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339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详细阐明的型式的双 离合器变速器。
背景技术
由公开文本DE 103 05 241 A1已知一种六挡的或七挡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该双 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它们分别以其输入端与驱动轴连接并且以输出端分别与两 个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相连接。两个变速器输入轴相互同轴地设置。此外,与两个变速 器输入轴轴线平行地设置两个中间轴,它们的各空套齿轮与各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相 啮合。此外在各中间轴上旋转固定(drehfest)地保持多个可轴向移动的耦合装置,以便可 以接通相应的挡位齿轮。相应选择的传动比经由各从动齿轮传向一差速器。为了在已知的 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实现符合要求的各传动比级,需要大量齿轮平面,从而在安装中需要不 可忽略的结构空间。此外由公开文本DE 38 22 330 A1已知一种圆柱齿轮变速器。圆柱齿轮变速器包 括一可动力换挡的双离合器,其一部分与一驱动轴连接和其另一部分与一可旋转支承在驱 动轴上的驱动空心轴相连接。为了规定的传动比,驱动轴与驱动空心轴能够经由一切换元 件(Schaltelement)相耦合。由公开文本DE 10 2004 001 961 A1已知一种具有两个离合器的动力换挡变速 器,各离合器分别配备给一个分变速器(Teilgetriebe)。两个分变速器的变速器输入轴相 互同轴地设置并且经由各固定齿轮与配置的各中间轴的空套齿轮相啮合。各中间轴的各相 应的空套齿轮可以借助于配置的各切换元件旋转固定地连接于相应的中间轴。由该公开文 本还已知一八挡变速器,其中设置另一切换元件用以耦合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以便实现另一 传动比级。在该实施形式中七挡变速器就业已需要至少七个在两个分变速器中的齿轮平 面,以便可以实现各个传动比级。这导致结构长度沿轴向方向不符合要求的加长,从而大大 限制在汽车中的安装可能性。此外由文献DE 10 2005 028 532 A1已知一种其它的动力换挡变速器,其具有两 个输入轴和仅仅一个中间轴。例如该种构造的八挡变速器需要多于七个齿轮平面,以便能 够实现各个传动比级、特别是倒车挡传动比。这导致结构长度沿轴向方向不符合要求的加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议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尽可能成本 低地和以尽可能少的构件在较小空间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多个可动力换挡的传动比级。按照本发明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达到该目的。特别 由各从属权利要求和附图得出有利的构造。据此建议一结构空间优化的包括两个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离合器的输
4入端与一驱动轴连接并且所述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例如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 入轴中的一个相连接。该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至少两个中间轴或类似件,在所述中间轴或 类似件上可旋转地支承构成为空套齿轮的挡位齿轮,并且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上旋转固定 地设置构成为固定齿轮的挡位齿轮,所述固定齿轮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相啮合。此外设置 多个耦合装置,用于将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旋转固定地连接。按照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具有在每个中间轴上设置的各一个从动齿轮或恒定小齿轮(Konstantenritzel),其分别与 一从动轴的齿部(Verzahrumg)相耦合,以便将相应的中间轴连接于从动端,并且双离合器 变速器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两个挡位齿轮旋转固定地连接的切换元件,其中能够构成多 个可动力换挡的挡。根据本发明,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仅仅具有最多五个齿轮平面,利用它们能 够以小的构造空间需求实现至少八个可动力换挡的挡。例如,所述优选四个或五个齿轮平 面此外能够通过至少三个双齿轮平面构成,在每个双齿轮平面中为其中一个变速器输入轴 的一个固定齿轮配置第一及第二中间轴的各一个空套齿轮,并且至少在其中一个双齿轮平 面内至少一个空套齿轮能够用于至少两个挡位,从而经由被激活的迂回挡-切换元件能够 接通至少一个迂回挡(Windungsgang)。例如所述四个齿轮平面也可以仅仅通过双齿轮平面构成。也可能的是,除了双齿 轮平面之外也使用至少一个单齿轮平面,在每个单齿轮平面中给其中一个变速器输入轴的 一个固定齿轮配备中间轴的一个空套齿轮。其它的构造也是可能的。由于各空套齿轮的可能的多次利用,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用尽可能少 的齿轮平面实现最大数量的传动比,其中优选最先的八个前进挡是按照顺序可动力换挡 的。为了在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优化挡位分级,一个双齿轮平面例如也可以通 过两个单齿轮平面替换,即一个固定齿轮通过两个固定齿轮替换。由此能够达到特别和谐 的渐进的挡位分级。也可能的是,两个单齿轮平面通过一个双齿轮平面替换。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能够优选构成为8挡变速器,其具有至少八个可动力换 挡的挡位级。由于相对于已知的变速器装置短的构造方式,按照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特别适用于在汽车中的前部横向安装。但按照相应考虑的汽车的型式和结构空间情况其它 的安装方式也是可能的。优选在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第一和/或第八前进挡能够是迂回挡。此外至 少一个倒车挡和/或其它的挡位(例如爬行挡或超速挡)同样能够构成为迂回挡并且可能 时亦可构成为可动力换挡的。例如第一可动力换挡的前进挡或最高的可动力换挡的挡可以 是迂回挡。除了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的迂回挡_切换元件之外,能够选择地设置其它的迂 回挡_切换元件,其例如以配备给第一或第二中间轴的切换元件的形式或以迂回挡_耦合 装置的形式,它们作为迂回挡_切换元件配备给恒定小齿轮(从动齿轮),以便能够将恒定 小齿轮从配备的中间轴上松开,以便能够实现其它的迂回挡。因此两个恒定小齿轮能够选 择性地与所配备的中间轴可换接地连接。例如能够根据构造在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上分别配置例如三至五个可换接 的空套齿轮,它们分别与所配备的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啮合。当最后一个速比间隔或倒数第二个速比间隔构成为较高的时,与相应之前的速比间隔相比,那么在由驾驶员要求的降挡时能够提供特别高的输出力矩或驱动功率。以有利的方式,在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在第一中间轴上需要最多五个 切换位置,且第二中间轴上需要最多六个切换位置。总体上然而在两个中间轴上总共最多 九个切换位置可以是足够的,以便实现所建议的挡位级。其它的切换位置然而也是可能的。根据本发明可以规定,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在第一中间轴和/或第二中间轴 上的切换元件,第二分变速器的空套齿轮能够与第一分变速器的空套齿轮连接,从而经由 该切换元件能够接通至少一个迂回挡。利用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因此在切换元件被激活时且在需要时附加地在从 动齿轮上的耦合装置被打开时,能够实现各个迂回挡,在所述迂回挡时两个分变速器的挡 位齿轮彼此耦合以便由此实现通过两个分变速器的力流。相应使用的迂回挡-切换元件在 此用于将两个空套齿轮耦合并且由此使得各变速器输入轴彼此相关。在该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改变用于耦合两个规定的空套齿轮的切换元件的设 置,从而该切换元件无需强制设置在待耦合的各空套齿轮之间。据此也可设想相应的切换 元件的其它的布置位置,以便例如优化与操作机构的连接。在该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根据一个可能的构造规定,设置例如三个双齿轮平面 和一个单齿轮平面,其中一个第一齿轮平面和一个第二齿轮平面配备给第二分变速器的第 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各固定齿轮,并且一个第三齿轮平面和一个第四齿轮平面配备给第一分 变速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各固定齿轮。第二分变速器的第一齿轮平面和第二齿轮平面可以在此构造中构成为双齿轮平 面。第一分变速器的第三齿轮平面优选构成为双齿轮平面,并且第一分变速器的第四齿轮 平面能够构成为单齿轮平面。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构造的范围内也可以规定,在所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设 置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两个单齿轮平面。例如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以及同样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能够配备给第二变速器输 入轴的固定齿轮,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能够 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也可以的是,在该构造中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单齿 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配备给第二分变速器,分别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四和第五齿轮平面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也可以考虑的是,作为双齿轮平 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配 备给第二分变速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配 备给第一分变速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接下来的构造也可以规定,仅仅设置四个双齿轮平面。在该构 造中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配备给第二分变 速器,并且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配备给第一 分变速器。优选在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也可以规定,设置四个双齿轮平面和一个单齿轮 平面。在该构造中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例如 能够配备给第二分变速器。例如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和第四齿轮平面和作 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能够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替代地,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三
6齿轮平面以及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和第五齿轮平面也能够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该 构造的另外一个方案可以规定,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 齿轮平面例如配备给第二分变速器。在此构造中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第四和第五 齿轮平面能够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构造可以规定,在四个双齿轮平面和一个单齿轮平面的情 况下,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齿轮平面配备给第二分变速器,其中作为双 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替代 地,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 的第三齿轮平面也能够配备给第二分变速器,而后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和 第五齿轮平面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为了在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设置所需要的转速反向以便实现倒车挡,例如 可以使用至少一个中间齿轮或类似件,其例如设置在副轴上。也可以的是,一个中间轴的其 中一个空套齿轮作为用于至少一个倒车挡的中间齿轮。而后不再需要附加的副轴用于倒车 挡传动比,因为其中一个空套齿轮不仅与一个固定齿轮啮合而且与其它的中间轴的一个其 它的可换接的空套齿轮啮合。因此对于倒车挡需要的中间齿轮作为可换接的空套齿轮设置 在一个中间轴上并且此外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其它的前进挡。中间齿轮也可以构成为塔轮, 与它设置在中间轴上或设置附加的副轴上无关。也可能的是,中间齿轮不是设置在一个业 已存在的中间轴上,而是例如设置在一个另外的单独的轴,例如一个第三中间轴上。为了获得期望的传动比级,在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规定,在每个中间 轴上设置至少一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或类似件。所设置的耦合装置可以在被激活的或闭 合的状态下根据操纵方向分别将一个配备的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旋转固定地连接。此外能够 在其中至少一个中间轴上也设置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或类似件。作为耦合装置可以使用例 如液压、电力、气动、机械操纵的离合器或同样形锁合的牙嵌离合器以及任何型式的同步装 置,它们用于将一空套齿轮与一中间轴旋转固定地连接。可能的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 置通过两个单侧作用的耦合装置替换,或反之。可设想,改变所述的各挡位齿轮的布置可能性和也改变挡位齿轮的数目和耦合装 置的数目,以便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实现其它的可动力换挡或不可动力换挡的挡 以及实现结构空间节省和构件节省。特别是各双齿轮平面的固定齿轮可以分成两个用于两 个单齿轮平面的固定齿轮。借此可以改进变速器速比间隔。此外有可能互换各中间轴。各 分变速器也可以互换,亦即它们绕一垂直轴线镜像对称。同时互换空心轴和实心轴。借此 例如有可能将最小的齿轮设置在实心轴上,以便进一步优化对现有的结构空间的利用。此 外可以互换各邻接的齿轮平面,例如为了优化轴弯曲和/或最佳地联结换挡操作机构。此 外可以改变各耦合装置在齿轮平面上的相应的设置位置。此外也可以改变各耦合装置的作 用方向。在此所使用的挡位编号方式可自由定义。有可能的是添加爬行挡和/或超速挡, 以便在汽车中例如改善越野特性或加速特性。此外能够例如去除第一挡,例如以便更好地 优化改善变速器各挡速比间隔的整体性。挡位编号方式在这些措施中根据目的发生改变。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各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可以优选不相互同轴地设置驱动轴 和从动轴,这实现特别节省结构空间的设置。例如因此空间上依次布置的各轴也可以相互微小地位错。在这种布置中一个具有变速比“1”的直接挡可经由齿轮啮合实现并且能够以 有利的方式相对自由地转到第六至第九挡。也可以考虑驱动轴和从动轴的其它的布置可能 性。优选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配备整合的从动级。从动级可以包括在从动轴上的固 定齿轮作为从动齿轮,其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第一从动齿轮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第二从动 齿轮相啮合。选择地也可以将两个从动齿轮构成为可换接的齿轮。为了换接相应的从动齿 轮,例如可以配备一个迂回挡-耦合装置,其在打开的状态下松开所配备的中间轴和从动 齿轮之间的连接,以便能够接通迂回挡。以有利的方式可以经由一起动离合器或换挡离合器(Schaltkupplimg)操纵各下 部的前进挡和各倒车挡,以便将因此较高的载荷集中到该离合器上并由此能够节省空间和 节省费用地构成第二离合器。特别是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将各齿轮平面设置成,使 其不仅能够经由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而且也可经由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和因此经由相应 更合适的离合器起动,这也能够在双离合器的一同轴设置的径向嵌套的构造方式中实现。 为此可以相应镜像对称地设置或互换各齿轮平面。与相应的实施方式无关,在双齿轮平面中能够例如将设置的齿轮平面交换。


