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传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187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角传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角传动组件(Winkeltriebanordnung),其带有输入轴,该输入轴以可绕第一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传动机构罩壳中;以及输出轴,该输出轴以可绕第二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传动机构罩壳中,其中,第二轴线垂直于第一轴线伸延。所提及的类型的角传动组件尤其地应用在带有横向安装的前置发动机的机动车中,该机动车配备有全轮驱动。常常从这样的基本模型(Grimdmodell)中得到这种带有全轮驱动的车辆方案,即该基本模型仅仅具有前轮驱动。在此,角传动组件直接联接到机动车的前桥(Vorderachse) 的差速器(Differentialgetriebe)处,其中,设置角传动组件的输入轴与差速器的差速器壳的固定联结。在此,角传动组件的输入轴构造成空心轴,差速器的侧轴(Seitenwelle)中的一个被引导穿过该空心轴。
背景技术
从文件US 4 420 059中已知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组件(Antriebsanordnung),其带有用于将扭矩分配到前轮和后轮上的分动器以及差速组件和角传动件。在差速组件和角传动件之间设置有离合器(Kupplimg),其可以驱动的方式(antriebsmafiig)使差速器壳与角传动件的输入齿轮相连接。角传动件的输入齿轮借助于轴承支承在罩壳中,罩壳布置成邻近尚合器。从文件DE 4 745 819中已知用于四轮驱动的机动车的前桥差速器和中间差速
器。由发动机通过从动盘形齿轮箱(TellerradgehSuse).持续地驱动中间差速器。在前桥差
速器处设置有液压的膜片式离合器,其形成用于锁止中间差速器的锁止机构。在锁止的状态中,阻止在前桥和后桥之间的平衡运动。在断开的状态中,可进行在前桥和后桥之间的平衡运动。从文件EP 0 091 406 A2中已知用于带有横向安装的发动机的机动车的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包括行星齿轮传动器和置于行星齿轮传动器之后的差速器。设置有同步装置以用于根据需要锁止和释放行星齿轮变速器。从文件DE 100 65 108 Al中已知带有传动机构罩壳的角传动件,其限定第一轴线和相对第一轴线位于径向的第二轴线。传动机构罩壳设计成环形,并且包括套管附件 (Hulsenansatz),角传动件的输出轴可旋转地支承在套管附件中。此外已知的是,在带有持续驱动的前桥和可根据需要接入(zuschalten)的后桥的机动车中,纵向驱动轴在切断的状态中完全地与前桥和后桥断开联结,从而纵向驱动轴静止。以这种方式可使否则由于纵向驱动轴的无扭矩的随动(Mitlaufen)而产生的功率损失最小化,另一方面这适宜地作用于机动车的燃料消耗。从文件DE 10 2008 037 886 Al中已知用于多轴驱动的机动车的驱动组件,其带有持续驱动的第一驱动轴和可接入的第二驱动轴。通过纵向驱动轴将扭矩传递到第二驱动轴上。为了联结和断开联结纵向驱动轴,设置两个离合器,其中一个在扭矩流中布置在纵向驱动轴之前,并且另一个在扭矩流中布置在纵向驱动轴之后。
尤其地,在内燃机之后或之下安置在前桥差速器和纵向驱动轴之间的前角传动件在其安装空间上受到严重限制。进一步地,这适用于这样的传动系,即,在其中应借助于切换离合器切断纵向驱动轴。受限的结构空间阻碍角传动件扩大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为,实现这样的角传动组件,S卩,其使在扭矩流中位于其后的驱动构件的切断成为可能并且同时结构紧凑。解决方案在于一种用于带有可持续驱动的第一驱动轴和可接入的第二驱动轴的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角传动组件,其包括输入轴,可以绕第一旋转轴线Al旋转的方式驱动该输入轴;与第一旋转轴线Al同轴地布置的带有离合器输入部件和离合器输出部件的切换离合器,其中,离合器输入部件和离合器输出部件可相互联结以用于传递扭矩;角传动件,其带有布置成与第一旋转轴线Al同轴的盘形齿轮以及以可绕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地支承的且与盘形齿轮啮合接合的小齿轮,其中,第二旋转轴线A2布置成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Al成直角;其中,盘形齿轮与中间轴固定地相连接,中间轴借助于第一和第二轴承件绕第一旋转轴线Al可旋转地支承在罩壳中,其中,相对于第二旋转轴线A2,第一和第二轴承件布置在共同侧上。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设置成,切换离合器与第一和第二轴承件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盘形齿轮的不同侧上。优点在于,角传动组件具有紧凑的结构,并且由此可简单地集成在带有横向安装的发动机的机动车的已有的结构空间情况(Bauraiimverhmtnisse)中。