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单元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158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毂单元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以相对于悬架装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汽车的车轮的轮毂 单元轴承。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盖的轮毂单元轴承,该盖覆盖外轮构件和内轮构 件的轴向内端部,防止异物进入内部空间,且具有用于向外部空间排出进入到该内部空间 的异物的排水孔。
背景技术
为了以相对于悬架装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汽车的车轮,使用了由滚动轴承组件 构成的轮毂单元轴承。近年来,普遍采用在这种轮毂单元轴承上安装用于检测车轮的旋转 速度的旋转速度检测装置,来控制防抱死刹车系统(ABS =Anti-Iocked Braking System)或 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Traction Control System)。作为像这样的附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轮毂单元轴承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 开了如图M所示的构造。该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附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轮毂单元轴承 由轮毂单元轴承1和旋转检测装置5构成,该轮毂单元轴承1包括外轮构件2、作为内轮构 件的轮毂3、作为滚动体的多个滚珠4。在上述外轮构件2中,分别在该上述外轮构件2的内周面具有多列外轮轨道6,在 该上述外轮构件2的外周面具有静止侧凸缘7。外轮构件2是使用状态下被构成悬架装置 的未图示的转向节支承而不旋转的静止轮。轮毂3由轮毂主体8和内轮9组合而成,在该轮毂3的外周面具有多列内轮轨道 10,且该轮毂3以与外轮构件2同心的方式被支承在该外轮构件2的内径侧。在轮毂主体 8的轴向外端部,在与外轮构件2的轴向外端开口部相比更向轴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上,设有 用于支承车轮的旋转侧凸缘11。另外,在轮毂主体8的中心部设有用于对固定设置在等速 联轴器用外轮12的轴向外端面上的驱动轴(未图示)进行花键接合的花键孔13。另外,各 滚珠4每两列多个地自由滚动地被设置在外轮轨道6和内轮轨道10之间。其中,轴向外被 定义为在组装在悬架装置上的状态下相对车身的宽度方向靠外的一侧,轴向内被定义为相 对车身的宽度方向靠中央的一侧。在外轮构件2的轴向外端开口部和轮毂主体8的轴向中间部外周面之间设有密封 环14。该密封环14用于封闭设置了各滚珠4的滚动体设置空间15的轴向外端开口,从而 防止该空间15内的润滑油泄漏到外部空间,或存在于外部空间中的异物进入该空间15内。 另一方面,在内轮9的轴向内端部外周面,在从形成在该内轮9上的轴向内侧的内轮轨道10 向轴向内侧偏离的部分、和外轮构件2的轴向内端部内周面之间,设有组合密封环16,来封 闭空间15的轴向内端开口。另外,在外轮构件2的轴向内端部外嵌固定有盖17。该盖17是通过对金属板冲 压成形而整体以圆环状构成的构件,在其轴向内端部内周缘部添设有弹性材料制的密封件 18。并且,形成在该密封件18上的多个密封唇的前端缘分别与等速联轴器用外轮12的轴 向外端部外周面和台阶面在整个圆周的范围内滑动接触。
另一方面,旋转速度检测装置5由编码器19和传感器20构成。其中,该编码器19 是使被检测面即轴向内侧面的特性关于周向交替且等间隔地变化的构件,且与轮毂3同心 地被支承固定,并与该轮毂3—同旋转。在图示的例子中,永久磁铁制且在轴向内侧面交替 配置了 S极和N极的编码器19添加固定在构成组合密封环16的抛油环(slinger) 21的轴 向内侧面。另外,传感器20是将霍尔元件、磁阻元件等磁检测元件设置在检测部上而成的 构件,且被盖17支承固定。并且,在该状态下传感器20的检测部与编码器19的轴向内侧 面相对。另外,在设置了上述编码器19和传感器20的检测部的传感空间22中,轴向内端 开口利用密封件18封闭,轴向外端开口利用组合密封环16封闭。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轮毂单元轴承1,能够以相对于支 承有外轮构件2的悬架装置自由旋转的方式对固定在轮毂3上的车轮进行支承。另外,当 随着车轮的旋转而编码器19与轮毂3 —同旋转时,该编码器19的被检测面上存在的N极 和S极交替通过传感器20的附近。结果,在构成传感器20的磁检测元件内流动的磁通的方 向交替变化,该磁检测元件的特性交替变化。磁检测元件的特性像这样变化的频率与轮毂 3的旋转速度成正比,因此若将传感器20的检测信号输送给控制器(未图示),则能够适当 地控制ABS、TCS。而且,在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情况下,利用添设在盖17上的密封件18能 够从外部空间阻断传感空间22。因此,能够防止沙子、碎石等异物进入编码器19的轴向内 侧面与传感器20的检测部之间,从而能够保护编码器19和传感器20没有损伤的危险性。 由此,能够确保旋转速度检测的可靠性,从而能够适当地控制ABS、TCS0但是,在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情况下,水分、微细颗粒等异物也可能经由密封件18 和等速联轴器用外轮12之间的微小间隙、或者盖17与外轮构件2之间的微细间隙而进入 传感空间22。因此,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存在在传感空间22内堆积异物的问题,这样的情况 很有可能牵连到使旋转速度检测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如专利文献2 5所述的那样,实施了在盖的一部分上设置排水 孔的对策。图25表示其中的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轮毂单元轴承la。在 该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在固定在外轮构件2的轴向内端部上的盖17a的一部分,在 使用状态下位于下端的部分上设有排水孔23。具体而言,盖17a由如下部分构成,即用于外 嵌固定在外轮构件2的轴向内端部上的大径筒部M、从该大径筒部M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 内侧弯折为直角的圆轮状的圆盘部25、从该圆盘部25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内侧弯折为直 角的小径筒部26。并且,在上述大径筒部M的轴向内半部形成有贯通该大径筒部M且连 通盖17a的内外的排水孔23。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能够使浸入到传感空间22内的 水分、微细颗粒等异物经由排水孔23排出到外部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异物堆积在传感空 间22内,从而能够确保旋转速度检测的可靠性。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专利文献3 5 所述的发明的构造的情况也是在盖的一部分即在使用状态下位于该盖下方的部分上设有 排水孔。因此,与以往构造的第2例相同,能够将浸入到传感空间内的异物排出到外部空 间。然而,包含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构造在内的专利文献2 5所述的所有构造都仅 意在经由排水孔将异物排出到外部空间,而没有特别意识到异物经由排水孔从外部空间浸 入的问题。即,洗车时的水、车辆行驶时溅起的泥水等异物向盖飞散的情况下,其中的大部分异物从下方接近该盖。由图25明确可知,设在盖17a上的排水孔23是形成在大径筒部 对下部的单纯的孔,在从车辆的下方观察时,排水孔23的整个开口部外露。由此,泥水等异 物容易经由该排水孔23浸入盖17a内。因此,由于在编码器19的轴向内侧面和传感器20 的检测部上附着有异物,而有可能导致旋转速度检测的可靠性降低。另外,排水孔23的形 成位置也可能使盖的与外轮构件相应的嵌合部的强度降低。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09063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17538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140320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5-331429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5-009525号公报对于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试着对如图沈 图31所示的设在盖上的排水孔的构造 进行了改良。