以下借助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图1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按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3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4按图3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5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6按图5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7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8按图7的第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9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五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0按图9的第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1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六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2按图11的第六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3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七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4按图13的第七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5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八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6按图15的第八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7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九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8按图17的第九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19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0按图19的第十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1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22按图21的第十一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3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二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4按图23的第十二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5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6按图25的第十三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7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8按图27的第十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29按照本发明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五实施方案的示意图;以及图30按图29的第十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3、5、7、9、11、13、15、17、19、21、23、25、27 和 29 中分别示出一八挡双离合器变 速器的可能的实施方案。图2、4、6、8、10、12、14、16、18、20、22、24、26、28和30中表格式示
出各实施方案的相应的换挡图。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Kl、K2,所述离合器的输入端与一驱动轴 an连接并且所述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_1^1、w_k2中 的一个相连接。此外可以在驱动轴上设置一扭转振动减振器22。此外设置两个中间 轴w_vl、w_v2,在其上可旋转地支承构成为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 的挡位齿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l、w_k2上旋转固定设置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 5、6的挡位齿轮,它们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相啮合。为了能够将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与相应的中间轴w_ vUw_v2连接,在中间轴w_vUw_v2上设置多个可激活的耦合装置A、B、C、D、E、F、G、H、I、 J、K、L。此外在两个中间轴W_vl、W_v2上设置作为恒定小齿轮的从动齿轮20、21,它们分别 与一从动轴w_ab的固定齿轮的齿部相耦合,其中给从动齿轮20、21配备相应的从动级i_ ab—1、i—ab—20除了耦合装置A、B、C、D、E、F、G、H、I、J、K、L之外,其在被激活的状态下实现挡位 齿轮和所配备的中间轴《_^、《_^2之间的旋转固定的连接,还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设置迂 回挡_切换元件N或P。利用切换元件N将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和16彼此连 接,以便将第一分变速器与第二分变速器相耦合,从而能够接通迂回挡。利用切换元件P将 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4和15彼此连接,以便将第一分变速器与第二分变速器相耦 合,从而能够接通迂回挡。根据本发明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仅仅设置四个或五个齿轮平面1-13、7-1、7_13、 8-2、2-14、8-14、3-15、9-15、4-16、10-4、10-16、5-17、11-5、11-17、12-6、6-18、12-18,其中 在每个实施方案中都设置至少三个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12-18,从而 迂回挡至少在切换元件N或P被激活时和在需要时也附加经由另外的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 或0以及经由至少其中一个迂回挡-耦合装置S_abl、S_ab2能够被接通。能够分别使用例 如卡爪或类似件作为切换元件N、P、M和0,以将两个齿轮或类似件相连接。在耦合装置S_abl或S_ab2被打开时能够解除在从动齿轮20或21与第一中间轴 w_vl或第二中间轴w_v2之间的旋转固定的连接。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在需要时附加地设置迂回挡-切换元件M以用于将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和10旋转固定地连接, 从而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也能够选择地实现至少一个迂回挡。此外在需要时也能够设 置附加的迂回挡_切换元件0以用于将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8和9旋转固定地连 接,从而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0也能够实现至少一个另外的迂回挡。在根据图1和2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第 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而且与在一 个副轴上的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轮 ZR此外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8啮合而且 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一 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 间轴的空套齿轮15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4中,第一变速 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0啮合。在根据图3和11的第二和第六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 7-1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第 二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 齿轮2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8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 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轮ZR也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与 之不同,在第六实施方案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 套齿轮14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其中中间齿轮ZR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8啮合。在第二和第六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 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 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w_kl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0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 空套齿轮16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kl的固定齿轮5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根据图5和6的第三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第 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 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一中间轴的 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 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 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 4不仅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6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 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的空套齿轮10啮合。最后在 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 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1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根据图7和8的第四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第 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而且与中间 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轮ZR此外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 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9 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 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0啮合而且 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6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5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根据图9和10的第五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而且与第 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第二变速 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8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 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w_kl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 套齿轮15啮合。最后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 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0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 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轮ZR此外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 啮合。在根据图13和14的第七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双 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二中间 轴的空套齿轮14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 向,其中中间齿轮ZR此外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 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 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 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0 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6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 11-5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5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1啮合。在根据图15和16的第八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而且与第 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第二变速 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 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轮ZR此外与第一中间轴w_vl 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 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 vl的空套齿轮10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 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 套齿轮11啮合。在根据图17和18的第九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_k2的固定齿轮1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而且与第 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中,第二变速 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始终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 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 的空套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 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 齿轮10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最后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 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 齿轮17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 轮ZR此外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1啮合。