通过相对于垂直于第一旋转轴线Al且包含第二旋转轴线的平面用于支承中间轴的两个轴承件布置在一侧上,在离合器的区域中可将角传动的径向结构空间保持很小。一方面,对称的且就此而言紧凑的结构也有助于,切换离合器与第一和第二轴承件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盘形齿轮的不同侧上。作为第一可能性这包含,切换离合器布置在盘形齿轮的一侧上,并且两个轴承件布置在另一侧上。作为第二可能性,切换离合器和一个轴承件布置在盘形齿轮的一侧上并且另一轴承件布置在另一侧上。适宜的是,第一和第二轴承件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盘形齿轮的这样的侧上,即,该侧背离第二旋转轴线。离合器使在扭矩流中位于其后的角传动件联结和断开联结成为可能,这再次适宜地作用于损失功率。在此,离合器输入部件与输入轴驱动地相连接,而离合器输出部件与中间轴驱动地相连接。利用本发明总地使这样的角传动组件供使用,即,其一方面使角传动件和纵向驱动轴的切断成为可能,这最终适宜地作用于机动车的燃油消耗,并且另一方面由于紧凑的结构其可良好地集成在带有横向安装的发动机的驱动方案中。根据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可外部地操控切换离合器。优选地,借助于电子的调节单元尤其地根据需要取决于机动车的行驶动力性进行操控。根据第一实施形式设置成,相对于盘形齿轮,第一和第二轴承件布置在共同侧上。 对于在离合器的区域中的径向的结构空间情况这是尤其适宜的,因为在此不需附加的轴承件。在该实施形式中,优选地,第一轴承件布置成轴向地邻近盘形齿轮,并且第二轴承件布置在中间轴的端部区段中。以这种方式实现由于在盘形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扭矩传递而作用到中间轴上的倾覆力矩(Kippmoment)的支撑。尤其适宜的是,使用滚动轴承、尤其地锥形滚子轴承作为第一和第二轴承件,其中,不排除其它轴承件,如滑动轴承。在使用锥形滚子轴承时,优选地,以0形布置方案安装锥形滚子轴承以用于良好地支撑倾覆力矩。0形布置方案是指,在纵截面中观察,在第一和第二轴承件的内轴承座圈和外轴承座圈之间作用的力作用线近似0形地伸延。根据第二实施形式,第一轴承件轴向地布置在离合器输出部件和盘形齿轮之间, 并且相对于盘形齿轮,第二轴承件布置在与第一轴承件相反的侧上。该实施形式提供再次改进倾覆力矩的支撑的优点。此外,如此设计的角传动组件具有短的轴向的结构长度,因为仅仅一个轴承件需要安置在背离盘形齿轮的侧上。优选地罩壳(在穿过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的截面中观察)具有桥接部,在其中容纳第一轴承件。由此,保证作用到盘形齿轮或中间轴上的力到罩壳中的良好的力引入。在所提及的第二实施形式中,第一和第二轴承件优选地设计成锥形滚子轴承的形式,尤其地以X形布置方案安装该锥形滚子轴承。X形布置方案是指,在纵截面中观察,在第一和第二轴承件的内轴承座圈和外轴承座圈之间作用的力作用线近似X形地伸延。可理解的是,也可应用其它轴承件,例如滑动轴承或其它形式的滚动轴承。适用于两个以上提及的实施形式的是,中间轴可直接可旋转地支承在罩壳中。此外备选地,中间轴也可间接地支承在罩壳中,具体而言通过与罩壳固定地相连接的轴承衬套。在此尤其地设置成,中间轴连同盘形齿轮、第一和第二轴承件以及轴承衬套形成预装配的结构单元。该预装配的结构单元被推入罩壳的相应的侧向的开口中,并且与罩壳固定地相连接,例如借助于螺栓连接。优选地,罩壳包括两个半壳,在与第一旋转轴线平行的平面中将两个半壳接合在一起。这包括这样的可能性,即,分离平面包含第一旋转轴线。为了连接可使用通常的连接器件,如螺栓。由带有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的分离平面的两个半壳组成的罩壳的设计方案提供的优点为,尤其紧凑的径向的结构空间。在横向平面中不需要径向扩大的凸缘的结构空间。优选地,在角传动组件的侧视图中分离平面如此安置,即,在分离平面和第二旋转轴线之间包夹的角度在45°至90°之间。由此得到角传动组件的尤其紧凑的结构,从而角传动组件可简单地集成到带有横向安装的发动机的机动车的已有的结构空间情况中。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罩壳具有套管附件(HUlsenansatz),小齿轮与第二旋转轴线同轴地可旋转地支承在套管附件中。在此适用的是,借助于第三和第四轴承件可旋转地支承小齿轮。优选地,第三和第四轴承件设计成锥形滚子轴承,其尤其地布置成0形布置方案。然而,如以上已经阐述的那样,不排除其它轴承件。同样在小齿轮或小齿轮轴的支承方面适用的是,根据第一可能性,其可直接支承在罩壳中,或者此外备选地,可支承在可与罩壳固定地相连接的相应的轴承衬套中。在最后提及的实施形式中,小齿轮轴、第三和第四轴承件以及轴承衬套形成预装配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被推入罩壳的相应的与第二旋转轴线同轴的开口中并且与罩壳固定在一起。根据一种优选的适用于所有以上提及的实施形式的设计方案,切换离合器具有形状配合件以用于将扭矩从离合器输入部件传递到离合器输出部件上。就此而言,切换离合器理解为这样的离合器,g卩,其使在角传动组件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扭矩传递的断开和连接成为可能。形状配合件是指,通过所提及的部件的形状配合的彼此接合进行在离合器输入部件和离合器输出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在此,作为用于形状配合的切换离合器的示例提及齿式离合器或爪式离合器。根据一种可能的改进方案,切换离合器可具有同步装置以用于使在离合器输入部件和离合器输出部件之间的转速同步。通过在切换之前使离合器部件的转速均衡(Angleichen),使实际上的切换过程“更软”,也就是说, 不产生不期望的切换噪声。同步装置可包括例如摩擦离合器或尤其地锥形的摩擦面副