在该轴承组件Ib的情况下,盖17b由大径筒部27、侧壁部观、小径筒部29、圆 盘部30和内径筒部31构成。大径筒部27外嵌固定在外轮构件2的轴向内端部。侧壁部观以从大径筒部27的 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弯折为大致直角的状态形成,且其轴向外侧面除周向的一部分(在 使用状态下位于上端和下端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与外轮构件2的轴向内端面接触。小径筒 部四以从侧壁部观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内侧弯折为大致直角的状态形成。圆盘部30以 从小径筒部四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弯折为大致直角的状态形成为圆轮状。内径筒部 31以从圆盘部30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外侧弯折为大致直角的状态形成,且位于小径筒部 29的径向内侧。通过使构成盖17b的侧壁部观中的在使用状态下位于下端的部分向轴向内侧鼓 出而形成鼓出部32,并以连通该鼓出部32的内外两侧面的状态形成排水孔23a。在该构造的情况下,如图观所示,当从车辆的下方观察盖17b时,排水孔23a的开 口部也没有露出。因此,车辆行驶时所溅起的泥水等异物难以经由排水孔23a浸入盖17b 内。另外,对于在由轮胎的旋转所引起的轮胎旋转风的作用下进行螺旋状运动的水滴等异 物而言,由于鼓出部32的外周侧面被覆盖,因此异物也难以浸入盖17b内。其中,图四表 示鼓出部32的周向两侧面向轴向内侧大致垂直地立起的构造,但若该部分的形状采用图 30和图31(A)所示的沿开口部的宽度越趋向轴向内侧越窄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或者图 31(B)所示的曲面状的形状,来整流空气的流动,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水滴浸入的效果。但是,这种构造的情况下,需要在盖17b上形成鼓出部32,因此构成该17b的材料 需要使用延展性高的材料,而使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变低,且成为加工成本增大的原因。另 外,由延展性高的材料制造的盖17b存在不能充分确保其相对于外轮构件2的嵌合强度的 问题。由此,可知在现实中难以实施该构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轮毂单元轴承中的盖的构造,该构造能够在外 轮构件与盖的嵌合强度不出现问题的前提下,抑制泥水等异物浸入内部,且能够容易地排 出浸入的异物。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具有外轮构件,其为静止轮;内轮构件,其为借助多个滚动体能够相对于外轮构件旋转的旋转轮;盖,其覆盖上述外轮构件和内轮构件的轴向内端 部。具体而言能够列举出如下构造外轮构件是内周面具有多列外轮轨道的、使用状态下被 悬架装置支承且不旋转的静止轮,内轮构件是外周面具有多列内轮轨道的、与外轮构件同 心配置在该外轮构件的内径侧的、在其轴向外端部具有支承车轮的凸缘的、使用状态下与 车轮一同旋转的旋转轮,滚动体是在两外轮轨道和两内轮轨道之间能够自由滚动地每两列 设置多个的部件,根据该结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内轮构件。本发明能够被用于驱动轮 用的总成和从动轮用的总成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在技术方案1的轮毂单元轴承中,所述盖具有圆盘部、和从该圆盘部的外周缘部 向轴向外侧弯折形成且嵌合固定在上述外轮构件上的圆筒部。另外,该圆筒部具有在该圆 筒部的周向的一部分朝向该圆筒部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切起的、形成有连通该盖内外的 排水孔的切起部。所述切起部能够采用在沿所述圆筒部的周向形成的两条切断线切断而切起的结 构。在该情况下,能够在该切起部的轴向两侧形成排水孔。另外,所述切起部能够采用在沿所述圆筒部的周向形成的一条切断线切断而切起 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该切起部的轴向一端侧与所述圆筒部续接,且在轴向另一端侧形成排 水孔。在该情况下,所述切起部除与所述圆筒部续接的周向两侧之外,在形成为在所述盖的 轴向截面(包含盖的中心轴的设想平面的截面)中为截面大致L字状,或者截面大致直线 形状。在技术方案2的轮毂单元轴承中,所述盖也具有圆盘部、和从该圆盘部的外周缘 部向轴向外侧弯折形成且嵌合固定在所述外轮构件上的圆筒部。在技术方案2中,该圆筒 部具有沿轴向朝向该圆筒部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形成为凹状的槽部,在该槽部和所述外 轮构件之间的部分形成有连通所述盖内外的排水孔。所述槽部能够以与所述盖的轴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圆筒部上。或者,所 述槽部能够以相对于所述盖的轴向倾斜的状态形成在所述圆筒部上。在技术方案3的轮毂单元轴承中,所述盖也具有圆盘部、和从该圆盘部的外周缘 部向轴向外侧弯折形成且嵌合固定在所述外轮构件上的圆筒部。在技术方案3中,所述圆 筒部至少具有大径筒部,其外嵌固定在所述外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侧壁部,其以从该大 径筒部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弯折的状态形成,且其轴向外侧面与所述外轮构件的轴向 内端面接触;小径筒部,其以从该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内侧弯折的状态形成,并与所 述圆盘部续接。并且,在所述圆筒部的周向的一部分上,在跨过所述小径筒部和所述侧壁部的部 分上设有排水孔。另外,使该排水孔中的在所述侧壁部上开口的部分的下端部位于该侧壁 部的径向中间部,且位于与所述外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内周面的下端部相比更靠下方的位置。在技术方案3的轮毂单元轴承中,还设有以从所述圆盘部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外 侧弯折的状态形成、且位于所述小径筒部的径向内侧的内径筒部,也能够将该内径筒部的 内周面作为与弹性材料制的密封件的前端缘以覆盖整个圆周的方式滑动接触或靠近相对 的密封面,所述密封件构成设在所述盖和所述内轮构件或与内轮构件一同旋转的其他构件 (例如,等速联轴器用外轮)之间的密封部件。
在任意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孔都能够配置在使用状态下位于上述盖的下端 的部分上,更具体而言,能够配置在以上述盖的下端部与穿过该盖的中心轴的铅直线之间 的交点为中心、沿周向士35°的范围内。另外,在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2中,所述圆筒部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大 径筒部,其外嵌固定或内嵌固定在所述外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侧壁部或者凸缘部,该侧壁 部以从该大径筒部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弯折的状态形成、其轴向外侧面与所述外轮构 件的轴向内端面接触,该凸缘部从该大径筒部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并向径向内侧 折回、其轴向外侧面与所述外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面接触;小径筒部,其以从该侧壁部或凸缘 部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内侧弯折的状态形成,并与所述圆盘部续接。在该情况下,在技术方 案1中,所述切起部能够形成在所述小径筒部上。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槽部能够形成在所 述大径筒部上。另外,在任意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圆盘部能够采用如下两种结构,即例如从动轮 用的轮毂单元轴承的情况所采用的、在轴向内端侧覆盖整个径向的圆盘状的结构;和例如 驱动轮用的轮毂单元轴承的情况所采用的、封闭所述外轮构件和等速联轴器用的外轮之间 的空间的圆轮状的结构。后者的情况也能够在所述圆盘部的径向内端部(内周缘部)添设 弹性材料的密封件,使该密封件的密封唇的前端缘分别以覆盖整个圆周的方式滑动接触在 内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的外周面、等速联轴器用外轮的轴向外端部外周面或台阶面。