在根据图19和20的第十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合而且与 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轮ZR此外与第一中 间轴的空套齿轮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第二变速器输 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 三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 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 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0 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6啮合。最后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 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1啮 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根据图21和29的第i^一和第十五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 平面8-14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8 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9-15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而且 与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 间轴的空套齿轮9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 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0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 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w_kl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1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 空套齿轮17啮合。在第十一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2-6中,第一 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2啮合。在第十五实施 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6-18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6 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8啮合。在根据图23和24的第十二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8_14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8啮合而且与 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3-15中,第二变 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 面的第三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
12的空套齿轮10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 四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 套齿轮11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7啮合。最后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 五齿轮平面12-18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6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 套齿轮12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 齿轮ZR还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8啮合。在根据图25和26的第十三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8_14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8啮合而且与 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 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 轴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器输 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 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轮ZR还与第一中间轴《_¥1的空套 齿轮10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 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1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7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 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2啮合。在根据图27和28的第十四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8_14 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8啮合而且与 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4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9-15中,第二变 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9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 轴的空套齿轮15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4-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 轴w_kl的固定齿轮4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 齿轮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 齿轮11啮合而且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7啮合。最后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 齿轮平面12-18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_1^1的固定齿轮6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 齿轮12啮合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以便实现用于倒车挡传动比的转速反向,其中中间齿 轮ZR还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8啮合。在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设置两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 A-B和C-D,耦合装置A-B和C-D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 的耦合装置B将空套齿轮8、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将空套齿轮9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将 空套齿轮10分别与第一中间轴w_vl固定连接。此外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向 作用的耦合装置E-F和一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G,耦合装置E-F和耦合装置G如此设置, 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将空套齿轮13、被激活的耦合装置F将空套齿轮14并且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G将空套齿轮15分别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连接。在根据图3和11的第二和第六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设置一个双向作 用的耦合装置B-C和两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A和D,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 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将空套齿轮8、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将空套齿轮9 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将空套齿轮10分别与第一中间轴w_vl固定连接。在第二中间轴
13w_v2上设置两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H-I和J-K,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 将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将空套齿轮16并 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将空套齿轮17分别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连接。在根据图5和17的第三和第九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设置两个双向作 用的耦合装置B-C和D-E以及一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A,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 合装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将空套齿轮8、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将空套齿 轮9、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将空套齿轮10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将空套齿轮11分别与第 一中间固定连接。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J-K和一个 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G或I,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将空套齿轮13、被激 活的耦合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将空套齿轮16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K将空套齿轮17分别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连接。在根据图7的第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l设置三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 A、C和D,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将空 套齿轮9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将空套齿轮10分别与第一中间轴w_vl固定连接。此外 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两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H-I和J-K以及一个单向作用的耦合 装置G,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将空套齿轮13、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将空 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将空套齿轮16并且被 激活的耦合装置K将空套齿轮17分别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连接。在根据图9的第五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l设置两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 A-B和C-D,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将 空套齿轮8、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将空套齿轮9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将空套齿轮10分 别与第一中间轴《_^1固定连接。此外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两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 E-F和G-H,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将空套齿轮13、被激活的耦合装置F将 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将空套齿轮15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将空套齿轮16 分别与第二中间轴固定连接。在根据图13和29的第七和第十五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设置两个双向 作用的耦合装置B-C和D-E,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将空套齿轮8、被激活 的耦合装置C将空套齿轮9、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将空套齿轮10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 将空套齿轮11分别与第一中间轴固定连接。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向作 用的耦合装置H-I和两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G和J或K和L,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 的耦合装置G将空套齿轮13、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将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将 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将空套齿轮16、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将空套齿轮17并且 被激活的耦合装置L将空套齿轮18分别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连接。在根据图15的第八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设置两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 置B-C和D-E以及一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A,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将 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将空套齿轮8、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将空套齿轮9、被激活 的耦合装置D将空套齿轮10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将空套齿轮11分别与第一中间轴 vl固定连接。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三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G、H和J,它们如此设 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将空套齿轮13、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将空套齿轮14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将空套齿轮16分别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连接。在根据图19、23和27的第十、第十二和第十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l设 置一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B-C或D-E,以及两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A和C”或“B和F” 或“E和F”,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将空套齿轮7、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将 空套齿轮8、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将空套齿轮9、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将空套齿轮10、被激 活的耦合装置E将空套齿轮11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F将空套齿轮12分别与第一中间轴 w_vl固定连接。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H-I或J-K,以及两个 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G和K”或“K和L”,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将空套 齿轮13、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将空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 的耦合装置J将空套齿轮16、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将空套齿轮17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L 将空套齿轮18分别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连接。