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340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详细描述的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 103 05 241 A1已知六挡或七挡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该双离合器变速 器包括两个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分别以其输入侧与驱动轴连接并且以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 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连接。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彼此同轴地设置。另外两个中间轴设置成 轴线平行于两个变速器输入轴,所述两个中间轴的空套齿轮与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啮 合。另外耦联装置能轴向移动地抗旋转地固定在中间轴上,以便能够接通相应的挡位齿轮。 相应选择的传动比通过输出齿轮传递到差速器上。为了在已知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实现期 望的传动级,许多齿轮平面是必要的,使得在安装时必需并非不显著的结构空间。另外由文件DE 38 22 330 A1已知圆柱齿轮式变速器。该圆柱齿轮式变速器包括 能在负载下换挡的双离合器,其一部分与驱动轴连接并且其另一部分与可旋转地支承在驱 动轴上的驱动空心轴连接。对于确定的传动比,驱动轴能通过切换元件与驱动空心轴耦联。由文件DE 10 2004 001 961 A1已知具有两个离合器的动力换挡变速器,所述离 合器分别配设于一个变速器部分。两个变速器部分的变速器输入轴彼此同轴地设置并且通 过固定齿轮与配设的中间轴的空套齿轮啮合。中间轴的相应的空套齿轮能借助于配设的切 换元件抗旋转地与相应的中间轴连接。另外由该文件已知一种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 设置另外的切换元件用于耦联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以实现另外的传动比。在这种结构中七挡 变速器在两个变速器部分中必需至少六个齿轮平面,以便能实现各传动级。这导致结构长 度沿轴向不期望的延长,使得明显限制了安装到车内的安装可能性。另外由文件DE 10 2005 028 532 A1已知另一种动力换挡变速器,它包括两个输 入轴和仅一个中间轴。例如九挡变速器在这种结构中需要至少七个的齿轮平面,以便能够 实现各传动级。这导致结构长度沿轴向不期望的延长。此外为了实现倒挡传动比需要一个 带有一个齿轮平面的附加的轴,该轴包括一个切换元件和两个齿轮。在该已知的动力换挡 变速器中由于仅可以在第一与第二挡之间进行动力换挡产生另一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议开头描述的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尽可能廉价地 并且在小的结构空间需求中以尽可能少的构件实现能动力换挡的传动级。该目的按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解决。有利的结构 尤其由从属权利要求和附图得到。因此建议结构空间优化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其输入侧与驱动轴 连接并且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例如彼此同轴地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连接。该双离 合器变速器包括至少两个中间轴或类似物,构成为空套齿轮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设有抗旋转地设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且构成为固定齿轮的、至少部 分与空套齿轮啮合的挡位齿轮。另外设置多个用于使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抗旋转地连接的耦 联装置。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相应具有设置在每个中间轴上的各一个输出齿轮或 恒定小齿轮(Konstantenritzel),该输出齿轮或该恒定小齿轮相应与从动轴的齿部耦联, 以便相应的中间轴与输出装置连接;以及至少一个能被激活的或能闭合的切换元件或类似 物作为所谓的迂回挡切换元件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两个挡位齿轮,至少能构成多个能动力换 挡的前进挡和/或至少一个能动力换挡的倒挡。按本发明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优选仅六个齿轮平面,借此以较小的结构空 间需求实现至少九个能动力换挡的迂回挡。例如六个齿轮平面可以通过至少三个双齿轮平面和三个单齿轮平面构成,其中在 每个双齿轮平面中第一和第二中间轴的各一个空套齿轮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之一的一个 固定齿轮并且至少一个空套齿轮能用于至少两个挡位,使得至少一个能动力换挡的迂回挡 能通过至少一个切换元件接通。其它的布局也是可能的。由于空套齿轮的可能的多次利用,可以在具有尽可能少的齿轮平面的建议的双离 合器变速器中实现最多数量的传动比,其中优选所有的前进挡在按顺序执行时和/或至少 一个倒挡和至少一个爬行挡是能动力换挡的。为了在按本发明的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优化速比间隔,例如一个双齿轮平面 也可以通过两个单齿轮平面代替,此时一个固定齿轮通过两个固定齿轮代替。因此可以实 现尤其和谐的渐进的速比间隔。两个单齿轮平面也可以通过一个双齿轮平面代替。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优选可以构成为具有至少九个能动力换挡的挡位级的九 挡变速器。由于相对于已知的变速器结构的短的结构方式,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尤 其适用于在车辆中的前部横向安装方式。但是根据相应考虑的车辆的类型和结构空间情况 的不同,其它的安装方式也是可能的。优选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第九前进挡可以是迂回挡(Windugnsgang)。因此 最高的能动力换挡的挡位可以是迂回挡。此外至少一个倒挡和/或其它的挡位例如爬行挡 同样可以构成为迂回挡。优选多个倒挡能相互动力换挡地构成。例如根据结构的不同情况例如可以为第一中间轴配设三个或四个能切换的空套 齿轮并且为第二中间轴例如可以配设五个或六个能切换的空套齿轮,所述空套齿轮分别可 以与配设的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啮合。如果最后一个或倒数第二个速比间隔比相应位于它们之前的速比间隔更大地构 成,那么在由驾驶员要求的降挡中提供特别高的输出力矩或驱动功率。按有利的方式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在一个中间轴上需要最多七个切 换位置。总体上在两个中间轴上一共采用仅十个切换位置,以便实现建议的挡位级。按本发明可以设定,能通过至少在第二中间轴上的一个切换元件使第二变速器部 分的一个空套齿轮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连接,其中能通过该切换元件相应接 通第九前进挡和/或一个倒挡和/或至少一个爬行挡作为迂回挡。另外可以设定,能通过在第一中间轴上的一个有选择的或附加的切换元件使第二 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连接,使得能通过切换元件相应接通 至少一个倒挡和/或至少一个爬行挡作为迂回挡。
从而由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至少能通过至少一个切换元件实现多个迂回 挡,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挡位齿轮彼此耦联,以便因此实现通过两个变速器部分的动力 流。相应采用的切换元件在此用于耦联两个空套齿轮并且因此使变速器输入轴彼此相关。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用于耦联两个确定的空套齿轮的切换元件的布置可以改变, 使得切换元件不是绝对必要地需要设置在要耦联的空套齿轮之间。因此也可考虑相应的切 换元件的其它的布置位置,以便例如优化在执行装置上的安装。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按一种可能的结构可以设定,分别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 轮平面和第二齿轮平面以及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 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三个固定齿轮,其中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和第五齿轮 平面以及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 的三个固定齿轮。