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339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详细描述的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
o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 10305241A1已知六挡或七挡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该双离合器变速器包 括两个离合器,所述两个离合器分别以其输入侧与驱动轴连接并且以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 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连接。这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彼此同轴地设置。另外,两个中间轴设 置成轴线平行于两个变速器输入轴,所述两个中间轴的空套齿轮与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 轮啮合。另外,耦联装置能轴向移动地抗旋转地固定在中间轴上,以便能够接通相应的挡位 齿轮。相应选择的传动比通过输出齿轮传递到差速器上。为了在已知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 实现期望的传动级,许多齿轮平面是必要的,使得在安装时需要并非不显著的结构空间。另外,由文件DE 3822330A1已知圆柱齿轮式变速器。该圆柱齿轮式变速器包括能 在负载下换挡的双离合器,其一部分与一个驱动轴连接并且其另一部分与可旋转地支承在 驱动轴上的驱动空心轴连接。对于确定的传动比,驱动轴能通过切换元件与驱动空心轴耦 联。由文件DE 102004001961A1已知具有两个离合器的动力换挡变速器 (Lastschaltgetriebe),所述两个离合器分别配设于一个变速器部分。两个变速器部分的 变速器输入轴彼此同轴地设置并且通过固定齿轮与配设的中间轴的空套齿轮啮合。中间轴 的相应的空套齿轮能借助于配设的切换元件抗旋转地与相应的中间轴连接。由该文件已知 一种八挡变速器,其中设置一另外的切换元件用于耦联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以实现一另外的 传动级。在这种设计方案中七挡变速器在两个变速器部分中必需至少六个齿轮平面,以便 能实现各传动级。这导致结构长度沿轴向不期望地延长,使得明显限制了安装到车内的安 装可能性。此外,由文件DE 102005028532A1已知另一种动力换挡变速器,该动力换挡变速 器包括两个输入轴和仅一个中间轴。例如,八挡变速器在该设计方案需要超过七个齿轮平 面,以便能实现各传动级、特别是也能实现倒挡传动比。这导致结构长度在轴向上不希望地 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议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尽可能经济 地并且以尽可能少的构件在小的结构空间需求下实现多个能动力换挡的传动级。所述目的按照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来实现。有利 的设计方案特别是由从属权利要求和附图得出。据此,建议一种结构空间优化的、具有两个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两个离 合器的输入侧与一个驱动轴连接并且所述两个离合器的输出侧分别与例如彼此同轴地设
4置的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连接。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至少两个中间轴或者类似物, 构成为空套齿轮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其中设有抗旋转地设置在所述 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且构成为固定齿轮的、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啮合的挡位齿轮。此外, 设有多个用于使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抗旋转地连接的耦联装置。按照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 器具有设置在每个所述中间轴上的各一个输出齿轮或恒定小齿轮(Konstantenritzel), 该输出齿轮或该恒定小齿轮相应地与一个从动轴的齿部耦联,以便相应的中间轴与输出装 置连接;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两个挡位齿轮的切换元件,其中能执行多个能动 力换挡的挡位。按照本发明,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优选包括最多六个齿轮平面,通过这六个 齿轮平面以小的结构空间需求实现至少八个能动力换挡的挡位。例如,所述最多六个齿轮 平面优选通过至少两个双齿轮平面和至少三个单齿轮平面形成。其他的情况也是可能的。 在每个双齿轮平面中,第一和第二中间轴的各一个空套齿轮配设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之一 的一个固定齿轮,其中至少在双齿轮平面之一中,至少一个空套齿轮能用于至少两个挡位。 在单齿轮平面中,中间轴之一的一个空套齿轮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 在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至少一个迂回挡能相应通过一个被激活的迂回挡_切换元 件接通。由于空套齿轮的可能的多重利用,在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能以尽可能少的 齿轮平面实现最多数量的传动比,其中优选前八个前进挡在按顺序执行时是能动力换挡 的。为了在按照本发明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优化速比间隔(Abstufimg),例如一 个双齿轮平面也可以由两个单齿轮平面这样代替,即,一个固定齿轮由两个固定齿轮代替。 由此可以实现特别和谐的、渐进的挡位速比间隔。也可能的是,两个单齿轮平面由一个双齿 轮平面代替。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可优选构造成具有至少八个能动力换挡的挡位的八挡变 速器。但具有其他挡位数的变速器也是能实现的。由于相对于已知的变速器装置较短的结 构方式,按照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特别适合于在车辆中的前部横向安装方式。但是根 据相应考虑的车辆的类型和结构空间情况的不同,其它的安装方式也是可能的。优选地,在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第一或第八前进挡可以是迂回挡。此外,至 少一个倒挡和/或另外的挡位例如爬行挡或超速挡同样可以构造成迂回挡,并且有可能也 是能动力换挡地执行的。例如,能动力换挡的第一前进挡或能动力换挡的最高挡可以是迂 回挡。在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至少一个中间轴可配设有至少一个迂回挡-切 换元件用于实现迂回挡。可选地,可以设置另外的迂回挡-切换元件,例如以配设于第一 或第二中间轴的切换元件的形式或者也以迂回挡-耦联装置的形式,它们类似地作为迂回 挡-切换元件配设于恒定小齿轮,以便将其与配设的中间轴脱开,以便能实现另外的迂回 挡。因此,可选地,两个恒定小齿轮能可切换地与配设的中间轴连接。例如,根据设计方案的不同,在第一中间轴上可配设例如二至六个能切换的空套 齿轮并且在第二中间轴上可配设例如三至六个能切换的空套齿轮,其分别与配设的变速器 输入轴的固定齿轮啮合。
5
当最后的或倒数第二个变速器挡位速比间隔(Gangsprimg)设计成比相应前面的 变速器挡位速比间隔较高时,则在由驾驶员要求降挡时可提供特别高的输出力矩或驱动功率。按照本发明可设定,通过在第一中间轴和/或第二中间轴上的所述一个切换元件 或者也通过至少一个附加的切换元件,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能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 空套齿轮连接,从而通过切换元件能接通至少一个迂回挡。因此,通过按照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在切换元件被激活时并且在需要时附 加地当在输出齿轮上的耦联装置打开时能实现迂回挡,在这些迂回挡中两个变速器部分 的挡位齿轮相互耦联,以便由此实现通过两个变速器部分的力流。在此,相应使用的迂回 挡_切换元件用于耦联两个空套齿轮并由此使各变速器输入轴彼此相关。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用于耦联两个确定的空套齿轮的切换元件的布置可改变, 使得切换元件不是强制地必须设置在要耦联的空套齿轮之间。因此也可考虑相应的切换元 件的其它的布置位置,以便例如优化在执行装置上的连接。可选地,在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设置至少一个附加的齿轮级ZW_x,在其 他的前进挡中不使用该齿轮级。本发明的一可能的设计方案可设定,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 齿轮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 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配设于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 轮平面。例如,在本发明的下一个进一步构成的框架内也可设定,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 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配设于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 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 固定齿轮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和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按照本发明,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也可配设于作为单 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 平面,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也可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的 第四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也可能的是,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配设于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 面,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 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可能地,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也可配设于作为单齿轮 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 面,而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 平面、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本发明的下一个进一步构成可设定,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 齿轮配设于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配设于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六齿 轮平面。为了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设置必需的转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例如可以 使用例如设置在副轴上的至少一个中间齿轮或类似物。也可能的是,一个中间轴的各空套 齿轮中的一个作为中间齿轮用于至少一个倒挡。对于倒挡传动比便不需要附加的副轴,因 为空套齿轮之一不仅与一个固定齿轮而且与另一个中间轴的另一能切换的空套齿轮啮合。 从而对于倒挡必需的中间齿轮作为能切换的空套齿轮设置在一个中间轴上并且此外用于 实现至少一个另外的倒挡。中间齿轮与其是设置在中间轴还是附加的副轴上无关地也可以 构成为塔轮。也可能的是,中间齿轮不是设置在已经存在的中间轴之一上,而是例如设置在 一个另外的分开的轴、例如第三中间轴上。为了得到期望的传动级,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设定,在每个中间轴 上设置至少一个双侧作用的耦联装置或类似物。设定的耦联装置可以在被激活的或闭合的 状态下根据操纵方向的不同情况相应使配设的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抗旋转地连接。此外,在 至少一个所述中间轴上也设置单侧作用的耦联装置或类似物。例如液压、电、气动、机械操 作的离合器或形锁合的爪齿离合器以及各种方式的同步结构都能用作为耦联装置,它们用 于将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抗旋转地连接。一个双侧作用的耦联装置可以通过两个单侧作用的 耦联装置替代,并且反之亦然。可设想,改变挡位齿轮的描述的布置可能性并且也改变挡位齿轮的数量以及耦联 装置的数量,以便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实现另外的能动力换挡的或不能动力换挡的 挡位、结构空间节省以及构件节省。尤其是双齿轮平面的固定齿轮可以分成用于两个单齿 轮平面的两个固定齿轮。由此改善了变速器速比间隔。此外可以交换中间轴。各变速器部 分也可以交换,即绕垂直的轴线形成镜像。在此交换空心轴和实心轴。由此例如最小的齿 轮可以设置在实心轴上,以便进一步优化存在的结构空间的利用。此外可以交换相邻的齿 轮平面,例如以便优化轴弯曲和/或最佳地连接控制执行装置。另外可改变耦联装置在齿 轮平面上的相应的布置位置。另外也可改变耦联装置的作用方向。在此采用的挡位编号自由定义。也可以添加爬行挡和/或超速挡,以便在车辆中 例如改善越野特性或加速性能。此外例如可以省略第一挡,以便例如可以较好地优化变速 器速比间隔的总体性。挡位编号在这些措施中按意义变化。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驱动轴和从动轴优选也能彼此不同轴 地设置,这实现结构空间尤其节约的布置。例如从而空间上前后依次设置的轴也可彼此略 微错开。在这种布置中,传动比为1的直接挡可以通过齿啮合实现并且以有利的方式相对 自由地放置到第六至第八挡上。也可考虑驱动轴和从动轴的其它的布置可能性。优选地,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配备有集成的输出级。该输出级可包括在从动轴 上的固定齿轮作为输出齿轮,该固定齿轮不仅与作为第一中间轴的恒定小齿轮的第一输出 齿轮而且与作为第二中间轴的恒定小齿轮的第二输出齿轮啮合。可选地,两个输出齿轮也 可构成为能切换的齿轮。为了接通相应的输出齿轮,例如可配设迂回挡-耦联装置,该迂回 挡-耦联装置在打开的状态下脱开配设的中间轴与输出齿轮之间的连接,以便能接通迂回 挡。
7
