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800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向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轴向轴承(axial bearing),其用于以无轴向推力的方式安装在盘式支承装置的支承空隙内 的纺纱转子。
背景技术
与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相关地公知纺纱组件,其中,以高转速在被施 以负压的转子壳体内回转的纺纱转子,借助其转子杆支承在盘式支承装 置的轴承缝内,并且通过设置在端部处的机械轴向轴承来定位。在此, 这两对支承盘的轴线被限制(limit)为使得有轴向推力施加到转子杆上, 且该轴向推力将该转子杆保持为抵靠在机械轴向轴承上。
自由端纺纱转子的这种支承方式早已被公开,并且例如在DE-OS 25 14 734中被详细描述。借助这种在实践中证明是成功的纺纱转子支承装 置,例如可以产生大于100000转每分钟的转子转速。
然而,这种纺纱转子支承装置的缺点在于,由于这些支承盘的限制 (limitation),在转子杆与支承盘的工作面之间的摩擦增大,这导致加热 支承盘的工作面温度。这种摩擦热不仅使支承盘的工作面受到相当大的 应力,而且还需要附加的能量来克服该摩擦。
此外在这种纺纱转子支承装置中,即使进行适当的润滑,机械轴向 轴承也仍然要受到显著的磨损。
因此,在过去己经曾经尝试,通过无磨损的轴向轴承,例如空气轴 承或者磁性轴承,来代替机械轴向轴承。由于在空气轴承情况下仍然需 要有沿着轴向轴承方向对转子杆的轴向推力,所以借助空气轴承不能克 服这些纺纱转子支承装置的基本问题。
在例如由DE 197 29 191 Al、 DE 199 10 279 Al、 DE 100 50 694A1或者DE 299 20 394 Ul公开的自由端纺纱装置中,纺纱转子以无轴向推 力的方式支承在盘式支承装置的支承空隙内,并且通过在转子杆端侧布 置的磁性轴承而在轴向上定位。
在此,磁性轴向轴承相应地具有静态轴承部件,其具有两个在两侧 由极性片限制的永磁环,这些永磁环以安装状态下同极(N/N或S/S)相对 的方式布置在轴承体内。相关的动态轴承部件是通过以所述极性片的间 距布置在纺纱转子的转子杆上的三个铁磁性连接片(web)形成的。由于 在这种磁性轴向轴承情况下,必须避免动态轴承部件的铁磁性连接片在 纺纱工作期间或者在转子清洁期间(在此期间,盘式支承装置上的纺纱 转子受到倾斜力矩的作用)运行到静态轴承部件的极性片上,所以这些 磁性轴向轴承也配有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可靠防止这两个轴承部件之 间出现实体接触。根据DE 199 10 279 Al的轴向轴承例如具有相应的支 承件,该支承件带有这样的支承面,所述支承面设有减小摩擦系数并且 防磨损的表面层,并且所述支承面到转子杆的径向间距很小。在清洁纺 纱转子的过程中,在转子杆的铁磁性连接片和静态的极性片之间能够出 现前文所述的接触之前,转子杆支承在这些表面层上。在这种已知的轴 向轴承的情况下,静态轴承部件也布置成相对于可旋转安装在盘式支承 装置的支承空隙中的纺纱转子的中心纵轴线稍向上偏移。然而,偏离中 心布置静态轴承部件导致该轴承的轴向刚性显著降低,因而它在实践中 未被接受。
在DE 299 20 394 Ul中也描述了一种磁性轴向轴承,其具有类似的 针对磁性轴承部件的保护装置。在这种已知的轴向轴承中,在盘式支承 装置的后支承空隙的区域中,设置有类似于销的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 至少部分由氧化物陶瓷材料制成,并且被如此定位,即,动态轴承部件 的铁磁性连接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运行到静态轴承部件的极性片上。
尽管借助上述保护装置可防止这些轴向轴承的磁性轴承部件相互间 发生直接的接触,然而这种保护装置仍然被证实具有下述缺点转子杆 不仅在清洁纺纱转子时(此时,该转子杆上由放置在其上的清洁装置而 被施以倾斜力矩)抵靠在保护装置上,而且在重新启动该自由端纺纱装
