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653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参考图1,为习知引擎与变速箱结合剖视图。图中示出一车辆的泛用引擎1与一变速箱2相互组装结合,其中引擎1内具有一曲轴3,变速箱2中设置有一离合器总成用以选择式传递引擎动力至变速机构(图未示),例如换档时即需切断动力传递。上述离合器总成主要包括有一飞轮4、一压板5、及一摩擦盘6,飞轮4是直接锁付于曲轴3上,压板5套设于变速箱轴7上可同步转动,摩擦盘6位于前述二者之间。车辆正常行走时,压板5将摩擦盘6紧压在飞轮4,曲轴动力因而可传递到变速箱轴7。执行换档时,驾驶者踩下离合器踏板的同时会带动变速箱2的分离轴承8轴向位移, 也就是透过分离轴承8间接施力于离合器压板5 (例如带有弹簧或膜片的压板)。然后压板 5会与摩擦盘6分离、摩擦盘6与飞轮4分离,此时曲轴3旋转动力便不会传递到变速箱轴 7。离合器总成在前述运作过程中,所受轴向力量亦会直接传递于曲轴3,长时间下来造成曲轴3与引擎壳体间轴向的磨耗及损坏。尤其若变速箱配置于较小排气量的引擎上, 或是泛用引擎等原设计并非用来装设车辆变速箱的动力,其曲轴在装设离合器后,频繁换档时的轴向力对于引擎壳体及曲轴等重要引擎零部件的伤害会更加严重。此外,一般车辆变速箱与引擎结合时通常是引擎配合变速箱的轮廓及锁付孔,或者是以现有引擎锁付孔设计对应的变速箱,故引擎与变速箱的搭配上就受限于彼此的结合孔位、形状等,然而开发一个新的引擎或变速箱是需要耗费庞大人力或金钱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装置,其可减轻曲轴承受轴向外力的程度,有效保护曲轴及引擎箱体。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变速装置包括一变速箱壳体、一轴承座、一受力轴承、一连接套筒、及一离合器总成。上述受力轴承组设于轴承座,连接套筒接合于受力轴承, 一动力装置的动力轴连结于连接套筒并与之同步转动。上述离合器总成是收容于变速箱壳体中,包括有一飞轮、一摩擦盘、与一压板,其中飞轮固设于连接套筒,压板选择式将摩擦盘压合于飞轮。上述动力装置可包括有一外壳,且外壳外表面延伸有一结合座,轴承座是结合座的一部分。变速箱壳体自外部组装结合于结合座。如此将可让变速箱与不同引擎配合,增加组合的弹性。结合座与动力装置的外壳可为一体结构、或独立结构。上述动力装置例如为引擎或马达。压板可为一膜片弹簧式压板。上述压板可以是套设在变速箱壳体内所容设的一变速箱轴上。连接套筒的内侧面可为一栓槽结构,而动力轴外型对应连接套筒内侧面亦为栓槽
3结构而穿置连结于内侧面。或者,连接套筒的内侧面为一键槽结构,而动力轴外型对应连接套筒内侧面亦为键槽结构而穿置连结于内侧面。连接套筒与受力轴承的接合方式可为连接套筒外周突伸形成有一卡抵部,连接套筒是以卡抵部轴向抵接于受力轴承;或者,连接套筒压配在受力轴承内。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设计,由于离合器是透过连接套筒安装于受力轴承,故其径向、轴向负荷是由受力轴承负担,而非曲轴,曲轴只负责传递扭矩,减轻曲轴承受轴向外力的程度,可有效保护曲轴及引擎箱体。

图1是习知引擎与变速箱结合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变速装置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与变速箱结合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变速装置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引擎1变速箱2曲轴3飞轮4压板5摩擦盘6变速箱轴7分离轴承8动力装置10,30 外壳11,31动力轴12,32 结合座13,33轴承座14,34变速箱壳体15,35受力轴承16,36 连接套筒17,37内侧面171卡抵部172离合器总成18,38 飞轮181摩擦盘182压板183分离轴承19变速箱轴20键槽321键 37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与图3,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变速装置分解图、及引擎与变速箱结合剖视图。图中示出一车辆的动力系统相关元件,包括有一动力装置10与一变速装置。本例中, 动力装置10为一泛用引擎。引擎包括有一外壳11及一动力轴12 (本例为曲轴)。引擎外壳11外表侧另延伸形成有一结合座13,结合座13上形成有一轴承座14。动力轴12自外壳11内部向外延伸穿出并穿经轴承座14。本例中引擎外壳11与结合座13是以一体成型方式制造出。变速装置包括上述的轴承座14、一变速箱壳体15、一受力轴承16、一连接套筒17、 一离合器总成18、一分离轴承19、及一变速箱轴20。变速箱壳体15组装结合于结合座13, 二者共同围成一空间将上述受力轴承16、一连接套筒17、离合器总成18、分离轴承19、变速箱轴20、及变速机构(图未示)收容其中。分离轴承19滑动设在变速箱轴20外侧。