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阀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198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管阀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软管阀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软管阀,是为一种无阀心,无密封,无换向结构的阀,主要是透过一根软管的压缩 与扩张回复动作,来达到运送物料的效果,因为具有无堵塞、无泄漏、阻力降小、操作维修方 便等特点,所以特别适用于各种粘度、密度、及固体颗粒含量高的液体介质。软管阀的构造,主要的软管上方,连接有一入口阀、而下方连接一为液体流出口的 出口阀;上述入口阀的上方,伸入一储存部内,其入口阀内部具有一个止回阀,一般是一个 被限制住的球体。在软管产生压缩变形时,球体会受到软管内液体的推挤,而向上位移,以达到阻止 软管中液体回流的效果,并迫使软管中的液体,向下方的出口阀流动,同时,出口阀内、有一 个以钢珠及弹簧所构成的止漏阀,在软管压缩变形时,软管内的液体向下,压迫止漏阀内的 钢珠,使得液体自出口阀下方流出;而当软管扩张回复时,产生一吸引力、使球体下移,而出 口阀处的内推力、会小于弹簧弹力、会使钢珠复位,同时,受到吸引力的影响,会将储存部内 的液体,吸入软管中,以补充流出的液体,并让液体不再流出。此种软管阀,一般最常见的应用,就是俗称的皂管,多为设置于皂液(清洁液)盒 内,经按压按键控制,使皂液(清洁液)自储存部经软管阀流出,便于使用者取得清洗之用。前述习用软管阀存在着下列问题点习用软管阀,其软管的两端,也就是其出口与入口处,一般需要透过一特殊黏胶, 将入口阀、出口阀的组件,与软管作黏合的动作,才能让入口阀、出口阀与软管,达到一密封 固定的效果,其中主要的缺点为,软管两端的黏合处,容易因为长期的压力挤压,而产生黏 合不良脱落的可能性,更容易因为涂胶的不均勻,发生一泄漏现象,且因为是透过特殊黏 胶,来达到黏合效果,所以在制造时,不良率偏高、不易大量生产。尤其,特殊黏胶接合软管与入口阀、出口阀时,非常容易会产生以下的问题,例如 不易控制其特殊黏胶的每次使用量、黏着接合不良可能因起的脱落、不易从外部检测黏着 质量、特殊性液体对于黏着剂所存在的可能破坏性、以及长期存放所造成的黏胶接合失效 问题。另一方面,黏合用的特殊黏胶,其价格不斐,更会增加整体的成本。有鉴于此,如何利用非黏合的方式、让入口阀、出口阀与软管能密切的配合、并同 时降低不良率与成本、更方便大量生产与组装,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改进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密封度高、适于大量制造的软管阀改 良结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0013]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技术手段,为一种软管阀改良结构, 其包括一呈中空状、能供容纳液体用的软管体⑴;一插接于该软管体(1)之入口端(11)内、为单向阀的入口阀接头(2);一套设热固定于该软管体(1)之入口端(11)外、能配合前述入口阀接头(2)、将该 入口端(11)封闭的固定环套⑶;以及一插接于该软管体(1)之出口端(12)内、将该出口端(12)封闭、为单向阀的出口 阀体(6);其特征在于该软管体(1)的入口端(11)处外壁面,为呈渐缩管状,并于入口端(11)的最外侧 端处,设有一入口凸缘(111),而该软管体⑴的出口端(12)处的断面,为呈L状,且该出口 端(12)之中央、设有一孔径小于入口端(11)孔径的软管出口(13);该入口阀接头(2)与固定环套(3)邻近的一端外,更设有一能与固定环套(3)相 接配合、将软管体(1)顶端外缘封闭的凸缘(22);该固定环套(3)为呈阶梯状、并小于该入口端(11)的长度,一端能将入口凸缘 (111)包覆于内、另一端内壁与入口端(11)之渐缩管外壁切齐,且固定环套⑶邻近入口 凸缘(111)的一外端面,设有一能以热固加工、让凸缘(22)与固定环套(3)连接的热固线