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范围中也可以设定,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作为 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以及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和第三齿轮平面包 括在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三个固定齿轮,其中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 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以及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可以包 括在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三个固定齿轮。为了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设置用于实现倒挡的必要的转速倒转,例如 可以采用至少一个例如设置在副轴上的中间齿轮或类似物。一个中间轴的空套齿轮之一也 可以作为中间齿轮用于至少一个倒挡。然后对于倒挡传动比,不需要附加的副轴,因为空套 齿轮之一不仅与一个固定齿轮而且与另一个中间轴的另一可切换的空套齿轮啮合。从而对 于倒挡必需的中间齿轮作为可切换的空套齿轮设置在一个中间轴上并且此外用于实现至 少一个另外的前进挡。中间齿轮与其是设置在中间轴上还是在附加的副轴上无关地也可以 构成为塔轮。也可能的是,中间齿轮不是设置在已经存在的中间轴之一上,而是例如设置在 另一个分开的轴例如第三中间轴上。为了得到期望的传动级,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设定,在每个中间 轴上设置至少一个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或类似物。设定的耦联装置可以在被激活的或闭合 的状态中根据操纵方向的不同情况相应使配设的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抗旋转地连接。此外在 至少一个所述中间轴上也可以设置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或类似物。例如液压、电、气动、机 械操作的离合器或形锁合的爪齿离合器以及每种方式的同步结构都能用作为耦联装置,它 们用于将一个空套齿轮与一个中间轴抗旋转地连接。一个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可以通过两 个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取代,反之亦然。可考虑,改变挡位齿轮的描述的布置可能性并且也改变挡位齿轮的数量以及耦联 装置的数量,以便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实现其它的能动力换挡的或不能动力换挡的 挡位、结构空间节省以及构件节省。尤其双齿轮平面的固定齿轮可以划分成用于两个单齿 轮平面的两个固定齿轮。因此改善了变速器速比间隔。此外可以交换中间轴。两个变速器 部分也可以交换,即绕垂直的轴线形成镜像。在此交换空心轴和实心轴。因此例如最小的 齿轮可以设置在实心轴上,以便继续优化存在的结构空间的利用。此外可以交换相邻的齿 轮平面,例如以便优化轴弯曲和/或优化地连接换挡执行装置。另外可改变耦联装置在齿 轮平面上的相应的布置位置。另外也可改变耦联装置的作用方向。
在此采用的挡位编号自由定义。也可以添加爬行挡和/或超速挡,以便在车辆中 例如改善越野特性或加速性能。此外例如可以省略第一挡,以便例如可以较好地优化变速 器速比间隔的总体性。挡位编号在这种措施中按意义变化。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驱动轴和从动轴优选能彼此不同轴地 设置,这实现尤其结构空间节约的布置。例如从而空间上前后依次设置的轴也可彼此略微 错开。在这种布置中带有传动比为1的直接挡可以通过齿啮合实现并且以有利的方式相对 自由地放置到第六至第九挡上。也可考虑驱动轴和从动轴的其它的布置可能性。优选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配备有集成的输出级。该输出级在从动轴上包括一个 固定齿轮作为输出齿轮,该固定齿轮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作为固定齿轮的第一输出齿轮而 且与第二中间轴的作为固定齿轮的第二输出齿轮啮合。但是至少一个输出齿轮也可以构成 为能切换的齿轮。按有利的方式可通过一个启动离合器或换挡离合器操纵低的前进挡和倒挡,以便 从而将较高的负载集中到该离合器上并且从而可以结构空间更节约和成本更廉价地构成 第二离合器。尤其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齿轮平面可这样设置,使得可以通过内部的 或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并且从而通过相应较良好适合的离合器进行启动,这也在双离合器 的同心设置的径向彼此嵌套的结构方式中实现。此外可以相应镜像对称地设置或交换齿轮 平面。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例如可以交换设定的齿轮平面。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图1显示本发明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2显示按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3显示本发明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4显示按图3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5显示本发明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6显示按图5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7显示本发明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8显示按图7的第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图9显示本发明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五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10显示按图9的第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3、5、7和9分别显示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可能的实施方案。对于不同的 实施方案的相应的换挡图在图2、4、6、8中和10以图表的形式表示。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Kl、K2,所述离合器的输入侧与驱动轴W_an 连接并且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彼此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w_kl、w_k2中的一个连接。此 外在驱动轴w_an上可以设置扭振减振器22。另外设置两个中间轴W_vl、W_v2,构成为空套 齿轮8、9、10、11、12、13、14、15、16、17、18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在两
9个变速器输入轴w_kl、w_k2上抗旋转地设置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5、6的挡位齿轮,所 述固定齿轮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8、9、10、11、12、13、14、15、16、17、18啮合。为了空套齿轮8、9、10、11、12、13、14、15、16、17、18 能与相应的中间轴 w_vl、w_v2 连接,多个能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C、D、E、F、G、H、I、J、K、L设置在中间轴w_vl、w_v2上。 另外在两个中间轴w_vl、w_v2上设置作为恒定小齿轮的输出齿轮20、21,所述输出齿轮分 别与从动轴w_ab的固定齿轮19的齿部耦联。除了耦联装置B、C、D、E、F、G、H、I、J、K、L之外,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还设置至少 一个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中间轴w_vl、w_v2的两个挡位齿轮的迂回挡切换元件M、N,以便实 现至少一个迂回挡,所述耦联装置实现在挡位齿轮与配设的中间轴w_vl、w_v2之间的抗旋 转的连接。按本发明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仅设置六个齿轮平面1-13、2-14、8-14、9-15、4_16、 10-16、11-17、12-6、6-18,在每个实施方案中设置三个双齿轮平面8-14、9-15、10-16、11-17 和三个单齿轮平面1-13、2-14、4-16、12-6、6-18,使得至少一个能动力换挡的迂回挡能通过 至少一个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N接通。