以有利的方式,可通过一个启动离合器或换挡离合器(Schaltkupplimg)操纵低 的前进挡和倒挡,以便从而将较高的负载集中到该离合器上并且从而可以结构空间更有利 和更经济地构成第二离合器。尤其是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各齿轮平面可这样设置, 使得可以通过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或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并且从而通过相应较良好适合 的离合器进行启动,这也能在双离合器的同心设置的径向彼此嵌套的结构方式中实现。此 外可以相应镜像对称地设置或交换各齿轮平面。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地,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例如交换设定的齿轮平面。


下面根据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图中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示出按照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4示出按照图3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5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6示出按照图5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7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8示出按照图7的第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9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五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0示出按照图9的第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六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2示出按照图11的第六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七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4示出按照图13的第七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5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八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6示出按照图15的第八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7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九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8示出按照图17的第九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9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0示出按照图19的第十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2示出按照图21的第十一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二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4示出按照图23的第十二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5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6示出按照图25的第十三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7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8示出按照图27的第十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9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五实施方案的示意图;以及
图30示出按照图29的第十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3、5、7、9、11、13、15、17、19、21、23、25、27 和 29 中分别示出一个八挡双离合 器变速器的可能的实施方案。对于不同实施方案的各自的换挡图在图2、4、6、8、10、12、14、
16、18、20、22、24、26、28和30中以表格的形式示出。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这两个离合器的输入侧与一个驱动 轴连接并且其输出侧分别与彼此同轴设置的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l、w_k2中的一个 连接。此外,在驱动轴w_an上可以设置扭振减振器22。另外设置两个中间轴w_vl、w_v2, 构成为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 间轴上。在所述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l、w_k2上有抗旋转地设置并且构成为固定齿轮1、2、 3、4、5、6的挡位齿轮,这些挡位齿轮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
17、18啮合。为了能将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 与相应的中间轴 w_vl、 w_v2连接,多个可激活的耦联装置A、B、C、D、E、F、G、H、I、J、K、L设置在中间轴w_vl, w_v2 上。另外,在两个中间轴W_vl、W_v2上设置作为恒定小齿轮的输出齿轮20、21,所述输出齿 轮相应与一个从动轴w_ab的固定齿轮19的齿部耦联,其中输出齿轮20、21配设于相应的 输出级 i_ab_l、i_ab_2。除了耦联装置A、B、C、D、E、F、G、H、I、J、K、L之外,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设置一 迂回挡_切换元件N,所述耦联装置在被激活的状态下实现在挡位齿轮与配设的中间轴 vl>w_v2之间的抗旋转的连接。通过切换元件N,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和16相互连接,以便将第一变速 器部分与第二变速器部分耦联,从而能接通迂回挡。可选地,也可使用切换元件M,通过该切 换元件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9和10相互连接,以便将第一变速器部分与第二变速 器部分耦联,从而能接通附加的迂回挡。按照本发明,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设置有六个齿轮平面7-1、1-13、7-13、8_2、 2-14、8-14、3-15、9-15、4-16、10-16、11-5、5-17、11-17、6-18、12-6、12-18,其中在每个实施 方案中设有至少两个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12-18和至少三个单齿轮 平面 7-1、1-13、8-2、2-14、3-15、4-16、11-5、5-17、6-18、12-6,从而至少在切换元件 N 被激 活时能接通迂回挡。作为切换元件M或N,相应可例如使用卡爪或类似物来连接两个齿轮或 类似物。在按照图1至4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 7-13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以及与在 副轴上的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 轮ZR还与第一中间轴《_¥1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 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 的第四齿轮平面4-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4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 齿轮5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 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8啮合。在按照图5和6的第三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第 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 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一中间轴的 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 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9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 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 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6以及与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实 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的空套齿轮10啮合。在作为单齿轮 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 空套齿轮17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8啮合。在按照图7和8的第四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单 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 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_ 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 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 4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6以及与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 实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的空套齿轮10啮合。在作为单齿 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与第一中间轴w_vl 的空套齿轮11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2啮合。在按照图9和10的第五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作为双齿 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w_v2 的空套齿轮14以及与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其中 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 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9而且 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 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4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0以及与第二中间轴 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w_kl的固定齿轮5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1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 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 12啮合。在按照图11至14的第六和第七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 7-13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以及与在
10副轴上的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 轮ZR还与第一中间轴《_¥1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 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 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 的空套齿轮10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第六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 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与第二中间轴 v2的空套齿轮17啮合,并且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第一变速器输入 轴《_1^1的固定齿轮6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8啮合。而在第七实施方案中,在作 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5与第一中间 轴的空套齿轮11啮合,并且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 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2啮合。在按照图15和16的第八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 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 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 齿轮4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以及与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 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的空套齿轮10啮合。在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 间轴的空套齿轮11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7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 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w_vl 的空套齿轮12啮合。