(31),该固定环套(3)的内端面之内缘处,设有一高度低于固定环套(3)之外壁的内凸壁
(32),并与固定环套(3)之外壁、形成一凹槽(33);该出口阀体(6)为呈倒锥状,顶端外径大于软管体(1)内径,且中央设有一呈阶梯 形的定位柱(61),而该定位柱(61)的底端,设有一能供液体流出于出口阀体(6)外的通孔 (62),并该出口阀体(6)的底端,设有一与该通孔(62)连通、外径略大于软管出口(13)的 出口阀头(63),且该出口阀头(63)的外壁面,设有一微凸的定位环(631);该定位柱(61)远离出口阀体(6)内底面的一端,更套设有一为弹性、软质的阀片 (7);该出口阀头(63)外,更套设有一外接阀套(8),该外接阀套(8)相对于该定位环 (631)处,设有相应的一定位环槽(81),而该外接阀套(8)的底端,设有一能让液体流出的 阀套出口(82)。根据上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所述外接阀套(8)内,更设有一雾化块体(9),该雾 化块体(9)与出口阀头(63)相邻的一端,设有一呈Y形、能将该雾化块体(9)顶面、区分为 三等份、凸出的导流块(91),而该雾化块体(9)远离出口阀头(63)的一端,设有一呈Y形、 与导流块(91)相差60°、能将该雾化块体(9)底面、区分为三等份、内凹的导流槽(92),并 该导流槽(92)的三外顶点处,分别设有一能与该导流块(91)所区分之区域相通的垂直导 流槽(93)。根据上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所述外接阀套(8)的阀套出口(82)孔径,是为下列 之一大于相邻出口阀头(63) —端的孔径、等于相邻出口阀头(63) —端的孔径、小于相邻 出口阀头(63) —端的孔径。根据上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所述软管体(1)的材质为下列之一热塑性橡胶 (TPR/ThermoPlastic Rubber)、娃胶(silicone)。[0028]根据上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所述入口阀接头(2)、固定环套(3)、出口阀体 (6)、外接阀套(8)的材质为下列之一丙烯-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硬质塑料。根据上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所述入口阀接头(2)的自由端,设有一能供连接其 他外部装置、以输入液体用的入口管头(21),而与软管体(1)邻近的一端外,更设有一能配 合固定环套(3)、将软管体(1)顶端封闭的凸缘(22),且插设于软管体(1)内的一端,设有 一与入口管头(21)连通的容置空间(23)。根据上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所述入口阀接头(2)的底端,套设有一呈凸形的入 口底环(4),且该入口底环(4)的内缘底壁面,以等间距环设有数个定位爪(41)。根据上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所述容置空间(23)内,设有一能于该容置空间(23) 内上下位移、以将入口管头(21)与容置空间(23)之间、切断或开放连通的封止珠(5)。根据上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所述阀片(7)是为下列之一弹性伞型阀片、弹性碟 型阀片、弹性薄膜阀片。根据上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所述软管体(1)的出口端(12)处外,更凸设有一出 口凸缘(121)。本实用新型可获以下几点优点1.本实用新型中,透过软管体(1)、入口阀接头(2)、及固定环套(3)的配合,藉由 凸缘(22)的压迫,让软质的入口凸缘(111),被挤入内凸壁(32)与固定环套(3)之外壁、形 成的凹槽(33)中,将软管体⑴的入口端(11)封闭,并以后续的热固加工动作(如高周 波固定、热熔固定),将凸缘(22)与固定环套(3)两者热连接固定,确保其结合力、密合度 与封闭效果,好利用入口阀接头(2)与出口阀头体(6),控制液体的输出,利用上述的配合, 达到构造简单、密封度高,使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各种需要使用软管阀的装置,产业利用性 尚ο2.