例如用于连接两个齿轮或类似物的爪等可用作为切 换元件M、N。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案中,切换元件N相应设置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以便在 激活切换元件N时空套齿轮15能与空套齿轮16连接。优选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案中一个 附加的切换元件M相应设置在第一中间轴w_vl上,以便实现其它的迂回挡。通过激活切换 元件M,空套齿轮9和10能抗旋转地相互连接。在按图1至10的所有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第 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3啮合。在作为单齿 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2-14中(除了在第三实施方案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 齿轮2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4啮合,而在第三实施方案中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 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4而且与在副轴w—zw上的用于转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的 中间齿轮ZR啮合。此外中间齿轮ZR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在所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变速器输入 轴w_k2的固定齿轮3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5而且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 套齿轮9啮合。在按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速 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在副轴上的用于转速倒转以实现倒挡传动比的中 间齿轮ZR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此外中间齿轮ZR与第一中间轴 vl的空套齿轮10啮合。按第二、第四和第五实施方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第一变 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0而且与第二中间轴 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按图5的第三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 4-1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4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6啮合。在按图1和5的第一和第三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 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1而且与第 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仅与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2啮合。按相应于图3、7和9的第二、第四和第五实施方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 平面11-17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5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11 而且与在副轴上的用于倒挡传动比的转速倒转的中间齿轮ZR啮合,此外中间齿轮ZR 与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17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在第 二和第五实施方案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一中间轴w_vl的空套齿轮 12啮合。按图7的第四实施方案与第二和第五实施方案的区别在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 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l的固定齿轮6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 轮18啮合。在所有实施方案中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第一齿轮平面1-13配设单向作用的耦联 装置G,通过该耦联装置G并在其激活时空套齿轮13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地连接。另外 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在第二齿轮平面2-14或8-14与第三齿轮平面9-15之间设置一个双 向作用的耦联装置H-I。在激活耦联装置H时,空套齿轮14能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地连 接。相反在激活耦联装置I时,空套齿轮15能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地连接。最后在所 有实施方案中在第四齿轮平面10-16或4-16与第五齿轮平面11-17之间同样设置一个双 向作用的耦联装置J-K。在激活耦联装置J时,空套齿轮16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地连接 并且在激活耦联装置K时,空套齿轮17与第二中间轴w_v2固定地连接。此外在按图7的第四实施方案中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第六齿轮平面6-18配设一 个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L,该耦联装置在被激活的状态下使空套齿轮18与第二中间轴w_v2 固定地连接。在按图1、3、7和9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l上一 个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C配设于第三齿轮平面9-15。在激活耦联装置C时,空套齿轮9与 第一中间轴w_vl固定地连接。此外在第四齿轮平面10-16与第五齿轮平面11-17之间设 置一个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D-E。在激活耦联装置D时,空套齿轮10与第一中间轴w_vl固 定地连接并且在激活耦联装置E时,空套齿轮11与第一中间轴w_vl固定地连接。此外在 按图1、3和9的第一、第二和第五实施方案中,第六齿轮平面12-6配设一个单向作用的耦 联装置F,该耦联装置在被激活的状态下使空套齿轮12与第一中间轴w_vl固定地连接。在按图5的第三实施方案中,在第二齿轮平面8-14与第三齿轮平面9-15之间设 置一个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B-C。在激活耦联装置B时,空套齿轮8与第一中间轴w_vl固 定地连接并且在激活耦联装置C时,空套齿轮9与第一中间轴w_vl固定地连接。此外齿轮 平面11-17配设一个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E,该耦联装置在被激活的状态下使空套齿轮11 与第一中间轴固定地连接。最后在第一中间轴上第六齿轮平面12-6同样配设 一个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F,其中在激活的状态下耦联装置F使空套齿轮12与第一中间轴 w_vl固定地连接。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设置集成的输出级,包括与第一中间轴《_¥1抗 旋转地连接的输出齿轮20和设置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的输出齿轮21。输出齿轮20与输 出齿轮21分别与从动轴w_ab的一个固定齿轮19啮合。但是在输出齿轮20或21与配设 的中间轴w_vl或w_v2之间也可以实现能切换的连接。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得到,至少前进挡G1至G9能以能动力换挡的方式构成。根据实施方案的不同情况,能动力换挡地可构成例如也作 为迂回挡的附加的倒挡和/或爬行挡。对于每个实施方案的详情由下面描述的换挡图得 到。