[0035]受力轴承16组设于轴承座14内,连接套筒17则一方面以外侧面接合于受力轴承 16,一方面以内侧面171连结于动力轴12并与之同步转动。本例中,连接套筒17远离曲轴的一端外周形成有一凸缘状的卡抵部172,连接套筒17以卡抵部172轴向抵接于受力轴承 16。此外,连接套筒内侧面171塑造成一栓槽结构,当然,动力轴12外型对应栓槽结构的内侧面171也塑造成栓槽结构,故动力轴12以栓槽结合方式而穿置连结于连接套筒内侧面 171。离合器总成18包括有一飞轮181、一摩擦盘182、与一压板183,其中飞轮181是固设于连接套筒17,摩擦盘182介于飞轮181与压板183之间,压板183为一膜片弹簧式压板,其选择式将摩擦盘182压合于飞轮181,以控制曲轴12与变速箱轴20间动力传递与否。本实用新型特点说明如下。当驾驶者采下离合器踏板,经一系列连杆作动,会使分离轴承19于变速箱轴20上轴向移动至压抵压板183的膜片弹簧径向内侧部位,使压板膜片弹簧挠曲变形,进而使膜片弹簧径向外侧部位(即抵压摩擦盘182的部位)产生位移,脱离而不再施压于摩擦盘182。此时飞轮181、摩擦盘182、与压板183两两之间不再紧密压合,故离合器总成18处于分离状态,引擎曲轴12动力无法传递到变速箱轴20。在上述踩踏过程中,由于离合器总成是与连接套筒17而非曲轴12直接连结,故外部施加的轴向力会主要经连接套筒17传递至受力轴承16,减轻了曲轴12承受此轴向力量的程度,有效保护曲轴12与引擎。引擎外壳11之外再延伸一结合座13的好处在于,结合座13与引擎外壳11的装配孔可以设计多种装配式样,藉此提高不同变速箱与引擎搭配组合的弹性。参考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变速装置分解图。本例为第一例的修饰变形,变速装置同样包括一轴承座34、一变速箱壳体35、一受力轴承36、一连接套筒37、一离合器总成38、 一分离轴承(图未示)、及一变速箱轴(图未示)。主要差异在于结合座33与动力装置30的外壳31为独立件,需进行结合座33锁附组装于外壳31的步骤。并且,连接套筒37呈一直圆筒状结构,紧配合于受力轴承36中。 连接套筒37的内侧面包括有一键371,而动力轴(曲轴)32表面设有一键槽321,动力轴32 是以键合方式插置于连接套筒37并与之同步转。此例的机构设计同样也能达到减轻曲轴承受轴向外力的程度,有效保护曲轴与引擎。
权利要求1.一种变速装置,用于结合于包括有一动力轴的一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速装置包括一变速箱壳体; 一轴承座;一受力轴承,组设于该轴承座;一连接套筒,接合于该受力轴承,该动力轴连结于该连接套筒并与之同步转动;以及一离合器总成,收容于该变速箱壳体中,包括有一飞轮、一摩擦盘、与一压板,该飞轮固设于该连接套筒,该压板选择式将该摩擦盘压合于该飞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装置包括有一外壳,该外壳外表面延伸有一结合座,该轴承座是该结合座的一部分,且该变速箱壳体组装结合于该结合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座与该动力装置的外壳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座与该动力装置的外壳为独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装置为一引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板为一膜片弹簧式压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套筒的内侧面为一栓槽结构,且该动力轴外型对应该内侧面而穿置连结于该内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套筒之内侧面为一键槽结构,且该动力轴外型对应该内侧面而穿置连结于该内侧面。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速箱壳体内容设有一变速箱轴,该压板套设在该变速箱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套筒于外周突伸形成有一卡抵部,该连接套筒是以该卡抵部轴向抵接于该受力轴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装置,包括一变速箱壳体、一轴承座、一受力轴承、一连接套筒、及一离合器总成。受力轴承组设于轴承座,连接套筒接合于受力轴承,一动力轴连结于连接套筒并与之同步转动。离合器总成收容于变速箱壳体中,包括有一飞轮、一摩擦盘、与一压板,其中飞轮固设于连接套筒,压板选择式将摩擦盘压合于飞轮。本实用新型动力轴仅传递扭矩而不会承受离合器换档轴向力,减小动力装置与其动力轴受损程度,可有效保护曲轴及引擎箱体。
文档编号F16H57/02GK201982630SQ20112013676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吴芳振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