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142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级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变速器,在该多级变速器中,在每个变速级的常啮合状态通过分别平行的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的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常啮合式多级变速器是这样一种变速器,其使得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的一哥固定到齿轮轴,而另一个由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与旋转轴接合的齿轮通过接合装置与可旋转的齿轮切换,以进行变速。
所提出的接合装置中的每个均大致使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轴接合,从动齿轮由从动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报No.Sho45-35687)。
日本专利公报No.Sho 45-35687中公开的常啮合式多级变速器的接合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其在从动齿轮轴上外设有筒状体,筒状体可沿轴向移动,在该筒状体的周向上可旋转地支撑多个从动齿轮,所述筒状体形成有轴向延伸的细长槽和在各细长槽的中央位置处周向加宽的加宽孔。
安装在切口槽中的辊成一列地松散配合在所述筒状体的除加宽孔之外的细长槽中,所述切口槽形成在从动齿轮轴的与从动齿轮对应的位置处,以被平整切除。在通过与驱动齿轮常啮合而旋转的从动齿轮中,其中细长槽中的辊 未与从动齿轮的内周面接触的从动齿轮不传递旋转,而仅其中加宽孔中 的辊与从动齿轮的内周表面接触并接合的从动齿轮才传递旋转。
也就是说,由于位于与加宽孔对应的位置处的从动齿轮向从动齿轮 轴传递旋转,因此可通过使筒状体轴向移动来进行变速。
适于使辊与从动齿轮接合的加宽孔在相应的内缘处形成有倾斜面。 这使得在所述筒状体移动时辊容易沿倾斜面周向移动。然而,所述辊稳 固地限制在切口槽与从动齿轮的内周面之间的合适位置上。因此,需要 较大的力来解除该接合,从而不容易顺畅地移动所述筒状体。需要基于 周边的变速离合器。
在变速期间,存在切换所需的时间浪费,如下所述。所述筒状体移 动以允许所述加宽孔使辊与从动齿轮分离。于是,加宽孔到达下一辊, 该辊周向移动并与相邻的从动齿轮接合。
另外,在变速期间,当解除辊与从动齿轮的接合时,产生驱动力减 小,并且在与邻近的从动齿轮接合时产生较大的换档冲击。因此难以顺 畅变速。
在此提供另一个构造(包含在本申请人在先提交的申请中)作为示 出在传统的常啮合式多级变速器中用于使齿轮与齿轮轴接合的装置的另 —个示例。在该示例中,与齿轮轴的中空内周面可滑动地接触的凸轮杆 轴向滑动,以操作设置在齿轮轴中的接合部件。接合部件的操作使得与
齿轮形成接合,并解除其接合(日本专利申请No. 2008-093699)。
与在日本专利申请No. 2008-093699公开的多级变速器中的齿轮轴的 中空内周面可滑动地接触的凸轮杆大致通过将圆筒周向分成四部分而形 成。另外,构造锁定来防止各凸轮杆相对于齿轮轴相对旋转,而使得形 成在齿轮轴内周面上的四个突出脊从其两侧缘夹紧对应的凸轮杆。
凸轮杆是通过将圆筒体周向分成四部分而形成的细长部件,即,形 成为像扇形的截面。因此,他们不容易制造。另外,不易于形成用于锁 定在齿轮轴的中空内周面上的突出脊。
在此提供又一构造(包含在本申请人在先提交的申请中)作为示出在传统的常啮合式多级变速器中用于使齿轮与齿轮轴接合的装置的又一 个示例。在该示例中,在变速驱动装置中组装空转机构,变速驱动装置 通过切换和驱动在多个齿轮和齿轮轴之间设置以在其间形成接合的接合
装置而进行变速(日本专利申请No. 2008-093701)。
日本专利申请No. 2008-093701中公开的多级变速器的变速驱动装置 如下所述。布置在齿轮轴的中空中心轴线处的控制杆与两类凸轮杆的内 部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凸轮杆与齿轮轴的中空内周面可轴向运动地滑动 接触。空转机构布置于凸轮杆的两端。所述空转机构均与所述凸轮杆的 对应一个凸轮杆连接。
空转机构是这样一种机构,其在所述控制杆与各凸轮杆之间插设弹 簧,以轴向作用在其上从而同时运动。所述空转机构紧凑地容纳在齿轮 轴的中空部中。
然而,由于空转机构布置在凸轮杆的两端,因此,齿轮轴的长度增 大而使变速器的轴向宽度也增大,这导致变速器变大。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些方面形成本发明,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多级变速器,该 多级变速器以较小力来顺畅地操作而无需变速离合器、在变速期间不会 造成切换时间浪费、并且不会解除驱动力以及形成较小的变速冲击。本 发明还旨在提供这样一种多级变速器,在该多级变速器中,能够容易地 制造凸轮部件,并且能够容易地构成所述凸轮杆相对于齿轮轴的锁定。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这样一种多级变速器,其中,变速驱动机构的空 转机构紧凑地容纳在齿轮轴的中空部中,以减小多级变速器自身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 一种多级变速器包括多个驱动齿轮和从 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对于每个变速级在常啮合状态下通过 相应的平行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的一 个固定到齿轮轴,可切换地驱动设置在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 的另一个与所述驱动轴之间以在其间形成接合的接合装置,来进行变速。
在该多级变速器中,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正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
10其均适于使奇数变速级的奇数级齿轮沿所述齿轮的正转方向可接合地抵
靠齿轮轴,以使所述奇数级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同时旋转;以及正转的偶 数级接合部件,其均适于使偶数变速级的偶数级齿轮沿所述齿轮的正转 方向可接合地抵靠所述齿轮轴,以使所述偶数级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同时 旋转。所述接合装置还包括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其适于与所述齿轮 轴的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地滑动接触,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望轴向位置 形成有多个奇数级凸轮槽,并操作所述正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以及正 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其适于与所述齿轮轴的所述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地 滑动接触,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望轴向位置形成有多个偶数级凸轮槽, 并操作所述正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
当所述变速驱动装置加档到减速比减小一级的上一级变速级时,所 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和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交替地操作所述正转的奇 数级接合部件和所述正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以进行变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接合装置包括反转的奇数级接 合部件,其均适于使奇数变速级的奇数级齿轮沿所述齿轮的反转方向可 接合地抵靠所述齿轮轴,以使所述奇数级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同时旋转; 以及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其均适于使偶数变速级的偶数级齿轮沿所 述齿轮的反转方向可接合地抵靠所述齿轮轴,以使所述偶数级齿轮与所 述齿轮轴同时旋转。该接合装置还包括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其适于 与所述齿轮轴的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地滑动接触,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 望轴向位置形成有多个奇数级凸轮槽,并操作所述反转的奇数级接合部 件;以及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其适于与所述齿轮轴的所述中空内周面 轴向移动地滑动接触,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望轴向位置形成有多个偶数 级凸轮槽,并操作所述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
当所述变速驱动装置减档到减速比增大一级的下一级变速级时,所 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和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交替地操作所述反转的偶 数级接合部件和所述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以进行变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的所述奇数 级凸轮槽与所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的所述偶数级凸轮槽形成在作为第
11一共用凸轮杆的单一凸轮杆上,并且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的所述偶 数级凸轮槽与所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的所述奇数级凸轮槽形成在作为 第二共用凸轮杆的单一凸轮杆上。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变速驱动装置包括控制杆,其设 置在所述齿轮轴的中空中心轴线处,并设置在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 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所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以及所述反转的 偶数级凸轮杆中的每个凸轮杆内部;以及第一空转机构和第二空转机构, 其插设在所述控制杆的外周面与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所述正转的 偶数级凸轮杆、所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以及所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 中的每个凸轮杆的内表面之间。