由在图2中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1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 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 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 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 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 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N构成为迂回挡。另外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由在图2中描述的图表得到,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 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下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另外例如另一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 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按有利的方式作 为迂回挡的倒挡R2可以构成得能动力换挡到第一前进挡G1 (R2能动力换挡到G1)。此外倒 挡R3可以构成得能动力换挡到倒挡R1。另外在按第一实施方案的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一个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 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和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按有利的方式在 爬行挡C1与第一前进挡G1之间在动力之下即没有牵引力中断地换挡(C1能动力换挡到 G1)。由在图4中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3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二实施 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 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 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 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 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N构成为迂回挡。另外在第二实施方案中由在图4中描述的图表得到,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 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另外例如另一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 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此外下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 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此外倒挡R2和 R3可以构成得能动力换挡到倒挡R1。另外一个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另外一个爬行挡C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 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两个爬行挡C1、C2可以构成得能动力换挡到 第一前进挡G1。另外一个超速挡0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 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由在图6中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5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三实施 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 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 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第 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 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N构成为迂回挡。另外在第三实施方案中由在图6中描述的图表得到,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 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此外两个倒挡R1和R2彼此能动力换 挡。另外一个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 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爬行挡C1可以构成能动力换挡到第一前进挡G1。由在图8中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7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四实施 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 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 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L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 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 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N构成为迂回挡。另外在第四实施方案中由在图8中描述的图表得到,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 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和/或另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 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此外另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 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另外倒挡R2、 R3可以构成得能动力换挡到倒挡R1。另外在按第四实施方案的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一个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 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此外另一个 爬行挡C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爬行挡C1和C2可以构成得能动力换挡到第一前进挡G1。由在图10中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9的九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五实 施方案的换挡图。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 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 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 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 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 活的切换元件N构成为迂回挡。另外在第五实施方案中由在图10中描述的图表得到,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 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另外另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 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另外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 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此外倒挡R2、R3 和倒挡R1可以构成得彼此能动力换挡。