在根据图21和25的第十一和第十三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设置两个双 向作用的耦合装置B-C和D-E,以及一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F,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 的耦合装置B将空套齿轮8、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将空套齿轮9、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将空 套齿轮10、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将空套齿轮11并且被激活的耦合装置F将空套齿轮12分 别与第一中间轴w_vl固定连接。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一个双向作用的耦合装置H-I 或J-K,以及一个单向作用的耦合装置K或H,它们如此设置,使得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将空 套齿轮14、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将空套齿轮15、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将空套齿轮16并且被 激活的耦合装置K将空套齿轮17分别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连接。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在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设置一个具有从动齿轮20 和从动齿轮21的整合的从动级。从动齿轮20和从动齿轮21能够分别与从动轴w_ab的固 定齿轮19相啮合。也可以选择在从动齿轮20、21与所配备的中间轴w_vl、w_v2之间通过 可换接的耦合装置S_abl、S_ab2实现可切换的连接。此外在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至少前进挡G1至G8能够构成为可动力换挡 的。根据实施方案能够附加地将至少一个倒车挡和/或爬行挡和/或超速挡例如也作为迂 回挡构成为可动力换挡的。细节由每个实施方案的在下面描述的换挡图得出。由图2所示的表格中示例性示出根据图1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方案 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 和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P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G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F被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和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P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 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例如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 通。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以及在耦合装置S_ab2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此 外,一个倒车挡R3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以及在切换元件0被激活 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此外,一个倒车挡R4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 置E以及在切换元件P被激活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此外,一个倒车挡R5经由第一离 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以 及在耦合装置S_abl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一个倒车挡R6经由第二离合器K2、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以及在耦合 装置S_abl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一个倒车挡R7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 活的耦合装置A、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以及在耦合装置S_ abl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倒车挡R8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 活的耦合装置C、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以及在耦合装置S_ ab2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此外,在根据图2的换挡图中得出,爬行挡C1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 合装置A、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以及在迂回挡-耦合装置 S_abl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爬行挡C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 装置A、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以及在迂回挡-耦合装置S_ abl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爬行挡C3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 置A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0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以及经由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0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一个超速挡02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A、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F以及在迂回挡-耦合装置 S_abl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4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3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二实施 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和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J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I被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例如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 通。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 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此外,一个倒车挡R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H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一个超速挡0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
由在附图6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5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三实施 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和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J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I被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例如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被接 通。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 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此外,一个倒车挡R3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 装置B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一个倒车挡R4经由第一离 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 此外,一个倒车挡R5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和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 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以及经由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8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7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四实施 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和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J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I被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在第四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 合装置G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以 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3经由第一离合器 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爬行挡C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和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 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超速挡0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 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10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9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五实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和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P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G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F被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在第五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 合装置H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经由 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以及在迂回挡-耦合装置S_abl被打开时能 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此外,一个爬行挡C1也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经由被 激活的耦合装置D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以及在耦合装置S_abl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 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以及经由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P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超速挡02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 激活的耦合装置B、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以及在耦合装置 S_ab2被打开时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有利地超速挡02可构成为可动力换挡至第八前进 挡G8。由在附图12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11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六实 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和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在第六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 合装置B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以 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3经由第一离合器 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超速挡0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 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14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13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七实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和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在第七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 合装置B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以 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3经由第一离合器 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以及经由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超速挡0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 激活的耦合装置E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16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15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八实 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和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A被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在第八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 合装置B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以及 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一个倒车挡R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 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此外,一个爬行挡C1也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以及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18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17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九实 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和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K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A被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在第九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 合装置E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以及 