(Reibflachenpaarung)。


下面根据附图解释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其中图1以穿过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截面以第一实施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角传动组件;图2以透视的视图显示了根据图1的角传动组件;图3以穿过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截面以第二实施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角传动组件;图4以穿过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截面以第三实施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角传动组件;图5以穿过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截面以第四实施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角传动组件;以及图6以轴视图显示了根据图5的角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首先共同地描述图1至6。角传动组件2包括罩壳3、以可绕第一旋转轴线 Al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罩壳3中的输入轴4、以及以可绕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罩壳3中的输出轴5。第二旋转轴线A2以间距地成直角的方式与第一旋转轴线Al交叉 (kreuzen)。罩壳3具有在此未示出的联接凸缘,利用该联接凸缘可将角传动组件旋拧在静止的构件处、尤其地旋拧在在差速器处,或旋拧在在发动机构件处。输入轴4设计成空心轴的形式并且在其自由的端部处具有轴啮合部(Wellenverzahrumg)以用于与在此未示出的驱动构件、尤其地差速器的差速器壳抗扭地相连接。可看出,输入轴4通过两个轴承7,8以可绕旋转轴线Al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侧轴9 上。侧轴9与差速器的两个侧轴齿轮之一抗扭地相连接以用于传递扭矩。可理解的是,也可以可相对于传动机构罩壳3旋转的方式支承输入轴4。借助于密封10、尤其地径向轴密封环密封在罩壳3和输入轴4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侧轴9被引导穿过设计成空心轴的输入轴4以及设计成空心轴的中间轴17。也就是说,侧轴9、输入轴4和中间轴17布置成彼此同轴,具体而言与旋转轴线A同轴。此外,角传动组件包括离合器12以及在扭矩流中置于离合器12之后的角传动件 13。原则上,可应用任何形式的这样的离合器作为离合器12,S卩,其使在输入轴4和输出轴 5之间的扭矩流的连接和断开成为可能。尤其适宜的是应用形状配合的切换离合器,因为, 其占据相对小的结构空间。就此而言,形状配合的切换离合器理解为这样的离合器,即,在其中通过两个离合器部件的形状配合的彼此接合进行扭矩传递。用于形状配合地工作的离合器的示例为爪式离合器或齿式离合器。当前,离合器设计成齿式离合器的形式,其在离合器输入部件14处具有第一啮合部,第一啮合部可借助于切换套15与在离合器输出部件16处的相应的第二啮合部抗扭地相连接以用于传递扭矩。通过切换套15的轴向的移位进行离合器12的断开或接通。在结构上的变型方案中,离合器12可附加地具有同步装置,其使在离合器输入部件14与离合器输出部件16抗扭地相连接之前在两个构件之间转速的均衡成为可能。在离合器输入部件14和离合器输出部件16的同步之后才开始切换过程。借助于电子的调节单元根据需要取决于机动车的行驶动力性进行离合器12的操控。可看出,离合器输入部件14与角传动组件2的输入轴4 一起构造成单件。离合器输出部件16与中间轴17固定地相连接,其中,优选地,离合器输出部件16与中间轴17 — 起设计成单件。中间轴17设计成空心轴,并且具有凸缘11,角传动件13的盘形齿轮18固定在凸缘11处,例如借助于螺栓连接或焊接。中间轴17借助于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 与旋转轴线Al同轴地可旋转地支承在罩壳3中。借助于密封件22密封在中间轴17和侧轴9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其中,密封件22尤其地设计成径向轴密封环的形式。同样借助于尤其地设计成径向轴密封环的形式的密封件23密封在中间轴17和罩壳3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除了盘形齿轮18之外,角传动13还包括小齿轮19,其与盘形齿轮18啮合接合。 