另外一个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 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另外另一个爬行挡C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 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爬行挡C1和C2可以构成得能动力换挡到 第一前进挡G1 (CI、C2能动力换档到G1)。由按图2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 轮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仅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 四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 中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采用齿轮级 i_8。在第九前进挡G9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轮级或挡位级i_5、i_4和i_8,此时 两个变速器部分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通过切换元件N耦联。此外在倒挡R1中采用齿轮级i_R。另外在另外的倒挡R2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 采用齿轮级i_2、i_R和i_l,此时为了耦联两个变速器部分激活切换元件M。另外在下一个 倒挡R3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4、i_5和i_R,此时为了耦联两个变速器部 分激活切换元件N。在爬行挡C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4、i_5和i_l,此时 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N耦联。由按图4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 轮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仅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 四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 中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采用齿轮级 i_8。在第九前进挡G9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轮级i_5、i_4和i_8,此时两个变速 器部分在第二实施方案中通过切换元件N耦联。另外在倒挡R1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 用齿轮级i_R。另外在另外的倒挡R2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6、i_7和i_R, 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M耦联。在一个倒挡R3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4、i_5和i_R,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N耦联。另外在爬行挡(1中由第二离合器1(2出发采用齿轮级1_6、1_7和1_1,此时两个变 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M彼此耦联。在爬行挡C2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1_4、 i_5和i_l,此时为了耦联两个变速器部分激活切换元件M。最后在超速挡01中由第一离合 器K1出发采用齿轮级i_7、i_6和i_8,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M耦联。由按图6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 轮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四 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中 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采用齿轮级 i_8。在第九前进挡G9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轮级i_7、i_6和i_8,此时两个变速 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N耦联。在倒挡R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R并且在另 外的倒挡R2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轮级i_7、i_6和i_R,其中在倒挡中为了耦联两 个变速器部分激活切换元件N。另外在爬行挡C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6、 i_7和i_l,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N耦联。由按图8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 轮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四 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中 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采用齿轮级 i_8。在第九前进挡G9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轮级i_7、i_6和i_8,此时两个变速 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N耦联。此外在倒挡R1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轮级1_1 。在 另外的倒挡R2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6、i_7和i_R,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 通过切换元件N耦联。另外的倒挡R3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4、i_5和i_R, 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M彼此耦联。在爬行挡C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 齿轮级i_4、i_5和i_l,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M彼此耦联。此外在爬行挡C2 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1_6、i_7和i_l,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N 彼此耦联。由按图10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 轮级i_l,在第二前进挡G2中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四 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中 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7并且在第八前进挡G8中采用齿轮级 i_8。在第九前进挡G9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轮级i_7、i_6和i_8,此时两个变速 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N耦联。此外在倒挡R1中由第一离合器K1出发采用齿轮级1_1 。在 另外的倒挡R2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4、i_5和i_R,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 过切换元件M耦联。在下一个倒挡R3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6、i_7和i_R, 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N彼此耦联。在爬行挡C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 齿轮级i_4、i_5和i_l,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M彼此耦联。此外在爬行挡C2 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1_6、i_7和i_l,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N 彼此耦联。总之在按图1至4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在第九前进挡G9中通过第五、第四和
