的斜面
52.142.1上的第二斜面
52.242.2上的斜面
53.143.1上的第三斜面
54.144.1上的第四斜面
55.1用于51. 1的第一接触点
55.2第-一接触点
56.1用于52. 1的第二接触点
56.2第—二接触点
57.1用于54. 1的第三接触点
58扩张力(附图13)
59反向扩张力(附图13)
60.1用于20. 1的下料毛坯板(附图14)
60.2用于20. 2的下料毛坯板(附图18)
61.160.1中的第一凹口
61.260.2中的第一凹口
62.160.1中的第二凹口
62.260.1中的第二凹口
63.160.1中的第三凹口
63.260.1中的第三凹口
64.120.1上的第一末端凸耳
64.220.2上的第一末端凸耳
64.335.2上的末端凸耳(附图23)
65.120.1上的第二末端凸耳
65.220.2上的第二末端凸耳
65.336.2上的第二末端凸耳(附图20)
66.120.1上的第三末端凸耳
68.126.1的第一边缘,轮廓(附图14)
68.226.2的第一边缘,轮廓(附图18)
69.127.1上的第二边缘,轮廓(附图14)
9/11 页
14
69. 227. 2上的第二边缘,轮廓(附图18)70. 173/30的弹簧载荷(附图3)71. 168. 1或者69. 1上的加宽头部71. 268. 2或者69. 2上的加宽头部72. 168. 1或者69. 1的缩窄颈部72. 268. 2或者69. 2的缩窄颈部73. 140. 1的板片内部段73. 220. 2 的内部段(附图 26、27)7532的按钮式按动装置76. 120. 1的套筒前端76. 220. 2的套筒前端77. 120. 1的套筒后端77. 220. 2的套筒后端78. 1用于支撑在37. 1和38. 1上的弯折部78. 2用于支撑在37. 2和38. 2上的弯折部78. 337. 3,38. 3 的弯折部(附图 19)79用于支撑在36. 3上的第二弯折部(附图19)80. 1第四凹口(附图14)8136. 2 的壁内面(附图 26、27)8228. 2 的自由端(附图 26、27)82. 182的初始位置(附图26、27)82. 282的终位置(附图27)8332中的插入腔(附图23)8432的弹簧载荷力箭头,关于86的横向力(附图26)8530上的旋转止挡(附图24、27)8640. 2的纵向移动箭头(附图26、27)8740. 2、31之间的内传动台肩(附图26)8840. 2、31之间的外传动台肩(附图26)8940. 2中用于30的板片通孔(附图27)9036. 2 中的凹坑(附图 26、27)91用于87的端侧环(附图23、27)9278. 2 上的栓柱(附图 20、21、24)9336. 2中用于92的孔(附图20)94用于82的支撑面区域(附图27)9594中用于28. 2的斜坡(附图26、27)9628. 2、95之间的接触点(附图27)97作用于40. 2的推出方向上的纵向力(附图27)98用于34的36. 2中的压入部,漏斗结构(附图20、 27)9998中的中心孔
100 37. 2、38· 2 中的凹痕(附图 21、24、26)
101 100的顶点区域(附图21、24)
权利要求
用于以可拆方式将型材(11)连接到对应型材(12)上的紧固器(10.1),包括旋转安置于外壳之中的偏心销(30),该偏心销除了位于外壳内部(21.1)中的偏心盘(31)之外,还具有从外壳向外伸出的用于转动操作(33)的销头(32),包括处在外壳之中的板片(40.1),该板片可以被偏心盘(31)在推出位置(50.1)和推入位置(50.2)之间纵向移动,包括位于板片(40.1)外端(49.1)上的至少一个卡钩(45.1),其从外壳向外伸出,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在板片(40.1)上倾斜于纵向移动地延伸的斜面(51.1),其被支撑于外壳的接触点(55.1)上,并且在推入时使得卡钩(45.1)横向运动到对应型材(12)中的槽壁后面,并且包括位于板片(40.1)上的内部段(73.1),偏心销(30)穿过该内部段,其特征在于,整体的外壳是通过多次弯折(22.1~25.1)下料毛坯板(60.1)而形成的两端开口的套筒(20.1),所述下料毛坯板优选由钢制成,两个在套筒(20.1)中邻接的下料毛坯板(60.1)的板末端(26.1,27.1)以形状配合连接方式相互咬合,或者相互传力连接,板末端(26.1,27.1)的形状配合连接或者传力连接克服偏心盘(31)过度转动时所产生的套筒(20.1)扩张(58,59),并且阻止下料毛坯板(60.1)的弯边(22.1~25.1)弯起并且至少在套筒前端(76.1)上有壁末段的至少一个弯曲部(64.1),该弯曲部形成用于板片斜面(51.1)的接触点(5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在弯折后的下料毛坯板(60.1)的两个 板末端(26. 1,27. 1)上形成两个在套筒纵向(15. 1)上延伸的边缘(68. 1,69. 1),这些边缘 相互咬合并形成形状配合连接,并且两个相互咬合的边缘(68. 1,69. 1)具有侧凹的边轮廓,其中所述一个边缘(68. 1) 的边廓与另外的边缘(69. 1)的边轮廓互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弯折后的钣金件(60.1)的两个板末端 (26. 1,27. 1)形成两个在纵向延伸的边缘,这些边缘通过点焊或者直线焊接方式相互接合, 并且形成传力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套筒(10.1)具有矩形横 断面,并且由相应的两个相对置的宽壁(35. 