所述第一空转机构允许所述控制杆使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和所 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同时移动,并且所述第二空转机构允许所述控制 杆使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和所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同时移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接合部,其在各齿 轮的内周面的期望周向位置处周向形成其接合面;接合部件,其设置在 所述齿轮轴中,以与所述齿轮的所述接合部接合;以及凸轮部件,其与 所述齿轮轴的所述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地滑动接触,在滑动接触面上形 成凸轮表面,并操作所述接合部件。另外,所述齿轮轴在所述中空内周 面上形成有朝轴向延伸的凸轮引导槽,以轴向引导所述凸轮部件,并且 所述凸轮部件是截面为矩形的轴向伸长的棱柱杆部件,并可滑动地配合 到所述凸轮引导槽中。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接合装置包括销部件,其配合到 在从所述凸轮引导槽的期望位置的径向外侧上开孔的销孔中,并在与所 述凸轮部件的所述凸轮面接触时前进和后退;以及摆动爪部件,其由所 述齿轮轴枢转地支撑,并借助所述销部件的前进或后退而摆动,以与所 述接合部的接合面形成接合,或解除所述接合。所述凸轮引导槽的宽度 小于所述销部件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齿轮轴的中空部中插入内部支撑 所述凸轮部件的控制杆,并且径向穿过所述控制杆一端部的锁定销部件与所述齿轮轴的凸轮引导槽可滑动地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接合部,其在各 齿轮的内周面的多个期望周向位置处周向形成有接合面;接合部件,其 设置在所述齿轮轴中,以与每个齿轮的所述接合部可分离地接合;以及 多个凸轮杆,其适于与所述齿轮轴的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地滑动接触, 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望轴向位置形成有多个凸轮面,并移动而操作所述 接合部件。所述变速驱动装置包括控制杆,其设置在所述齿轮轴的所 述中空中心轴线处的所述多个凸轮杆内;以及空转机构,其插设在所述
控制杆的外周面与所述凸轮杆的内表面之间,以经由轴向作用的弹簧使 所述控制杆和所述凸轮杆同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空转机构中的两个空转机构轴向 设置在所述控制杆上,并且所述空转机构同时使所述相应的不同凸轮杆 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空转机构包括筒状弹簧保持件, 其在覆盖通过减小所述控制杆的直径而形成的外凹部的轴向位置处插设 在所述控制杆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凸轮杆的所述内表面之间,与期望的 凸轮杆一体地接合,并且形成有内周凹部,该内周凹部与所述外周凹部 对应,并且轴向长度与所述外周凹部的轴向长度相同。该空转机构还包 括一对弹簧接收件,该对弹簧接收件彼此相对,并且跨接在所述弹簧保 持件的与所述控制杆的所述外周凹部对应的所述内周凹部的两空间之 间。另外,所述弹簧插设在所述一对弹簧接收件之间,以沿使得所述弹 簧接收件彼此远离的方向偏压两个所述弹簧保持件。
本发明包括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在常啮合式多级变速器中,当所述变速 驱动装置加档到减速比减小一级的上一级变速级时,所述正转的奇数级 凸轮杆和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交替地操作所述正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和 所述正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以进行变速。因此,在所述一个接合部件 与所述齿轮接合的状态下,另一个接合部件与上一级变速级的齿轮接合, 以进行变速。此 ,由于相关联齿轮之间的转速差,上一级的齿轮通过另一接合部件与齿轮轴的接合顺畅地解除下一级的齿轮通过一个接合部 件与齿轮轴的接合。因此,能够顺畅地操作多级变速器,而无需施加用 于分离的力,从而无需变速离合器。另外,多级变速器完全不造成加档 期间切换时间的浪费,并且也不解除驱动力,减小变速冲击,以进行顺 畅的加档。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当变速驱动装置减档到减速比增加一级 的下一级变速级时,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和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交替操 作反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和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以进行变速。因此, 在一个接合部件与齿轮接合的状态下,另一个接合部件与下一级变速级 的齿轮接合,以进行变速。此时,由于相关联的齿轮之间的转速差,下 一级的齿轮通过另一接合部件与齿轮轴的接合顺畅地解除上一级的齿轮 通过一个接合部件与齿轮轴的接合。因此,能够顺畅地操作多级变速器, 而无需施加用于分离的力,从而无需变速离合器。另外,多级变速器完 全不造成减档期间切换时间的浪费,并且也不解除驱动力,减小变速冲 击,以进行顺畅的减档。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的奇数级凸轮槽和 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的偶数级凸轮槽均形成在作为第一共用凸轮杆的单 一凸轮杆上,并且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的偶数级凸轮槽和反转的奇数级 凸轮杆的奇数级凸轮槽均形成在作为第二共用凸轮杆的单一凸轮杆上。 因此,凸轮杆的种类可形成为两类。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第一空转机构允许所述控制杆使所述正 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和所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同时移动,并且所述第二 空转机构允许所述控制杆使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和所述反转的奇数 级凸轮杆同时移动。因此,两个空转机构可使四类凸轮杆与单一控制杆 同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由于凸轮部件为矩形截面的轴向伸长的 棱柱杆部件,并在其一个侧面上形成有凸轮面。因此,可由棱柱杆部件 来容易地制造凸轮部件,所述棱柱杆部件的截面不是特殊形状而是简单 的矩形外部形状。另外,所述齿轮轴在所述中空内周面上形成有朝轴向延伸的凸轮引 导槽,以接收矩形截面的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可滑动地配合到所述中 空内周面中,以对其引导。因此,用作凸轮部件的相对于所述齿轮轴的 锁定部件的所述凸轮引导槽是简单的矩形U形截面,从而其可简单地形 成。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凸轮引导槽的宽度比销部件的宽度小。 因此,在所述销孔中前进并后退的销部件不会掉入凸轮引导槽中,这容 易将接合装置组装到齿轮轴。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所述齿轮轴的中空部中插入有内部支撑 所述凸轮部件的控制杆,并且径向穿过所述控制杆一端部的锁定销部件 与所述齿轮轴的凸轮引导槽可滑动地接合。因此,可利用所述凸轮引导 槽简单地构造所述控制杆相对于所述齿轮轴的锁定。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由于所述空转机构插设在所述控制杆的 外周面与所述凸轮杆的内表面之间,因此,在所述齿轮轴的中空部中, 所述控制杆、所述空转机构以及所述凸轮杆构造成彼此径向叠置,这能 够避免多级变速器轴向扩大。另外,空转机构紧凑地容纳在所述齿轮轴 的中空部中,以使多级变速器自身的尺寸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所述空转机构中的两个轴向设置在所述 控制杆上,所述空转机构均使相应的不同凸轮杆同时移动。因此,单一 控制杆的移动允许多个凸轮杆进行两类不同的运动,以用于顺畅地变速。 另外,空转机构对称地构造以抑制生产成本,并使得组装期间容易管理 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空转机构均是这样的机构,其使得将弹 簧插设在由所述弹簧保持件的内周凹部与所述控制杆的外周凹部之间限 定的空间中,所述弹簧保持件插设在所述控制杆的外周面与所述凸轮轴 的内表面之间。因此,可以在所述控制杆上构造形状相同的空转机构。
从下述的详细说明将会清楚本发明的可应用的其它范围。然而,应 理解,详细说明和具体实施例虽然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其仅 是以示意的方式给出,这是因为根据该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
15会清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型和修改。


从下列给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能够完全理解本发明,所述说明和附
图仅是以示意的方式给出,而不限制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级变速器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反转齿轮轴及其周边结构的剖视图(沿图4和图5的线
II-II剖取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反转齿轮轴及其周边结构的另一剖视图(沿图4和图5
的线III-in剖取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和图3的线IV-IV剖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和图3的线V-V剖取的剖视图。 图6是控制杆和空转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空转机构组装到控制杆的状态和凸轮杆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反转齿轮轴、销部件和弹簧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9是反转齿轮轴的左侧视图(从图8的IX所看的视图)。 图10是摆动爪部件、支轴销、销部件和弹簧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将变速驱动装置的一部分和接合装置组装到控制杆上的 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的反转齿轮轴上外设轴承环部件 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 (a)至图13 (d)包括示出开始加档时的第一档状态的说明图。 图14 (a)至图14 (d)包括示出加档作业中途的一个过程的说明图。 图15 (a)至图15 (d)包括示出接下来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16 (a)至图16 (d)包括示出接下来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17 (a)至图17 (d)包括示出加档结束时的第二档状态的说明图。 图18 (a)至图18 (d)包括示出开始减档时的第二档状态的说明图。 图19 (a)至图19 (d)包括示出减档作业中途的一个过程的说明图。 图20 (a)至图20 (d)包括示出减档结束时的第一档状态的说明图。
1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20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级变速器10构造成组装在安装于机动两轮车 上的内燃机中。
图1是该多级变速器10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该多级变速器10 与内燃机共同设置于发动机壳体1中。
发动机壳体1由彼此左右分开的发动机左壳体1L和发动机右壳体 1R组合而形成。发动机壳体1形成变速室2。主齿轮轴11和反转齿轮轴 12由该变速室2可旋转地支撑,以沿左右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
主齿轮轴11经由轴承3L和3R通过发动机左壳体1L的侧壁和发动 机右壳体1R的侧壁1RR可旋转地支撑。另外,主齿轮轴ll穿过右轴承 3R并从变速室2中突出,以形成右端部,在该右端部处设有多盘式摩擦 离合器5。
在摩擦离合器5的左侧,通过主齿轮轴11可旋转地支撑有初级从动 齿轮4,以接收从未图示的曲轴传递的旋转。
内燃机的曲轴的旋转从初级从动齿轮4经由接合状态下的摩擦离合 器5传递给主齿轮轴11。
另一方面,反转齿轮轴12也经由轴承7L和7R分别由发动机左壳 体1L的侧壁和发动机右壳体1R的侧壁1RR可旋转地支撑。另外,反转 齿轮轴12穿过左轴承7L并从变速室2突出,以形成其左端部,输出链 轮(未图示)固定地花键配合在该左端部。