15第八挡的齿轮级(i_5、i_4、i_8)分别得到一个迂回挡。至少一个能动力换挡到第一前进挡 G1的爬行挡C1、C2可以用作为可能的第十前进挡,以便实现在越野时较好的行驶特性。此 外设定倒挡R1与R2、R3之间或R1与R3之间能彼此动力换挡。另外在按图1和2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由于在单齿轮平面上齿轮级i_6、i_7和i_8 的自由的传动比选择,得到高的挡位的速比间隔的良好的可调节性。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套 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8、G9。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 于一个前进挡G6。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 G2以及一个倒挡R2并且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4、G9、C1以及一个倒挡R3。在作为 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三个倒挡Rl、R2、R3并且空套齿轮 16用于三个前进挡G5、G9、C1以及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_17 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两个前进挡Gl、C1以及一个倒挡R2并且空套齿轮17用于一个前进挡 G3。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进挡G7。总之在按图3和4的第二实施方案中得到在单齿轮平面上的挡位或齿轮级i_2、 i_3和i_8的自由的传动比选择,因此实现低的挡位的速比间隔的良好的可调节性。在第二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套 齿轮13用于三个前进挡G8、G9、01。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 14用于一个前进挡G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三个前 进挡G6、C1、01以及一个倒挡R2并且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4、G9、C2以及一个倒 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三个前进挡G7、C1、01 以及一个倒挡R2并且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5、G9、C2以及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 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三个前进挡Gl、CI、C2并且空套齿轮 17用于三个倒挡Rl、R2、R3。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 用于一个前进挡G3。总之在按图5至10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实施方案中,在第九前进挡G9中通过齿轮 级或挡位级i_7、i_6和i_8得到迂回挡。另外通过挡位级i_6、i_7和i_l相对于第一前进 挡G1得到一个能动力换挡的爬行挡CI、C2作为可能的第十前进挡。因此实现在越野时较 好的行驶特性。此外在按图5和6的第三实施方案中设置在单齿轮平面上的挡位级i_7和i_8的 自由的传动比选择,因此得到高的挡位主要是作为迂回挡的第九前进挡的速比间隔的良好 的可调节性。在第三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套 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8、G9。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中空套齿轮8用 于两个倒挡R1、R2并且空套齿轮14用于一个前进挡G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 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一个前进挡G4并且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6、G9、C1以及 一个倒挡R2。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4-16中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7、 G9、C1以及一个倒挡R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一 个前进挡G3并且空套齿轮17用于一个前进挡G5。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 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两个前进挡G1、C1。
总之在按图7和8的第四实施方案中得到对于轴承布置和轴布置的有利的结构, 因为挡位级i_l、i_2、i_3和i_R设置在轴端部上。在第四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套 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8、G9。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 于一个前进挡G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 G4、C1以及一个倒挡R3并且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6、G9、C2以及一个倒挡R2。在 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两个前进挡G5、C1以及一个倒 挡R3并且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7、G9、C2以及一个倒挡R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 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三个前进挡G1、C1、C2并且空套齿轮17用于三个 倒挡Rl、R2、R3。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6-18中空套齿轮18用于一个前 进挡G3。总之在按图9和10的第五实施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中间轴上在单齿轮平面 上设置第三挡位级i_3,得到速比间隔的较好的可调节性。在第五实施方案中详细地得到,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中空套 齿轮13用于两个前进挡G8、G9。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2-14中空套齿轮14用 于一个前进挡G2。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9-15中空套齿轮9用于两个前进挡 G4、C1以及一个倒挡R2并且空套齿轮15用于三个前进挡G6、G9、C2以及一个倒挡R3。在 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10-16中空套齿轮10用于两个前进挡G5、C1以及一个倒 挡R2并且空套齿轮16用于三个前进挡G7、G9、C2以及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 第五齿轮平面11-17中空套齿轮11用于三个前进挡G1、C1、C2并且空套齿轮17用于三个 倒挡Rl、R2、R3。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中空套齿轮12用于一个前 进挡G3。可能的是,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附加的齿轮级或中间塔轮用于迂回 挡,该齿轮级或该中间塔轮不用在直接挡中。在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所有实施方案中由于多个空套齿轮的设定的多次利用,在保 持相同的挡位数中需要相对较少的齿轮平面和相对较少的构件,使得产生有利的结构空间 节省和成本节省。