而且,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轮毂单元轴承的情况都能够采用如下构造,该构造为 在作为旋转轮的内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的外周面设有编码器,在盖的圆筒部或圆盘部的一 部分上设有具有与该编码器相对的检测部的传感器,且该构造能够检测所述内轮构件的旋 转。发明的效果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能够实现如下构造,该构造为能够 确保外轮构件与盖的嵌合强度,且使泥水等异物难以经由设在盖上的排水孔浸入内部的构 造,该构造能够使异物不滞留在内部空间地容易地排出。S卩,在技术方案1的轮毂单元轴承的情况下,在与圆盘部一同构成盖的圆筒部上 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通过在该圆筒部的一部分向径向切起而形成的切起部来连通盖的内 外。而且,用于构成这样的排水孔的切起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圆筒部相连,所以能够维持该圆 筒部的强度。因此,能够确保外轮构件与盖的嵌合强度。另外,在从车辆的下方(径向外 侧)观察盖时,所述排水孔没有露出(排水孔没有向外部直接开口),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 水等异物经由排水孔浸入盖内。另外,在技术方案2的轮毂单元轴承的情况下,在盖的圆筒部沿轴向设有凹状的 槽部,在该槽部与外轮构件之间形成有隧道(tunnel)形的排水孔。由此,能够在圆筒部上 没有进行切断加工地形成排水孔。因此,能够维持圆筒部的强度,且能够确保外轮构件与盖 的嵌合强度。另外,在从车辆的下方(径向外侧)观察盖时,盖的内部没有通过排水孔露出, 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等异物经由排水孔浸入盖内。而且,由于盖上不存在切断面,所以在 进行涂装等防锈处理时没有必要进行掩蔽(masking)处理等,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防锈处 理,而使防锈性能优良。另外,在技术方案3的轮毂单元轴承的情况下,排水孔形成在使用状态下位于盖的下端的一部分中的跨过小径筒部和侧壁部的部分上,且使在该侧壁部上开口的部分的下 端部位于该侧壁部的径向中间部,而没有到达外周缘部。由此,在从车辆的下方观察盖时, 所述排水孔中的在上述侧壁部上开口的部分没有露出。另外,在从轴向内侧观察所述盖时, 在该侧壁部上开口的部分被外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面封闭。由此,车辆行驶时所溅起的泥水 等异物难以经由所述侧壁部的开口部分浸入例如设置有编码器、传感器的检测部的内部空 间(传感空间)内。另外,在所述排水孔中的在构成上述盖的小径筒部上开口的部分的径向内侧存在 构成该盖的内径筒部,因此从该小径筒部的开口部分浸入的异物或被该内径筒部的外周面 反弹,或附着在该内径圆筒的外周面上,之后掉落等,而排出到外部空间。由此,即使通过所 述小径筒部的开口部分,泥水等异物也还是难以浸入内部空间内。在技术方案3中,通过这 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异物经由所述排水孔浸入所述内部空间内。而且,使在所述排水孔的在所述侧壁部上开口的部分的下端部位于与所述外轮构 件的轴向内端部内周面的下端部相比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该外轮构件 的轴向内端部内周面与所述侧壁部的轴向外侧面之间积存异物,能够利用重力的作用等, 高效地将异物排出到外部空间。并且,在这种构造中,没有必要在盖的一部分上形成用于形成排水孔的鼓出部,因 此能够防止构成该盖的材料的选择自由度降低,也能够防止加工成本增大。另外,能够以足 够大的嵌合强度将所述盖固定在所述外轮构件上。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盖的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盖的排水孔的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排水孔的相位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盖的第1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盖的第2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盖的第3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盖的第4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盖的第5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剖视图。 图12(a)是图11所示的盖的仰视图,图12(b)是图11所示的盖的左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盖的变形例的仰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B部放大图。 图17是表示卸下了盖和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8是从图17的右方观察的图。 图19是从图18的下方观察盖的图。
图20是表示盖的靠下端部分的立体图。图2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第1变形例,是与图20相同的图。图2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第2变形例,是与图16相同的图。图23是表示在内轮的外周面进行研磨加工的状态的剖视图。图M是表示轮毂单元轴承的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轮毂单元轴承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剖视图。图沈是表示以往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剖视图。图27是卸下了盖和传感器从图沈的右方观察的图。图28是从图27的下方观察盖的图。图四是表示盖的靠下端部分的立体图。图30表示对构成盖的鼓出部中的、排水孔的周向两侧部分的形状进行研究的例 子,是与图四相当的图。图31是表示排水孔的周向两侧部分的形状的两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的第1例图1 图10表示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本例的轮毂单元 轴承33是驱动轮用的轮毂单元轴承,如图1所示,该轮毂单元轴承33包括外轮构件34 ; 作为内轮构件的轮毂35 ;作为滚动体的多个滚珠36 ;密封装置37a、37b ;旋转速度检测装 置38 ;盖39。上述外轮构件34为静止轮,其内嵌在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上的转向节40的保持 孔41内,利用螺栓43将设置在该外轮构件34的外周面的静止侧凸缘42紧固在转向节40 上,由此该外轮构件34被结合固定转向节40上。另外,轮毂35为旋转轮,由彼此独立的轮毂主体44和内轮45组合成一体而构成, 且该轮毂35与外轮构件34同心地被支承在该外轮构件34的内径侧。轮毂主体44为大致 圆柱形状的构件,并且以从轴向外端部(图1的左侧)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突出的状 态形成有旋转侧凸缘46。在旋转侧凸缘46上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植入有多个用于对未图 示的车轮和刹车盘(Brake Rotor)等进行紧固的轮毂螺栓47。另外,在轮毂主体44的内周 面形成有用于与未图示的等速联轴器的花键轴花键接合的花键孔48。另外,在轮毂主体44的轴向内端部(图1的右侧)形成有小径台阶部49。并且, 在小径台阶部49上外嵌内轮45之后,通过对小径台阶部49的轴向端部进行铆接加工,将 内轮45结合固定在轮毂主体44上。另外,通过利用铆接加工对内轮45进行按压,给予各 滚珠36适当的加压。在外轮构件34的内周面分离地形成有在轴向上相互平行的两列外轮轨道50a、 50b。另外,在轮毂主体44和内轮45的外周面上,与外轮构件34的各外轮轨道50a、50b相 应地分别形成有内轮轨道5la、5lb。在由内轮轨道5la、5Ib和外轮轨道50a、50b构成的轨 道上,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器52保持的多个滚珠36。多个滚珠36相互之间成规定角度地与外轮轨道50a、50b和内轮轨道51a、51b接 触,而构成背对背双联(DB)轴承。由此,轮毂主体44能够相对于外轮构件34以轴心CL为中心旋转。另外,在外轮构件34的轴向外端开口部与轮毂主体44的轴向中间部外周面之间 设有密封装置37a。