绕输出链轮巻绕的驱动链条绕链轮巻绕,该链轮驱动位于后方的未 示出的后轮。这样,反转齿轮轴1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后轮,以驱动车辆。
在主齿轮轴11上,在左轴承3L和右轴承3R之间,形成用于与主 齿轮轴11 一体旋转的驱动变速齿轮m组。
第一驱动变速齿轮ml沿右轴承3R与主齿轮轴11 一体形成。从右 向左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驱动变速齿轮m2、 m3、 m4、 m5和m6花键配合到形成于主齿轮轴11的该第一驱动变速齿轮ml和左轴承3L之间的花键。
另一方面,从动变速齿轮n组经由环状的轴承环部件13通过反转齿 轮轴12可旋转地支撑在左轴承7L和右轴承7R之间。
在反转齿轮轴12上,在右端轴承环部件13与左端轴承环部件13之 间以等间隔地外设有五个轴承环部件13。右端轴承环部件13经由设置在 右轴承7R左侧的环部件14R外设。左端轴承环部件13经由设置在左轴 承7L右侧的环部件14L外设。从右向左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第二、第 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l、 n2、 n3、 n4、 n5和n6可旋转 地支撑为均跨接于全部七个轴承环部件13的相邻轴承环部件13、 13之 间。
与主齿轮轴ll一体旋转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驱 动变速齿轮ml、 m2、 m3、 m4、 m5、 m6分别与由反转齿轮轴12可旋转 地支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l、 n2、 n3、 n4、 n5和n6常啮合。
第一驱动变速齿轮ml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之间的啮合接合形成 减速比最大的第一档。第六驱动变速齿轮m6与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6之 间的啮合接合构成减速比最小的第六档。它们之间减速比依次减小而形 成第二档、第三档、第四档和第五档。
在反转齿轮轴12上交替排列有变速级为奇数级的奇数级齿轮(第 一、第三和第五从动变速齿轮nl、 n3和n5)和变速级为偶数级的偶数级 齿轮(第二、第四和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2、 n4和n6)。
在如后所述形成为中空筒状的反转齿轮轴12中组装有能够与从动 变速齿轮n接合的接合装置20。作为接合装置20的一个构成元件的共计 八根的凸轮杆C (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轴向可 移动地配合在形成于反转齿轮轴12的中空内周面中的后述凸轮引导槽 12g中。八根凸轮杆C包含四类凸轮杆每类凸轮杆有两个。
作为驱动凸轮杆C进行变速的变速驱动装置50的一个构成元件的控 制杆51插入到反转齿轮轴12的中空中心轴线中,控制杆51的轴向移动 经由与空转机构52和53的联锁而使凸轮杆C轴向移动。使控制杆51沿轴向移动的机构设置在发动机右壳体1R中。
控制杆51的轴向移动经由空转机构52和53使凸轮杆C轴向移动。 凸轮杆C的移动允许组装在反转齿轮轴12中的接合装置20使各从动变 速齿轮n选择性地与反转齿轮轴12接合以进行变速。
参照图6,变速驱动装置50的控制杆51形成为圆柱杆状。另外, 控制杆51在轴向的左右两个位置处形成有直径均减小并延伸预定长度的 外周凹部51a和51b。
控制杆51在左端形成有以平行平面切除圆弧部而形成的两面平切 端部51aa。该两面平切端部51aa开孔有贯穿两个平面的销孔51h。
控制杆51在右端形成有具有外螺纹的外螺纹端部51bb。另外,在 外螺纹端部51bb的前部形成有六角形的螺母部51c。
空转机构52、 53分别组装到该控制杆51的左外周凹部51a和右外 周凹部51b上。
左、右空转机构52、 53构造相同且彼此对称地排列。
左空转机构52是这样一种机构,其使得该弹簧保持件52h通过使长 保持件52hl和短保持件52hs连接而构成,以接收可滑动地配合在该弹簧 保持件52h中的控制杆51。另外,弹簧保持件52h在内周面上形成有与 控制杆51的外周凹部51a对应的内周凹部52ha。
如果使控制杆51穿过弹簧保持件52h而将该弹簧保持件52h定位在 外周凹部51a处,则弹簧保持件52h的内周凹部52ha和控制杆51的外 周凹部51a这两个空间构成共用空间。
作为弹簧接收件的一对左右栓销52c、 52c相对地嵌入配合成跨接弹 簧保持件52h的内周凹部52ha和控制杆51的外周凹部51a这两个空间。 绕控制杆51巻绕的压縮巻簧52s设置在两栓销52c、 52c之间,以沿使两 栓销52c、 52c彼此分离的方向偏压该两栓销52c、 52c。
另外,栓销52c形成为具有与弹簧保持件52h的内周凹部52ha的内 径对应的外径和具有与控制杆51的外周凹部51a的外径对应的内径的中 空盘状。另外,为了组装而将栓销52c分成两半。
右空转机构53 (弹簧保持件53h、长保持件53hl、短保持件53hs、
19内周凹部53ha、栓销53c、压縮巻簧53s)也具有与左空转机构52相同 的结构。另外,右空转机构53布置在控制杆51的外周凹部51b处。
这样,控制杆51轴向移动,以经由左、右空转机构52、 53的压縮 巻簧52s、 53s使弹簧保持件52h、 53h分别沿轴向移动。
八根凸轮杆C (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放 射状定位并抵靠分别附接到控制杆51的左、右外周凹部51a、 51b的空 转机构52、 53的弹簧保持件52h、 53h的外周面(参照图7)。
凸轮杆C是矩形截面的轴向延伸的棱柱杆部件。另外,凸轮杆C在 与供弹簧保持件52h、 53h接触的内周侧面相对的侧上的外周侧面上形成 有凸轮面。凸轮面在三个期望位置处形成有凸轮槽v。另外, 一对保持爪 p从内周侧面突出,以将弹簧保持件52h、 53h中的任意一个保持成从其 任意侧将其夹紧。
凸轮杆C的截面不形成为特殊形状,也即,凸轮杆C是具有大致简 单的矩形轮廓的棱柱杆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该凸轮杆C。
在与奇数级齿轮(第一、第三和第五驱动变速齿轮nl、 n3和n5) 分别对应的三个位置处均形成有凸轮槽vl、v3和v5的奇数级凸轮杆Cao 和Cbo分属于两种类型。其中一种类型是用于正转(在加速时由从动变 速齿轮n向反转齿轮轴12施力的旋转方向)。另一种类型是用于反转(在 减速时由从动变速齿轮n向反转齿轮轴12施力的旋转方向)。 一个正转 的奇数级凸轮杆Cao在内周侧面上均具有保持右弹簧保持件53h的保持 爪p。另一个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o在内周侧面上均具有保持左弹簧 保持件52h的保持爪p (参照图7)。
同样地,在与偶数级齿轮(第二、第四和第六驱动变速齿轮n2、 n4 和n6)分别对应的三个位置处均形成有凸轮槽v2、 v4和v6的偶数级凸 轮杆Cae和Cbe分属于两种类型。其中一种类型是用于正转而另一种类 型是用于反转。 一个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在内周侧面上均具有保持 左弹簧保持件52h的保持爪p。另一个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在内周侧 面上均具有保持右弹簧保持件53h的保持爪p (参照图7)。
这样,控制杆51沿轴向移动,同时使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和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经由右空转机构53的压縮巻簧53s与弹簧保持件 53h—起沿轴向同时移动。另外,控制杆51沿轴向移动,同时使反转的 奇数级凸轮杆Cbo和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经由左空转机构52的巻簧 52s与弹簧保持件52h —起沿轴向同时移动。
如图7所示,筒状控制杆操作元件55经由配合在该操作元件55内 部中的滚珠轴承56附接到控制杆51的螺母部51c右侧上的右端部。
滚珠轴承56通过将两个部分轴向连接在一起而形成。滚珠轴承56 配合到控制杆51的螺母部51c的右侧上的右端部,该滚珠轴承56放置 在螺母部51c与螺母57之间并利用螺母57紧固,螺母57与外螺纹部5 lbb 螺接。
这样,控制杆操作元件55可转动地保持控制杆51的右端部。 在控制杆操作元件55的从被螺接的螺母57向右延伸的圆筒部中形
成有沿径向开孔的销孔55h。换档销58穿过该销孔55 h。
另外,接合销59穿过在控制杆51左端的两面平切端部51aa处形成
的销孔51h。
如图1所示,穿过控制杆操作元件55的换档销58的两端从其突出。
引导部1Ra从发动机右壳体1R的侧壁1RR向右方突出。引导部IRa 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槽60。从换档销58突出的一端头部可滑动地配 合到槽60,以锁定换档销58。
在侧壁1RR上设置有支撑轴65,支撑轴65从侧壁1RR向右突出。 换档鼓67经由轴承66通过支撑轴65可转动地支撑。换档销58的另一 端突出部可滑动地配合到换档鼓67的换档槽67v。
换档鼓67的换档槽67v形成在鼓外周面上,以沿大致一整圆绘制一 螺旋。另外,换档槽67v对于每个给定转动角度(例如60度)形成有从 一档至六档的各变速级位置,并且在它们中间形成有中立位置。
这样,换档鼓67的转动使得与换档槽67v配合的换档销58与控制 杆操作元件55 —起沿轴向移动。
由于控制杆操作元件55可转动地保持控制杆51的右端部,因此最 终换档鼓67的转动使控制杆51轴向移动。经由换档传递装置(未示出)通过手动操作未示出的换档选择杆使
换档鼓67转动。
换档传递装置在各给定角度的变速级位置处设置有例如适于稳定地
保持换档鼓67的换档凸轮部件的机构。因此,将换档选择杆的操作力传 递到在换档鼓67的侧缘处形成的齿轮67g,以使换档鼓67连续转动到变 速级位置。
如上所述,如下操作换档驱动装置50。通过手动操作换档选择杆而 使换档鼓67转动。换档鼓67的转动引导配合到换档槽67v的换档销58 沿轴向移动。换档销58的移动经由控制杆操作元件55使控制杆51轴向 移动。控制杆51的移动经由空转机构52和53使接合装置20的八根凸 轮杆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同时移动。
将组装有空转机构52和53的控制杆51插入到反转齿轮轴12的中 空部内,并布置在其中心轴线处。
该中空筒状反转齿轮轴12的内径与空转机构52和53的每个相应弹 簧保持件52h和53h的外径大致相等。反转齿轮轴12适于接收可滑动地 配合到其中并附接到控制杆51的弹簧保持件52h和53h。
反转齿轮轴12在中空内周面上八个放射状位置处形成有八个凸轮 引导槽12g。凸轮引导槽12g均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矩形截面(参照图9)。
八根凸轮杆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以图7所 示的排列方式可滑动地配合到对应的凸轮引导槽12g。
相同种类的凸轮杆C布置在对称位置上。
用作凸轮部件C的相对于反转齿轮轴12的锁定部件的凸轮引导槽 12g简单地形成为U形矩形截面;因此,其可易于成形。
凸轮引导槽12g的深度与凸轮杆C的径向的宽度相等。因此,凸轮 杆C的凸轮面,即外周侧面,与凸轮引导槽12g的底面可滑动接触。另 外,凸轮杆C的内周侧面与弹簧保持件52h、 53h的外周面接触,以与中 空内周面大致齐平。从内周侧面突出的保持爪p从其两侧保持弹簧保持 件52h、 53h中的任一个。
中空筒状反转齿轮轴12在中央圆筒部12a的两侧上,即相应的左侧和右侧上,形成有外径均缩小的左圆筒部12b和右圆筒部12c。中央圆筒 部12a经由轴承环部件13可旋转地支撑从动变速齿轮n (参照图8)。
轴承7L经由环部件14L配合到左圆筒部12b。另外,局部花键12s 形成在左圆筒部12b上,并适于接收花键配合至其上的输出链轮(未示 出)。另一方面,轴承7R经由环部件14R配合到右圆筒部12c(参照图1、 图2和图3)。
反转齿轮轴12的中空部在内部形成有小径内周面和大径内周面。小 径内周面形成有凸轮引导槽12g,并且其内径与弹簧保持件52h和53h的 外径相等。大径内周面使得小径内周面的两侧上的内径与凸轮引导槽12g 的底面几乎齐平(参照图2和图3)。
控制杆操作元件55的大致一半插入右扩大内径部的内部中。
穿过在控制杆51的左端上的两面平切端部51aa中形成的销孔51h 的接合销59在两端处与位于对称位置的凸轮引导槽12g、 12g接合以形 成锁定部件。因此,控制杆51被限制相对旋转而与反转齿轮轴12 —体 地旋转,同时能够相对于反转齿轮轴12轴向移动。
通过采用凸轮弓(导槽12g与接合销59接合的简单构造就能够相对于 反转齿轮轴12锁定控制杆51。