在按照图17和18的第九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作为单齿 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一中间轴w_vl 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 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 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4 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6以及与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实 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的空套齿轮10啮合。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 vl的空套齿轮11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7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 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 轮12啮合。在按照图19和20的第十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w_v2 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 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 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4 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6以及与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实 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0啮合。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 vl的空套齿轮11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7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 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 轮12啮合。在按照图21至24的第i^一和第十二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 平面1-13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 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 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 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而且与中间齿轮ZR 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轴w_vl 的空套齿轮9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 的固定齿轮4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0以及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 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不 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1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第 十一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 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2啮合。而在第十二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 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 空套齿轮18啮合。在按照图25至26的第十三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一中间轴 vl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 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 9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 4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0以及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 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1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 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 齿轮12啮合。在按照图27至28的第十四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_13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3-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w_k2的固定齿轮3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 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4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0以 及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1而且与第二 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18中,第一变速 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8以及与中间齿轮ZR啮合, 该中间齿轮用于转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轴《^1的空 套齿轮12啮合。在按照图29至30的第十五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 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 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 齿轮4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该中间齿轮用于转 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的空套齿轮10啮合。在 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 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1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 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 空套齿轮12啮合。在按照图1至4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l上设置两个单作用 的耦联装置A和C,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将空套齿轮7而被激活的耦 联装置C将空套齿轮9分别固定地与第一中间轴w_vl连接。此外,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 设置两个双作用的耦联装置H-I和J-K以及两个单作用的耦联装置G和L,它们这样设置, 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将空套齿轮13、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将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 耦联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将空套齿轮16、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将空 套齿轮17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L将空套齿轮18分别固定地与第二中间轴w_v2连接。在按照图5、7、15、21和29的第三、第四、第八、第i^一和第十五实施方案中,在第 一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作用的耦联装置B-C或D-E和两个单作用的耦联装置A和D 或C和F,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 将空套齿轮8、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将空套齿轮9、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将空套齿轮10、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E将空套齿轮11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将空套齿轮12分别固定地与第一 中间轴w_vl连接。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设置一个双作用的耦联装置H-I或J-K以及两个 单作用的耦联装置I和L、G和J、G和H或G和K,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 置G将空套齿轮13、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将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将空套齿轮 15、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将空套齿轮16、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将空套齿轮17而被激活的耦 联装置L将空套齿轮18分别固定地与第二中间轴w_v2连接。在按照图9和17的第五和第九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上设置两个双作用的耦联装置B-C和D-E以及两个单作用的耦联装置A和F,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 联装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将空套齿轮8、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将空套齿 轮9、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将空套齿轮10、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将空套齿轮11而被激活的 耦联装置F将空套齿轮12分别固定地与第一中间轴w_vl连接。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设 置一个双作用的耦联装置H-I或J-K,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将空套齿 轮14、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将空套齿轮16而被激活的 耦联装置K将空套齿轮17分别固定地与第二中间轴w_v2连接。在按照图25的第十三实 施方案中,与此的唯一区别在于,在第二中间轴上代替双作用的耦联装置而设置两个 单作用的耦联装置I和K,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K将空套齿轮17分别固定地第二中间轴w_v2连接。
在按照图11和12的第六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上设置三个单作用的耦 联装置A、C和D,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C将空套齿轮9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将空套齿轮10分别固定地与第一中间轴w_vl 连接。此外,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作用的耦联装置H-I和三个单作用的耦联装 置G、K和L,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将空套齿轮13、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H将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将空套齿轮17 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L将空套齿轮18分别固定地与第二中间轴w_v2连接。在按照图13和19的第七和第十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作 用的耦联装置D-E和三个单作用的耦联装置A、C和F,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 联装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将空套齿轮9、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将空套齿 轮10、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将空套齿轮11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将空套齿轮12分别固定 地与第一中间轴连接。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作用的耦联装置H-I或J-K 以及一个单作用的耦联装置G或H,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将空套齿轮 13、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将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J将空套齿轮16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将空套齿轮17分别固定地与第二中间轴w_v2 连接。在按照图23和24的第十二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作用的 耦联装置D-E和一个单作用的耦联装置C,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将空 套齿轮9、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将空套齿轮10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将空套齿轮11分别 固定地与第一中间轴连接。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两个双作用的耦联装置H-I和 J-K以及两个单作用的耦联装置G和L,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将空套 齿轮13、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将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 耦联装置J将空套齿轮16、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将空套齿轮17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L将空 套齿轮18分别固定地与第二中间轴w_v2连接。在按照图27和28的第十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作用的 耦联装置D-E和一个单作用的耦联装置F,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将空 套齿轮10、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将空套齿轮11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将空套齿轮12分别 固定地与第一中间轴连接。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作用的耦联装置H-I和 三个单作用的耦联装置G、K和L,它们这样设置,即,使得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将空套齿轮