另一方面,在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开口部与内轮45的外周面之间 设有密封装置37b。由此,设置有构成轮毂单元轴承33的各滚珠36的、滚动体设置空间53 的轴向两端部被密封,防止封入的润滑油泄漏到外部,且能够防止存在于外部的雨水、泥、 尘埃等各种异物浸入滚动体设置空间53内。密封装置37b包括截面L字形状的心轴55,其被压入固定在外轮构件34的轴向 内端部的内周面M上;弹性密封部56,其由添设在心轴55上的橡胶等形成;抛油环59,其 被压入固定在内轮45的外周面57上,与构成弹性密封部56的3个密封唇58的前端边缘 滑动接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38由编码器60和传感器61构成。上述编码器60被添加固定 在抛油环59的侧面。另外,传感器61的检测部62被贴近配置在编码器60的被检测面63 上。编码器60为将铁素体(ferrite)、稀土类元素等强磁性材料混入橡胶而成的橡胶磁体、 或混入合成树脂中而成的塑料磁体形成为圆轮状的构件,该编码器60被磁化。磁化方向沿 周向交替且等间隔地变化。盖39是通过对不锈钢钢板、镀锌钢板等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 形成的,其具有圆盘部65,其中心具有用于贯穿未图示的等速联轴器的花键轴的贯通孔 64 ;小径筒部66和大径筒部67,其从圆盘部65的外周缘部向轴向外侧以两级弯折形成。并 且,上述大径筒部67外嵌在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部的外周面68上,使小径筒部66与大 径筒部67续接的台阶部69与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面70抵接。如图2 图4所示,在小径筒部66上形成有切起部71。该切起部71通过如下方 式形成,即沿小径筒部66的周向平行地设定的两条切断线72被切断并向小径筒部66的径 向内侧切起。另外,切起部71从小径筒部66切起成带状,且形成为截面大致梯形,切起部 71的周向两端部与小径筒部66续接,而切起部71的轴向两侧部分从小径筒部66离开(切 离)。由此,在切起部71的轴向两侧形成有连通盖39内外的排水孔73。传感器61穿插在形成于盖39的小径筒部66上的传感器孔74中,该传感器61的 检测部62与编码器60的被检测面63相对地配置。并且,当编码器60与轮毂主体44和内 轮45—同旋转时,传感器61的输出以与旋转速度成正比的频率进行变化,由此检测出未图 示的车轮的旋转速度。如图5所示,优选排水孔73的位置分别被配置在盖39的下端部位置D和位置Al, 其中,位置Al从该盖39与通过该盖39的中心轴的铅直线VL的交点开始,在圆周方向上位 于车辆前进时的旋转方向的10° 35°范围内。在此,位置D为车辆静止时在重力的作用 下水容易被排出的位置,位置Al为车辆前进行驶时因编码器60的旋转所溅起的水能够良 好地排出的位置。另外,通常,大多时候车辆为前进行驶,因此优选在上述的位置D、A1设排水孔73, 但因左右轮共用盖39等、制造方面或管理方面的情况,前进时的轮毂单元轴承33的旋转方 向不能特定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相对于铅直线VL与位置Al成线对称的位置A2配置排水 孔,总计在3个部位设置排水孔。另外,排水孔73的个数任意,也可以设置4个以上。另外,在通常的乘用车/货车所使用的轴承中,优选将排水孔设在上述的位置D、和从铅直线VL到车辆前进时的旋转方向的6° 12°的位置总计两个部位上。在此,采用 6° 12°的根据如下由于在平坦铺装的良好道路上在法定速度内的安全驾驶的汽车的 加减速度通常为0. 1 0. 2G左右,所以将该加减速度与重力的tan (正切)值设定在0. 1 0.2的范围内。另外,对于多在路况差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而言,考虑到瞬间加减速度、车辆的姿 势,优选在比上述角度大的角度例如20° 30°的位置上设置排水孔。另外,对于土木、农 业用车辆或四轮驱动车等车辆而言,由于在不平地以较低的速度行驶、前进后退的比率接 近的情况变多,因此优选在上述的位置D、和从铅直线VL到周向两侧各10° 25°的位置 总计3个部位上设置排水孔。而且,在以6° 12°的角度设置排水孔的情况下,也可以不 设置多个排水孔,而是设置一个细长的排水孔。另外,如图3所示,优选每个排水孔73的周向的长度L为素材板厚t的4倍 10 倍。这是因为当周向的长度L为板厚t的4倍以下时难以进行切起加工,另外,若该长度L 超过板厚t的10倍,则由于切起部71而使小径筒部66的刚性降低,而难以保持适当的切 口(slit)宽度,且有可能给小径筒部66的强度带来影响。并且,在将排水孔73设在多个 部位的情况下,从强度方面的原因而言,优选排水孔73的长度L的总计值为小径筒部66的 外侧周长的5% 10%。另外,如图3所示,虽然排水孔73的高度H是任意的,但优选该高度H为0. 5mm以 上且板厚t以下。这是因为若该高度H不足0. 5mm,则有可能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等而不能取 得充分的排水效果,若该高度H超过板厚t,则不仅难以进行加工,而且排水孔73的开口面 积变大,异物浸入的可能性变高。其中,在图3中,为了使排水孔73的构造容易理解,将排 水孔73的高度H表示得比板厚t大。另外,如图2所示,从加工方面考虑优选切起部71的轴向宽度W为板厚t的两倍 以上。而且,从同样的原因而言,优选使切起部71的轴向内端面与圆盘部65的内侧面之间 的间隙C为板厚t的两倍以上。另外,若间隙C过小,则也有可能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等而不 能取得充分的排水效果。其中,在图2中,为了使切起部71的构造容易理解,将间隙C表示 得比板厚t的两倍小。另外,优选盖39的材质为奥氏体类不锈钢等非磁性材料。若为奥氏体类不锈钢, 则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来形成切起部,并且,受机械力被磁化的磨屑、路面的铁砂、粉尘等 也不会被磁力保持。另外,切起部7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不限于图3所示的截面梯形, 例如也可以是截面三角形状、截面圆弧形状。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采用本例的轮毂单元轴承33,能够有效地将浸入到盖39内 侧的水等异物从设在盖39的下部的排水孔73排出。另外,在本例的轮毂单元轴承33的情 况下,用于构成连通盖39内外的排水孔73的、切起部71的一部分(周向两端部)与小径 筒部66连接,因此能够维持该小径筒部66的强度。因此,采用具有该结构的盖39,能够确 保其与外轮构件34的嵌合强度。另外,排水孔73与以往形状的排水孔不同,当从盖39的下方(径向外侧)观察时, 开口部前面被带状的切起部71封闭,排水孔73的开口部分没有露出(排水孔73没有直接 向外部开口),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等异物经由排水孔73浸入盖39内。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1变形例
图6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1变形例。还能够使用图6所示的盖39A作为覆 盖外轮构件34和轮毂35的轴向内端部的盖。该盖39A不具有小径筒部66,仅具有大径筒 部67,在该大径筒部67上以向径向内侧切起的状态形成有切起部71。该盖39A以如下状 态安装,即大径筒部67的前端部(轴向外端部)外嵌在外轮构件34的外周面68上,且切 起部71的轴向外端面(左端面)与外轮构件34的内端面70抵接。采用本变形例,在形成在切起部71的轴向两侧的两个排水孔73中,一侧(图6的 左侧)的排水孔73被外轮构件34封闭,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水等异物浸入盖39A 内。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2变形例图7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2变形例。还能够使用图7所示的盖39B作为覆 盖外轮构件34和轮毂35的轴向内端部的盖。在该盖39B中,切起部71以向径向外侧切起 的状态形成,在该切起部71的轴向两侧部分上形成有排水孔73。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3变形例图8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3变形例。还能够使用图8所示的盖39C作为覆 盖外轮构件34和轮毂35的轴向内端部的盖。在该盖39C中,小径筒部66的一部分在靠近 圆盘部65的位置被沿周向形成的一条切断线72C切断,并向径向内侧切起,由此在小径筒 部66上形成截面大致L字形状(截面大致曲臂(crank)状)的切起部71C。因此,切起部 71C的轴向外侧(图8的左侧)与小径筒部66续接,且轴向内侧(图8的右侧)从小径筒 部66切离,而在该切离部分上形成有排水孔73。采用本变形例,由于排水孔73仅形成在切起部71C的轴向内侧(图8的右侧),因 此与排水孔73形成在轴向两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防止水等异物浸入盖39C内。