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853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涉及一种套筒固定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应用在表面贴装制程(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上,可将套筒固定组件焊接在第一物体,其后能利用套筒固定组件锁合第二物体的套筒固定组件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传统用于连接第一物体(电路板或其它板体)及第二物体(电路板或其它板体) 的固接组件,其结构包含有螺丝、套筒、帽头及弹簧组成。其中,该螺丝具有施力部及连接在施力部的螺杆;该套筒套合在螺丝的螺杆,并使套筒的一端结合在第一物体的结合孔;该帽头组合在螺丝的施力部,并套接在该套筒一端,可用以带动螺丝转动;而该弹簧套合在螺丝及套筒,使弹簧一端抵靠在螺丝的施力部,相反的另一端抵靠在套筒的选定处。从而,当第二物体的螺孔与螺丝对齐时,就能施力于帽头,进而使螺丝的螺杆锁合在第二物体的螺孔,达到组接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的功能。但是,现有固接组件应用在表面贴装制程(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时, 必须通过机械手臂吸取固接组件的帽头,将固接组件移到第一物体的结合孔进行插件,使套筒焊接在第一物体的结合孔。然而,该固接组件的套筒与帽头是为彼此可活动及具有容许左右晃动预度的结构,因此在进行表面贴装制程时,容易因为套筒活动或晃动的原故, 导致套筒的前端不易精准地定位安装在第一物体的结合孔(即电路板或其它板体的安装孔),导致表面贴装制程不顺利。再者,将固接组件应用在表面贴装制程时,必须先将固接组件整齐排列在料带或料盘上封装出货,若不设法缩小固接组件的体积,将导致料带或料盘的成本增加。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以达到精确、稳定扣接及顺利实施表面贴装或其它制程等功效,将是本创作所欲积极公开的特征。
发明内容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创作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以期达到精确、稳定扣接及顺利实施表面贴装或其它制程等功效的目的。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借着套筒、固定组件及帽盖的改进结构,致使该套筒固定组件制成时,使该帽盖压缩扣合在该套筒,用以缩小套筒固定组件的体积,并放置安装在料带或料盘的容置槽内,以使该套筒固定组件适于应用在表面贴装制程,可将该套筒固定组件焊接在第一物体上,并能达到精确、稳定扣接及顺利实施表面贴装或其它制程等功效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安装于第一物体,并用以锁合第二物体,其第一较佳实施内容包含有套筒,该套筒包含有第一端,相反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连通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的通孔,设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外直筒面,形成在该外直筒面的第一扣接部及第二扣接部,该第一扣接部位于靠近该第一端,该第二扣接部位在该第一扣接部与该第二端之间,该第二扣接部具有相反于该第一端的第二扣接面,该第二扣接面并与该外直筒面呈垂直的结构;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含有施力部及连接在该施力部一端的锁合杆,该锁合杆活动地穿置在该套筒的通孔中,该施力部延伸出该套筒的第一端;及帽盖,该帽盖包含组合在该固定组件施力部的基部及环绕连接于该基部的侧壁,该侧壁相反于该基部的一端设有整圈或二片或二片以上的扣接片,各该扣接片的内侧面凸设有用于扣合在该第一扣接部与该第二扣接部的第三扣接部,该第三扣接部具有对应该第二扣接面的第三扣接面。依上述第一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套筒的第一扣接部为凸出该外直筒面的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环绕于该外直筒面。依上述第一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套筒的第二扣接部为凸出该外直筒面的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环绕于该外直筒面。依上述第一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套筒的第二扣接部为凹入该外直筒面的阶级部,该阶级部环绕于该外直筒面。依上述第一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套筒的第二扣接部为凹入该外直筒面的凹部,该凹部环绕于该外直筒面。依上述第一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套筒的第二扣接部设有可供该帽盖扣接片通过的切槽。依上述第一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更包含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套置在该固定组件,该弹性组件一端顶抵在该套筒,相反的另一端顶抵在该固定组件的施力部或该帽盖。