13、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将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K将空套齿轮17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L将空套齿轮18分别固定地与第二中间轴w_v2 连接。与各个实施方案无关,在按照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一集成的输出级设有 输出齿轮20和输出齿轮21。输出齿轮20和输出齿轮21相应与从动轴w_ab的一个固定齿 轮19啮合。可选地,在输出齿轮20、21与配设的中间轴《_^、《_¥2之间可通过能切换的耦 联装置S_abl、S_ab2实现能切换的连接,这些耦联装置在图中未进一步示出。在按照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得到,至少前进挡G1至G8能构造成能动力换 挡的。根据实施方案的不同,可附加地将至少一个倒挡和/或爬行挡和/或超速挡例如也 作为迂回挡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对于每个实施方案由下面描述的换挡图得出细节。由在图2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1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方案 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G以及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 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K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五前 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 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L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 置I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并在切换元件N被激 活时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L并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4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3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二实施方案 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G以及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 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K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五前 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 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L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 置I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并在切换元件N被激 活时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L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6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5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三实施方案 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A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 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 置K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第五前进 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 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L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I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 以及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接通。一个倒挡R4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I以及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L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8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7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四实施方案 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G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 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 置E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五前进 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 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I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 以及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接通。一个倒挡R4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F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10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9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五实施方 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H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
16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 置D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五前进 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 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I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B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F以及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接通。一个超速挡0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 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12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11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六实施方 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G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 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 置D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五前进 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 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L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I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A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L以及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接通。一个超速挡0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 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L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14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13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七实施方 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G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 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 置D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五前进 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 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A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一个超速挡0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通 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一个超速挡0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由在图16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15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八实施方 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F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 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 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 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I以及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接通。一个倒挡R4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 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18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17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九实施方 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F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 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 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 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D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以有利的方式,倒挡R2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到特 别是第一前进挡G1。