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4变形例图9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4变形例。还能够使用图9所示的盖39D作为覆 盖外轮构件34和轮毂35的轴向内端部的盖。在该盖39D中,小径筒部66的一部分在靠近 圆盘部65的位置被沿周向形成的一条切断线72D切断,向径向内侧被切起,由此在小径筒 部66上以从小径筒部66向轴向内侧上方倾斜延长的方式形成截面大致直线形状的切起部 71D。因此,切起部71D的轴向外侧(图9的左侧)与小径筒部66续接,且将轴向内侧(图 9的右侧)从小径筒部66切离,而在该切离部分上形成有排水孔73。采用本变形例,由于排水孔73仅形成在切起部7ID的轴向内侧(图9的右侧),因 此与排水孔73形成在轴向两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防止水等异物浸入盖39D内。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5变形例图10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第5变形例。还能够使用图10所示的盖39E作为 覆盖外轮构件34和轮毂35的轴向内端部的盖。在该盖39E中,小径筒部66的一部分在远 离圆盘部65的位置(关于轴向与圆盘部65相对的位置)被沿周向形成的一条切断线72E 切断,向径向外侧被切起,由此在小径筒部66上以从小径筒部66向轴向外侧下方倾斜延长 的方式形成截面大致直线形状的切起部71E。因此,切起部71E的轴向内侧(图10的右侧) 与小径筒部66续接,且将轴向外侧(图10的左侧)从小径筒部66切离,而在该切离部分 上形成有排水孔73。采用本变形例,排水孔73向轴向外侧开口,该开口部被切起部71E、大径筒部67和台阶部69围绕,而没有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水等异物浸入盖39E内。实施方式的第2例接下来,参照图11 图13对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进行说 明。其中,对于与实施方式的第1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 略或简化相应的说明。如图11所示,本例的轮毂单元轴承33A为从动轮用轮毂单元轴承,该轮毂单元轴 承33A包括外轮构件34A ;作为内轮构件的轮毂35A ;作为滚动体的多个滚珠36A ;密封装 置 37A、37B;盖 75。盖75具有圆盘部76、和从该圆盘部76的外周缘部向轴向外侧弯折形成的圆筒部 77。在上述圆筒部77的轴向中间部外周面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凸缘部78,在使该凸 缘部78的外侧面与外轮构件34A的内端面70A抵接的状态下,盖75被内嵌固定在外轮构 件34A的内周面79上。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盖75的圆筒部77的前端侧(轴向外端侧,图11的 左侧)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截面大致半圆形状的槽部80。该槽部80与盖75的轴线大 致平行,且形成至稍微超过凸缘部78的轴向位置。因此,如图12(a)所示,凸缘部78在槽 部80的部分向轴向内侧(圆盘部76侧)弯曲。并且,将盖75内嵌在外轮构件34A的内周面79上,由此在槽部80与外轮构件34A 的内周面79、内端面70A之间形成有轴向截面(与包含盖75的中心轴在内的假想平面相关 的截面)大致L字状且隧道状的排水孔81。其中,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在构成盖75的圆 筒部77上设有凸缘部78,因此在成为嵌合部的该圆筒部77上形成了槽部80的情况下,也 能够抑制该圆筒部77的刚性的降低。因此,能够使盖75与外轮构件34A牢固地嵌合。另夕卜,在本例的情况下,优选排水孔81 (槽部80)的周向宽度P为素材板厚t的4 倍 10倍。这是因为,若周向宽度P为素材板厚t的4倍以下,则难以对槽部80进行加工, 且有可能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等而不能取得充分的排水效果。而且,若周向宽度P超过素材 板厚t的10倍,则圆筒部77的强度有可能不足。另外,虽然图示的槽部80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半圆形状,但其截面形状可以是任意 形状。但是,若考虑到兼顾排水性能和加工性,则优选水通过的部分的高度为0. 5mm以上板 厚t以下。另外,槽部80的周向的配置位置和配置部位等能够与上述第1例的情况相同地 进行设定。其中,在图12中,为了使槽部80的构造容易理解,将水通过的部分的高度表示 为比板厚t大。在本例的盖75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为了设置排水孔81而对圆筒部77进行切断加 工,因此基本不会给圆筒部77的强度带来影响。由此,能够在将盖75塑性加工(冲压加 工)成有底圆环状并进行全表面涂装之后,对槽部80进行成形加工,还能够使用容易生锈 的材料作为盖。而且,盖75的形状为非常简单的形状,从而难以发生因形状复杂而出现涂 料难以附着的部分等的问题,因此在成形加工槽部80之后,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涂装。另外,如本例那样,在没有编码器的轮毂单元轴承33A的情况下,利用SPCC钢板等 价格便宜的材料形成盖75并进行涂装,能够确保排水性能,且谋求盖75的防锈。另外,作 为涂装,优选电沉积涂装或者烤漆。另外,也能够代替涂装,进行无电解镀镍、镀铬、镀锌、镀 锡等电镀处理,或它们的组合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例的轮毂单元轴承33A的情况下,在朝向径向内侧以 凹状形成在盖75的圆筒部77上的槽部80与外轮构件34A之间形成有隧道状的排水孔81。 由此,能够不实施切断加工地在圆筒部77上形成排水孔81。因此,能够维持圆筒部77的强 度,且能够确保外轮构件34A与盖75的嵌合强度。另外,从车辆的下方(径向外侧)观察盖75时,盖75的内部没有通过排水孔81 而露出(被槽部80和外轮构件34A覆盖),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等异物经由排水孔81侵 入盖75内。而且,由于盖75不存在切断面,因此容易进行盖75的涂装等防锈处理,且能够提 高盖75的防锈性能。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相同。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变形例图13表示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变形例。还能够使用图13所示的盖75A作为覆盖 外轮构件34A和轮毂35A(参照图11)的轴向内端部的盖。在该盖75A中,槽部80A以相对 于盖75A的轴线仅倾斜了规定角度α的状态形成在圆筒部77上。像这样,在使槽部80Α相对于盖75Α的轴线倾斜的情况下,使槽部80Α向与轮毂单 元轴承33Α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利用构成密封装置37Β的抛油环59、以及固定在该 抛油环59上的编码器60的旋转,能够容易地排出水,提高排水性能。实施方式的第3例接下来,参照图14对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进行说明。其中, 对于与实施方式的第1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 相应的说明。在本例的轮毂单元轴承33Β中,使用如图14所示的盖82。该盖82具有大径筒 部83,其外嵌在外轮构件34的外周面68上;侧壁部84,其从大径筒部83的轴向内端部向 径向内侧延伸,且与外轮构件34的内端面70抵接;小径筒部85,其从侧壁部84的内周缘 部向轴向内侧延伸;圆盘部86,其从小径筒部85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内径筒部 87,其从圆盘部86的内周缘部向轴向外侧延伸。另外,在该盖82中,在小径筒部85上朝向 径向内侧形成有切起部71。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盖82的内径筒部87的内周面与形成在内轮45的轴向 内端部上的小径外周面88之间设有密封装置89。该密封装置89包括截面L字形状的心 轴90,其压入固定在内轮45的小径外周面88上;弹性密封部92,其添设在心轴90上,并具 有与内径筒部87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密封唇91。由此,能够防止各种异物浸入盖82内。 其中,密封唇91不限定于上述的与内径筒部87接触的接触型,也能够使用其与内径筒部87 之间形成狭缝(labyrinth seal 迷宫式密封圈)的非接触型。