依上述第一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包含该套筒固定组件放置在料带或料盘的容置槽内。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用于安装在第一物体,并用以锁合第二物体,其第二较佳实施内容包含有套筒,该套筒包含有第一端,相反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连通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的通孔,设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外直筒面,形成在该外直筒面的第一扣接部及干涉部,该第一扣接部位在靠近该第一端,该干涉部位在该第一扣接部与该第二端之间;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含有施力部及连接在该施力部一端的锁合杆,该锁合杆活动地穿置在该套筒的通孔中,该施力部延伸出该套筒的第一端;及帽盖,该帽盖包含有组合在该固定组件施力部的基部及环绕连接于该基部的侧壁,该侧壁相反于该基部的一端设有整圈或二片或二片以上的扣接片,该扣接片的内侧面凸设有用于扣合在该第一扣接部与该干涉部的第三扣接部,该第三扣接部具有一对应靠合在该干涉部的接触端。依上述第二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干涉部具有形成在该外直筒面的压花面,该第三扣接部的接触端靠合在该压花面。依上述第二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干涉部凸出于该外直筒面。依上述第二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套筒的第一扣接部为凸出该外直筒面的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环绕于该外直筒面。[0019]依上述第二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干涉部的压花面为凹纹或凸纹。依上述第二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第三扣接部的接触端磨擦结合在该压花面。依上述第二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该第三扣接部的接触端钩合在该压花面。依上述第二较佳实施内容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中,包含有套筒固定组件,该套筒固定组件放置在料带或料盘的容置槽内。因此,本创作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可在组装完成时先使该帽盖的第三扣接部扣合在该套筒的第二扣合部,利用该第二扣合部的第二扣接面与该第三扣接部的第三扣接面相互抵靠,以达到精确、稳定扣接的功效。或使该帽盖的第三扣接部干涉结合在该套筒的干涉部,利用该干涉部的压花面与该第三扣接部的接触端干涉结合(磨擦结合或钩合),同样能达到精确、稳定扣接的功效。再者,本创作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可以应用在表面贴装制程(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通过机械手臂将套筒固定组件吸取到第一物体的第一组接孔, 并通过焊接制程使套筒的第二端焊接在第一物体的第一组接孔,在这样的表面贴装制程 (SMT)当中,利用上述稳定扣接的功效,能防止该帽盖脱离该套筒的第二扣合部或干涉部, 进一步达到顺利实施表面贴装制程的功效。

图1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一。图4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二。图5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阶级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凹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施力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二扣接部立体图。图9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二扣接部剖面图。图10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二扣接部的动作示图一。图11为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二扣接部的动作示图二。图12为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一。图13A为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二。图13B为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创作应用在料带或料盘的组合及动作示意图。图15为本创作应用在表面贴装制成的组合及动作示意图。图16为本创作安装在第一物体的组合示意图。