本实用新型中,透过插入入口阀接头(2),和套入固定环套(3)的安装方式,此 种配合能在不影响其封闭效果的状态下,提高整体的安装组合效果,能方便快速生产,达到 适于大量制造的目标。3.本实用新型中,出口阀体(6)使用此种的单向止逆装置构造,能避免安装上的 困难,不管是安装、使用时,都不会产生出口阀体(6)翻转的问题,并能降低故障率,降低因 为更换新结构,而所造成的更新成本,让旧设置能继续的延用,且降低整体的价格。4.本实用新型中,透过使用不同的外接阀套(8),能提供不同的液体输出量,而配 合上雾化块体(9)后,更能衍生出不同的雾化效果,能方便业者选择使用,可以增加本实用 新型的适用范围,使产品更弹性、更多元化。5.本实用新型中,透过出口阀头(63)与外接阀套⑶的配合实施,还能提高出口 阀头体(6)与软管体(1)之出口端(12)的结合力。6.本实用新型中,管体(1)的使用热塑性橡胶(TPR)或硅胶(silicone);入口阀 接头(2)、固定环套(3)、出口阀头体(6)与外接阀套(8),使用ABS塑料或硬质塑料,能符合 使用需求与规定,并能方便制造与后处理,且容易获得,安全上更无疑虑。7.本实用新型中,入口阀接头(2)使用此种的单向止逆装置构造,能方便生产与 组装,降低故障率,并降低因为更换新结构,而所造成的更新成本,让旧设置能继续的延用,且降低整体的价格。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3 本实用新型外接阀套的分解示意图。图4 本实用新型另种外接阀套的立体示意图。图5 本实用新型的全剖面示意图。图6 图8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流程示意图。图9、图1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1软管体3固定环套63出口阀头[0050]11入口端31热固线631定位环[0051]111入口凸缘32内凸壁7阀片[0052]12出口端33凹槽8外接阀套[0053]121出口凸缘4入口底环81定位环槽[0054]13软管出口41定位爪82阀套出口[0055]2入口阀接头5封止珠9雾化块体[0056]21入口管头6出口阀体91导流块[0057]22凸缘61定位柱92导流槽[0058]23容置空间62通孔93垂直导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具体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下参考图式,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型态 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外接阀套的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种外接阀套 的立体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面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为一种软管阀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呈中空状、能供容纳液体用的软管体(1);一插接于该软管体(1)之入口端(11)内、为单向阀的入口阀接头(2);一套设热固定于该软管体(1)之入口端(11)外、能配合前述入口阀接头(2)、将该 入口端(11)封闭的固定环套⑶;以及一插接于该软管体⑴之出口端(12)内、将该出口端(12)封闭、为单向阀的出口 阀体(6);其特征在于该软管体⑴的入口端(11)处外壁面,为呈渐缩管状,并于入口端(11)的最外侧 端处,设有一入口凸缘(111),而该软管体⑴的出口端(12)处的断面,为呈L状,且该出口 端(12)之中央、设有一孔径小于入口端(11)孔径的软管出口(13);该入口阀接头(2)与固定环套(3)邻近的一端外,设有一能与固定环套(3)相接配合、将软管体(1)顶端外缘封闭的凸缘(22);该固定环套(3)为呈阶梯状、并小于该入口端(11)的长度,一端能将入口凸缘 (111)包覆于内、另一端内壁与入口端(11)之渐缩管外壁切齐,且固定环套⑶邻近入口 凸缘(111)的一外端面,设有一能以热固加工、让凸缘(22)与固定环套(3)连接的热固线