5置时,由于轴向轴承的磁性径向力的原因,该转子杆还随后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继续摩擦自由端纺纱装置。也就是说,紧贴在纺纱转子的转子杆 上的切向带和相关的压紧辊,在松开了转子制动器之后不能克服磁性轴 向轴承的磁性径向力,并且不能立刻再次正确地将纺纱转子的转子杆定 位在盘式支承装置的支承空隙内。因此,在前述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情况 下存在下列危险,即,由于转动的转子杆与静态保护装置的磨损,纺纱 装置上、尤其是在纺纱转子的转子杆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损坏。
因此曾经提出如此构造该保护装置,即,大体上避免转子杆和保护
装置之间出现的相对运动。在DE 100 50 694 Al中描述了一种磁性轴向 轴承,其配备有能转动的、呈滚柱轴承形式的支承件。然而,具有这种 可旋转安装的支承件的磁性轴向轴承在运行中是比较敏感的并且需要经 常维护。此外,由于这种轴向轴承价格相当昂贵,因此它在实践中也未 被接受。

发明内容
从前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具有足够高的 轴向刚性的磁性轴向轴承,其中, 一方面保证了动态磁性轴承部件和静 态磁性轴承部件不会发生彼此之间的实体接触,并且另一方面保证了在 纺纱装置重新启动时转子杆仍然按照规定定位在盘式支承装置上。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描述的特征 的轴向轴承来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轴向轴承的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具有极性片,这些极性片分别具有这 样一种净空横截面,所述净空横截面在极性片安装状态下竖直设置的轴 线的区域中,相比于在垂直于所述竖直轴线设置的轴线的区域中,具有 更大的度量(extent),从而与目前为止已知的磁性轴向轴承相比,根据 本发明的构造使得该轴向轴承的径向磁性力分量的强度发生了改变。也 就是说,由于在竖直对称轴的上部区域中存在相对较宽的环形间隙,从 而磁性轴向轴承的向上径向力分量的强度显著变弱,而该轴承的轴向刚性由于其余区域中的环状间隙宽度仍然相对小而基本不变。
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极性片的净空横截面的根据本发明的构造 使得环形间隙在竖直轴线的上部区域中具有其最大量度,结果是该轴承 的轴向刚性(其对轴向轴承在纺纱工作期间的功能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几乎不受影响,与此同时,该轴向轴承的径向力被显著降低。也就是说, 该轴承的径向力被降低到如下程度,即,尤其是在通过清洁组件清洁转 子之后,能够保证转子杆在纺纱装置重新启动之前就已经通过切向带或 者通过压紧辊被再次压回到其工作位置,并且按照规定定位在盘式支承 装置上。
如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如果环形间隙在竖直轴线的上部区域中具
有0.8至1.5mm的宽度,则形成特别有利的条件,其中,在试验中证实 了,环形间隙在此区域中的宽度约为0.95 mm时形成最佳的条件(本发 明第四方面)。也就是说,通过所述极性片的上述构造和尺寸可以保证, 一方面轴向轴承的轴向刚性不会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轴向轴承的径 向力将被降低到以下的程度,以致于始终可以及时消除转子杆和轴向轴 承的保护装置之间的实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极性片的净空(clear)横截面优选具有 椭圆形的形状。这种椭圆形的净空横截面一方面能够相对不复杂地制成, 另一方面以简单的方式提供了降低轴向轴承的有效径向力而且不会对其 轴向刚性产生显著消极影响的一种可能性。
为了确保极性片在轴向轴承内的正确安装位置,根据本发明第六方 面还提出这些极性片分别具有形成其精确安装位置的定心凸起。通过 这种定心凸起能够可靠地保证,这些极性片仅能够以预定的角位置安装 在轴向轴承的轴承壳体内。