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一个爬行挡C1也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以及经由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 激活的耦合装置J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20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19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实 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和经 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G被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 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 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在第十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 合装置A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以及 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3经由第一离合器K1 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A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超速挡01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超速挡02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 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22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21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一 实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F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第三 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 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 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 活的耦合装置I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K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激活 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此外在第十一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C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以
20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一个倒车挡R3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 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F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最后,一个 倒车挡R4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 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有利地倒车挡R3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的。由在附图24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23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二 实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F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第三 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 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 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 活的耦合装置I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K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 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 挡。此外在第十二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L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L以 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26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25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三 实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F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通;第三 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 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 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 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K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 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 挡。此外在第十三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D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F以 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3经由第二离合器 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D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有利 地倒车挡R2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挡至特别是第一前进挡G1。由在附图28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27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四 实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F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被接通;第三 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J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
21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 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 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K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以及经由被 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 挡。此外在第十四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L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二离合器K2、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L以 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在附图30中示出的图表示例地示出根据图29的八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十五 实施例的换挡图。由换挡图得出,第一前进挡G1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D被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被接通;第三 前进挡G3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E被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够 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激活的耦合装置B被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 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K被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 活的耦合装置H被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够经由第一离合器K1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 L被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L以及经由被 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因此至少最先八个前进挡能够实施成可动力换 挡。此外在第十五实施方案中一个倒车挡R1能够经由第二离合器K2和经由被激活的 耦合装置C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2经由第一离合器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I以 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和/或一个倒车挡R3经由第一离合器 K1、经由被激活的耦合装置C以及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能够作为迂回挡被接通。由根据图2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可见,在第一前进挡G1时从第一离合器 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3、i_4和i_2,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P实现两个分变速器 的耦合。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3, 在第四前进挡G4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5并且在第 六前进挡G6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7,在第八前进 挡G8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4、i_3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的耦合 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P实现。在根据图2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换挡图中,此外在倒车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 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R。此外在另外一个倒车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R、_x8和i_5,其中为了将两个分变速器耦合,将迂回挡-耦合装置S_ab2打开。此外 在倒车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5、i_6和i_R,其中经由被激活的 切换元件0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4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3、i_4和i_R,其中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P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5 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7、i_6和i_R,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耦合装置S_ abl被打开的情况下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6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2、i_5和_x8,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耦合装置S_abl被打开的情况下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7 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2、i_7和_访,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耦合装置S_ abl被打开的情况下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8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R、 _x8和i_5,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耦合装置S_ab2被打开的情况下彼此耦合。在爬行挡C1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2、i_5和i_3,其中两个分 变速器在迂回挡_耦合装置S_abl被打开的情况下彼此耦合。在爬行挡C2时从第二离合 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2、i_7和i_3,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耦合装置S_abl被打开的 情况下彼此耦合。在爬行挡C3时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5、i_6和i_2, 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切换元件0被激活的情况下彼此耦合。在超速挡01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6、i_5和i_7,其中两个 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0彼此耦合。在超速挡02时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 轮传动级i_7、i_2和i_4,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迂回挡-耦合装置S_abl被打开的情况下 彼此耦合。由根据图3至8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可见,在第一前进挡G1时从 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3、i_4和i_2,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实现两 个分变速器的耦合。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时使用齿轮 传动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时使用齿轮传动级 i_5并且在第六前进挡G6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7, 在第八前进挡G8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8。由根据图4的换挡图中,此外在倒车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R。此外在另外一个倒车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5、i_8和i_ R,其中为了将两个分变速器耦合,激活切换元件M。此外在倒车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 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3、i_4和i_R,其中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 合。在超速挡01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8、i_5和i_7,其中两个分变 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彼此耦合。在超速挡02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 动级i_4、i_3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彼此耦合。在根据图6的换挡图中,此外在倒车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R。此外在另外一个倒车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R、i_6和 i_2,其中为了将两个分变速器耦合,激活切换元件M。