小齿轮19和盘形齿轮18分别具有渐缩的(kegelig)或圆锥形的啮合部。小齿轮19与输出轴5固定地相连接,例如借助于焊接。然而同样可设想的是,小齿轮和输出轴5 —起构造成作为齿轮轴的单件。输出轴5借助于第三和第四轴承件27,28至少间接地以可绕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罩壳3的套管附件四中。原则上,可任意设计第三和第四轴承件 27,28。尤其适宜地,使用锥形滚子轴承,当前以0形布置方案布置锥形滚子轴承。通过0 形布置方案实现作用在小齿轮轴上的倾覆力矩的良好支撑。在两个轴承27,观的内轴承座圈之间设置有用于轴承预紧的套管30。为了将扭矩从输出轴5传递到未示出的机动车的纵向驱动轴上设置有联接凸缘 32,其借助于轴啮合部33与输出轴5抗扭地相连接。为了将联接凸缘32与输出轴5轴向地张紧(Versparmen),并且为了同时轴向地预紧轴承27,28,设置有拧紧螺母34,其被拧到输出轴5的自由的端部上并且撑靠联接凸缘32的径向的肩部。另一方面联接凸缘32轴向地撑靠第四轴承观的内轴承座圈。借助于密封件35以抵抗污物渗入和润滑剂溢出的方式密封一方面在输出轴5和联接凸缘32之间的以及另一方面在输出轴5和罩壳3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密封件35包括非接触的密封件以及接触的软密封件。尤其地可在图2中看出,罩壳3由两个半壳46,47组成,其中,分离平面E包含第一旋转轴线Al。分离平面E与第二旋转轴线A2包夹角度α,优选地,角度α在45°至90° 之间,且尤其地约为70° 士 10°。以这种方式,在发动机的方向上需要的结构空间非常小。 优选地,两个半壳46,47借助于螺栓48相互连接,其中,不排除其它连接方式,如焊接。可看出另外的联接凸缘49,50,其用于将罩壳3与静止的构件、尤其地差速器的罩壳旋拧在一起。所有所显示的实施形式的共同的特点在于,相对于旋转轴线Α2,用于绕旋转轴线 Al支承中间轴17的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布置在共同侧上。此外,可看出,切换离合器 12和两个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盘形齿轮18的不同侧上。在此,两个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盘形齿轮18的这样的侧边上,即,该侧边
8背离第二旋转轴线A2,具体而言在这样的侧上,S卩,在该侧边的方向上盘形齿轮18的啮合部的圆锥角张开。通过所提及的特征在离合器12的区域中得到紧凑的结构,这适宜地作用于所需的结构空间并且由此适宜地作用于在已有的结构空间情况中的集成。下面解释单个实施形式的不同的特征。在根据图1或图2的实施形式中,相对于通过盘形齿轮18展开的平面,不仅第一轴承件20而且第二轴承件21位于共同侧上。离合器12和两个轴承件20,21布置在盘形齿轮18的不同侧上。原则上,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为任意的。对于倾覆力矩的支撑来说尤其适宜的是,使用锥形滚子轴承,优选地以0形布置方案布置锥形滚子轴承。可看出,第一轴承件20的内轴承座圈通过隔离环36轴向地撑靠中间轴17的肩部。为了轴向地彼此预紧两个内轴承座圈设置有套管37,其轴向地就坐(einsitzen)在两个内轴承座圈之间。 借助于拧紧螺母38进行轴向的预紧,其拧在中间轴17的端部处的相应的螺纹上。两个轴承件20,21的外轴承座圈轴向地相对于罩壳3的相应的肩部轴向地支撑。在本实施形式中,在罩壳3的与差速器相反的端部处设置盖M。在此,盖对可尤其地借助于螺栓连接件25与罩壳3相连接。侧轴9在其与差速器相反的端部处借助于轴承沈与旋转轴线Al同轴地旋转地支承在盖M中。输出轴5直接地可旋转地支承在传动机构罩壳3的套管附件四中。根据图3的实施形式很大程度地相应于根据图1或图2的实施形式,从而在共同点方面可参考以上描述。在此,相同的或彼此相应的构件设有相同的参考标号。唯一的区别在于,中间轴17借助于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可旋转地支承在衬套 39中。在此,由带有盘形齿轮18的中间轴17、间隔垫圈36、带有间隔衬套37和拧紧螺母 38的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以及衬套39组成的结构单元代表一个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被推入罩壳3的相应的侧向的孔41中。之后,才将衬套39与罩壳3相连接,优选地借助于多个分布在周缘上的螺栓40。图4以另一实施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角传动组件,其很大程度上相应于图1 或图2的实施形式。就此而言,在共同点方面可参考以上描述。相同的或彼此相应的构件设有相同的参考标号。本实施形式的特点在于,相对于盘形齿轮18,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布置在不同侧上。相对于盘形齿轮18,第一轴承件20和离合器12布置在相同侧上,而第二轴承件 21布置在盘形齿轮18的另一侧上,该侧也可称为后侧。在此,第一轴承件20轴向地布置在离合器输出部件16和盘形齿轮18之间,具体而言,位于中间轴17的成阶梯的区段42上。 第一轴承件20的外轴承座圈撑靠罩壳3的相应的肩部,其中,在肩部和外轴承座圈之间布置有间隔垫圈36。在位于侧轴9和小齿轮19之间的区域中,罩壳3具有桥接部43以用于容纳第一轴承件20。