(31),该固定环套(3)的内端面之内缘处,设有一高度低于固定环套(3)之外壁的内凸壁
(32),并与固定环套(3)之外壁、形成一凹槽(33);该出口阀体(6)为呈倒锥状,顶端外径大于软管体(1)内径,且中央设有一呈阶梯 形的定位柱(61),而该定位柱(61)的底端,设有一能供液体流出于出口阀体(6)外的通孔 (62),并该出口阀体(6)的底端,设有一与该通孔(62)连通、外径略大于软管出口(13)的 出口阀头(63),且该出口阀头(63)的外壁面,设有一微凸的定位环(631);该定位柱(61)远离出口阀体(6)内底面的一端,更套设有一为弹性、软质的阀片 (7);该出口阀头(63)外,更套设有一外接阀套(8),该外接阀套(8)相对于该定位环 (631)处,设有相应的一定位环槽(81),而该外接阀套(8)的底端,设有一能让液体流出的 阀套出口(82)。其中,透过此种的软管体(1)设置方式,能方便快速生产,并能减少废料,将整体 的成本降低,藉由简单的设置,以配合入口阀接头(2)与固定环套(3),达到最佳的密封效
^ ο其次,本实用新型中,与一般入口阀的不同之处,在于入口阀接头(2)的凸缘 (22),能对入口凸缘(111),产生一压迫效果,可以将入口凸缘(111)压入固定环套(3)中, 更透过固定环套(3)的内凸壁(32)配合,将软管体(1)的入口凸缘(111),挤入凹槽(33) 中,将断面为一字形的入口凸缘(111),压成倒L形,让入口端(11)确实的被密封,并增加与 软管体(1)间的结合力,并能视为增加密合度的第一重点。再者,利用固定环套(3)的热固线(31)、及入口阀接头⑵的配合,透过热固加工 的动作[如高周波固定、热熔固定],让固定环套(3)与入口阀接头(2)的相接面,能够 被密合连接,更让将入口凸缘(111),固定前述两者内,能视为增加密合度的第二重点,可以 避免因入口凸缘(111)的弹性,而让入口阀接头(2)与固定环套(3)分开,达到一非常稳 固的固定效果,让软管体(1)能被确实封闭,而且透过上述的加工方式结合后,达到构造简 单、密封度高、适于大量制造的目标,不会有泄露的状况发生。再其次,出口阀体(6)呈倒锥状的设置,能增加紧迫效果,让液体无法由出口阀体 (6)与软管体(1)之管壁间,向外流出,更可以方便定位于软管体(1)内,并达到容易滑下、 不易往上移出的效果,更不容易有翻转,而需要重装的问题发生。另外,透过外接阀套(8)的设置,能提供不同的液体输出效果,如雾化输出、液体 输出等效果,能方便业者选择使用,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此外,更能透过外接阀套(8)与出口阀头(63)的配合效果,于生产时或生产后,能 依业者的须要,马上更换,不会有屯积货物,造成亏损的问题。还有,透过外接阀套⑶的实施,配合出口阀体(6),还能提高出口阀头体(6)与软 管体(1)之出口端(12)的结合力,不会因为外力,而有回推的问题发生。另一方面,透过此种的设置,能达到构造简单、密封度高的目标,且因为不使用黏胶来做为固定的手段,故没有使用中脱落的疑虑,更不会影响到液体的纯净,安全上能得以 保证,使用热固定(如高周波、热熔等方式)的方式,除了密封效果佳外,更有着能快速加工 的特性,能保证前述各零件间的密合度,更因为流程被简化,故单一工时下,能制造的更多, 适于大量制造,并且将整体的不良率,降至最低,并降低成本。上述中,所述外接阀套(8)内,更设有一雾化块体(9),该雾化块体(9)与出口阀 头(63)相邻的一端,设有一呈Y形、能将该雾化块体(9)顶面、区分为三等份、凸出的导流 块(91),而该雾化块体(9)远离出口阀头(63)的一端,设有一呈Y形、与导流块(91)相差 60°、能将该雾化块体(9)底面、区分为三等份、内凹的导流槽(92),并该导流槽(92)的三 外顶点处,分别设有一能与该导流块(91)所区分之区域相通的垂直导流槽(93)。其中,透过此种设置方式,利用导流块(91)、导流槽(92)、及垂直导流槽(93)的配 合,使输出的液体分流后、分别往下流动、经个过再次汇流、最后再输出,让输出的液体,能 产生一雾化的效果,简单的设置,即能产生所需雾化效果,能降低雾化成本。上述中,所述外接阀套(8)的阀套出口(82)孔径,是为下列之一大于相邻出口阀 头(63) 一端的孔径[图未揭示]、等于相邻出口阀头(63) 一端的孔径[如图4]、小于相邻 出口阀头(63) 一端的孔径[如图3]。