如上所述,将控制杆51、空转机构52、 53和八根凸轮杆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组装到反转齿轮轴12的中空部中。所 有这些部件一起旋转。如果控制杆51轴向移动,则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 Cbo和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经由左空转机构52的巻簧52s同时轴向 移动。另外,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和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经由 右空转机构53的巻簧53s同时轴向移动。
空转机构52和53沿反转齿轮轴12的轴向彼此对准,并且插设在控 制杆51的外周面和凸轮杆C的内表面之间。这样,在反转齿轮轴12的 中空部中,控制杆51、空转机构52、 53和凸轮杆C构造成沿径向彼此 叠置,以避免多级变速器10的轴向扩大。另外,能够将空转机构52和 53紧凑地容纳在反转齿轮轴12的中空部内,以使多级变速器10自身小 型化。向设置在控制杆51上,并使对应的不 同凸轮杆C同时移动。因此,单一控制杆51的移动允许多个凸轮杆C进 行两种相应的不同动作,从而能够顺畅地变速。另外,空转机构52和53 对称地构造,以控制生产成本并且使组装时的部件管理容易。
空转机构52构造成使得巻簧52s布置在限定于弹簧保持件52h的内 周凹部52ha与控制杆51的外周凹部51a之间的空间中,弹簧保持件52h 夹设在控制杆51的外周面和凸轮杆C的内表面之间。同样,空转机构 53构造成使得巻簧53s布置在限定于弹簧保持件53h的内周凹部53ha与 控制杆51的外周凹部51b之间的空间中,弹簧保持件53h夹设在控制杆 51的外周面和凸轮杆C的内表面之间。因此,能够在控制杆51上构造 形状相同的空转机构52和53。
如图8所示,经由反转齿轮轴12的轴承环部件13可旋转地支撑从 动变速齿轮n的中央圆筒部12a形成为外径较大且壁厚较厚。在中央圆 筒部12a中,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l、 n2、 n3、 n4、 n5和n6对应地在轴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六个沿周向绕该厚 的外周部一周的周向槽12cv。另外,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四个轴向 延伸的槽12av。
进而,反转齿轮轴12的中央圆筒部12a的外周部由四个轴向槽12av 分割成四部分。四部分中的每部分均轴向交替地形成有长矩形凹部12p 短矩形凹部12q。长矩形凹部12p使得周向槽12cv的槽宽沿在各周向槽 12cv中的相邻轴向槽12av之间的距离左右均等地扩大。短矩形凹部12 q 使得周向槽12cv的槽宽沿在各周向槽12cv中的相邻轴向槽12av之间的 距离的部分左右均等地扩大。
在长矩形凹部12p底面中的周向相互间隔开的两个位置处形成轴向 具有长椭圆形状并沿周向槽12cv延伸的略微凹入的弹簧接收部12d、12d。
在短矩形凹部12q和轴向槽12av之间的厚壁部中以及在周向槽12cv 上开孔至凸轮引导槽12g为止而形成销孔12h。
具体地,从反转齿轮轴12的中空内周面开始沿在八个周向位置处切 开的凸轮引导槽12g的径向开孔而形成销孔12h。
24在各周向槽12cv上的四个位置处分别形成销孔12h。 呈椭圆形巻绕的压縮弹簧22在其端部处配合在弹簧接收部12d中。 销部件23可滑动地配合在销孔12h中。
另外,与销孔12h连通的凸轮引导槽12g的宽度比销部件23的外径 宽度小。
因此,前进和后退的销部件23不会脱落到凸轮引导槽12g中,这容 易将接合装置20组装到反转齿轮轴12。
凸轮杆C可滑动地配合到凸轮引导槽12g。因此,配合在销孔12h 中的销部件23在其中心侧端部与对应的凸轮杆C的凸轮面接触。如果凸 轮杆C的移动使得凸轮槽v面向销孔12h,则销部件23落入到凸轮槽v 中。如果凸轮槽C的移动使得凸轮槽v与凸轮槽v以外的可滑动接触表 面对齐,则允许销部件23靠在滑动接触面上,并使得该销部件23通过 凸轮杆C的移动而前进和后退。
销部件23在销孔12h中的前进和后退使得其离心侧端部突出并从周 向槽12cv的底面退回。
摆动爪部件R埋设在长矩形凹部12p、短矩形凹部12q和周向槽12cv 中,以在形成于反转齿轮轴12的中央圆筒部12a的外周部上的如上构造 的两凹部之间形成连通连接。在各轴向槽12av中埋设支轴销26,以枢转 地支撑对应的摆动爪部件R。
图11示出了如上所述组装所有摆动爪部件R的状态。
图10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四个摆动爪部件R中的一组和四个摆动爪 部件R中的另一组,使它们之间的姿势保持相对角度的位置关系。四个 摆动爪部件R中的一组埋设于与奇数级齿轮(第一、第三和第五从动变 速齿轮nl、 n3和n5)对应的周向槽12cv、长矩形凹部12p和短矩形凹 部12q中。四个摆动爪部件R中的另一组埋设于与偶数级齿轮(第二、 第四和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2、 n4和n6)对应的周向槽12cv、长矩形凹 部12p和短矩形凹部12q中。另外,该图还示出了支撑摆动爪部件R的 支轴销26和作用于摆动爪部件R上的压縮弹簧22以及销部件23。
采用的所有摆动爪部件R的形状相同,其从轴向看去时大致形成为
25圆弧形状。摆动爪部件R形成有支承凹部Rd、宽矩形接合爪部Rp、窄 销接收部Rr以及宽端部Rq。通过切除通孔的适于接收穿过其中心的支 轴销26的外周部而形成支承凹部Rd。宽矩形接合爪部Rp形成在支承凹 部Rd的摆动中心一侧上,以摆动地配合到长矩形凹部12p中。窄销接收 部Rr朝支承凹部Rd的摆动中心的另一侧延伸,并可摆动地配合在形成 有销孔12h的周向槽12cv中。宽端部Rq形成在窄销接收部Rr的一端处, 以到达短矩形凹部12q并横向延伸。
摆动爪部件R使得销接收部Rr配合到形成有销孔12h的周向槽12cv 中。 一侧的接合爪部Rp配合到长矩形凹部12p中,并且支承凹部Rd与 轴向槽12av对准。另一侧的宽端部Rq配合在短矩形凹部12q中。 支轴销26配合到彼此对准的支承凹部Rd和轴向槽12av中。 摆动爪部件R形成为相对于待配合到其中的周向槽12cv对称。 一侧 的宽矩形爪部Rp比另一侧的销接收部Rr和宽端部Rq重。如果摆动爪部 件R被支轴销26枢转地支撑并与反转齿轮轴12 —起旋转,则接合爪部 Rp相对于离心力起到重锤的作用,以使摆动爪部件R摆动,同时使其沿 离心方向突出。
摆动爪部件R形成为使得销接收部Rr的宽度小于相对于摆动中心位 于与销接收部Rr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的接合爪部Rp的宽度。
由于销接收部Rr仅需要具有足以接收销部件23的宽度,因此能够 使摆动爪部件R小型化,且能够容易地使另一侧的接合爪部Rp在离心力 的作用下摆动。
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摆动爪部件R以对称的姿势组装到反转齿轮轴 12。因此,以给定间隔彼此相对的接合爪部Rp、 Rp配合在共同的长矩形 凹部12p中。另外,另一侧的彼此靠近的宽端部Rq配合到共同的短矩形 凹部12q。
在摆动爪部件R的接合爪部Rp内设置有其一端由反转齿轮轴12的 弹簧接收部12d支撑的压縮弹簧22。配合在销孔12h中的销部件23设置 在销接收部Rr内,并设置在销接收部Rr与凸轮杆C之间。
这样,摆动爪部件R被支轴销26可摆动地支撑,并且被埋设在反转齿轮轴12的长矩形凹部12p、短矩形凹部12q和周向槽12cv中。 一侧的 接合爪部Rp被压縮弹簧22向外偏压,另一侧的销接收部Rr通过销部件 23的进退而被按压。从而,使摆动爪部件R克服压縮弹簧22的偏压力 摆动。
在销部件23沿离心方向前进而使摆动爪部件R摆动时,摆动爪部件 R的接合爪部Rp没入到长矩形凹部12p中。也就是说,不存在从反转齿 轮轴12的中央圆筒部12a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部分。
当销部件23后退时,被压縮弹簧22偏压的接合爪部Rp从反转齿轮 轴12的中央圆筒部12a的外周面向外突出并能够与从动变速齿轮n接合。
压縮弹簧22插设于摆动爪部件R的接合爪部Rp的内表面和与接合 爪部Rp的该内表面相对的反转齿轮轴12的长矩形凹部之间。这消除了 弹簧专用的轴向空间,从而能够避免反转齿轮轴12的轴向扩大。另外, 压缩弹簧22布置在摆动爪部件R的轴向宽度中央处,从而能够使摆动爪 部件R自身形成为相对于轴向对称。因此,能够使在从动变速齿轮n和 反转齿轮轴12的相对旋转方向的两个方向上接合和分离的两类摆动爪部 件形成为形状相同的摆动爪部件R。因此,无需准备形状彼此不同的摆 动爪部件。
压縮弹簧22形成为具有沿反转齿轮轴12的轴向延伸的主轴的椭圆 形状。该椭圆形状的压缩弹簧22的郴圆轴大于摆动爪部件R的销接收部 Rr的宽度。另外,压缩弹簧22接收成跨设周向槽12cv,周向槽12cv形 成为沿周向延伸一个圆周并接收摆动地配合到其上的销接收部Rr。因此, 能够容易地加工反转齿轮轴12,并且能够将摆动爪部件R稳定地组装到 反转齿轮轴12。
与奇数级齿轮(第一、第三和第五从动变速齿轮nl、 n3和n5)对 应的四个摆动爪部件R和与偶数级齿轮(第二、第四和第六从动变速齿 轮n2、 n4和n6)对应的四个摆动爪部件R处于绕轴线彼此转过90度的 相对角度位置关系。
与奇数级齿轮(第一、第三和第五从动变速齿轮nl、 n3和n5)对 应的四个摆动爪部件R由设置在相应对称位置处一对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和设置在相应对称位置处的一对反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Rbo
组成。正转的奇数级从动摆动爪部件Rao沿齿轮的正转方向抵接,以形
成使各奇数级从动变速齿轮nl、 n3、 n5和反转齿轮轴12同步旋转的接
合。反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Rbo沿齿轮的反转方向抵接,以形成使各奇
数级从动变速齿轮nl、 n3、 n5和反转齿轮轴12同步旋转的接合。
同样地,与偶数级齿轮(第二、第四和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2、 n4和
n6)对应的四个摆动爪部件R由设置在相应对称位置处的一对正转的偶
数级摆动爪部件Rae和设置在相应对称位置处的一对反转的偶数级接合
部件Rbe组成。正转的偶数级从动摆动爪部件Rae沿齿轮的正转方向抵
接,以形成使各偶数级从动变速齿轮n2、 n4、 n6和反转齿轮轴12同步
旋转的接合。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Rbe沿齿轮的反转方向抵接,以形
成使各偶数级从动变速齿轮n2、 n4、 n6和反转齿轮轴12同步旋转的接 合。
通过借助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的移动而进退的销部件23使正转 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摆动。通过借助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o的移 动而进退的销部件23使反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Rbo摆动。
同样,通过借助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的移动而进退的销部件23 使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摆动。通过借助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 的移动而进退的销部件23使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Rbe摆动。
在将接合装置20组装到反转齿轮轴12上时,首先,将右端轴承环 部件13外设在中央圆筒部12a的外周端部上。同时将支轴销26的一端 配合到轴承环部件13内部的轴向槽12av中,从而组装右端接合装置20。 将下一个轴承环部件13外设成覆盖支轴销26的另一端。然后,按照与 前一级相同的方式组装下一级接合装置20。重复这样的组装,最后外设 左端轴承环部件13。从而完成组装。
如图12所示,轴承环部件13外设在中央圆筒部12a的除长矩形凹 部12p和短矩形凹部12q以外的轴向位置。另外,轴承环部件13设置成 跨接成一列连续地埋设于对应的轴向槽26av的支轴销26中的相邻的支 轴销26、 26。因此,防止支轴销26和摆动爪部件R脱落。埋设于反转齿轮轴12的中央圆筒部12a的轴向槽12av中的支轴销 26以与中央圆筒部12a的外周面接触的深度被埋设。因此,在外设轴承 环部件13时,能够不会松动地固定。
七个轴承环部件13被等间隔地外设在反转齿轮轴12上,并且以使 均跨接在相邻的轴承环部件13、 13之间的方式可旋转地支撑从动变速齿 轮n。
各从动变速齿轮n在左右内周缘部(内周面的左右周缘部)处形成 有切口。另外,在左右切口之间形成环状薄突出脊30。左右轴承环部件 13、 13与对应切口可滑动地接合,以将突出脊30放置在其间(参照图2 和图3)。
在各从动变速齿轮n的内周面的突出脊30上沿周向等间隔的六个位 置处形成接合凸部31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
接合凸部31在侧视图(当从图4和图5的轴向看去时)中形成薄圆 弧状。接合凸部31的两周向端面为均与摆动爪部件R的接合爪部Rp接 合的接合面。