由在图20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19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实施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F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 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 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 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D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以有利的方式,倒挡R2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到特 别是第一前进挡G1。由在图22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21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一实施 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D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三前进挡 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 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 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I以及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接通。一个倒挡R4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 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24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23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二实施 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D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三前进挡 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L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 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 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
19
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C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26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25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三实施 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D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三前进挡 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 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 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 装置I以及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接通。一个倒挡R4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 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
由在图28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27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四实施 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L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三前进挡 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 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 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在切换元件N 被激活时接通。由在图30中示出的表格例如表示按照图29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五实施 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 J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 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K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并且第八前进挡G8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 接通。因此,至少前八个前进挡能构造成能动力换挡的(lsb.)。此外,例如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一 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以及在切换元件M 被激活时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通过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以及 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接通。一个倒挡R4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通过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D以及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接通。以有利的方式,倒挡R2能构造成能动力换 挡到特别是第一前进挡G1。由按图2至8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 进挡G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5、i_8和i_2,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 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耦联。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使用齿 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使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使用齿轮级i_5,在第六 前进挡G6中使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 使用齿轮级i_8。另外,由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得到,在倒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 用齿轮级i_R。此外,在另一倒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5、i_8和i_R, 其中为了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N。在超速挡0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8、i_5和i_7,其中这两个变 速器部分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耦联。在按图6的第三实施方案中还详细地得到,在倒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 用齿轮级i_R。此外,在另一倒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R、i_6和i_2, 其中为了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 用齿轮级i_R、i_6和i_4,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相互耦联。在 倒挡R4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R、i_6和i_8,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 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相互耦联。在超速挡0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8、i_5和i_7,其中这两个变 速器部分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耦联。在按图8的第四实施方案中还得到,在倒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 级i_R。此外,在另一倒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R、i_4和i_2,其中为 了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 级i_R、i_4和i_6,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相互耦联。在倒挡R4 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8、i_5和i_R,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 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在超速挡0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8、i_5和i_7,其中这两个变 速器部分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耦联。由按图10至12的第五和第六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 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ZW_1、i_8和i_2,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 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使用齿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使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使用齿轮级i_5,在第六前进 挡G6中使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使用 齿轮级i_8。在倒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R。在倒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 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3、i_4和i_R。其中为了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 在倒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ZW_l、i_8和i_R,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 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在超速挡01中从第二离合器1(2出发使用齿轮级1_4、1_3和1_7,其中这两个变速 器部分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耦联。在超速挡0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8、 Zff_l和i_7,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耦联。由按图13和14的第七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从第一离合器 K1出发使用齿轮级ZW_l、i_6和i_2,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相互 耦联。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使用齿轮级i_3,在第四前 进挡G4中使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使用齿轮级i_5,在第六前进挡G6中使用齿 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使用齿轮级i_8。在倒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R。此外,在另一个倒挡R2中从 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3、i_4和i_R,其中为了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 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ZW_1、i_6和i_R,其中这两个变 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在超速挡01中从第二离合器1(2出发使用齿轮级1_4、1_3和1_7,其中这两个变速 器部分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耦联。在超速挡0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6、 Zff_l和i_7,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耦联。