其中,藉由不同阀套出口(82)孔径的外接阀套(8)实施,能提供不同的出液量,配 合前述的雾化块体(9),更能产生不同的出液效果与喷雾形状,能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 围,让应用方式更加的多元化。上述中,所述软管体(1)的材质为下列之一热塑性橡胶(TPR/ ThermoPlasticRubber)、娃胶(silicone)。又上述中,所述入口阀接头(2)、固定环套(3)、出口阀体(6)、外接阀套⑶的材质 为下列之一丙烯_ 丁二烯_苯乙烯树脂(ABS/AcrylonitriIe ButadieneStyrene)、硬质塑料。其中,使用此种材料配合,能符合使用需求与卫生规定,发挥出最佳的效能,并能 方便制造,且材料容易获得,安全上更无疑虑。上述中,所述入口阀接头(2)的自由端,设有一能供连接其他外部装置、以输入液 体用的入口管头(21),而插设于软管体(1)内的一端,设有一与入口管头(21)连通的容置 空间(23)。又上述中,所述入口阀接头(2)的底端,套设有一呈凸形的入口底环(4),且该入 口底环⑷的内缘底壁面,以等间距环设有数个定位爪(41)。且上述中,所述容置空间(23)内,设有一能于该容置空间(23)内上下位移、以将 入口管头(21)与容置空间(23)之间、切断或开放连通的封止珠(5)。其中,入口阀接头(2)配合入口底环(4)及封止珠(5)的设置,为一种常见的单向 止逆装置构造,除了能降低故障率,更可以降低因为更换新结构,而所造成的更新成本,让 旧设置能继续的延用,且降低整体的价格。上述中,所述阀片(7)是为下列之一弹性伞型阀片、弹性碟型阀片、弹性薄膜阀 片。其中,透过阀片式的单向阀,能减少安装的难度与耗时,且精度与使用寿命,能符 合使用上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不易故障,反应速度够快。[0094]上述中,所述软管体(1)的出口端(12)处外,更凸设有一出口凸缘(121)。其中,透过出口凸缘(121)的设置,能方便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定位于其他装置 中,以供快速安装使用,更不易有晃动的问题发生。如图6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流程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首先,将本实 用新型其中各个配件[如入口阀接头(2)、固定环套(3)、入口底环(4)、与封止珠(5);出 口阀体(6)与阀片(7);外接阀套⑶与雾化块体(9)]分别组合好之后;第一步,将内装有阀片(7)的出口阀体(6)放入软管体⑴之中,到达软管体⑴ 的内底部,直到出口阀头(63)完全凸出于出口端(12)、并定位于软管出口(13)处;第二步,将外接阀套(8),套与出口阀头(63)外,透过外接阀套(8)的定位环槽 (81),配合出口阀头(63)的定位环(631),进行定位,并提高出口阀体(6)的定位效果,避免 因外力,而让出口阀体(6)回缩;第三步,将固定环套(3)套到软管体⑴的入口端(11)夕卜,并卡在入口凸缘(111) 处;第四步,将组装好的入口阀接头(2),插入软管体(1)的入口端(11)中,以透过入 口阀接头⑵的凸缘(22)、配合固定环套(3)的内凸壁(32),使入口凸缘(111)的外缘端、 被压缩挤入凹槽(33)中,将软管体⑴边缘的缝隙密封,让软管体⑴内的液体难以渗出;第五步,透过高周波或热熔的热固定方式,让固定环套(3)的热固线(31)与入口 阀接头(2)的凸缘(22)热固定,产生一多重的密封效果,更能确保上述零件之间,不会因为 软管体(1)的弹性而弹开,能提供一百分之百的密封效果。利用入口阀接头(2)与固定环套(3)间的上、下紧迫作用,提供第一个密封效果, 当整体组装完成后,便能透过高周波或热熔的热固定方式,来固定入口阀接头(2)与固定 环套(3),以确保其密封效果,再提供第二个密封效果,让液体绝对不会自接缝处泄露出来, 能有别于传统软管阀。此外,于相互卡接固定后,方便后续的热加工固定动作(如高周波固定、热熔固 定),不使用黏着的固定方式,将空隙消除,让软管体(1)能被确实封闭,免去传统黏着固定 方式的各项缺点,能有别于传统的软管阀,更具有进步性,使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各种需要 使用软管阀的装置,产业利用性高;另外,透过前述的构造与组装方式,生产方便且快速,能 免除传统软管阀的种种缺失,提供一物美价廉的软管阀。