如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在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极性片以及定位在 其间的永磁环在安装状态下被布置在轴向轴承的轴承壳体的背侧被封闭 的轴承孔内,并且通过呈环形的固定装置来固定。也就是说,该轴向轴 承的各个部件是如此形成和布置的,即,在该轴承孔内保证了尤其是相 对敏感的永磁环的精确定位以及和缓(gentle)的锁定。
7如本发明第八方面所述,固定装置优选具有在所述轴承壳体上朝向 所述盘式支承装置的方向伸出的支承面,用于径向支承所述纺纱转子的 所述转子杆。通过对转子杆的这种支承,能够防止,在清洁转子的过程 中,在盘式支承装置上的纺纱转子被施加倾斜力矩并同时转动的情况下, 动态磁性轴承部件运行到静态磁性轴承部件上。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是由例如黄铜的铜合金制成的(第九 方面)、或者是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第十方面),其中,纺纱转 子的转子杆(其如之前所述那样在转子清洁期间缓慢转动)借助其转子 杆支承在所述固定装置上。这些材料中的每一种一方面是如此耐磨损的,
以致于确保了固定装置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这些材料不是
如此之硬以致于担心可能会在清洁期间由于纺纱转子的缓慢转动而在转 子杆上造成损伤。
如本发明第十一方面所述,在有利实施方式中提出,轴向轴承的轴 承壳体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这种以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轴承壳体尤其 具有下述优点,即,在这种壳体内,通过静态轴承部件的铁磁性极性片 形成了来自永磁环的磁通量的基本无中断的集中。
如本发明第十二方面至第十四方面所述,还将针对所述纺纱转子的 转子杆的耐磨的防轴向接触装置插入到所述轴承壳体内,该防接触装置 优选由工业陶瓷材料、或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
即使是在该轴承的轴向刚性由于外部情况而在短时间内应被超过 时,通过这种防接触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转子杆运行到轴承壳体上并损 害轴承壳体。


下面,结合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附图中-图1表示具有纺纱转子的自由端纺纱装置,该纺纱转子以其转子杆 支承在盘式支承装置的支承空隙内,并且通过端部磁性轴向轴承来定位,
所述端部磁性轴向轴承配备有极性片,用于降低轴向轴承的径向力分量; 图2以放大的比例并以剖视方式示出图1所示的磁性轴向轴承;图3沿着剖面线III-III示出图2所示的磁性轴向轴承,其具有第一
有利实施方式的极性片;
图4至图11示出极性片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所示的自由端纺纱装置总体以附图标记1来表示。如已知那样,
这种类型的纺纱装置分别具有转子壳体2,纺纱转子3的纺纱杯以很高的 转速在转子壳体2内回转。在此,纺纱转子3以其转子杆4支承在盘式 支承装置5的支承空隙内,并且由沿机器纵向延伸的切向带6作用,切 向带6是通过压紧辊7设定的。
转子杆4在盘式支承装置5上的轴向定位是通过永磁性的轴向轴承 18实现的,在图2中以剖视细节图示出轴向轴承18。如图所示,本身在 正面敞开的转子壳体2在工作期间由可枢转安装的盖元件8通过密封件9 封闭,通道板(未详细示出)嵌入到盖元件8内。另外,转子壳体2还 通过相应的负压管路10连接至负压源11,负压源11生成在转子壳体2 内所必需的纺纱负压。通道板适配器12布置在盖元件8内,通道板适配 器12具有纱线抽出嘴13以及纤维引导通道14的开口部。纱线抽出管15 毗连着纱线抽出嘴13。另外,开松辊壳体17也固定在盖元件8上,该开 松辊壳体17安装成能够围绕枢转轴16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此外,盖元 件8在背侧还具有轴承支架19、 20,用以安装开松辊21或纤维条喂给筒 22。开松辊21在其锭盘23的区域中被转动的沿机器纵向延伸的切向带 24驱动,而纤维条喂给筒22的驱动(未示出)最好通过蜗轮蜗杆传动系 统来实现,所述蜗轮蜗杆传动系统连接到沿机器纵向延伸的驱动轴25。