图17为本创作用于锁合或扣合第二物体的组合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44]1套筒[0045]11笛一總弟 漸[0046]12Λ-Λ- ~·上山弟一兄而[0047]13通孔[0048]14外直筒面[0049]15第一扣接部[0050]151第一凸部[0051]16第二扣接部[0052]161第二扣接面[0053]162第二凸部[0054]163阶级部[0055]164凹部[0056]165切槽[0057]17干涉部[0058]171压花面[0059]2固定组件[0060]21施力部[0061]211防转压纹[0062]212防转凸部[0063]22锁合杆[0064]221长杆[0065]222螺纹柱[0066]3帽盖[0067]31基部[0068]32侧壁[0069]33扣接片[0070]34第三扣接部[0071]341第三扣接面[0072]342接触端[0073]4弹性组件[0074]5料带或料盘[0075]51容置槽[0076]6机械手臂[0077]10第一物体[0078]101第一组接孔[0079]20第二物体[0080]201第二组接孔[0081]为充分了解本创作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创作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创作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第一较佳实施例至少包含有套筒1、固定组件2及帽盖3,其中该套筒1为中空筒,其包含有第一端11,相反于第一端11的第二端12,连通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的通孔13,设于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之间的外直筒面14,形成在外直筒面14的第一扣接部15及第二扣接部16,其中,第一扣接部15位于靠近第一端11处,而第二扣接部16位于第一扣接部15与第二端12之间,而且第二扣接部16具有相反于第一端11或第一扣接部15的第二扣接面161,第二扣接面161并构成与外直筒面14呈垂直的结构,从而可利用套筒1的第二端12安装于第一物体的第一组接孔。该固定组件2包含有施力部21及连接在施力部21 —端的锁合杆22,锁合杆22较佳的实施例包含有长杆221及位于长杆221上的螺纹柱222或弹性扣接体,并将锁合杆22 活动地穿置在套筒1的通孔13之中,使施力部21延伸出套筒1的第一端11,从而可以利用锁合杆22穿过套筒1及第一物体的第一组接孔,进而锁合或扣合在第二物体的第二组接孔。该帽盖3包含有组合在固定组件2施力部21的基部31及环绕连接于基部31周围的侧壁32,使侧壁32朝向套筒1的第一端11延伸,在侧壁32相反于基部31的一端设有整圈或二片或二片以上的扣接片33,各扣接片33的内侧面凸设有用于扣合在套筒1第一扣接部15与第二扣接部16的第三扣接部34,而且第三扣接部34具有对应上述第二扣接面 161的第三扣接面341。由上述的套筒1、固定组件2及帽盖3即组成本创作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 参照图4所示,可在本创作制造及组装完成时,先通过外力朝向套筒1压缩帽盖3及固定组件2,使帽盖3的第三扣接部34扣合在套筒1的第二扣合部16,并利用第二扣合部16的第二扣接面161与第三扣接部34的第三扣接面341相互抵靠,以达到缩小本创作套筒固定组件,及使帽盖3的第三扣接部34精确、稳定地扣接在套筒1的第二扣合部16的功效。参照图1、图3、图5及图6所示,本创作该套筒1的第一扣接部15较佳的实施例为凸出外直筒面14的第一凸部151,该第一凸部151环绕于外直筒面14,如此使帽盖3的第三扣接部34脱离套筒1的第二扣合部16时,可以再扣合在第一扣接部15,以防止帽盖3 及固定组件2脱离套筒1。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创作该固定组件2的施力部21较佳的实施例为圆柱体, 并可在施力部21表面设有与帽盖3的基部31构成轴向及径向干涉的防转压纹211。或如图5及图6所示,也可在施力部21设有与帽盖3的基部31构成轴向及径向干涉的防转凸部212。或图7所示,也可使施力部21构成为多边形体,以与帽盖3的基部31构成轴向及径向干涉,达到防止固定组件2与帽盖3彼此松动的功效。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创作该套筒1的第二扣接部16较佳的实施例为凸出外直筒面14的第二凸部162,而且第二凸部162可实施为环绕于外直筒面14,如此在第二凸部 162构成上述相反于第一端11或第一扣接部15的第二扣接面161,用以与帽盖3的第三扣接部34相互扣合。参照图5所示,本创作该套筒1的第二扣接部16较佳的实施例为凹入外直筒面14的阶级部163,而且该阶级部163可实施为环绕在外直筒面1,如此在阶级部163构成上述相反于第一端11或第一扣接部15的第二扣接面161,用以与帽盖3的第三扣接部34相互扣合。参照图6所示,本创作该套筒1的第二扣接部16较佳的实施例可为凹入外直筒面 14的凹部164,而且该凹部164可实施为环绕于外直筒面1,如此在凹部164构成上述一相反于第一端11或第一扣接部15的第二扣接面161,用以与帽盖3的第三扣接部34相互扣合。参照图8及图9所示,该套筒1的第二扣接部16较佳的实施例可为凸出外直筒面 14的第二凸部162,该第二凸部162环绕于外直筒面14,如此在第二凸部162构成上述相反于第一端11或第一扣接部15的第二扣接面161,并在第二凸部162设有可供帽盖3扣接片 33及第三扣接部34通过的切槽165 ;因此,参照图10及图11所示,在压缩帽盖3时可使第三扣接部34先通过切槽165,然后再扭转帽盖3致使第三扣接部34扣合在第二凸部162的第二扣接面161 ;反之,再反转帽盖3时,可使第三扣接部34脱离第二凸部162的第二扣接面161,以解除扣合状态。