此外在倒车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 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R、i_6和i_8,其中在切换元件M被激活时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 在倒车挡R4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R、i_6和i_4,其中在切换元件M被 激活时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5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4、 i_3和i_R,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彼此耦合。此外,在超速挡01时从第 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4、i_3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 件N彼此耦合。在根据图8的换挡图中,此外在倒车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R。此外在另外一个倒车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5、i_8和i_ R,其中为了将两个分变速器耦合,激活切换元件M。此外在倒车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 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3、i_4和i_R,其中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爬行挡C1时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5、i_8和i_2,其中为了将两个分变 速器耦合,激活切换元件M。在超速挡01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8、i_5 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彼此耦合。在超速挡02时从第二离合 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4、i_3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彼 此華禹合。由根据图10的第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可见,在第一前进挡G1时从第一离合 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3、i_4和i_2,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P实现两个分变速 器的耦合。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时使用齿轮传动级 i_3,在第四前进挡G4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5并且 在第六前进挡G6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7,在第八 前进挡G8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8。在根据图10的换挡图中,此外在倒车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R。此外在另外一个倒车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6、i_7和i_ R,其中为了将两个分变速器耦合,打开迂回挡-耦合装置S_abl。在爬行挡C1时从第一离 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5、i_8和i_2,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打开的耦合装置S_ abl彼此耦合。在超速挡01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4、i_3和i_7,其中 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P彼此耦合。在超速挡02时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 用齿轮传动级i_3、i_2和i_8,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打开的耦合装置S_ab2彼此耦合。由根据图11至14的第六和第七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可见,在第一前进挡G1时 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5、i_8和i_2,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将两 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时使用齿 轮传动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时使用齿轮传动 级i_5并且在第六前进挡G6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传动级 i_7,在第八前进挡G8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8。在根据图12和14的换挡图中,此外在倒车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 轮传动级i_R。此外在另外一个倒车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3、 i_4和i_R,其中为了将两个分变速器耦合,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车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 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5、i_8和i_R,其中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 合。在超速挡01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4、i_3和i_7,其中两个分变 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彼此耦合。在超速挡02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 动级i_8、i_5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彼此耦合。由根据图15至18的第八和第九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可见,在第一前进挡G1时 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7、Zff_l和i_2,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将 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时使用 齿轮传动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时使用齿轮传 动级i_5并且在第六前进挡G6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传动级 i_7,在第八前进挡G8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8。在根据图16的换挡图中,此外在倒车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R。此外在另外一个倒车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5、i_8和i_R,其中为了将两个分变速器耦合,激活切换元件M。在倒车挡R3时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 用齿轮传动级i_7、ZW_l和i_R,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彼此耦合。在根据图18的换挡图中,在倒车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 R,并且在另外一个倒车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ZW_l、i_7和i_R,其 中两个分变速器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彼此耦合。此外由根据图16和18的换挡图可见,在爬行挡C1时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 齿轮传动级i_5、i_8和i_2,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彼此耦合。在超 速挡01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8、i_5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 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彼此耦合。由根据图19和20的第十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可见,在第一前进挡G1时从第一 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ZW_1、i_6和i_2,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实现两个 分变速器的耦合。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时使用齿轮传 动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5 并且在第六前进挡G6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7,在 第八前进挡G8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8。在根据图20的换挡图中,在倒车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 R。此外在另外一个倒车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3、i_4和i_R,其 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 使用齿轮传动级ZW_1、i_6和i_R,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彼此耦合。 在超速挡01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4、i_3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 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彼此耦合。在超速挡02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 i_6、ZW_l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彼此耦合。由根据图21至24的第十一和第十二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可见,在第一前进挡 G1时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2, 在第三前进挡G3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4,在第五 前进挡G5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5并且在第六前进挡G6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6,在第七前 进挡G7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7,在第八前进挡G8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 i_6、ZW_l和i_7,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彼此耦合。在根据图22的换挡图中,此外在倒车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R。在倒车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R、i_3和i_5,其中通过被 激活的切换元件M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3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 轮传动级i_R、i_3和i_l,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倒 车挡R4时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ZW_8、i_6和i_R,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 元件N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根据图24的换挡图中,在倒车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 R。在倒车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6、i_R,其中通过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N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由根据图25至28的第十三和第十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可见,在第一前进挡 G1时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4,在第五 前进挡G5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5并且在第六前进挡G6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6,在第七前 进挡G7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7,在第八前进挡G8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 ZW_8、i_3和i_7,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根据图26的换挡图中,此外在倒车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R。在倒车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2、i_R和i_l,通过被激活 的切换元件M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3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 动级ZW_8、i_3和i_R,其中两个分变速器在切换元件N被激活时彼此耦合。在根据图28的换挡图中,在倒车挡R1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 R。在倒车挡R2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ZW_8、i_3和i_R,其中通过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N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由根据图29和30的第十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详细可见,在第一前进挡G1时从第 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使用齿轮传动级i_2,在第三前 进挡G3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 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5并且在第六前进挡G6时使用齿轮传动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 使用齿轮传动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时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2、 Zff_8和i_7,其中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将两个分变速器彼此耦合。在根据图30的换挡图中可见,在倒车挡R1中从第二离合器K2出发使用齿轮传动 级i_R。在倒车挡R2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传动级i_l、i_R和i_2,其中两个分 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彼此耦合。在倒车挡R3中从第一离合器K1出发使用齿轮 传动级ZW_8、i_2和i_R,其中两个分变速器经由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彼此耦合。在根据图1和2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总结如下第一前进挡和第八前进挡作为迂回 挡经由第三挡和第四挡的齿轮传动级实现。此外设置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一个单齿轮平面, 利用它们可以实现具有低耗费的可动力换挡的八挡变速器,其中也可以考虑用作七挡变速 器,由此挡位分级能够更好地适配。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使用空 套齿轮7用于六个前进挡Gl、G2、CI、C2、C3、02以及用于两个倒车挡R6、R7,并且使用空套 齿轮13用于六个倒车挡Rl、R2、R3、R4、R5、R8。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_14 中使用空套齿轮8用于三个前进挡G6、C3、01以及用于两个倒车挡R3、R5,并且使用空套 齿轮14用于四个前进挡G1、G4、G8、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 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四个前进挡G5、CI、C3、01以及用于四个倒车挡R2、 R3、R6、R8,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五个前进挡Gl、G3、G8、CI、C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 R4。