由按图15至20的第八、第九和第十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 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1_1,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 G3中使用齿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使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使用齿轮级 i_5,在第六前进挡G6中使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 前进挡G8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ZW_8、i_3和i_7,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 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在按照图16的第八实施方案中,在倒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 R。此外,在另一个倒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1_2、i_R*i_l,其中为了 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 i_R、i_2和ZW_8,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相互耦联。在倒挡R4中 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ZW_8、i_3和i_R,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 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在按照图18的第九实施方案中,在倒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 R。此外,在另一个倒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1_2、i_R*i_l,其中为了 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 ZW_8、i_3和i_R,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R。此外,在另一个倒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1_2、i_R*i_l,其中为了 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 ZW_8、i_3和i_R,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由按图21至26的第十一、十二和十三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 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 挡G3中使用齿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使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使用齿轮 级i_5,在第六前进挡G6中使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 八前进挡G8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2、ZW_8和i_7,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 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由按图22的第十一实施方案中,在倒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 R。此外,在另一个倒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R、i_l和ZW_8,其中为了 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 i_l、i_R和i_2,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相互耦联。在倒挡R4中 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ZW_8、i_2和i_R,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 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由按图24的第十二实施方案中,在倒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 R。此外,在另一个倒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l、i_R和i_2,其中为了 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 ZW_8、i_2和i_R,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在按图26的第十三实施方案中,在倒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 R。此外,在另一个倒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R、i_l和ZW_8,其中为了 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 i_l、i_R和i_2,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相互耦联。在倒挡R4中 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ZW_8、i_2和i_R,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 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由按图27和28的第十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从第一离合 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使用齿 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使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使用齿轮级i_5,在第六 前进挡G6中使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 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4、Zff_8和i_7,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 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在按图28的第十四实施方案中,在倒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 R。此外,在另一个倒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i_4、ZW_8和i_R,其中为了 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N。由按图29和30的第十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从第一离合 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使用齿 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使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使用齿轮级i_5,在第六 前进挡G6中使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 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ZW_8、i_l和i_7,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相互耦联。在按图30的第十五实施方案中,在倒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i_ R。此外,在另一个倒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1_2、i_R*i_l,其中为了 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而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级 i_R、i_2和ZW_8,其中为了耦联这两个变速器部分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挡R4中从第二离 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级ZW_8、i_l和i_R,其中这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 相互耦联。总之在按图1至8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方案中得到,第一前进挡作为迂 回挡通过第五、第八和第二挡的齿轮级实现。此外设置两个双齿轮平面和四个单齿轮平面。 此外得到一个能动力换挡到第七前进挡的超速挡,以节省燃料。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还得到两个能相互动力换挡的倒挡。由于第五、第六和第七挡 的齿轮级布置在各单齿轮平面上,得到特别是高挡位的良好的分级匹配。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上,空套 齿轮7用于两个倒挡R1、R2,而空套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1、G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 第二齿轮平面2-14上,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 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4,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1、G8、01以及 用于一个倒挡R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4-16中,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 挡G1、G5、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空套齿轮 17用于一个前进挡G3。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空套齿轮18用 于两个前进挡G7、01。在第二实施方案中也实现两个能相互动力换挡的倒挡。第六和第八挡的齿轮级位 于一个双齿轮平面内,由此得到在各中间轴与驱动轴之间的类似的轴距离。因此实现类似 的比例,这有利于结构设计。在第二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空套 齿轮7用于两个倒挡R1、R2,而空套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1、G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 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 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6,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1、G8、01以及 用于一个倒挡R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4-16中,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 挡G1、G5、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空套齿轮 17用于一个前进挡G3。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空套齿轮18用 于两个前进挡G7、01。在第三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二、第三和第四挡的齿轮级布置在各单齿轮平面上,得 到特别是低挡的良好的分级匹配。在第三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上,空套 齿轮7用于两个前进挡Gl、G2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 8-2中,空套齿轮8用于一个前进挡G4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 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6以及用于三个倒挡R2至R4,而空套齿轮 15用于三个前进挡Gl、G8、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 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四个倒挡R1至R4,而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l、G5、01。