如图9、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图中揭示出,当软管体(1)受到挤 压变形时候,其内部的液体会往下推挤,经过出口阀体(6),对阀片(7)施加压力,使其阀片 (7)的边缘往下变形,产生空隙让液体依序经由定位柱(61)、通孔(62)、出口阀头(63)、与 外接阀套⑶后流出;同时,入口阀接头(2)的封止珠(5),受到软管体(1)内,因液体受压而产生的向上 推力影响,会使得入口管头(22)与容置空间(23)间被切断连通,以防止软管体(1)内的液 体,逆流而上;而就外接阀套(8)处流出的液体,当内部设有一雾化块体(9)时,液体会被导流块 (91),区分为三个区域后,经由垂直导流槽(93),往下输出至导流槽(92),最后往中央汇集 后,经过阀套出口(82)而喷出,形成一液体雾化效果[如图9]。另一方面,当软管体(1)的受力消失,藉由于软管体(1)本身的弹性膨胀回复效果,会回复成原来外型,这时候对阀片⑵的向下推挤力消失,透过阀片(7)本身的弹性,以 及软管体(1)回复时所产生的瞬间吸力,将阀片(7)的边缘,往上吸回,回复至原位,回复 成将软管体(1)封闭的状态,但这时候,入口阀接头(2)的封止珠(5),同样会受到一向下 吸力的影响,会回到原位,并让入口管头(21)与容置空间(23)间开放连通,好补充软管体 (1)内,所输出的液体[如图10]。 透过此种运作方式,便能达到一控制液体输出的目标,使用上简单且方式便,而且 输出液体的量,只要透过更改软管体(1)的体积,即能做到,让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由此能得知,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构造简单、密封度高、适于大量制造,透过本实用 新型的构造,不使用黏胶也能达到快速密封的效果,相较于现今的传统软管阀,能具产业利 用性、功效性与实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 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 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 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 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软管阀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呈中空状、能供容纳液体用的软管体(1);一插接于该软管体(1)之入口端(11)内、为单向阀的入口阀接头(2);一套设热固定于该软管体(1)之入口端(11)外、能配合前述入口阀接头(2)、将该入口端(11)封闭的固定环套(3);以及一插接于该软管体(1)之出口端(12)内、将该出口端(12)封闭、为单向阀的出口阀体(6);其特征在于该软管体(1)的入口端(11)处外壁面,为呈渐缩管状,并于入口端(11)的最外侧端处,设有一入口凸缘(111),而该软管体(1)的出口端(12)处的断面,为呈L状,且该出口端(12)之中央、设有一孔径小于入口端(11)孔径的软管出口(13);该入口阀接头(2)与固定环套(3)邻近的一端外,更设有一能与固定环套(3)相接配合、将软管体(1)顶端外缘封闭的凸缘(22);该固定环套(3)为呈阶梯状、并小于该入口端(11)的长度,一端能将入口凸缘(111)包覆于内、另一端内壁与入口端(11)之渐缩管外壁切齐,且固定环套(3)邻近入口凸缘(111)的一外端面,设有一能以热固加工、让凸缘(22)与固定环套(3)连接的热固线(31),该固定环套(3)的内端面之内缘处,设有一高度低于固定环套(3)之外壁的内凸壁(32),并与固定环套(3)之外壁、形成一凹槽(33);该出口阀体(6)为呈倒锥状,顶端外径大于软管体(1)内径,且中央设有一呈阶梯形的定位柱(61),而该定位柱(61)的底端,设有一能供液体流出于出口阀体(6)外的通孔(62),并该出口阀体(6)的底端,设有一与该通孔(62)连通、外径略大于软管出口(13)的出口阀头(63),且该出口阀头(63)的外壁面,设有一微凸的定位环(631);该定位柱(61)远离出口阀体(6)内底面的一端,更套设有一为弹性、软质的阀片(7);该出口阀头(63)外,更套设有一外接阀套(8),该外接阀套(8)相对于该定位环(631)处,设有相应的一定位环槽(81),而该外接阀套(8)的底端,设有一能让液体流出的阀套出口(8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阀套(8)内设有一雾 