图2以细节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轴向轴承,其中以纵剖图示出轴向 轴承18。对于图1所示的盘式支承装置5来说,仅部分地示出了后支承 盘54和相关的轴承杆55。磁性轴向轴承18总体包括布置在轴承壳体 26内的静态轴承部件27;以及动态轴承部件28,动态轴承部件28由纺 纱转子3的转子杆4上的铁磁性连接片(web) 29形成。
静态轴承部件27具有永磁环41,它们的极性片45分别布置在两侧。在此,永磁环41是通过被轴向极化的稀土磁体形成的,其中,相同的极
彼此面对(N/N或者S/S)。极性片45通过与位于轴承壳体26内的引导 槽42相对应的定心凸起39而以角度精确的方式定向在轴承壳体26内, 极性片45由铁磁性材料制成,最好由钢制成。极性片45和永磁环41通 过呈环形的固定装置46固定在轴承壳体26内,该固定装置46是由铜合 金(例如黄铜)、或者由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材料制成。
动态轴承部件28的铁磁性连接片29由位于转子杆4内的填充有非 磁性材料的凹部形成。填充该凹部的非磁性材料优选是铜合金(例如黄 铜),借助硬焊料将所述非磁性材料焊接在该轴上。
除了铜合金之外,作为非磁性材料也可以采用铝、锌或者锡。然而, 相对于其他也能被用以填充该凹部的塑料材料而言,这些金属材料具有 耐热性更高、且转子杆4稳定的优点。动态轴承部件28的铁磁性连接片 45的宽度优选与静态轴承部件27的极性片45的宽度相等。
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轴承壳体26在轴向上是可调节的,能被固定 在静止的轴承套31内,并能以规定的方式加以调节,在本示例中通过螺 栓32加以调节。这意味着,轴承壳体26、进而静态轴承部件27布置成 可相对于固定的轴承套31在轴向上移动,并且可以被以这样的方式精确 调节,即,在纺纱工作期间,对纺纱转子3的转杯而言,形成在纺纱方 面最佳的位置。此外,可以通过定心栓33来确定轴承壳体26的安装位 置,该定心栓33在设置于轴承壳体26外周上的槽34内引导。在本示例 中,定心栓33和槽34也构成用于轴承壳体26的抗扭转装置。
此外,在轴承壳体26内还布置有轴向防接触装置30,轴向防接触 装置30在需要时可以与转子杆4配合。
为了将动态轴承部件28定位在轴向轴承18内,使纺纱转子3的转 子杆4穿过转子壳体2的背侧开口、并经由盘式支承装置5的支承空隙 进入到轴向轴承18的轴承孔35内,并因此将该转子杆4定位成使得, 布置在转子杆4上的且形成动态轴承部件28的铁磁性连接片29与静态 轴承部件27的极性片45对准。
如图2进一步所示,极性片45以及布置于这些极性片45之间的永磁环41以精确的角度定向在轴承壳体26的背侧封闭的轴承孔35内,并 通过固定装置46定位和固定在该位置处,所述固定装置46例如借助压 配合固定在轴承孔35内。固定装置46具有支承面36,如果纺纱转子3 的转子杆4,例如在通过位于盘式支承装置5上的清洁装置清洁转子时, 被施以倾斜力矩,并且在此期间缓慢转动,那么纺纱转子3的转子杆4 将支承在该支承面36上。
转子杆4在清洁处理结束之后会由于永磁性轴向轴承18的径向力而 继续'附着,在固定装置46的支承面36上,并且在自由端纺纱装置1重新 启动时会遭到损坏,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如图3至图ll所示那样对极 性片45进行改造。这意味着,极性片45被构造成将永磁性轴向轴承18 的径向力降低到这样的程度,即,在清洁处理结束之后,能通过切向带6 或者压紧辊7将转子杆4从固定装置46的支承面36卸下,并且转子杆4 能够牢固地定位在盘式支承装置5的支承空隙内,且基本保持了轴向轴 承18的轴向刚性。
图3示出极性片45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该视图中,极性片45 被纺纱转子3的转子杆4(以横截面示出)贯穿。
转子杆4的直径D,比极性片45的由上半径Ro或者下半径Ru确 定的净空横截面A的宽度稍微小一些。总的来说,极性片45具有呈椭圆 形的净空横截面A,它是这样形成的,即,上半径Ro的中心43,布置 成与支承在盘式支承装置5上的纺纱转子3的转子杆4的中心纵轴线, 并与下半径Ru的中心44相距一距离a。也就是说,上半径Ro的中心43 稍向上偏离。
