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944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球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球阀。
背景技术
固定球阀,是新一代高性能球阀,主要用于流体或气体管道传输,阻断流体或气体以便维护、检修或施工,广泛应用石油炼制、燃气输送、化工、造纸、制药、水利、电力等行业。根据使用工况不同,有的球阀需要有枢轴结构,目前市场上大口径固定球阀枢轴结构主要是球体4依靠阀杆5定位,即阀杆直接插设于球体的顶部,球体依靠阀杆定位,参见附图1所示。然而,上述结构的球阀在开关过程中,阀杆不仅仅需要承受扭应力,还要承受通道压力,从而影响了阀杆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对阀杆的密封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球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球阀,包括阀体、阀座、 阀盖、球体和阀杆,阀体的上方设有压盖法兰,所述阀杆的下部围设有套筒,套筒的顶部与所述压盖法兰的底部相抵,套筒的底部与球体相抵。本实用新型在阀杆上围设了套筒,通过套筒来承受通道压力,由于套筒的顶部抵于压盖法兰的底面,而压盖法兰又与阀体固定连接,因此当阀门关闭时,由于管线压力作用于阀座,由阀座传递给球体,由球体传递给套筒,最终由阀体承受,从而避免了阀杆直接承受压力带来的问题。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和球体之间设有轴承。从而使球体和套筒转动连接,即使球体和套筒之间能相对转动,不影响球体的正常转动而实现球阀的启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的底部和球体之间设有垫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的顶面设有至少1个提拉孔。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拉孔为螺纹孔。提拉孔的作用是在球阀拆装过程中方便取出套筒。如在套筒顶面设置螺纹孔,当需要取出套筒时,可以利用螺栓拧入螺纹孔中,从而通过提拉螺栓将套筒取出;优选的,提拉孔为4个,周向均布于套筒的顶面。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在阀杆的下部围设置了套筒,阀门关闭时,由于管线压力作用于阀座,由阀座传递给球体,由球体传递给套筒,最终由阀体承受,从而避免了阀杆直接承受通道压力,延长了阀杆的使用寿命,且有利于阀杆处的密封。2、本实用新型的套筒是一个单独的部件,因而可以根据不同工况压力来选择不同的材料,经济性更好;同时也方便了套筒和压盖法兰的加工制造,节约了成本。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特别适用于制备成大口径固定球阀。
图1是背景技术中固定球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其中1、阀盖;2、阀座;3、阀体;4、球体;5、阀杆;6、压盖法兰;7、套筒;8、轴承;9、 提拉孔;10、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2、所示,一种固定球阀,包括阀盖1、阀座2、阀体3、球体4和阀杆5,阀体的上方设有压盖法兰6,所述阀杆的下部围设有套筒7,套筒的顶部与所述压盖法兰的底部相抵,套筒的底部与球体相抵。压盖法兰和阀杆之间设有填料10。所述套筒和球体之间设有轴承8。从而使球体和套筒转动连接,即使球体和套筒之间能相对转动,不影响球体的正常转动而实现球阀的启闭。所述套筒的底部和球体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套筒的顶面设有4个提拉孔9,所述提拉孔为螺纹孔,且周向均布于套筒的顶 本实用新型在阀杆上围设了套筒,通过套筒来承受通道压力,由于套筒的顶部抵于压盖法兰的底面,而压盖法兰又与阀体固定连接,因此当阀门关闭时,由于管线压力作用于阀座,由阀座传递给球体,由球体传递给套筒,最终由阀体承受,从而避免了阀杆直接承受压力带来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固定球阀,包括阀盖(1)、阀座O)、阀体(3)、球体(4)和阀杆(5),阀体的上方设有压盖法兰(6),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下部围设有套筒(7),套筒的顶部与所述压盖法兰的底部相抵,套筒的底部与球体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和球体之间设有轴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底部和球体之间设有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顶面设有至少1个提拉孔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孔为螺纹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球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盖、球体和阀杆,阀体的上方设有压盖法兰,所述阀杆的下部围设有套筒,套筒的顶部与所述压盖法兰的底部相抵,套筒的底部与球体相抵。本实用新型在阀杆上围设了套筒,因此当阀门关闭时,由于管线压力作用于阀座,由阀座传递给球体,由球体传递给套筒,最终由阀体承受,从而避免了阀杆直接承受压力,延长了阀杆的使用寿命,且有利于阀杆处的密封。
文档编号F16K5/08GK202118292SQ201120192800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
发明者杨昭斌, 陈尚东, 陈鉴 申请人: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