2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空套齿轮17用于一个前进挡G3。最后,在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空套齿轮18用于两个前进挡G7、01。在第四实施方案中也实现两个能相互动力换挡的倒挡。此外,在该齿轮组布置结 构中实现分级的最佳的可匹配性。在第四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套 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1、G2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 2-14中,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6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 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4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2、R3,而空套齿轮15 用于三个前进挡G1、G8、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 中,空套齿轮10用于四个倒挡R1至R4,而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l、G5、01以及用 于一个倒挡R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 G3。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两个前进挡G7、01。在按照图9至12的第五和第六实施方案中,第一前进挡作为迂回挡通过附加的齿 轮级ZW_1以及通过第八和第二挡的齿轮级实现,在其他前进挡中不使用该附加的齿轮级。 此外,设置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三个单齿轮平面。还得到两个能相互动力换挡的倒挡。此外 得到能动力换挡到降低的前进挡的超速挡,以节省燃料。在第五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空套 齿轮7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空套齿轮8用于三 个倒挡R1至R3,而空套齿轮14用于两个前进挡Gl、G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 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G4、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三 个前进挡Gl、G8、02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 空套齿轮10用于两个前进挡G3、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而空套齿轮16用于两个前进挡 G1、02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中,空套齿轮11用 于一个前进挡G5。最后,在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三个前进挡G7、01、02。在按照图11和12的第六实施方案中实现良好的分级匹配。由按照图12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空 套齿轮7用于三个倒挡R1至R3,而空套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l、G2。在作为单齿轮平 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 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G4、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而空套齿轮15 用于三个前进挡G1、G8、02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 用于两个前进挡G3、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而空套齿轮16用于两个前进挡G1、02以及 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空套齿轮17用于一个前进 挡G5。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空套齿轮18用于三个前进挡G7、 01、02。在按照图13和14的第七实施方案中,第一前进挡作为迂回挡通过附加的齿轮级 Zff_l以及通过第六和第二挡的齿轮级实现,在其他前进挡中不使用该附加的齿轮级。此外, 得到两个能相互动力换挡的倒挡。此外能实现能动力换挡到第七前进挡的超速挡,以节省 燃料。由于第五、第七和第八挡的齿轮级布置在各单齿轮平面上,得到特别是高挡的良好的 分级匹配。
25
由第七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 中,空套齿轮7用于三个倒挡R1至R3,而空套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1、G2。在作为单齿 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8。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 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G4、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而空套齿轮 15用于三个前进挡Gl、G6、02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
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两个前进挡G3、0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而空套齿轮16用于两 个前进挡Gl、02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中,空套齿 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 用于三个前进挡G7、01、02。总之,在按照图15至20的第八、第九和第十实施方案中,第八前进挡作为迂回挡 通过附加的齿轮级ZW_8以及通过第三和第七挡的齿轮级得到,在其他前进挡中不使用该 附加的齿轮级。此外设置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三个单齿轮平面。还能实现两个能相互动力换 挡的倒挡。在第八实施方案中,各中间轴构造成紧凑的。在第八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套 齿轮13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于 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 G2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2、R3,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3、R4。 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四个倒挡R1至R4,而空套 齿轮16用于两个前进挡G3、G8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
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而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最后, 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G1以及用于一个 倒挡R2。在第九实施方案中,仅三个空套齿轮彼此直接邻接地设置在第二中间轴上,由此 第二中间轴较少地被加载并且因此得到在轴和轴承布设方面的优点。由第九实施方案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空套齿 轮7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中,空套齿轮8用于一个 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2以 及用于一个倒挡R2,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 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三个倒挡R1至R3,而空套齿轮16用于 两个前进挡G3、G8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一 个前进挡G5,而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 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G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按照第十实施方案的齿轮组在分级方面具有最佳的可匹配性。在第十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空套 齿轮7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于 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2 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 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三个倒挡R1至R3,而空套齿轮16用于两个前进挡G3、G8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 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而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最后,在作为单齿 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G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在按照图21至26的第十一、第十二和第十三实施方案中,第八前进挡作为迂回挡 能通过第二挡的齿轮级、通过附加的齿轮级ZW_8和通过第七挡的齿轮级实现,在其他前进 挡中不使用该附加的齿轮级。此外,设置三个单齿轮平面和三个双齿轮平面。此外能实现 两个能相互动力换挡的倒挡。在第十一实施方案中还设定,由于分成四至五个空套齿轮,两个中间轴构造成紧凑的。在第十一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 套齿轮13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 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四个倒挡 R1至R4,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两个前进挡G2、G8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3、R4。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一个前进挡G1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2、R3, 而空套齿轮16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2、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 轮平面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而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 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G3。在第十二实施方案中仅三个空套齿轮彼此直接邻接地设置在第一中间轴上,由此 第一中间轴具有小的负载并且因此得到在轴和轴承布设方面的优点。第十二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套 齿轮13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于 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三个倒挡R1 至R3,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两个前进挡G2、G8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2、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 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一个前进挡G1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而空套齿 轮16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 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而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最后,在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空套齿轮18用于一个前进挡G3。在第十三实施方案中,齿轮组布置结构具有在分级方面最佳的可匹配性。在第十三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空 套齿轮7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中,空套齿轮8用于 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四个倒挡R1 至R4,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两个前进挡G2、G8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3、R4。在作为双齿轮平 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一个前进挡G1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2、R3,而 空套齿轮16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2、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 平面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而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最 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G3。在按照图27和28的第十四实施方案中,第八前进挡作为迂回挡通过第四挡的齿 轮级、通过附加的齿轮级ZW_8以及通过第七挡的齿轮级实现,在其他前进挡中不使用该附 加的齿轮级。此外,设置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三个单齿轮平面。此外设置两个能相互动力换挡的倒挡。通过第二离合器仅接通第二、第四和第六挡的齿轮级,由此第二离合器的负载较 低,从而该第二离合器的尺寸能确定成较小的。在第十四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套齿轮13用于一个 前进挡G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6。 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3-15中,空套齿轮15用于两个前进挡G4、G8以及用于 一个倒挡R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一个前进挡 G3,而空套齿轮16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一个倒挡R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 轮平面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而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 最后,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18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两个倒挡R1、R2,而空 套齿轮18用于一个前进挡G1。在按照图29和30的第十五实施方案中,第八前进挡作为迂回挡通过附加的齿轮 级ZW_8以及通过第一和第七挡的齿轮级实现,在其他前进挡中不使用该附加的齿轮级。此 外,设置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三个单齿轮平面。此外设置两个能相互动力换挡的倒挡。由于 分成四到五个空套齿轮,各中间轴类似地紧凑地构造。