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例的情况下,利用设在盖82与内轮45之间的密封装置89,能 够有效地防止水分、微细颗粒等异物经由盖82与内轮45之间的部分浸入该盖82内。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相同。实施方式的第4例接下来,参照图15 20对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进行说明。 其中,本例的轮毂单元轴承33C的特征在于从轴向内侧对设置有编码器60和传感器61的检测部的传感空间22进行覆盖的盖93的构造、和形成在该盖93上的排水孔94的构造。对 于与实施方式的第1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相 应的说明。在本例中使用的盖93为非磁性的不锈钢等的金属制品,其由大径筒部95、侧壁部 96、小径筒部97、圆盘部98、内径筒部99构成。上述大径筒部95外嵌固定在外轮构件34 的轴向内端部上。并且,侧壁部96以从大径筒部95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弯折为大致 直角的状态形成,该侧壁部96的轴向外侧面除周向的一部分(在使用状态下位于上端的部 分)之外,与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面70接触。并且,小径筒部97以从侧壁部96的径向 内端部向轴向内侧弯折为大致直角的状态形成。并且,圆盘部98以从小径筒部97的轴向 内端部向径向内侧弯折为大致直角的状态形成。并且,内径筒部99以从圆盘部98的径向 内端部向轴向外侧弯折为大致直角的状态形成,且位于小径筒部97的径向内侧。另外,该 内径筒部99的前端缘(轴向外端缘)位于与侧壁部96的轴向内侧面相比更靠轴向外侧的 位置,使该内径筒部99的前端缘与编码器60的轴向内侧面内周缘部靠近相对,而在该靠近 相对的部分上形成迷宫式密封圈。另外,将具有这种结构的盖93固定在外轮构件34的轴 向内端部上的作业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例如利用按压面为合成树脂制的夹具对构成该盖 93的侧壁部96的轴向内侧面进行按压。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对盖93进行阳离子电沉积 涂装等的防锈处理。另外,构成盖93的材料能够在能够实现覆盖外轮构件34和轮毂35的轴向内端部 这样的原本目的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但从利用盖93来防止从编码器60的被检测面即轴向 内侧面出入的磁通的泄漏方面而言,构成盖93的材料优选非磁性的不锈钢、铝合金、合成 树脂等非磁性材料。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盖93上不形成鼓出部32 (参照图沈 31),而在使用状 态下位于该盖93下端的部分中的跨过小径筒部97和侧壁部96的部分上,形成具有能够排 出异物那样的大小的排水孔94。特别是在本例的情况下,使该排水孔94中的在侧壁部96 上开口的部分的下端部(下边)101位于该侧壁部96的径向中间部,且没有到达该侧壁部 96的外周缘部(没有贯通径向)。根据该结构,在该侧壁部96中的与排水孔94的开口部 分相比更靠径向外侧(在使用状态下为下侧)的位置设有由该侧壁部96的剩余部分构成 的覆盖部102。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使排水孔94中的在侧壁部96上开口的部分的下端 部101位于与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部内周面的下端部103相比更靠下方的位置。另外, 在本例的情况下,排水孔94中的下端部101为沿越远离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面70越向 径向外侧(在使用状态下为下方)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另外,对于排水孔94的形状和大 小而言,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在能够将浸入的异物排出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 且,本发明的轮毂单元轴承也能够根据所使用的车辆的种类、用途以及地域等与上述实施 方式的第1例同样地进行变更。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在与轮毂主体44 一同构成轮毂35的内轮45A的轴向内 端部形成有小径台阶部104。并且,在该小径台阶部104上,以与存在于该小径台阶部104 轴向外端部上的台阶面106接触的状态外嵌固定有作为密封部件的密封环105。该密封环 105由大致L字形的心轴107和添设在该心轴107的外周面上的弹性材制的密封件108构 成。该密封件108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一个)密封唇109,且使该密封唇109的前端缘以覆盖整个圆周的方式滑动接触在构成盖93的内径筒部99的内周面即密封 面110。将具有这种结构的密封环105外嵌固定在内轮45A的小径台阶部104上的作业能 够在将盖93固定在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部上之后进行。其中,在附图中,将密封唇109 的前端缘的形状描绘成了自由状态。在本例的情况下,利用这样的密封环105能够使设置 有编码器60和传感器61的检测部的传感空间22与外部空间阻断。另外,在内轮45A的外周面上,在肩部111与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部内周面之 间设有组合密封环112。其中该肩部111存在于形成在该内轮45A上的轴向内侧的内轮轨 道51b与小径台阶部104之间的部分上。并且,在构成该组合密封环112的抛油环113的 轴向内侧面上添加固定有使作为被检测面的轴向内侧面的特性沿周向交替且等间隔地变 化的永久磁铁制的编码器60。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检测部设置有霍尔元件、磁阻元件等磁检测元件的主动式 传感器61被支承固定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盖93上。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构成该盖93的侧壁 部96中的使用状态下位于上端的部分向轴向内侧鼓出而形成的保持部114内,内嵌固定 有传感器61。并且,该传感器61的检测部与编码器60的轴向内侧面即被检测面相对。另 外,传感器61向盖93固定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模具成形、压入固定、 利用粘结剂的粘结固定、螺纹固定等各种固定方法。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将电气配线 (harness) 115的基端部结合在传感器61,并且沿径向取出该电气配线115,来进行向该传 感器61的电力供给以及该传感器61的检测信号的取出。另外,在该电气配线115的前端 部设有用于与其他的电气配线或控制器连接的连接器116。不过,也能够省略上述电气配线 115而直接在传感器61上固定连接器116,也能够在轴向内侧取出盖电气配线115。采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例的轮毂单元轴承33C,能够抑制泥水等异物经由形成 在盖93上的排水孔94浸入设有编码器60和传感器61的检测部的传感空间22内,且能够 高效率地将浸入的异物排出到外部空间。S卩,在本例的情况下,将排水孔94形成在使用状态下位于盖93下端的部分中的 跨过小径筒部97和侧壁部96的部分上,且使在该侧壁部96上开口的部分的下端部(下 边)101位于该侧壁部96的径向中间部。由此,在该侧壁部96中的与排水孔94的开口部 分相比更靠径向外侧(在使用状态下为下侧)存在由该侧壁部96的剩余部分构成的覆盖 部102。因此,由图19也明显可知,从车辆下方观察盖93时,排水孔94中的在侧壁部96上 开口的部分被覆盖部102覆盖而没有露出。另外,从轴向内侧观察盖93时,在侧壁部96上 开口的部分被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面70封闭。因此,在本例的情况下,车辆行驶时所溅 起的泥水等异物难以经由在侧壁部96上开口的部分浸入传感空间22内。另外,在排水孔94中的在构成盖93的小径筒部97上开口的部分的径向内侧存在 构成该盖93的内径筒部99。由此,从在小径筒部97上开口的部分浸入的异物或被内径筒 部99的外周面反弹回去,或附着在该内径圆筒99的外周面上,之后掉落等,而排出到外部 空间。特别是由于使内径筒部99的前端缘位于与侧壁部96的轴向内侧面相比更靠轴向外 侧的位置,因此对于从排水孔94中的在小径筒部97上开口的部分浸入的异物而言,能够发 挥充分的防浸入效果。像这样,在本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异物经由排水孔94浸入盖93的内部。