1,36. 1)和窄壁(37. 1,37. 2)构成,弯曲部(64. 1)由宽壁(35. 1)的末端凸耳构成,所述末端凸耳(64. 1)相对于相邻窄壁 (37. 1)以及/或者宽壁(36. 1)的端侧剩余部分被切去(61. 1 63. 1 ;80. 1),并且以其自 由的凸耳末端倾斜延伸到套筒内部(21. 1)之中并且凸耳末端形成板片斜面(51. 1)的接触点(55. 1)。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套筒(20.1)的下料 毛坯板(60. 1)的两个板末端(26. 1,27. 1)被布置在一共同平面之中,且其边缘轮廓(68. 1, 69. 1)在两个板末端(26. 1,27. 1)上面齐平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形状配合连接的共同平面是套筒 (20. 1)的所述一个宽壁(35. 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两个相互咬合的边缘(38.1,39. 1)具有互补的曲折轮廓或者具有互补的T型轮廓,所述曲折轮廓的部段或者T型轮廓的阶梯状轮廓由具有缩窄颈部(71.2)的加宽头部 (71. 1)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套筒(20.1)的板条 的两个板末端处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之中,并且板末端的形状配合连接被设置在由板条形成的套筒(20. 1)的边缘之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平面由套筒(20.1)的宽壁 (35. 1)构成而另外的平面由其相邻的窄壁(37. 1)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3 9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套筒(20.1)的宽壁 (35. 1)具有内凸起部(39. 1),该内凸起部作为用于偏心盘(31)的旋转停止部,并且限制偏 心盘在板片的推入位置(50. 2)和/或者推出位置(50. 1)中的转动(33)。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起部(39.1)由套筒(20. 1) 的宽壁(35. 1)中的凹槽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板片(40.1)的内部段 (73. 1)用于接触偏心盘(31),力由板片内部段(73. 1)通过弹簧载荷(70. 1)横向于纵向移动方向作用,贴靠在板片内部段(73. 1)上的偏心盘(31)将销头(32)沿轴向压入型材(11)的横向 孔之中,以便将紧固器(10. 1)固定在型材(11)的容纳腔(14)内的装配位置之中,当板片(40. 1)处在其推出位置之中时,销头(32)可克服其弹簧载荷(70. 1)压入到套 筒内部(21.1)之中以便拆卸紧固器(10. 1),在位于弯曲部(64. 1 66. 1)对面的套筒后端(77. 1)上有下料毛坯板(60. 1)的至少 一个弯折部(78. 1),并且弯折部(78. 1)在板片(40. 1)的推入位置中作为用于板片内端(73. 1)的支撑件, 以便锁止销头(32)的按钮式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由套筒(20.1)窄壁(37. 1,38. 1)的 壁延长部分形成下料毛坯板(60. 2)的弯折部(78. 1)。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下料毛坯板的双重叠置的弯折 部(78. 3,79)被布置在套筒后端(77. 3)上,这些弯折部共同构成用于板片内端的按钮锁止 的支撑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下料毛坯板的第二弯折部(79)由套 筒(20.3)宽壁(36.2)的壁延长部分产生,该第二弯折部在下料毛坯板中产生起到支撑件 作用的双重弯折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 15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在板片内端(73.2)上 有倾斜延伸的板簧(28. 2),该板簧可将销头(32)横向于纵向移动方向(86)从套筒(20. 2) 向外压,从而产生横向地作用于销头(32)上的横向力(84)。
17.根据权利要求1 16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板簧(28.2)的自由端 (82)支撑于套筒内表面(81)上,并且在板片(40. 2)的纵向移动(86)时沿着该支撑面(84) 在两个位置(82. 1,82. 2)之间滑动,这两个位置就是当板片(40. 2)处在推出位置(50. 1) 时的初始位置(82. 1)以及处在推入位置(50. 2)中的终位置(82. 2)。