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4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五个前进挡G7、G8、 C2、01、02以及用于两个倒车挡R5、R7。在根据图3至8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案中总结如下第一前进挡作为迂回挡经由 第三挡、第四挡和第二挡的齿轮传动级实现。此外设置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两个单齿轮平面, 其中实现两个可彼此动力换挡的倒车挡。此外能够实现可动力换挡至第七前进挡的超速挡 用于以节省燃料。在第二实施方案中通过如下方式,即第一挡和第三挡经由第一离合器接上(anbinden)并且第二挡和倒车挡经由第二离合器接上,获得对两个离合器均衡的负载,从 而能够采取类似的离合器尺寸设计。在第二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使用空套 齿轮7用于两个前进挡G1、G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使用空套齿轮8 用于一个前进挡G6,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三个倒车挡Rl、R2、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 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G8、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 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l、G4、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两个前进挡G5、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 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1、G3、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单 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三个前进挡G7、01、02。在根据图5和6的第三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挡和第八挡设置在第一中间轴上且 因此将仅仅三个空套齿轮设置在第二中间轴上,对于第二中间轴而言能够在轴支承和轴负 载方面获得优点。在第三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使用空套 齿轮7用于两个前进挡Gl、G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 面8-2中使用空套齿轮8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 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6以及用于三个倒车挡R2、R3、 R4,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1、G4、01以及用于两个倒车挡R4、R5。在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五个倒车挡R1至R5,并且使用 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l、G3、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5。在第四实施方案中由于第六和第七挡位级布置在单齿轮平面上,特别是在上部挡 位中获得良好的速比间隔适配。在第四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使用空 套齿轮7用于三个前进挡G1、G2、C1,使用空套齿轮13用于三个倒车挡R1至R3。在作为单 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 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三个前进挡G8、C1、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 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1、G4、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 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三个前进挡G5、C1、01以及用于一个 倒车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1、G3、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 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三个前进挡G7、01、02。在根据图9和10的第五实施方案中第一前进挡作为迂回挡经由第三、第四和第二 挡的齿轮传动级实现,其中设置四个双齿轮平面。此外可以实现一个可动力换挡至第七前 进挡的超速挡用于省油。通过将下部的挡位2-4和倒车挡布置在第二中间轴上,并且将上 部的挡位5-8布置在第一中间轴上,对于两个中间轴而言在轴和轴承的尺寸设计方面形成 优点。在第五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使用空 套齿轮7用于一个前进挡G6和用于一个倒车挡R2,使用空套齿轮13用于四个前进挡G1、 G2、C1、0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使用空套齿轮8用于三个前进挡G8、 Cl、0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三个前进挡G1、G4、01。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
27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G7、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并且使用空套 齿轮15用于四个前进挡Gl、G3、01、0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 空套齿轮10用于两个前进挡G5、C1,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两个倒车挡Rl、R2。在根据图11至14的第六和第七实施方案中第一前进挡作为迂回挡经由第五、第 八和第二挡的齿轮传动级实现,其中设置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两个单齿轮平面。此外可以实 现两个彼此可动力换挡的倒车挡和一个能够动力换挡至第七前进挡的超速挡用于省油。在第六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七挡的齿轮传动级设置在单齿轮平面上,实现特别是上 部挡位的良好的挡位分级适配。在根据图12的换挡图详细得出,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中使用空 套齿轮7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使用空套齿轮8 用于三个倒车挡R1至R3,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两个前进挡Gl、G2。在作为双齿轮平 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G4、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 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l、G8、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两个前进挡G3、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 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1、G5、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单 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5-17中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三个前进挡G7、01、02。在第七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二挡设置在单齿轮平面上,实现特别是下部挡位的良好 的挡位分级适配。在第七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使用空 套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1、G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使用空套齿 轮8用于三个倒车挡R1至R3,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 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G4、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 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l、G8、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两个前进挡G3、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 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1、G5、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单 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中使用空套齿轮11用于三个前进挡G7、01、02。在根据附图15-20的第八、第九和第十实施方案中总结如下,第一前进挡作为迂 回挡此外经由附加的齿轮传动级ZW_1实现,该齿轮传动级在其它的前进挡中未被使用。此 外,设置四个双齿轮平面和一个单齿轮平面。此外可以实现两个彼此可动力换挡的倒车挡。在根据图15和16的第八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挡和第三挡经由第一离合器接 通并且第二挡和倒车挡经由第二离合器接通,由此获得对两个离合器均衡的负载,从而能 够采取类似的离合器尺寸设计。在第八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使用空 套齿轮7用于一个前进挡G4,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3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 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使用空套齿轮8用于三个倒车挡R1至R3,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 用于三个前进挡G1、G2、C1。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 于三个前进挡G8、C1、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一个前进挡 G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 用于三个前进挡G5、C1、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1、G7、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中使用空套齿 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3。在第九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挡、第三挡和倒车挡经由第一离合器接上,使得对 于第二离合器的负载较小,从而第二离合器能够设计成具有小的尺寸。在第九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使用空 套齿轮7用于三个前进挡G1、G7、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3用于一 个前进挡G6。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中使用空套齿轮8用于三个前进挡 G1、G2、C1。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G8、 C1,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一个前进挡G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 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三个前进挡G5、C1、01,并且使用空套齿轮 16用于三个前进挡G1、G7、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 11-17中使用空套齿轮11用于两个倒车挡R1、R2,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一个前进挡G3。在第十实施方案中利用四个双齿轮平面和一个单齿轮平面实现了两个彼此可动 力换挡的倒车挡。此外设置一个可动力换挡至第七前进挡的超速挡用于省油。通过将第 一挡和第三挡经由第一离合器接上(angebimden)并且第二挡和倒车挡经由第二离合器接 上,由此获得对两个离合器均衡的负载,从而能够采取类似的离合器尺寸设计。在第十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中使用空 套齿轮7用于三个倒车挡R1至R3,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l、G2。在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8。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G4、01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 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1、G6、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 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两个前进挡G3、01以及用于一个倒 车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两个前进挡G1、0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 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使用空套齿轮11用于前进挡G5,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 三个前进挡G7、01、02。在根据附图21-24的第十一和第十二实施方案中总结如下,第八前进挡作为迂回 挡经由第六挡的齿轮传动级、附加的齿轮传动级ZW_8(该齿轮传动级在其它的前进挡中未 被使用)以及经由左边的挡的齿轮传动级实现。此外,设置四个双齿轮平面和一个单齿轮 平面。此外可以实现两个彼此可动力换挡的倒车挡。在第十一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挡和第三挡经由第一离合器接上并且第二挡和 倒车挡经由第二离合器接上,由此获得对两个离合器均衡的负载,从而能够采取类似的离 合器尺寸设计。通过将第一中间轴通过第一挡、第二挡、第三挡、第五挡和倒车挡的齿轮传 动级受载,从而对于第二中间轴的负载较小,这在轴承和轴的尺寸设计方面产生优点。在第i^一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8-14中使用 空套齿轮8用于一个前进挡G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四个前进挡R1至R4,并且使用空套齿轮 15用于两个前进挡G6、G8和用于一个倒车挡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10-16 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一个前进挡G3以及用于两个倒车挡R2、R3,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 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4。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1-17中使用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两 个前进挡G7、G8。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2-6中使用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 进挡G1和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第十二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挡、第三挡和倒车挡的齿轮传动级经由第一离 合器接上,使得对于第二离合器的负载较小,从而第二离合器能够设计成具有小的尺寸。在第十二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8-14中使用 空套齿轮8用于一个前进挡G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4。在作为单齿轮 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3-15中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两个前进挡G6、G8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 R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一个前进挡G3,并且 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 轮平面11-17中使用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 挡G7、G8。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2-18中使用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 G1,使用空套齿轮18用于两个倒车挡Rl、R2。