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 (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和反 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Rbo (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Rbe)在彼此相对的方 向延伸有相应的接合爪部Rp、 Rp。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 (正转 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在从动变速齿轮n (和反转齿轮轴12)的正转 方向上与接合凸部31抵靠并接合。反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Rbo (反转的 偶数级接合部件Rbe)在从动变速齿轮n的反转方向上与接合凸部31抵 靠并接合。
另外,即使接合爪部Rp向外突出,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 (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也不在从动变速齿轮n的反转方向上与 接合凸部31接合。同样,即使接合爪部Rp向外突出,反转的奇数级接 合部件Rbo (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Rbe)也不在从动变速齿轮n的正转 方向上与接合凸部31接合。
说明将上述的接合装置20组装到反转齿轮轴12上的过程。 左右两个空转机构52、 53组装到与控制杆操作元件55和接合销59附接的控制杆51。在空转机构52、 53的外周上排列有八根凸轮杆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在该状态下,将凸轮杆插入配 合到反转齿轮轴12的中空部内。
在该情况下,八根凸轮杆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均插入到八根凸轮引导槽12g中的所对应的一个引导槽中。
另外,八根凸轮杆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相 对于反转齿轮轴12的左右移动位置被设定成中立位置。
将该状态下的反转齿轮轴12左方朝上地竖直立起。
如图12的实线所示,首先,将右端环部件13外设在中央圆筒部12a 的下端(右端)处。然后,将销部件23插入到周向槽12cv的与最下方 的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对应的销孔12h中。在通过弹簧接收部12d支撑 压缩弹簧22的一端时,将摆动爪部件R配合到长矩形凹部12p、短矩形 凹部12q和周向槽12cv中。将支轴销26配合到右端轴承环部件13内侧 的轴向槽12av中。同时,也将支轴销26配合到摆动爪部件R的支承凹 部Rd中而组装摆动爪部件R。
当凸轮杆C位于中立位置时,销部件23与除凸轮槽以外的滑动接触 面接触并沿其前进,并且从内侧按压摆动爪部件R的销接收部Rq,用于 克服压縮弹簧22的偏压力而摆动。这使得接合爪部Rp没入到长矩形凹 部12p中。因此不存在从中央圆筒部12a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部分
将四个摆动爪部件R组装到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对应的周向槽 12cv中。然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从上方插入配合,以使第一从动变 速齿轮nl的突出脊30抵靠轴承环部件13并与切口接合以进行组装。接 着,第二轴承环部件13从上方插入配合,以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 切口接合并外设在反转齿轮轴12上的给定位置处。从而,将第一从动变 速齿轮nl轴向定位以附接。
接着,组装用于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装置20,并因此组装 该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然后,重复此作业以依次组装余下的第三、第 四、第五和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3、 n4、 n5和n6。最后外设第七轴承环部 件13。如上所述,在将六个从动变速齿轮n组装到反转齿轮轴12上的状态 下,反转齿轮轴12由左右轴承7L、 7R可旋转地支撑,左右轴承7L、 7R 分别配合到发动机左壳体1L和发动机右壳体1R的侧壁1RR,以放置在 环部件14L、 14R之间。从而,交替组装六个从动变速齿轮n和七个轴承 环部件13并从左右夹紧,以进行轴向定位。
轴承环部件13能够承载从动变速齿轮n的轴向力,并且能够进行其 轴向定位并接收其推力。
这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l、 n2、 n3、 n4、 n5和n6经由轴承环部件13通过反转齿轮轴12可旋转地支撑。
由于凸轮杆C均处于中立位置,因此所有的从动变速齿轮n都处于 分离状态,在该分离状态下,对应的接合装置20的凸轮杆C的移动位置 使得销部件23突出并从内侧按压摆动爪部件R的销接收部Rq,从而使 接合爪部Rp向内退回。在该状态下,所有从动变速齿轮n从反转齿轮轴 12自由旋转。
另一方面,从动变速齿轮n可以处于接合状态,在该接合状态下, 接合装置20的凸轮杆C的除中立位置以外的移动位置允许销部件23进 入到凸轮槽v中并允许摆动爪部件R摆动,从而允许接合爪部Rp向外侧 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应的从动变速齿轮n的接合凸部31抵靠接合 爪部Rp。从而,将从动变速齿轮n的旋转传递到反转齿轮轴12,或者将 反转齿轮轴12的旋转传递到该从动变速齿轮n。
在变速驱动装置50中,通过手动操作换档选择杆而使换档鼓67转 动给定量,换档鼓67的转动经由配合到换档槽67v的换档销58使控制 杆51沿轴向移动给定量,以经由空转机构52、 53使接合装置20的八根 凸轮杆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移动。
凸轮杆C的轴向移动使得与凸轮杆C的凸轮面滑动接触的销部件23 前进并后退,同时进入凸轮槽v中或从其中脱出,而使摆动爪部件R摆 动。摆动爪部件R的摆动解除与从动变速齿轮n的接合,并与另一从动 变速齿轮n形成接合,从而改变与反转齿轮轴12接合的从动变速齿轮n 来进行变速。
31另外,作为变速驱动装置,通过手动操作换档选择杆来使换档鼓67
转动而进行变速;然而,也可以经由日内瓦式止动件(Geneva stop)等 驱动变速驱动电机来使换档鼓转动,从而进行变速。
下面,参照图13 (a) - (d)至图17 (a) - (d),对通过内燃机的驱 动进行加速时,从第一档状态加档至减速比减小一级的第二档状态的过 程进行说明。
图13 (a) - (d)至图17 (a) - (d)示出了按照时间顺序的变化。 在各图中,图13-17的(a)图为省略了图2 (沿图4和图5的线II-II剖 取的剖视图)的齿轮等的剖视图。图13-17的(b)图为省略了图3 (沿 图4和图5的线III-III剖取的剖视图)的齿轮等的剖视图。图13-17的(c) 图为沿图13-17的(a)图、图13-17的(b)图的线c-c剖取的剖视图(第 —从动变速齿轮nl的剖视图)。图13-17的(d)图为沿图13-17的(a) 图、图13-17的(b)图的线d-d剖取的剖视图(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 剖视图)。
内燃机的动力经由摩擦离合器5传递给主齿轮轴11,使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驱动变速齿轮ml、 m2、 m3、 m4、 m5禾B m6 — 体旋转。因此,与驱动变速齿轮ml至m6分别常啮合的第一、第二、第 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从动变速齿轮nl、 n2、 n3、 n4、 n5和n6以相应 的转速旋转。
图13 (a) - (d)示出了第一档状态。在图13 (c)中,第一从动变 速齿轮nl沿箭头方向旋转。在图13 (d)中,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沿箭 头方向旋转。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以比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更高的速 度旋转。
接合装置20的仅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对应的销部件23放置到正 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的凸轮槽vl中(参照图13 (a))。接合装置20 的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使得接合爪部Rp向外侧突出。旋转的第 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与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的接 合爪部Rp接合(参照图13 (c))。因此,使反转齿轮轴12与第一从动变 速齿轮nl —起以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相同的转速旋转。
32另外,在图13 (a) - (d)至图20 (a) - (d)中,在提供有效动力 传递的摆动爪部件R和接合凸部31上标有网格线。
在该第一档状态下,对于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对应的接合装置20 的销部件23从偶数级凸轮杆Cae、 Cbe的凸轮槽v2脱出(参照图13(b)) 脱出,以使得接合装置20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 Rbe将接合爪部Rp 向内退回。因此,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空转。
同样,其他的从动变速齿轮,即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从动变速 齿轮n3、 n4、 n5、 n6也同样空转(参照图13 (a)和图13 (b))。
此时,手动操作换档选择杆以加档至第二档。换档鼓67转动成使控 制杆51开始轴向向右移动,这经由空转机构52、 53的巻簧52s、 53s使 八根凸轮杆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轴向向右同时 移动。
参照图14 (a)和图14 (c),经由销部件23操作的反转的奇数级摆 动爪部件Rbo不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接合。因此,一 侧的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o无太多阻力地移动,而使得放置在凸轮槽 vl中的销部件23从其脱出而突出(参照图14 (a))。销部件23的这些 突出使得反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bo摆动,以使接合爪部Rp向内退回 (参照图14 (c))。
与此相反,经由销部件23操作的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与第 —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接合,以接收来自第一从动变速齿轮 nl的动力。因此,另一侧的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接收相当大的摩擦 阻力,用于使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摆动以分离。即使试图通过 空转机构53的巻簧53s的力而使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移动,以使销 部件23沿凸轮槽vl的倾斜侧面突出,也不能够将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 部件Rao抬起使其摆动。具体地,当销部件23即将靠在凸轮槽vl的倾 斜侧面上时,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止动。也就是说,保持不解除接 合的状态(参照图14 (a)和图14 (c))。
在图14 (a) - (d)所示的状态中,对于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当 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在无阻力下移动时,销部件23不会行进得远至足以进入凸轮槽v2中,从而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 Rbe保持不变(参照图14 (b)和(d))。