在第十五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 套齿轮13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 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 挡G2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2、R3,而空套齿轮15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3、 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四个倒挡R1至R4,而空 套齿轮16用于两个前进挡Gl、G8以及用于两个倒挡R2、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 轮平面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而空套齿轮17用于一个前进挡G5。 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G3。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形式使用至少一个用于迂回挡的附加的齿轮级ZW_x,例如 ZW_8或ZW_1,在直接的前进挡中不使用该齿轮级。附加的齿轮级的使用由各实施形式的相 应的附图得出。也可以将齿轮xl、x2、-x7, x8用于附加的迂回挡,这些齿轮可以补充添加到单 齿轮平面,其中,齿轮xl、x2、…^、访的编号如下进行。编号在第一中间轴的第一 齿轮xl处开始、从配设的输出级i_ab_l开始向前直至第四齿轮x4,其中,第二中间轴w_v2 上的第一齿轮从配设的输出级i_ab_2出发用x5标出,并且其它齿轮一直延续至x8标出。 如果附加的齿轮xl、x2、…。、访使用在倒挡传动比的范围内,则出现转速倒转,例如通过 使用在副轴w_zw或类似物上的中间齿轮ZR。在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所有实施方案中,由于设定多重利用各个空套齿轮,在挡位 数量保持相同的情况下较少的齿轮平面并且从而较少的构件是必需的,从而导致有利的结 构空间节省和成本节省。与每种实施方案无关,在按图2、4、6、8、10、12、14、16、18、20、22、24、26、28 和 30 的 换挡图的相应格子的区域内的数字“1”意味着,配设的离合器K1、K2或配设的耦联装置A、 B、C、D、E、F、G、H、I、J、K、L或配设的切换元件M、N相应地闭合或激活。而在按图2、4、6、 8、10、12、14、16、18、20、22、24、26、28和30的换挡图的相应格子中的空区域意味着,配设的 离合器Kl、K2或配设的耦联装置A、B、C、D、E、F、G、H、I、J、K、L或配设的切换元件M、N相
28应地打开。此外,在许多情况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置入其它的耦联元件或切换元件,而不影 响力流。因此可以允许挡位预选。附图标记列表1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2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3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4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5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6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7第--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8第--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9第--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0第--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1第--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2第--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3第二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4第二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5第二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6第二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7第二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8第二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9从动轴的固定齿轮
20第--中间轴的输出齿轮
21第二二中间轴的输出齿轮
22扭振减振器
K1第-一宦入典 闲1=1研
K2第二一亩A典 一闲PU研
w_an驱动轴
w_ab从动轴
w_vl第--中间轴
w_v2第二二中间轴
w_kl第--变速器输入轴
w_k2第二二变速器输入轴
A耦联装置
B耦联装置
C耦联装置
D耦联装置
E耦联装置
S_abl 输出级上的耦联装置,可选S_ab2 输出级上的耦联装置,可选lsb.能动力换挡
3权利要求
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所述两个离合器的输入侧与一个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所述两个离合器的输出侧分别与彼此同轴地设置的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连接;至少两个中间轴(w_v1、w_v2),构成为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抗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上并且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5、6)的、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啮合的挡位齿轮;多个用于使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与中间轴(w_v1、w_v2)抗旋转地连接的耦联装置(A、B、C、D、E、F、G、H、I、J、K、L);设置在两个中间轴(w_v1、w_v2)上的各一个输出齿轮(20、21),该输出齿轮相应地与一个从动轴(w_ab)的齿部耦联;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两个挡位齿轮的切换元件(N),其中至少能接通多个能动力换挡的前进挡(1、2、3、4、5、6、7、8)和至少一个倒挡(R1、R2、R3、R4、R5),其特征在于设置最多六个齿轮平面(7-1、1-13、7-13、8-2、2-14、8-14、3-15、9-15、4-16、10-16、11-5、5-17、11-17、6-18、12-6、12-18),其中设置至少两个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12-18)并且在每个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中第一和第二中间轴(w_v1、w_v2)的各一个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1、2、3、4、5、6),在每个所述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12-18)中至少一个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能用于至少两个挡位,并且设置至少三个单齿轮平面(7-1、1-13、8-2、2-14、3-15、4-16、11-5、5-17、6-18、12-6),在所述单齿轮平面中中间轴(w_v1、w_v2)之一的一个空套齿轮(7、8、11、12、13、14、18)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1、2、3、4、5、6),使得至少一个能动力换挡的迂回挡能通过至少一个切换元件(N)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 的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15)能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 轮(16)连接,使得通过该切换元件(N)至少第一前进挡(Gl)或第八前进挡(G8)分别作为 迂回挡能接通。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第一中间 轴(w_vl)上的一附加的、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9)能与第一 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10)连接,使得通过该切换元件(M)至少一个倒挡(R2、R3、R4)作 为迂回挡能接通。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变速器部 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2、3)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 平面(7-13)、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 (9-15),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5、6)配设于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4-16)、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和作为单齿 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变速器部分 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2、3)配设于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 (7-1、1-13)、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2-14)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 平面(9-15),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5、6)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5-17) 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6-18)。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变速器部 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2、3)配设于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 平面(7-1)、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 (9-15),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5、6)配设于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和作为单齿 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变速器 部 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2、3)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 平面(7-13)、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 (9-15),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5、6)配设于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11-5)和作 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12-6)。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变速器部分 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2、3)配设于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 (7-1、1-13)、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2-14)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 平面(9-15),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5、6)配设于 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和作 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6-18)。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变速器部 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2、3)配设于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 平面(1-13)、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 (3-15),并且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5、6)配设于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和作为双 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1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所述离合器的输入侧与一个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其输出侧分别与彼此同轴地设置的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连接;其中设有至少两个中间轴(w_v1、w_v2),构成为空套齿轮(7、9、13、14、15、16、17、18)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其中设有抗旋转地设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上并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5、6)的挡位齿轮;其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两个挡位齿轮的切换元件(N),其中至少能接通多个能动力换挡的前进挡(1、2、3、4、5、6、7、8)和至少一个倒挡(R1、R2)。按照本发明设置最多六个齿轮平面(7-13、2-14、9-15、4-16、5-17、6-18),使得至少一个能动力换挡的迂回挡(G1、R2、O1)能通过至少一个切换元件(N)接通。
文档编号F16H3/093GK101865252SQ201010163450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
发明者G·贡波尔茨贝格, P·雷克, W·里格尔 申请人: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