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使排水孔94中的在侧壁部96上开口的部分的下端部101位于与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部内周面的下端部103相比更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有 效地防止在该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部内周面与侧壁部96的轴向外侧面之间积存异物, 并能够利用重力的作用等将异物高效率地排出到外部空间。而且,下端部101为越远离外 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面70越向下方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异物向 外部空间的排出性。并且,在本例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如上述的以往发明的构造的情况那样 在盖93上形成用于形成排水孔的鼓出部32,因此能够防止构成该盖93的材料的选择自由 度降低,且能够防止加工成本增大。另外,能够以足够的嵌合强度将盖93固定在外轮构件 34上。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内径筒部99的前端缘与编码器60的轴向内侧面内周缘 部之间形成有迷宫式密封圈,因此能够防止经由排水孔94浸入的异物到达密封环105。由 此,能够防止构成该密封环105的密封唇109的前端缘过早磨损。另外,若盖93采用非磁 性的不锈钢等非磁性材料制品,则通过使内径筒部99的前端缘与编码器60的轴向内侧面 靠近相对,该编码器60的磁通能够不向盖93泄漏地确保到达构成传感器61的磁检测元件 的磁通量。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由该传感器61进行的旋转速度测定的可靠性。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相同。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第1变形例图2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第1变形例。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跨 过构成盖93A的小径筒部97A和侧壁部96A的部分上形成的排水孔94A的周向两侧部分, 设有大致三角形状的侧壁部117。这样的侧壁部117能够在形成排水孔94A的同时通过冲 压加工形成。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整流空气的流动,且能够进一步 提高防止水滴浸入传感空间22 (参照图1 2)的效果。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第2变形例图22 2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第2变形例。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 作为密封部件的密封环105A不与设在小径台阶部104A的轴向外端部上的台阶面106接触 地外嵌固定在该小径台阶部104A的轴向中间部上。在具有该结构的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台 阶面106和小径台阶部104A的靠轴向外端的部分的表面精度不会给密封环105A的安装精 度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没有必要对台阶面106和小径台阶部104A的表面进行精加工(研磨 加工)。另一方面,在使用成形磨石对内轮45B的外周面进行研磨加工时,这些成形磨石与 内轮45B的相互干涉成为问题。特别是在该内轮45B的外周面,同时对肩部111、小径台阶 部104A的轴向中间部至内端部进行研磨加工时,容易产生上述干涉的问题。因此,在本例 的情况下,在小径台阶部104A的靠轴向外端的部分,即从外嵌密封环105A的部分向轴向外 侧脱离的部分上,覆盖整个周周地形成有充分确保了向径向内侧的凹入量的退刀槽118。由 此,在本例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如图23所示的由金刚石砂轮等构成的成形磨石119,使成形 磨石119与内轮45B互不干涉地同时对内轮45B的外周面中的内轮轨道51b、肩部111及小 径台阶部104A的轴向中间部至内端部进行研磨加工。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构成密封环105A的心轴107的外周面上添加固定有具 有两个密封唇109A、109B的密封件108A。该两密封唇109A、109B分别沿关于轴向互相远离 的方向延伸,该两密封唇109A、109B各自的前端缘以覆盖整个圆周的方式滑动接触在构成 盖93B的内径筒部99A的内周面即密封面110A。另外,在两密封唇109A、109B之间保持有 润滑油120。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盖9 采用非磁性的不锈钢等金属制品。并且,构成该盖 93B的内径筒部99A为沿越向轴向内侧外径尺寸越小的方向倾斜的局部圆锥筒状。而且,使 内径筒部99A的前端缘(轴向外端缘)位于与构成盖93B的侧壁部96的轴向内侧面相比 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且使该前端缘与设在内轮45B上的台阶面106的外周缘部分靠近相 对,而在该靠近相对的部分上形成迷宫式密封圈。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本例的情况下,在密封环105A上设有两个密封唇109A、109B, 因此与仅设有一个密封唇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防止泥水等异物浸入的效果。另外,在两密 封唇109A、109B之间保持有润滑油120,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设有两个密封唇109A、109B而使 轮毂35的旋转扭矩增大,且能够谋求防止上述各密封唇109A、109B的前端缘的磨损。另外,由于使构成盖39B的内径筒部99A的前端缘位于与侧壁部96的轴向内侧面 相比更靠轴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对于从形成在盖9 的下端部上的排水孔94中的在小径筒 部97开口的部分浸入的异物而言,能够发挥充分的防浸入效果。另外,由于内径筒部99A 为沿越向轴向内侧外径尺寸越小的方向倾斜的局部圆锥筒状,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将经由排 水孔94浸入到传感空间22内的异物经由该排水孔94排出到外部空间。S卩,经由盖排水孔 94浸入的异物附着在内径筒部99A的外周面上之后,沿该外周面被弓丨导向圆盘部98的轴向 外侧面,在重力的作用下到达小径筒部97的内周面。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将经由排水孔94 中的在该小径筒部97上开口的部分浸入传感空间22内的异物排出到外部空间。另外,在 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由于排水孔94中的下端部101成为沿越远离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 面70越向下方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因此也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异物向外部空间的排出性。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由于内径筒部99A为局部圆锥筒状,而使该内径筒部 99A的内周面即密封面1IOA为锥形状,因此在将盖9 外嵌固定在外轮构件34的轴向内端 部上之后,再将密封环105A外嵌固定在小径筒部104B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向轴 向外侧延伸的密封环105A发生卷边。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内径筒部99A的前端缘与台阶面106的外周缘部之间形 成有迷宫式密封圈,因此能够防止经由排水孔94浸入的异物到达密封环105A。由此,能够 防止各密封唇109A、109B的前端缘过早磨损。另外,若盖9 采用非磁性的不锈钢等非磁 性材料制品,则通过使内径筒部99A的前端缘与台阶面106的外周缘部分靠近相对,编码器 60的磁通能够不在盖9 上泄漏地确保到达构成传感器的磁检测元件的磁通量。由此,能 够充分地确保该传感器的旋转速度测定的可靠性。附图标记说明UlaUb 轮毂单元轴承2 外轮构件3 内轮构件(轮毂)4 滚动体(滚珠)5 旋转速度检测装置6 外轮轨道7 静止侧凸缘8 轮毂主体9 内轮





10内轮轨道
11旋转侧凸缘