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在按图2、4、6、8和10的换挡图的相应表格的格子内的数 字“ 1 ”意味着,配设的离合器Kl、K2或配设的耦联装置B、C、D、E、F、G、H、I、J、K、L或配设 的切元件换M、N相应地闭合或激活。相反在按图2、4、6、8和10的换挡图的相应表格的空 格子意味着,配设的离合器Kl、K2或配设的耦联装置B、C、D、E、F、G、H、I、J、K、L或配设的 切元件换M、N相应地打开。另外在许多情况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装入其它的耦联元件或 切换元件,而不影响动力流。因此允许挡位预选。附图标记列表1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2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3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4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5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6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8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9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0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1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2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3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4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5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6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7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8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9从动轴的固定元件
20第-一中间轴的输出齿轮
21第—二中间轴的输出齿轮
22扭振减振器
K1第-——宦入典 闲1=1研
K2第—一亩A典 一闲PU研
w_an驱动轴
w_ab从动轴
w_vl第一中间轴
w_v2第二中间轴
w_kl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w_k2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B耦联装置
C耦联装置
D耦联装置
E耦联装置
F耦联装置
G耦联装置
H耦联装置
I耦联装置
J耦联装置
K耦联装置
L耦联装置
i_l第一前进挡的齿轮级
i_2第二前进挡的齿轮级
i_3第三前进挡的齿轮级
i_4第四前进挡的齿轮级
i_5第五前进挡的齿轮级i_6第六前进挡的齿轮级i_7 第七前进挡的齿轮级i_8第八前进挡的齿轮级G1第一前进挡G2第二前进挡G3第三前进挡G4第四前进挡G5第五前进挡G6第六前进挡G7第七前进挡G8第八前进挡G9第九前进挡C1爬行挡C2爬行挡01超速挡R1倒挡R2倒挡R3倒挡w_zw副轴ZR中间齿轮ZS应用的齿轮级M切换元件N切换元件lsb.能动力换挡
权利要求
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所述两个离合器的输入侧与一个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所述两个离合器的输出侧分别与两个彼此同轴地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连接;至少两个中间轴(w_v1、w_v2),构成为空套齿轮(8、9、10、11、12、13、14、15、16、17、18)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抗旋转地设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上并且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5、6)的、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8、9、10、11、12、13、14、15、16、17、18)啮合的挡位齿轮;多个用于使空套齿轮(8、9、10、11、12、13、14、15、16、17、18)与中间轴(w_v1、w_v2)抗旋转地连接的耦联装置(B、C、D、E、F、G、H、I、J、K、L);设置在两个中间轴(w_v1、w_v2)上的各一个输出齿轮(20、21),该输出齿轮相应与一个从动轴(w_ab)的齿部耦联;至少一个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两个挡位齿轮的切换元件(N);其中至少能接通多个能动力换挡的前进挡(1、2、3、4、5、6、7、8、9)和/或至少一个倒挡(R1、R2、R3),其特征在于设有六个齿轮平面(1-13、2-14、8-14、9-15、4-16、10-16、11-17、12-6、6-18),其中设有三个双齿轮平面(8-14、9-15、10-16、11-17)并且在每个双齿轮平面(8-14、9-15、10-16、11-17)中第一和第二中间轴(w_v1、w_v2)的各一个空套齿轮(8、9、10、11、14、15、16、17)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2、3、4、5),在每个双齿轮平面(8-14、9-15、10-16、11-17)中至少一个空套齿轮(8、9、10、11、13、14、15、16、17)能用于至少两个挡位;并且其中设有三个单齿轮平面(1-13、2-14、4-16、12-6、6-18),在单齿轮平面中中间轴(w_v1、w_v2)的一个空套齿轮(12、13、14、16、18)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1、2、4、6),使得能通过至少一个切换元件(N)接通至少一个能动力换挡的迂回挡。(图1至1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的 切换元件(N)能使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15)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16)连 接,使得通过该切换元件(N)能接通第九前进挡(G9)和一个倒挡(R2、R3)和一个爬行挡 (CI、C2)分别作为迂回挡。(图1至10)
3.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分别作为单齿轮平 面的第一齿轮平面(1-13)和第二齿轮平面(2-14)以及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三齿轮平面 (9-15)包括在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w_v2)的三个固定齿轮(1、2、3)。 (图1至4和图7至10)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 齿轮平面(10-16)和第五齿轮平面(11-17)以及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面(12-6、 6-18)包括在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vl)上的三个固定齿轮(4、5、6)。(图 1至4和图7至10)
5.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作为单齿轮平面的 第一齿轮平面(1-13)以及分别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二齿轮平面(8-14)和第三齿轮平面 (9-15)包括在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v2)上的三个固定齿轮(1、2、3)。 (图5禾口 6)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 面(4-16)和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五齿轮平面(11-17)以及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六齿轮平 面(12-6)包括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vl)的三个固定齿轮(4、5、6)。(图 5和6)
7.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能 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 (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 耦联装置(K)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1和2)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 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和/或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 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和/或一个倒挡(R3)作 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 通。(图1和2)