使用具有上述净空横截面A的极性片45导致,在轴向轴承18的工 作状态下,在支承在盘式支承装置5上的纺纱转子3的转子杆4与极性 片45内径之间产生环形间隙38,且该环形间隙38在竖直布置在安装状 态下的极性片45的轴线37的上部区域40内具有最大的宽度。由于在该 区域内存在相对较大的间隙宽度,从而磁性轴向轴承18的在竖直方向上 发挥作用的径向力将显著降低,使得在需要时,切向带或者压紧辊能够 可靠地将转子杆4从固定装置46的支承面36上卸下,并且能够将转子杆4定位在盘式支承装置5上。
图4至图11示出了极性片45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它们的净空横 截面A的形状或大小分别不同。
根据图4的实施方式的极性片45与根据图3的极性片的区别在于, 在这种极性片45的情况下,相对于支承在盘式支承装置5上的纺纱转子 3的转子杆4的中心纵轴线而言,上半径Ro的中心43和下半径Ru的中 心44布置成分别向上或者向下偏移一定量a。通过这样设置极性片45, 在纺纱转子3的工作状态中,在轴线37的上部区域和下部侧区域中都产 生相对较宽的环形间隙。图4所示的极性片45的实施方式中的轴向轴承 18的轴向刚性,比根据图3的实施方式的轴向刚性稍低一些。此外,这 种轴承的有效径向力也比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稍高一些。
在极性片45的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中心43和44的各自偏移的尺 寸,相比于根据图4的实施方式的情况,要稍大一些、优选大一倍,因 此在图5中用b来表示该尺寸。这样,在纺纱转子3的工作状态下,在 轴线37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中都产生环形间隙38,该环形间隙38明 显比呈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极性片45中的环形间隙38更宽。在这种相 对宽的环形间隙的情况下,轴向轴承的轴向刚性受到不利影响,但是径 向力如所期望那样减小。
图6所示的极性片45的实施方式基本对应于根据图5的实施方式。 然而,极性片45的净空横截面A的上半径R、o和下半径R、u,比之在之 前所述那些实施例情况下的相应半径Ro和Ru,稍小一些。在工作状态 下,这导致环形间隙在垂直于竖直轴线37的轴线50的区域内变得非常 窄,结果是轴向刚性又稍微变大一些。然而,径向力的大小也明显增加。
根据图7的极性片45的实施方式基本是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 的一种混合。也就是说,上半径Ro的中心43,相对于支承在盘式支承 装置5上的纺纱转子3的转子杆4的中心纵轴线,向上偏移一定量b,而 下半径Ru的中心44向下偏移一定量a。通过这种方式,环形间隙的宽度 在轴线37的上部区域与下部区域中变得不同。通过在图7中示出的极性 片45的实施方式,成功最小化了轴向轴承18的在径向上发挥作用的磁力,但是该轴承的轴向刚性,特别是与图3所示的极性片的实施方式相比,仅稍有下降。
在图8至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极性片45的净空横截面A的形状分别地偏离椭圆,并且或多或少地具有类似于钥匙孔的构形。
即使在极性片的这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各极性片的净空横截面在极性片安装状态下呈竖直布置的轴线的区域中,比之在垂直于所述竖直轴线的轴线的区域中具有更大的量度。在此,根据图9、图10和图11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不仅在于轴承的相对较高的轴向刚性,而且在于相对较大的径向力,同时,具有根据图8的极性片45的轴向轴承确实具有小的径向力分量,但是该轴承的轴向刚性未能完全满足期望。
权利要求