另外,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跟与其接合的空转机构53的弹簧保持件53h—起止动。因此,与该弹簧保持件53h接合的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也止动。
在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止动的状态下,当使控制杆51进一步移动并到达第二档位置时,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也与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o—起进一步向右移动。然后,如图15 (b)所示,销部件23进入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的凸轮槽v2中。因而,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在压縮弹簧22的偏压力与接合爪部Rp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摆动,以使得接合爪部Rp向外突出(参照图15 (d))。
另外,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保持止动,从而,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也使得接合爪部Rp保持向内退回。
这样,以比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 —起旋转的反转齿轮轴12更高的速度旋转的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凸部31赶上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的向外突出的接合爪部Rp并与其抵接(参照图16 (d))。
参照图16 (c)和图16 (d),在该时刻,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凸部31与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的抵接以及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与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的抵接同时发生。
这样,紧接着,以更高速度旋转的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使反转齿轮轴12开始以与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相同的转速旋转(参照图17 (d))。该旋转导致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的接合爪部Rp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分离,从而进行从第一档至第二档的实际加档。
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的接合爪部Rp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的分离消除了用于固定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的摩擦阻力。然后,被空转机构53的巻簧53s偏压的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向右移动,从而放置在凸轮槽vl中的销部件23从其脱出。因此,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摆动,以使接合爪部Rp向内退回(参照图17 (c))。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的移动经由空转机构53的弹簧保持件53h 还使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移动。销部件23进入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 杆Cbe的凸轮槽v2中,以使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摆动,这使得 接合爪部Rp向外突出,从而完成变速(参照图17 (d))。
这样,完成从第一档到第二档的变速作业。图17 (a) - (d)所示的 状态为第二档状态。
如上所述,在从第一档状态加档至减速比减小一级的第二档状态时, 如图16 (a) - (d)所示,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抵靠正转 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的接合爪部Rp并与之接合。在反转齿轮轴12 以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相同的速度旋转的状态下,使以更高速度旋转 的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凸部31赶上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 的接合爪部Rp并与其抵接。使反转齿轮轴12与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 — 起以更高速度旋转,以进行变速。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的接合 爪部Rp自然地离开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以顺畅地分离。 因而,通过顺畅操作来进行顺畅的加档,而无需施加力来解除接合。
同样,从第二档到第三档、从第三档到第四档、从第四档到第五档、 从第五档到第六档的加档如下所述。在从动变速齿轮n与摆动爪部件R 接合的状态下,使减速比减小一级的从动变速齿轮n与摆动爪部件R接 合从而进行加档。这样,可进行顺畅的加档,而无需变速离合器、无需 施加力来解除接合而顺畅操作、加档时的切换时间完全没有浪费、没有 解除驱动力并且变速冲击也减小。
例如,在第一档状态下,如图13 (c)所示,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 件Rao与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接合,同时另一侧的反转 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bo的接合爪部Rp定位成靠近接合凸部31,以可 与其接合。
车速可减小,从而从后轮向反转齿轮轴12施加驱动力,以改变驱动 力的方向。在该情况下,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的接合迅 速地从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切换成反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 Rbo。因此,能够进行够顺畅的接合并保持该接合。接着,参照图18 (a) - (d)至图20 (a) - (d),说明车速减小时从 第二档状态减档至减速比增大一级的第一档状态的过程。
图18 (a) - (d)示出了在变速级为第二档状态下刚减速后的状态。 减速可以使驱动力从后轮作用在反转齿轮轴12上。如图18 (d)所 示,处于能够接合的状态的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的接合爪部Rp 与转速降低的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凸部31接合。该接合将反转 齿轮轴12的旋转动力传递到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也就是说,所谓的发 动机制动作业。
在该状态下,为了减档至第一档,手动操作换档选择杆使换档鼓67 沿与上述说明相反的方向转动给定量,以使控制杆51轴向向左移动。该 移动将经由空转机构52、 53的巻簧52s、 53s使八根凸轮杆Cao、 Cao、 Cae、 Cae、 Cbo、 Cbo、 Cbe、 Cbe同时轴向向左移动。然而,经由销部 件23操作的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与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 合凸部31接合,以接收来自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动力。因此,反转 的偶数级凸轮杆Cbe接收相当大的摩擦阻力,而使得反转的偶数级摆动 爪部件Rbe摆动,以解除接合。当销部件23即将靠在凸轮槽v2的倾斜 侧面上时,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止动,从而保持接合不解除(参照 图19 (b)和图19 (d))。
另外,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与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 —起经 由空转机构53的弹簧保持件53h也处于止动状态。
另一方面,经由销部件23操作的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不与 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凸部31接合。因此,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 Cae无太大阻力地向左移动,以使放置在凸轮槽v2中的销部件23从其脱 出而突出。这使得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摆动,以使接合爪部Rp 向内退回(参照图19 (d))。
在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中,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o无阻力地向左 移动,以使销部件23进入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o的凸轮槽vl中(参 照图19 (a))。另外,反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bo在压縮弹簧22的偏 压力与接合爪部Rp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摆动,以使接合爪部Rp向外突出
36(参照图19 (c))。
在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使卡合爪部Rp向内退回之后,反转 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bo使接合爪部Rp向外突出。
反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bo与反转齿轮轴12 —起旋转,赶上第一 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并与之抵接。在该情况下,如图19 (c) 和图19 (d)所示,存在这样的时刻,在该时刻,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 的接合凸部31和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同时分别与反转的 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的接合爪部Rp和反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bo 的接合爪部Rp抵接。
此后,与以较低速度旋转的第一从动变速齿轮nl的接合发挥作用, 与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被解除,从而执行从第二档到第一档的减 档。
通过解除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凸部31与反转的偶数级凸轮 杆Cbe的接合,以消除用于固定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的摩擦阻 力。然后,通过空转机构53的巻簧53s偏压的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 向左移动,以使放置在凸轮槽v2中的销部件23脱出(参照图20 (b))。 这使得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摆动,以使接合爪部Rp向内退回(参 照图20 (d))。