化块体(9),该雾化块体(9)与出口阀头(63)相邻的一端,设有一呈Y形、能将该雾化块体 (9)顶面区分为三等份、凸出的导流块(91),而该雾化块体(9)远离出口阀头(63)的一端, 设有一呈Y形、与导流块(91)相差60°、能将该雾化块体(9)底面、区分为三等份、内凹的 导流槽(92),并该导流槽(92)的三外顶点处,分别设有一能与该导流块(91)所区分之区域 相通的垂直导流槽(9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阀套(8)的阀套出口 (82)孔径为下列之一大于相邻出口阀头(63) —端的孔径、等于相邻出口阀头(63) —端 的孔径、小于相邻出口阀头(63) —端的孔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体(1)是热塑性橡胶 软管体或硅胶软管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阀接头(2)、固定环套 (3)、出口阀体(6)、外接阀套(8)是丙烯-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入口阀接头、丙烯-丁二烯_苯乙烯树脂固定环套、丙烯_ 丁二烯_苯乙烯树脂出口阀体、丙烯_ 丁二烯-苯乙烯树 脂外接阀套,或者是硬质塑料入口阀接头、硬质塑料固定环套、硬质塑料出口阀体、硬质塑 料外接阀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阀接头(2)的自由端, 设有一能供连接其他外部装置、以输入液体用的入口管头(21),而插设于软管体(1)内的 一端,更设有一与入口管头(21)连通的容置空间(2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阀接头(2)的底端,套 设有一呈凸形的入口底环(4),且该入口底环(4)的内缘底壁面,以等间距环设有数个定位 爪(4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23)内,设有一 能于该容置空间(23)内上下位移、以将入口管头(21)与容置空间(23)之间、切断或开放 连通的封止珠(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7)为下列之一弹性 伞型阀片、弹性碟型阀片、弹性薄膜阀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体(1)的出口端(12) 处更凸设有一出口凸缘(1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密封度高、适于大量制造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技术手段包括软管体、入口阀接头、固定环套、以及出口阀体,其特征在于软管体的入口端处、设有入口凸缘,且出口端中央、设有软管出口;入口阀接头与固定环套邻近的一端外,设有凸缘;该固定环套邻近入口凸缘的一外端面,设有热固线,该固定环套内端面的内缘处,设有内凸壁,并与固定环套之外壁形成凹槽;该出口阀体中央设有定位柱,而其底端,设有通孔,并在该出口阀体的底端,设有出口阀头,且其外壁面,设有定位环;该定位柱外,更套设有阀片;出口阀头外,更套设有外接阀套,且其相对于定位环处,设有定位环槽,并于其底端设有阀套出口。
文档编号F16K7/02GK201679987SQ20102013662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9日
发明者苏文忠 申请人:由展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