在根据附图25-28的第十三和第十四实施方案中总结如下,第八前进挡作为迂回 挡经由附加的齿轮传动级ZW_8(该齿轮传动级在其它的前进挡中未被使用)和经由第三挡 和第七挡的齿轮传动级实现,其中设置四个双齿轮平面和一个单齿轮平面。此外可以实现 两个彼此可动力换挡的倒车挡。在第十三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第一中间轴通过第一挡、第二挡、第四挡、第五挡和倒 车挡的齿轮传动级受载,从而对于第二中间轴的负载较小,这在轴承和轴的尺寸设计方面 产生优点。利用可选的切换元件M可实现可动力换挡至第一前进挡的倒车挡R2,由此可实 现“自由进退(Freischaukeln) ”。在第十三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8-14中使用 空套齿轮8用于一个前进挡G4,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2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 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一个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 轮平面10-16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三个倒车挡R1至R3,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两个 前进挡G3、G8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1-17中使用 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在作为单 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2-6中使用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G1和用于一个倒车挡 R2。在第十四实施方案中由于将倒车挡的齿轮传动级设置在第二中间轴的一个端部 上,从而形成较小的轴弯曲并且形成在轴承和轴的尺寸设计方面的优点。在第十四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8-14中使用 空套齿轮8用于一个前进挡G4,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 面的第二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2,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一个 前进挡G8以及用于一个倒车挡R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4-16中使用空套齿 轮16用于两个前进挡G3、G8和一个倒车挡R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1_17 中使用空套齿轮11用于一个前进挡G5,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在 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2-18中使用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G1,使用空套齿轮18用于两个倒车挡R1、R2。在根据附图29-30的第十五实施方案中,第八前进挡作为迂回挡经由第二挡的齿 轮传动级、附加的齿轮传动级ZW_8(该齿轮传动级在其它的前进挡中未被使用)和经由第 七挡的齿轮传动级实现。设置四个双齿轮平面和一个单齿轮平面,其中可以实现两个彼此 可动力换挡的倒车挡。通过将第一中间轴通过第一挡、第三挡、第四挡和倒车挡的齿轮传动 级受载,从而对于尽管具有五个空套齿轮的第二中间轴而言负载仍然较小,这在轴承和轴 的尺寸设计方面产生优点。利用可选的切换元件M可实现可动力换挡至第二前进挡的倒车 挡R2,由此可实现“自由进退”。在第十五实施方案中详细得出,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8-14中使用 空套齿轮8用于一个前进挡G4,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 面的第二齿轮平面9-15中使用空套齿轮9用于三个倒车挡R1至R3,使用空套齿轮15用于 两个前进挡G2、G8以及用于两个倒车挡R2、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10-16 中使用空套齿轮10用于一个前进挡G1和一个倒车挡R2,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6用于一个 前进挡G8和一个倒车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1-17中使用空套齿轮11 用于一个前进挡G3,并且使用空套齿轮17用于一个前进挡G5。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五 齿轮平面6-18中使用空套齿轮18用于两个前进挡G7、G8。可能的是,在一个或在多个实施方案中使用至少一个附加的齿轮传动级21_1例 如ZW_8或ZW_1(这些齿轮传动级在其它的直接的前进挡中未被使用)用于迂回挡。所述 附加的齿轮传动级的应用由相应的实施方案的附图得出。也可以使用齿轮xl、x2, ...x7、x8用于附加的迂回挡,这些齿轮能够作为补充加 入单齿轮平面中,其中这些齿轮11^2,..^7、访的逐一编号如下面所述。从第一中间轴的 从配备的从动级i_ab_l出发的第一齿轮xl开始连续编号直至第四齿轮x4,第二中间轴上 的从所配备的从动级i_ab_2出发的第一齿轮以x5表示,其它的齿轮连续地编号至x8。当 所述附加的齿轮xl、x2,. . . x7、x8在倒车挡传动比中应用时,实现转速反向,例如通过使用 在副轴或类似件上的中间齿轮ZR。在全部的实施方案中由于各个空套齿轮的这些设定的多次利用,需要少量的齿轮 平面并从而少量的构件,同时保持相同的挡数,从而产生有利的结构空间节省和成本节省。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在按图2、4、6、8、10、12、14、16、18、20、22、24、26、28 和 30 的换挡图的相应的表格的区域内的数字“1”意思是,配置的离合器K1、K2或配置的耦合装 置A、B、C、D、E、F、G、H、I、J、K、L或配置的切换元件M、N、0、P分别是闭合的或被激活的。 相反按图2、4、6、8、10、12、14、16、18、20、22、24、26、28和30的换挡图的相应的表格中空白 的区域意思是,配置的离合器Kl、K2或配置的耦合装置A、B、C、D、E、F、G、H、I、J、K、L或配 置的切换元件M、N、0、P分别是打开的。对于为各一个从动齿轮20、21配置的耦合装置S_abl或S_ab2而言不同于上述的 规定,在按图2、4、6、8、10、12、14、16、18、20、22、24、26、28和30的换挡图的相应的表格中的 空白区域中耦合装置3_油1或5_油2必须是打开的,并且在按图2、4、6、8、10、12、14、16、18、 20、22、24、26、28和30的换挡图的具有数字“1”的区域中耦合装置S_abl或S_ab2应当是 闭合的。与挡位相关,在第一组挡位中耦合装置S_abl或S_ab2在具有数字“1”的区域中 必须是闭合,而在另外一组挡位中耦合装置S_abl或S_ab2在具有数字“1”的区域中不仅可以是打开的,也可以是闭合的。此外在很多情况下有可能加进其它的耦合或切换元件,而不影响力流。借此能够 实现挡预选。附图标记清单1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2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3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4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5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6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7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8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9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0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1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2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3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4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5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6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7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8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9从动轴的固定齿轮
20第一中间轴的从动齿轮
21第.二中间轴的从动齿轮
22扭转振动减振器
K1第_■宦入典 闲1=1研
K2第.——亩A典 _■闲口研
w_an驱动轴
w_ab从动轴
w_vl第一中间轴
w_v2第二中间轴
w_kl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w_k2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A耦合装置
B耦合装置
C耦合装置
D耦合装置
E耦合装置
R6倒车挡R7倒车挡R8倒车挡w_zw副轴ZR中间齿轮ZS使用的齿轮传动级M切换元件N切换元件0切换元件P切换元件S_abl从动级上的可选的耦合装置S_ab2从动级上的可选的耦合装置lsb(lastschaltbar)可动力换挡的
权利要求
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所述离合器的输入端与一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所述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相连接;至少两个中间轴(w_v1,w_v2),在所述中间轴上可旋转地支承构成为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的挡位齿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上旋转固定地设置的且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5,6)的挡位齿轮,所述固定齿轮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相啮合;多个耦合装置(A,B,C,D,E,F,G,H,I,J,K,L),用于将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与中间轴(w_v1,w_v2)旋转固定地连接;各一个在两个中间轴(w_v1,w_v2)上设置的从动齿轮(20,21),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一个从动轴(w_ab)的齿部相耦合;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两个挡位齿轮旋转固定地连接的切换元件(N,P),其中至少能够接通多个可动力换挡的前进挡(1,2,3,4,5,6,7,8)和至少一个倒车挡(R1,R2,R3,R4,R5,R6,R7,R8);其特征在于,设置最多五个齿轮平面(1-13,7-1,7-13,8-2,2-14,8-14,3-15,9-15,4-16,10-4,10-16,5-17,11-5,11-17,12-6,6-18,12-18),其中设置至少三个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12-18)并且在每个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12-18)中为其中一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的一个固定齿轮(1,2,3,4,5,6)配置第一中间轴(w_v1)及第二中间轴(w_v2)的各一个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双齿轮平面(7-13,8-14,9-15,10-16,11-17,12-18)内至少一个空套齿轮(7,8,9,10,11,12,13,14,15,16,17,18)能够用于至少两个挡位,从而经由至少一个切换元件(N,P)能够接通至少一个可动力换挡的迂回挡。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经由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 的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第二分变速器的空套齿轮(15)能够与第一分变速器的空套齿轮 (16)连接,从而经由切换元件(N)第一前进挡(Gl)或第八前进挡(G8)能够分别作为迂回 挡接通。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经由在第二中间轴(w_ v2)上的被激活的切换元件(P)第二分变速器的空套齿轮(14)能够与第一分变速器的空套 齿轮(15)连接,从而经由切换元件(P)第一前进挡(Gl)和/或第八前进挡(G8)能够分别 作为迂回挡接通。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三个双齿轮平 面和一个单齿轮平面,其中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和第二齿轮平面 (8-14)配备给第二分变速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2),并且作为双齿 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和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4)配备给第一分变 速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3,4)。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三个双齿轮 平面和两个单齿轮平面,其中作为单齿轮平面或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7-1 ; 7-13)、作为单齿轮平面或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8-2;8-14)以及作为双齿轮 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配备给第二分变速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 (1,2,3),并且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和作为单齿轮平面或双齿轮平面 的第五齿轮平面(5-17,11-5,11-17)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5)。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四个双齿轮平 面,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配 备给第二分变速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_k2)的固定齿轮(1,2),并且作为双齿轮平面的 第三齿轮平面(9-15)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的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3,4)。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四个双齿轮平 面和一个单齿轮平面,其中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8-14)和作为单齿轮平面或 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3-15;9-15)配备给第二分变速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 k2)的固定齿轮(2,3),并且作为单齿轮平面或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4-16;10-16)、 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1-17)和作为单齿轮平面或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 面(12-6;12-18,6-18)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 5,6)。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四个双齿轮平 面和一个单齿轮平面,其中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7-13)、作为单齿轮平面或双 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2,2-14;8-14)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配 备给第二分变速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2,3),并且作为双齿轮平面 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和作为单齿轮平面或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5,11-17) 配备给第一分变速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所述离合器的输入端与一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所述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相连接;至少两个中间轴(w_v1,w_v2),在所述中间轴上可旋转地支承构成为空套齿轮的挡位齿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上旋转固定地设置的且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的挡位齿轮,其中至少能够接通多个可动力换挡的前进挡(1,2,3,4,5,6,7,8)和至少一个倒车挡(R1,R2,R3,R4,R5,R6,R7,R8)。根据本发明设置最多五个齿轮平面,从而经由至少一个切换元件(P)能够接通至少一个可动力换挡的迂回挡(G1,G8,R4)。
文档编号F16H3/08GK101865248SQ201010163480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
发明者G·贡波尔茨贝格, J·瓦夫齐希, M·赖施, P·雷克, W·里格尔 申请人: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