18.根据权利要求1 17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板簧末端(82)的 支撑面(94)至少局部由在终位置(82.2)的方向上升高的斜坡(95)构成,并且在终位置(82.2)中板簧末端(82)处在斜坡(95)上,并且该倾斜的板簧(28.2) 将起到推出作用的纵向力(97)施加在板片(40.2)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 18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在初始位置(82.1)中 板簧末端(82)贴靠在所述斜坡(95)之外的点上,其相对于终位置(82. 2)下沉。
20.根据权利要求1 19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95)由所述 一个套筒壁(36.2)中指向外壳内部(21.2)的凹坑(90)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 20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斜坡(95)的相同 套筒壁(36. 2)还具有包括中心孔(99)的压入部(98)并且所述压入部(98)在套筒壁(36.2)中形成漏斗状结构,其作为用于偏心销(30)内 端(34)的旋转导向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 21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由套筒壁(37.2,38. 2) 的至少一个后延长部分构成至少一个弯折的凸出部(78. 2),该凸出部的末端指向套筒内部 (21. 2),并且所述凸出部(78.2)在板片(40.2)的推入位置(82.2)中用作用于板片内端的支 撑件,并且锁止销头(32)的按钮式操作,由此阻止从型材内的容纳腔中意外拆下外壳套筒(20. 2)。
23.根据权利要求1 22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出部(78.2) 上有栓柱(92),该栓柱啮合到相邻套筒壁(36.2)内的通孔(93)之中,从而稳定凸出部 (78.2)的角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 2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在套筒壁(37.2,38. 2) 中部分地有至少一个指向外壳内部(21.2)之中的凹痕(100)并且所述凹痕(100)的内顶点区域(101)接触套筒内部(21.2)中的板片(40. 2),并且 在板片纵向移动(86)时导引。
25.用于将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紧固器(10.1)固定在对应型材(12)上的装 置,所述对应型材(12)具有侧凹槽(13),型材(11)则具有用于紧固器(10. 1)的外壳的容 纳腔(14)。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板片(40.1)在其外端(49. 1)区域内被 分为多个纵向延伸的舌片(41. 1 44. 1),舌片末段分别具有斜面(51. 1 53. 1)和卡钩(45. 1 48. 1),其中至少所述一个在所 述一个方向、至少另一个在与其相反的方向弯曲并且弯折,相互反向的斜面(51. 1,54. 1 ;52. 1,53. 1)配属有至少两个相互反向延伸的套筒 (20. 1)的接触点(55. 1 57. 1),对应型材(12)中的槽被两个槽壁(18,19)限定,并且在板片(40. 1)的推入位置 (50. 2)中,卡钩(45. 1 48. 1)伸向对应型材(12)的两个槽壁后面,并且所述两个接触点(55. 1 57. 1)由多个末端凸耳(64. 1 66. 1)的凸耳末端构成, 其由套筒(20. 1)的两个对置的宽壁(35. 1,36. 1)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板末端(26.1,27. 1)的形状配合连接处在套筒壁(36. 1)的中心,该套筒壁在平行于偏心盘(31)的平面中延伸。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形状配合连接的共同平面是套筒 (20. 1)的所述一个宽壁(35. 1)。
全文摘要
紧固器(10.1)由一个其中安装有一块板片(40.1)的外壳和一个旋转安装于外壳中的偏心销(30)构成。所述板片(40.1)在其外端具有至少一个卡钩(45.1)和一个斜面(51.1),该斜面支撑于外壳的接触点(55.1)上。为了提高紧固器(10.1)的强度,也为了能够以低廉成本进行制造,本发明建议将外壳设计成两端开口的整体套筒(20.1),可采用多次折弯下料毛坯板(60.1)的方式形成该套筒。将两个在套筒(20.1)中邻接的下料毛坯板末端相互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使得套筒(20.1)在偏心盘(31)过度拧紧时不会发生扩张(58)。至少在套筒前端上预置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78.1)形成板片斜面(51.1)的接触点(55.1)。
文档编号F16B7/04GK101874162SQ200880019685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1日
发明者D·哈肯伯格, G·韦勒 申请人:韦勒国际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