1. 一种轴向轴承,其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以无轴向推力的方式安装在盘式支承装置的支承空隙内的纺纱转子,所述轴向轴承具有静态轴承部件、动态轴承部件以及保护装置,其中,所述静态轴承部件具有至少两个在轴向上被极化的永磁环,这些永磁环在两侧由极性片限定并以使得安装状态下同向的极性(N/N或S/S)彼此相对的方式布置在轴承壳体内;所述动态轴承部件由以所述极性片的间距布置在所述纺纱转子的转子杆上的铁磁性连接片形成;所述保护装置防止所述两个轴承部件彼此接触,所述轴向轴承的特征在于,各极性片(45)具有这样净空横截面(A),所述净空横截面在所述极性片(45)安装状态下竖直设置的轴线(37)的区域中,相比于在垂直于所述竖直轴线(37)设置的轴线(50)的区域中具有更大的度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纺纱转子 (3)的工作状态中,在所述极性片(45)和位于所述纺纱转子(3)的转子杆(4)上的所述铁磁性连接片(29)之间分别存在环形间隙(38), 所述环形间隙在所述转子杆(4)的上方在对称轴线(37)的区域内具有 其最大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间隙(38) 在竖直的所述对称轴线(37)的上部区域(40)中的宽度在0.8至1.5 mm 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间隙(38) 在竖直的所述对称轴线(37)的上部区域(40)中的宽度为0.95mm。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 片(45)的所述净空横截面(A)具有椭圆形的形状。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各个极性 片(45)具有形成其安装位置的定心凸起(39)。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片(45)以及定位于其间的永磁环(41)在安装状态下布置在轴承壳体 (26)的背侧封闭的轴承孔(35)内,且所述极性片通过呈环形的固定 装置(46)固定。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6) 具有在所述轴承壳体(26)上朝向所述盘式支承装置(5)的方向伸出的 支承面(36),用于径向支承所述纺纱转子(3)的所述转子杆(4)。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6) 是由铜合金制成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 (46)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制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壳体 (26)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纺纱 转子(3)的转子杆(4)的耐磨的防轴向接触装置(30)被插入到所述 轴承壳体(26)内。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接触装 置(30)由工业陶瓷材料制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接触装 置(30)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轴承,其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以无轴向推力的方式安装在盘式支承装置的支承空隙内的纺纱转子,该轴向轴承具有静态轴承部件、动态轴承部件以及保护装置,其中,静态轴承部件具有至少两个在轴向上被极化的永磁环,这些永磁环在两侧由极性片限定并以使得安装状态下同向的极性(N/N或S/S)彼此相对的方式布置在轴承壳体内;动态轴承部件由以所述极性片的间距布置在所述纺纱转子的转子杆上的铁磁性连接片形成;保护装置防止所述两个轴承部件彼此接触。根据本发明,各极性片被设置成具有这样的净空横截面,该净空横截面在极性片安装状态下竖直设置的轴线的区域中,相比于在垂直于竖直轴线设置的轴线的区域中具有更大的度量。
文档编号F16C39/02GK101509516SQ200910006408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3日
发明者罗塔尔·温岑 申请人: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