两个轴承件20,21构造成锥形滚子轴承的形式,以X形布置方案安装该锥形滚子轴承。因为两个轴承件20,21布置在盘形齿轮20的不同侧上,因此当前角传动组件2总地具有较短的轴向结构长度。在本实施形式中未设置在角传动组件的与差速器相反的侧边处的盖。与根据图1的实施形式相比,另一区别在于,本实施形式具有衬套44,输出轴5以可绕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该衬套44中。在此,构件(带有输出轴5的小齿轮19、带有位于两者之间的套管30的第三和第四轴承件27,28、带有螺母34的联接凸缘32以及衬套44)形成一个结构单元,预装配该结构单元。之后,以与旋转轴线A2同轴的方式将该预装配的结构单元推入相应的孔31中。在此,小齿轮19的啮合部作用到盘形齿轮18的配对啮合部中。最终,将衬套44与罩壳4固定地相连接,优选地借助于多个分布在周缘上的螺栓45。图5以另一实施形式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角传动组件,其很大程度上相应于图4 的实施形式。就此而言,在共同点方面可参考以上描述。相同的或彼此相应的构件设有相同的参考标号。唯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形式中借助于盖M封闭角传动组件2的背离差速器的侧边,如也在根据图1的实施形式中那样,在此同样参考其描述。图6以轴向视图显示了根据图5的角传动组件。在此可看出,第二旋转轴线A2以间距地成直角的方式与第一旋转轴线Al交叉。此外,可看出衬套44,其借助于螺栓45旋拧在罩壳3处。参考标号列表2角传动组件
3草冗
4输入轴
5输出轴
6轴啮合部
7轴承
8轴承
9侧轴
10密封件
11凸缘
12宦A典闲I=I研
13角传动件
14离合器输入部件
15切换套
16离合器输出部件
17中间轴
18盘形齿轮
19小齿轮
20第一轴承件
21第二轴承件
22密封件
23密封件
24至 ΓΤΠ
25螺栓连接件
26轴承
27轴承件
28轴承件
29套管附件
30套管
31孔
32联接凸缘
33轴啮合部
34螺母
35密封件
36间隔垫圈
37套管
38螺母
39衬套
40螺栓连接件
41孔
42区段
43桥接部
44衬套
45螺栓
46半壳
47半壳
48螺栓
49联接凸缘
50联接凸缘
Al第一旋转轴
A2第二旋转轴
E平面
α角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带有可持续驱动的第一驱动轴和可接入的第二驱动轴的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角传动组件,该角传动组件包括输入轴G),可以绕第一旋转轴线(Al)旋转的方式驱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l)同轴地布置的带有离合器输入部件(14)和离合器输出部件 (16)的切换离合器(12),其中,所述离合器输入部件(14)和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16)可相互联结以用于传递扭矩;角传动件(13),该角传动件(1 带有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l)同轴的盘形齿轮as);以及以可绕第二旋转轴线m旋转的方式支承的且与所述盘形齿轮(18)啮合接合的小齿轮(19),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轴线m布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l)成直角;其中,所述盘形齿轮(18)与中间轴(17)固定地相连接,所述中间轴(17)借助于第一和第二轴承件00,21)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l)可旋转地支承在罩壳(3)中,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布置在共同侧上,以及其中,所述切换离合器(12)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件00,21)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盘形齿轮(18)的不同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盘形齿轮(18),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布置在共同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件O0,21)容纳在轴承衬套(39)中,所述轴承衬套(39)插入所述罩壳(3)中并且与所述罩壳(3)固定地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17)、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件00,21)以及所述轴承衬套(39)形成预装配的结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设计成锥形滚子轴承,其尤其地以0形布置方案进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件OO)布置在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16)和所述盘形齿轮(18)之间,并且相对于所述盘形齿轮(18),所述第二轴承件布置在与所述第一轴承件OO)相反的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C3)包括两个半壳G6,47),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l)平行地伸延的或包含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l) 