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的移动经由空转机构53的弹簧保持件53h 使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也移动,以使销部件23进入正转的奇数级凸 轮杆Cao的凸轮槽vl中。这使得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摆动,以 使接合爪部Rp向外突出,从而完成变速(参照图20 (c))。 在该状态下,完成从第二档到第一档的变速作业。 如上所述,在从第二档状态减档至减速比增大一级的第一档状态时, 如图19 (a) - (d)所示,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的接合爪部Rp 抵靠第二变速齿轮n2的接合凸部31并与之接合。在该状态下,反转的 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bo的接合爪部Rp赶上以较低速度旋转的第一从动变 速齿轮nl的接合凸部31并与其抵接,从而切换接合。第二从动变速齿 轮n2的接合凸部31与反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be的接合爪部Rp的接合顺畅地解除。因而,通过顺畅的操作来进行顺畅的减档,而无需施加 解除接合的力。
同样,从第六档到第五档、从第五档到第四档、从第四档到第三档、 从第三档到第二档的减档动作如下所述。在从动变速齿轮n与摆动爪部
件R接合的状态下,使摆动爪部件R与减速比增大一级的从动变速齿轮 n接合,从而进行减档。这样,可通过顺畅操作进行顺畅的减档,而无需 施加力来解除接合、无需变速离合器、减档时的切换时间完全没有浪费、 没有解除驱动力并且变速冲击也减小。
例如,在第二档状态下,如图18 (d)所示,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 部件Rbe与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凸部31接合,同时,另一侧的 正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ae的接合爪部Rp定位成靠近接合凸部31, 并处于可与接合凸部31接合的状态。
车速可增大,从而驱动力从内燃机施加到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以 改变驱动力的方向。在该状态下,第二从动变速齿轮n2的接合凸部31 的接合从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迅速地切换到正转的偶数级摆动 爪部件Rae。因此,能够进行顺畅的接合并保持该接合。
另外,在通过内燃机的驱动进行加速时,即使通过使控制杆51轴向 向右移动以进行减档,本实施方式的多级变速器IO在原状态下也不能够 解除从其间传递动力的从动变速齿轮n与摆动爪部件R之间的接合状态。 因此,为了在加速时进行减档,通过在变速操作前临时分离摩擦离合器5 而进行减速。在该状态下,执行变速操作以顺畅地切换成摆动爪部件R 与减速比增大一级的从动变速齿轮n之间的接合。然后,接合摩擦离合 器5以加速。
如果不采用摩擦离合器5,则通过诸如点火时间控制或燃料喷射量 控制之类的驱动源旋转减速装置使从动变速齿轮n的转速临时降低。从 而,即使在加速时也能够顺畅地进行减档。
在将车速减小至使得驱动力从后轮施加到反转齿轮轴12时,如果使 控制杆51轴向向左移动以进行加档,则不能进行这样的变速。此后,在 进行加速时,减速比减小一级的从动变速齿轮n与摆动爪部件R接合,
38而造成可能的变速冲击。因此,禁止减速时的加档操作,以防止产生变 速冲击。
使配合到在反转齿轮轴12的中空内周面上形成的凸轮槽12g的凸轮
杆C轴向移动,而使配合在反转齿轮轴12的期望位置中的销部件23前 进和后退,因此使摆动爪部件R摆动。这样,进行与从动变速齿轮n的 接合凸部31的接合或分离。使凸轮杆C仅移动较小量,从而使期望的销 部件23前进和后退,以切换接合进行变速。因此,如图1所示,能够形 成其中由反转齿轮轴12支撑的相邻从动变速齿轮n形成为彼此靠近的构 造。这能够减小多级变速器10的轴向宽度。
根据该常啮合式多级变速器10,当变速驱动装置50加档到减速比 减小一级的上一级变速级时,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和正转的偶数级 凸轮杆Cae交替操作正转的奇数级摆动爪部件Rao和正转的偶数级摆动 爪部件Rae,以进行变速。在一个摆动爪部件R与从动变速齿轮n接合 的状态下,另一个摆动爪部件R与上一级变速级的从动变速齿轮n接合, 以进行变速。此时,由于相关联的齿轮之间的转速差,因此,上一级的 从动变速齿轮n通过另一个摆动爪部件R与反转齿轮轴12的接合顺畅地 解除下一级的从动变速齿轮n通过一个摆动爪部件R与反转齿轮轴12的 接合。因此,能够顺畅地操作多级变速器,而无需施加用于分离的力, 从而无需变速离合器。另外,多级变速器完全不造成加档期间切换时间 的浪费,并且也不解除驱动力,因此减小变速冲击,以进行顺畅的加档。
在变速驱动装置50减档到减速比增加一级的下一级变速级时,反转 的奇数级凸轮杆Cbo和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交替操作反转的奇数级 摆动爪部件Rbo和反转的偶数级摆动爪部件Rbe,以进行变速。在一个 摆动爪部件R与从动变速齿轮n接合的状态下,另一个摆动爪部件R与 下一级变速级的从动变速齿轮n接合,以进行变速。此时,由于相关联 的从动变速齿轮n之间的转速差,因此,下一级的从动变速齿轮n通过 另一个摆动爪部件R与反转齿轮轴12的接合顺畅地解除上一级的从动变 速齿轮n通过一个摆动爪部件R与反转齿轮轴12的接合。因此,能够顺 畅地操作多级变速器,而无需施加用于分离的力,从而无需变速离合器。另外,多级变速器完全不造成减档期间切换时间的浪费,并且不会解除 驱动力,因此减小变速冲击,以进行顺畅的减档。
根据该多级变速器10,右空转机构53使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 和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与控制杆51同时移动。左空转机构52使正 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和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o与控制杆51同时移 动。这样,两个空转机构52和53可使四类凸轮杆Cao、 Cae、 Cbo、 Cbe 与单一控制杆51同时移动。因此,可减少组成部件的数量,从而简化构 造。
另外,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的奇数级凸轮槽vl、 v3和v5和反 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e的偶数级凸轮槽v2、 v4和v6均形成在作为第一 共用凸轮杆的单一凸轮杆上。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的偶数级凸轮槽 v2、 v4和v6和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o的奇数级凸轮槽vl、 v3和v5 均形成在作为第二共用凸轮杆的单一凸轮杆上。因此,凸轮杆的类别可 形成为两类,从而可进一步减少组成部件数量,从而简化构造。
根据该多级变速器10,接合装置20的凸轮部件C (Cao、 Cae、 Cbo、 Cbe)均为矩形截面的轴向伸长的棱柱杆部件,并且形成有在侧面上具有 凸轮槽v的凸轮面。因此,可由截面不具有特殊形状而具有简单的外部 形状的矩形棱柱杆部件来容易地制造凸轮部件C。
反转齿轮轴12的适于接收可滑动地配合在其中的凸轮部件C的凸轮 引导槽12g的宽度比销部件23的宽度小。因此,在销孔12h中前进和后 退的销部件23不从凸轮引导槽12g脱落,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接合装置20 组装到反转齿轮轴12。
内部支撑凸轮部件C并使其滑动的控制杆51插入反转齿轮轴12的 中空部中。另外,接合销59为径向穿过控制杆51的端部的锁定销部件, 该接合销59与适于引导反转齿轮轴12的凸轮部件C的凸轮引导槽12g 可滑动地接合。因此,能够利用凸轮引导槽12g容易地构成控制杆51相 对于反转齿轮轴12的锁定。
根据该多级变速器10,右空转机构53适于使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 Cao和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be与控制杆51—起同时移动。另外,左空转机构52适于使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和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bo与 控制杆51—起同时移动。因此,四类凸轮杆Cao、 Cae、 Cbo、 Cbe可借 助两个空转机构52、 53与单一的控制杆51 —起同时移动。因此,可减 小组成部件的数量,从而简化构造。
如上所述,多级变速器10的两个空转机构52、 53轴向设置在控制 杆51上,以使彼此不同的凸轮杆C同时移动。因此,单一控制件51的 移动允许多个凸轮杆C进行两类不同的移动,以允许顺畅的变速。另外, 空转机构52、 53对称地构成,以抑制生产成本,并使得组装期间容易管 理部件。
根据多级变速器IO,空转机构52、 53插设在控制杆51的外周面与 多个凸轮杆C的内表面之间。因此,在反转齿轮轴12的中空部中,控制 杆51、空转机构52、 53以及凸轮杆C构造成径向彼此叠置,这能够避 免多级变速器10的轴向扩大。另外,空转机构52、 53紧凑地容纳在反 转齿轮轴12的中空部中,以縮小多级变速器10自身的尺寸。
空转机构52经由巻簧52s插设在限定于弹簧保持件52h的内周凹部 52ha与控制杆51的外周凹部51a之间的空间中,弹簧保持件52h插设在 控制杆51的外周面与凸轮杆C的内表面之间。同样,空转机构53经由 巻簧53s插设在限定于弹簧保持件53h的内周凹部53ha与控制杆51的外 周凹部51b之间的空间中,弹簧保持件53h插设在控制杆51的外周面与 凸轮杆C的内表面之间。因此,形状相同的空转机构52和53能够构造 在控制杆51上,这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这样描述了本发明,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进行多种方式的变更。 这样的变更不能被认为是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为所有这些修 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旨在包含在以下权利要求 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级变速器,在该多级变速器中,针对每个变速级在常啮合状态下通过分别平行的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的一个固定到齿轮轴,通过变速驱动装置可切换地驱动设置在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的另一个与所述齿轮轴之间以在其间形成接合的接合装置,来进行变速,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正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其均适于使奇数变速级的奇数级齿轮沿所述齿轮的正转方向可接合地抵靠齿轮轴,以使所述奇数级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同时旋转;正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其均适于使偶数变速级的偶数级齿轮沿所述齿轮的正转方向可接合地抵靠所述齿轮轴,以使所述偶数级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同时旋转;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其适于与所述齿轮轴的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地滑动接触,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望轴向位置形成有多个奇数级凸轮槽,并操作所述正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以及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其适于与所述齿轮轴的所述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地滑动接触,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望轴向位置形成有多个偶数级凸轮槽,并操作所述正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其中,当所述变速驱动装置加档到减速比减小一级的上一级变速级时,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和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交替地操作所述正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和所述正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以进行变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接合装置包括反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其均适于使奇数变速级的奇数级齿轮沿所 