再参照图1至图9所示,基于上述的结构特征,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更可包含有弹性组件4,该弹性组件4套置在固定组件2或套筒1的螺旋弹簧,并使弹性组件4 一端顶抵在套筒1,而相反的另一端顶抵在固定组件2的施力部21或帽盖3的选定处,从而当帽盖3被施以外力(拉出或扭转)致使第三扣接部34脱离套筒1的第二扣接部16时,可利用弹性组件4顶推致使第三扣接部34扣合于第一扣接部15。参照图12及图13所示,本创作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第二较佳实施例同样至少包含有套筒1、固定组件2及帽盖3,其中该套筒1如同第一较佳实施例同样包含有第一端11、第二端12、通孔13、外直筒面14及第一扣接部15,只是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扣接部16改变实施为干涉部17,该干涉部17可凸出于外直筒面14,而且该干涉部17具有形成在外直筒面14的压花面171。该固定组件2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另赘述。而该帽盖3同第一较佳实施例一样包含有基部31、侧壁32、扣接片33及第三扣接部34,其中, 该第三扣接部34实施有一对应靠合在该套筒1干涉部17的压花面171的接触端342。因此,同样能组成本创作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利用干涉部17的压花面171与第三扣接部34的接触端342相互结合,以达到缩小本创作套筒固定组件,及使帽盖3的第三扣接部;34精确、稳定地扣接在套筒1干涉部17的功效。参照图12及图13A所示,本创作该套筒1的干涉部17较佳的实施例可将压花面 171实施为凹纹或凸纹,利用凹纹或凸纹结构与帽盖3第三扣接部34的接触端342相互结合,而且当施加反向的外力时,可使第三扣接部34的接触端342脱离压花面171,并移动并且扣合于套筒1第一扣接部15 (如图12所示)。参照图13A所示,本创作该帽盖3第三扣接部34的接触端342可实施为磨擦结合在压花面171。或参阅图1 所示,该第三扣接部34的接触端342也可实施为钩合在压花面171的凹纹或凸纹,都能达到精确、稳定地扣接在套筒1干涉部17的功效。再参照图12示,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同样更可包含有弹性组件4,该弹性组件4 的结构及功能与前述相同,不再赘述。另外参照图14所示,本创作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应用在表面贴装制程(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时,是将本创作的套筒固定组件放置在一料带或料盘5 的容置槽51内,并使用外膜封装料带或料盘5的容置槽51。因此,参照图14及图15所示, 在进行表面贴装制程(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时,可通过机械手臂6将本创作套筒固定组件吸取到第一物体10的第一组接孔101,并通过焊接制程使套筒1的第二端12焊接在第一物体10的第一组接孔101上,在这样的表面贴装制程(SMT)当中,本创作将可利用上述帽盖3第三扣接部34稳定扣接在套筒1第二扣接部16或干涉部17的功效,能防止帽盖3脱离套筒1的第二扣合部16或干涉部17,进一步达到顺利实施表面贴装制程的功效。再参照图16及图17所示,当本创作套筒1的第二端12完成焊接在第一物体10 的第一组接孔101后,可通过外力(拉力或扭转)使脱离套筒1的第二扣合部16 (或干涉部17),并使固定组件2的锁合杆22反向缩到第一组接孔101。当第二物体20的第二组接孔201对齐锁合杆22时,就可再施以外力致使锁合杆22锁合或扣合在第二物体20的第二组接孔201,如此完成组接第一物体10与第二物体20的功能。如上所述,本创作完全符合专利三要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新颖性和创造性而言,本创作借着套筒、固定组件及帽盖的改进结构,致使该套筒固定组件制成时,使该帽盖压缩扣合在该套筒,用以缩小套筒固定组件的体积,并放置安装在一料带或料盘的容置槽内,以使该套筒固定组件适于应用在表面贴装制程,可将该套筒固定组件焊接在第一物体上,并能达到精确、稳定扣接及顺利实施表面贴装或其它制程等功效。就实用性而言,利用本创作所衍生的产品,当可充分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本创作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然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创作,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创作的范围。应注意的是,所有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创作的范畴内。因此,本创作的保护范围当以下文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10