12等速联轴器用外轮
13花键孔
14密封环
15滚动体设置空间
16组合密封环 17、17a、17b 盖 18 密封件
编码器 传感器 抛油环 传感空间 23、23a 排水孔 24 大径筒部 圆盘部 小径筒部 大径筒部 侧壁部 小径筒部 圆盘部 内径筒部 鼓出部
33、33a、3 、33c 轮毂单元轴承 34,34a 外轮构件 35,35a 内轮构件(轮毂) 36、36a 滚动体(滚珠) 37a、37A、37b、37B 密封装置 38 旋转速度检测装置 39、39A、39B、39C、39D、39E 盖
40转向节
41保持孔
42静止侧凸缘
43螺栓
44轮毂主体 45、45A、45B 内轮
46旋转侧凸缘
47轮毂螺栓
48花键孔
19
20 21 22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49小径台阶部
50a、50b 外轮轨道
51a、51b 内轮轨道
52保持器
53滚动体设置空间
54内周面
55心轴
56弹性密封部
57外周面
58密封唇
59抛油环
60编码器
61传感器
62检测部
63被检测面
64贯通孔
65圆盘部
66小径筒部
67大径筒部
68外周面
69台阶部
70内端面
71、71C、71D、72E 切起
72、72C、72D、72E 切断
73排水孔
74传感器孔
75、75A 盖
76圆盘部
77圆筒部
78凸缘部
79内周面
80槽部
81排水孔
82至 ΓΤΠ
83大径筒部
84台阶部
85小径筒部
86圆盘部
87内径筒部88小径外周面
89密封装置
90心轴
91密封唇
92弹性密封部
93、93A、93B盖
94、94A排水孔
95大径筒部
96侧壁部
97小径筒部
98圆盘部 99、99A 内径筒部
101下端部
102覆盖部
103下端部 104U04A 小径台阶部 105U05A 密封环
106台阶面
107心轴 108U08A 密封件
109、109A、109B密封唇
110、IlOA密封面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肩部
组合密封环
抛油环
保持部
电气配线
连接器
侧壁部
退刀槽
成形磨石
润滑油
权利要求
1.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具有外轮构件,该外轮构件作为静止轮;内轮构件,该内轮构 件作为借助多个滚动体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外轮构件旋转的旋转轮;盖,该盖覆盖所述外轮 构件和内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圆盘部和圆筒部,所述圆筒部从所述圆盘部的外周缘部向轴向外侧弯折而 形成并且嵌合固定于所述外轮构件,该圆筒部具有切起部,该切起部在该圆筒部的周向的 一部分上向该圆筒部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切起,形成连通该盖的内外的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起部是在沿所述圆筒部 的周向形成的两条切断线处切断而切起的部分,在该切起部的轴向两侧形成有所述排水 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起部是在沿所述圆筒部 的周向形成的一条切断线处切断而切起的部分,该切起部的轴向一端侧与所述圆筒部连 续,且在轴向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起部在所述盖的轴向截 面中形成大致为L字形状的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起部在所述盖的轴向截 面中形成大致为直线形状的截面。
6.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具有外轮构件,该外轮构件作为静止轮;内轮构件,该内轮构 件作为借助多个滚动体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外轮构件旋转的旋转轮;盖,该盖覆盖所述外轮 构件和内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圆盘部和圆筒部,所述圆筒部从所述圆盘部的外周缘部向轴向外侧弯折而 形成并且嵌合固定于所述外轮构件,该圆筒部具有沿轴向并朝向所述圆筒部的径向内侧或 径向外侧形成为凹状的槽部,在该槽部和所述外轮构件之间的部分形成有连通所述盖的内 外的排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以与所述盖的轴向大 致平行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圆筒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以相对于所述盖的轴 向倾斜的状态形成于所述圆筒部。
9.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具有外轮构件,该外轮构件作为静止轮;内轮构件,该内轮构 件作为借助多个滚动体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外轮构件旋转的旋转轮;盖,该盖覆盖所述外轮 构件和内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圆盘部和圆筒部,所述圆筒部从所述圆盘部的外周缘部向轴向外侧弯折而 形成并且嵌合固定于所述外轮构件,该圆筒部至少具有大径筒部,该大径筒部外嵌固定于 所述外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侧壁部,该侧壁部以从该大径筒部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 弯折的状态形成,且其轴向外侧面与所述外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面接触;小径筒部,该小径筒 部以从该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内侧弯折的状态形成,且与所述圆盘部连接,在所述圆筒部的周向的一部分,在跨过所述小径筒部和所述侧壁部的部分设有排水 孔,使该排水孔中的、在所述侧壁部上开口的部分的下端部位于该侧壁部的径向中间部,并 且,位于与所述外轮构件的轴向内端部内周面的下端部相比靠下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密封件,该密封件由添设在所述圆盘部的径向端部的弹性材料构成,使该密封件的密封唇的前 端缘分别在整个圆周上滑动接触于所述内轮构件或与该内轮构件一同旋转的其他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 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内径 筒部,该内径筒部以从所述圆盘部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外侧弯折的状态形成,且位于所述 小径筒部的径向内侧,将该内径筒部的内周面作为密封面,该密封面用于使弹性材料制成 的密封件的前端缘在整个圆周滑动接触或靠近相对,所述密封件构成设置在所述盖和所述 内轮构件或与内轮构件一同旋转的其他构件之间的密封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 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 被配置在如下范围内,即,在使用状态下,以所述盖的下端部与通过该盖的中心轴的铅直线 的交点为中心、沿周向士35°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毂单元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轮 构件的轴向内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编码器,在所述盖的圆筒部或圆盘部的一部分上,设置 有具有与该编码器相对的检测部的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内轮构件的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毂单元轴承,具有能够确保外轮构件(34)与盖(39)的嵌合强度、且异物难以经由设在盖(39)上的排水孔(73)浸入内部的构造。覆盖轮毂单元轴承(33)的轴向内端部的盖(39)采用如下结构,该结构具有圆盘部(65)、和从该圆盘部(65)的外周缘部沿轴向弯折形成的小径筒部(66)和大径筒部(67)。特别是在上述小径筒部(66)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切起的切起部(71),在因该切起部(71)而从小径筒部(66)切离的部分上设有连通盖(39)内外的排水孔(73)。
文档编号F16C33/76GK102143849SQ201080002228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6日
发明者中村雄二, 金子吉男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