述齿轮的反转方向可接合地抵靠所述齿轮轴,以使所述奇数级齿轮与所 述齿轮轴同时旋转;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其均适于使偶数变速级的偶数级齿轮沿所述齿轮的反转方向可接合地抵靠所述齿轮轴,以使所述偶数级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同时旋转;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其适于与所述齿轮轴的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 地滑动接触,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望轴向位置形成有多个奇数级凸轮槽,并操作所述反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以及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其适于与所述齿轮轴的所述中空内周面轴向 移动地滑动接触,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望轴向位置形成有多个偶数级凸 轮槽,并操作所述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并且当所述变速驱动装置减档到减速比增大一级的下一级变速级时,所 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和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交替地操作所述反转的奇 数级接合部件和所述反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以进行变速。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的所述奇数级凸轮槽与所述反转的偶数级 凸轮杆的所述偶数级凸轮槽形成在作为第一共用凸轮杆的单一凸轮杆 上,并且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的所述偶数级凸轮槽与所述反转的奇数级 凸轮杆的所述奇数级凸轮槽形成在作为第二共用凸轮杆的单一凸轮杆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变速驱动装置包括控制杆,其设置在所述齿轮轴的中空中心轴线处,并设置在所述正 转的奇数级凸轮杆、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所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 杆、以及所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中的每个凸轮杆内部;以及第一空转机构和第二空转机构,它们插设在所述控制杆的外周面与 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所述反转的奇数 级凸轮杆以及所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中的每个凸轮杆的内表面之间,所述第一空转机构允许所述控制杆使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和所 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同时移动,并且所述第二空转机构允许所述控制杆使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和所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同时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变速驱动装置包括控制杆,其设置在所述齿轮轴的中空中心轴线处,并设置在所述正 转的奇数级凸轮杆、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所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以及所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中的每个凸轮杆内部;以及第一空转机构和第二空转机构,它们插设在所述控制杆的外周面与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所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以及所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中的每个凸轮杆的内表面之间, 所述第一空转机构允许所述控制杆使所述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和所述反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同时移动,并且所述第二空转机构允许所述控制杆使所述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和所述反转的奇数级凸轮杆同时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控制杆在沿轴向 的左右两个位置处形成有外周凹部,并且每个所述外周凹部的直径减小 并延伸预定的长度。
7. —种多级变速器,在该多级变速器中,针对每个变速级在常啮合 状态下通过相应的平行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的一个固定到齿轮轴,可切换地驱动设 置在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的另一个与所述齿轮轴之间以在其 间形成接合的接合装置,来进行变速,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接合部,其在各齿轮的内周面的期望周向位置处周向形成有接合面; 接合部件,其设置在所述齿轮轴中,以与所述齿轮的所述接合部接 合;以及凸轮部件,其与所述齿轮轴的所述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地滑动接触、 在滑动接触面上形成有凸轮面并移动而操作所述接合部件;其中,所述齿轮轴在所述中空内周面上形成有朝轴向延伸的凸轮引 导槽,以轴向引导所述凸轮部件,并且所述凸轮部件是截面为矩形的轴向伸长的棱柱杆部件,并可滑动地 配合到所述凸轮引导槽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包括 销部件,其配合到在从所述凸轮引导槽的期望位置的径向外侧上开孔的销孔中,并在与所述凸轮部件的所述凸轮面接触的同时前进或后退;以及摆动爪部件,其由所述齿轮轴枢转地支撑,并借助所述销部件的前 进和后退而摆动,以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面形成接合或解除所述接合, 并且其中,所述凸轮引导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销部件的宽度。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在所述齿轮轴的中空部中插入有内部支撑所述凸轮部件并使 该凸轮部件摆动的控制杆,并且径向穿过所述控制杆一端部的锁定销部件与所述齿轮轴的所述凸轮 引导槽可滑动地接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在所述齿轮轴的中空部中插入有内部支撑所述凸轮部件并使 该凸轮部件摆动的控制杆,并且径向穿过所述控制杆一端部的锁定销部件与所述齿轮轴的所述凸轮 引导槽可滑动地接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控制杆在沿轴 向的左右两个位置处形成有外周凹部,并且每个所述外周凹部的直径减 小并延伸预定的长度。
12. —种多级变速器,在该多级变速器中,针对每个变速级在常啮合 状态下通过相应的平行齿轮轴可旋转地支撑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的一个固定到齿轮轴,通过变速驱动装 置切换地驱动设置在所述多个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中的另一个与所述齿 轮轴之间以在其间形成接合的接合装置,来进行变速,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接合部,其在各齿轮的内周面的期望周向位置处周向形成有接合面;接合部件,其设置在所述齿轮轴中,以与每个齿轮的所述接合部可分离地接合;以及多个凸轮杆,其适于与所述齿轮轴的中空内周面轴向移动地滑动接 触,在滑动接触面上的期望轴向位置形成有多个凸轮面,并移动而操作 所述接合部件;其中,所述变速驱动装置包括控制杆,其在所述齿轮轴的所述中空中心轴线处设置在所述多个凸 轮杆内;以及空转机构,其插设在所述控制杆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凸轮杆的所述 内表面之间,以经由轴向作用的弹簧使所述控制杆和所述凸轮杆同时移 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空转机构中的 两个空转机构轴向设置在所述控制杆上,并且所述空转机构使所述相应的不同凸轮杆同时移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中,所述空转机构包括-筒状弹簧保持件,其在覆盖通过减小所述控制杆的直径而形成的外 凹部的轴向位置处插设在所述控制杆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凸轮杆的所述 内表面之间,与期望的凸轮杆一体地接合,并且形成有内周凹部,该内 周凹部与外周凹部对应,并且轴向长度与所述外周凹部的轴向长度相同;一对弹簧接收件,该对弹簧接收件彼此相对,并且跨接在所述弹簧 保持件的与所述控制杆的所述外周凹部对应的所述内周凹部的两空间之 间;并且所述弹簧插设在所述一对弹簧接收件之间,以沿使得所述弹簧接收 件彼此远离的方向偏压两个所述弹簧保持件。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级变速器, 其中,所述空转机构包括-筒状弹簧保持件,其在覆盖通过减小所述控制杆的直径而形成的外凹部的轴向位置处插设在所述控制杆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凸轮杆的戶万述 内表面之间,与期望的凸轮杆一体地接合,并且形成有内周凹部,该内 周凹部与所述外周凹部对应,并且轴向长度与所述外周凹部的轴向长度相同;一对弹簧接收件,该对弹簧接收件彼此相对,并且跨接在所述弹簧 保持件的与所述控制杆的所述外周凹部对应的所述内周凹部的两空间之间;并且所述弹簧插设在所述一对弹簧接收件之间,以沿使得所述弹簧接收 件彼此远离的方向偏压两个所述弹簧保持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变速器,其利用较小力顺畅地操作而无需变速离合器,使得在变速期间不会造成切换时间的浪费,不会造成驱动力的解除并且变速冲击较小。当变速驱动装置加档到减速比减小一级的上一级变速级时,正转的奇数级凸轮杆(Cao)和正转的偶数级凸轮杆(Cae)交替地操作正转的奇数级接合部件(Rao)和正转的偶数级接合部件(Rae),以进行变速。
文档编号F16H3/10GK101684853SQ20091017502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5日
发明者松本真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