的平面(E)中将所述两个半壳(46,47)接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E)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Α2)之间包夹的角度在45°和9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C3)具有套管附件( ),所述小齿轮(19)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套管附件09)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3)-在纵截面中观察-具有桥接部(43),所述第一轴承件OO)容纳在所述桥接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 设计成锥形滚子轴承,其尤其地以X形布置方案进行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借助于第三和第四轴承件07,观)以可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线m上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小齿轮(19)。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和第四轴承件(27,28) 设计成锥形滚子轴承,其尤其地以0形布置方案进行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和第四轴承件(27,28)容纳在轴承衬套G4)中,所述轴承衬套G4)插入所述罩壳(3)中并且与所述罩壳(3)固定地相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19)、所述第三和第四轴承件07二8)以及所述轴承衬套G4)形成预装配的结构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离合器 (12)具有形状配合件以用于将扭矩从所述离合器输入部件(14)传递到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16)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离合器 (12)具有同步装置以用于在切换之前使在所述离合器输入部件(14)和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16)之间的转速同步。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角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件00,21)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盘形齿轮(18)的这样的侧上,即,所述侧背离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带有可持续驱动的第一驱动轴和可接入的第二驱动轴的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角传动组件。该角传动组件包括输入轴(4),可以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的方式驱动输入轴(4);与第一旋转轴线(A1)同轴地布置的带有离合器输入部件(14)和离合器输出部件(16)的切换离合器(12),离合器输入部件(14)和离合器输出部件(16)可相互联结以用于传递扭矩;角传动件(13),其带有布置成与第一旋转轴线(A1)同轴的盘形齿轮(18)以及以可绕第二旋转轴线(A2)旋转地支承的且与盘形齿轮(18)啮合接合的小齿轮(19),其中,第二旋转轴线(A2)布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1)成直角;其中,盘形齿轮(18)与中间轴(17)固定地相连接,中间轴(17)借助于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绕第一旋转轴线(A1)可旋转地支承在罩壳(3)中;其中,相对于第二旋转轴线(A2),第一和第二轴承件(20,21)布置在共同的侧上。
文档编号F16H1/22GK102387930SQ201080012642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2日
发明者M·施维库奇, T·加斯曼 申请人:Gkn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