权利要求1.一种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用于安装在第一物体,并用以锁合第二物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套筒,该套筒包含有第一端,相反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连通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的通孔,设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外直筒面,形成在该外直筒面的第一扣接部及第二扣接部,该第一扣接部位在靠近该第一端,该第二扣接部位在该第一扣接部与该第二端之间, 该第二扣接部具有相反于该第一端的第二扣接面;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含施力部及连接在该施力部一端的锁合杆,该锁合杆活动地穿置在该套筒的通孔中,该施力部延伸出该套筒的第一端;及帽盖,该帽盖包含组合在该固定组件施力部的基部及环绕连接于该基部的侧壁,该侧壁相反于该基部的一端设有整圈或二片或二片以上的扣接片,该扣接片的一内侧面凸设有用于扣合在该第一扣接部与该第二扣接部的第三扣接部,该第三扣接部具有对应该第二扣接面的第三扣接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第一扣接部为凸出该外直筒面的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环绕于该外直筒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第二扣接部为凸出该外直筒面的第二凸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第二扣接部为凹入该外直筒面的阶级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第二扣接部为凹入该外直筒面的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第二扣接部设有可供该帽盖扣接片通过的切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套置在该固定组件,该弹性组件一端顶抵在该套筒,相反的另一端顶抵在该固定组件的施力部或该帽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套筒固定组件, 该套筒固定组件放置在一料带或料盘的容置槽内。
9.一种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用于安装在第一物体,并用以锁合第二物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套筒,该套筒包含有第一端,相反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连通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的通孔,设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外直筒面,形成在该外直筒面的第一扣接部及干涉部, 该第一扣接部位于靠近该第一端,该干涉部位在该第一扣接部与该第二端之间;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包含施力部及连接在该施力部一端的锁合杆,该锁合杆活动地穿置在该套筒的通孔中,该施力部延伸出该套筒的第一端;及帽盖,该帽盖包含有组合在该固定组件施力部的基部及环绕连接于该基部的侧壁,该侧壁相反于该基部的一端设有整圈或二片或二片以上的扣接片,该扣接片的内侧面凸设有用于扣合在该第一扣接部与该干涉部的第三扣接部,该第三扣接部具有对应靠合在该干涉部的接触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干涉部具有形成在该外直筒面的压花面,该第三扣接部的接触端靠合在该压花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干涉部凸出于该外直筒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第一扣接部为凸出该外直筒面的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环绕于该外直筒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干涉部的压花面为凹纹或凸纹。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扣接部的接触端磨擦结合于该干涉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扣接部的接触端钩合在该干涉部。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套筒固定组件,该套筒固定组件放置在料带或料盘的容置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扣接封装的套筒固定组件,其包含有套筒,活动地穿置在套筒中的固定组件,及组合在固定组件的帽盖;该套筒的外直筒面设有相隔一距离的第一扣接部及第二扣接部或干涉部;该帽盖具有侧壁,侧壁一端设有整圈或二片或二片以上的扣接片,扣接片凸设有用于扣合在第一扣接部与第二扣接部或干涉部的第三扣接部。从而,可以先使帽盖压缩并精确稳定地扣合在套筒的第二扣接部,缩小套筒固定组件的体积,等待套筒通过表面贴装制程(SMT)安装结合在第一物体时,再反向拉出或扭转出帽盖,如此就能再利用固定组件锁合第二物体。
文档编号F16B5/00GK202073879SQ2011201765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
发明者王鼎瑞 申请人:达霆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