9.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爬行挡(C1)作为迂回 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 1和2)
10.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能 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 (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 耦联装置(F)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⑶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3和4)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 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和/或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 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和/或一个倒挡(R3)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 接通。(图3和4)
12.按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爬行挡(C1)作为 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 和/或一个爬行挡(C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 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3和4)
13.按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超速挡(01)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 接通。(图3和4)
14.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 (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 耦联装置(E)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5和6)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二离 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和/或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 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5和6)
16.按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爬行挡(C1)作为 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 (图5和6)
17.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能 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 (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 耦联装置(L)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7和8)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 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和/或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 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和/或一个倒挡(R3)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 接通。(图7和8)
19.按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爬行挡(C1)作为 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 和/或一个爬行挡(C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 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7和8)
20.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能 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二离合器 (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H)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 耦联装置(F)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 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六前进挡 (G6)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I)接通,第七前进挡(G7)能通过第一 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J)接通,第八前进挡(G8)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G)接通,并且第九前进挡(G9)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 激活的耦联装置(G)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9和10)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 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接通,和/或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 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和/或一个倒挡(R3) 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K)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 接通。(图9和10)
22.按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爬行挡(C1)作为 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M)接通, 和/或一个爬行挡(C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以及 被激活的切换元件(N)接通。(图9和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其输入侧与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彼此同轴地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连接;至少两个中间轴(w_v1、w_v2),构成为空套齿轮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抗旋转地设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且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5、6)的挡位齿轮;至少一个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两个挡位齿轮的切换元件(N);其中至少能接通多个能动力换挡的前进挡和至少一个倒挡(R3)。按本发明设置六个齿轮平面,使得能通过至少一个切换元件(N)接通至少一个能动力换挡的迂回挡。
文档编号F16H3/12GK101865258SQ20101016350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4日
发明者G·贡波尔茨贝格, P·雷克, W·里格尔 申请人: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