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滚柱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640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滚柱导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新型滚柱导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械滑轨,均是通过一滑块滑动套接在ー导轨上,这种机械滑轨,其运行过程中,需要克服滑动摩擦力,因此,消耗的动能较大。现阶段的机械设备中,通常采用滚柱线轨,其通过钢珠的滚动,实现设备部件的移动,且通过钢珠实现预加载,使导轨不易松动,并且将传统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 动能损耗,但是,这种导轨在长时间时候用,会因为摩擦损耗而导致阻尼系数降低,从而产生振动,无法通过简单调整,达到恢复原有精度的目的。也有的机械设备中,采用滑动式轨道,其动导轨和静导轨之间直接摩擦,以嵌条或自身形状的匹配来实现与压紧,动导轨和静导轨之间容易产生磨损,维修和调试极为不便,其运行性能较差。大型机床上大量使用的静压导轨是将具有一定压カ的润滑油,经过节流器输入到导轨面上的油腔中,即形成承载油膜,使导轨面之间处理纯液体摩擦状态,这种导轨对润滑系统的要求非常高,且制作エ序复杂,一旦磨损,很难修复到原始精度,且由于导轨间存在油膜,其具有一定的弹性模量,但刚性较低。总之,上述三类导轨,其维修和调试都较为麻烦,且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多热量,热量无法技术散发,影响导轨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g在于提供ー种新型滚柱导轨,其承载能力高、维修和调试方便,且具备温度调节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新型滚柱导轨,包括,
底座;
下承载板,固定在底座上;
上承载板,位于下承载板的外侧并可沿下承载板长度方向滑动,上承载板与下承载板之间设置有一沿其二者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安装槽;
鞍座,固定在上承载板的外侧,其与上承载板之间设置有一沿其二者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安装槽;
多个滚动体,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形成ー个闭合的环形槽,该多个滚动体装设在环形槽内并沿环形槽的延伸轨迹并排排列;
两热传导介质输送管,用于传导流体导热或导冷介质,该两热传导介质输送管分别置于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中,且其二者的两端分别从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的伸出的部分形成输入口和输出口。
上安装槽延伸到鞍座的两端面,下安装槽延伸到上承载板的两端面,在上承载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端座,两端座上分別开设有一半圆形的导槽,导槽的两端在端座内侧面形成两个开ロ,该两开ロ分别和与其对应的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的端部对接。下承载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安装孔,与下承载板连接的热传导介质输送管穿接固定在该安装孔中,且其管壁的外表面与安装孔的孔壁接触。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安装凹槽,下承载板嵌装在该安装凹槽中。安装凹槽的底面为ー斜面,该斜面由底座一端向另一端倾斜,下承载板的下表面为与之匹配的斜面,下承载板的厚度由安装凹槽较深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底座的截面呈“エ”字形,鞍座的截面呈“C”形,鞍座扣合在底座“エ”字形的上翼板外侧,在鞍座上翼板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下承载板、安装座的上翼板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一下承载板,鞍座的顶壁内侧面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上承载板,安装座的两侧壁内侧面分别固定有一上承载板。上承载板通过螺栓连接在鞍座上。滚动体为滚柱,多个滚柱的轴向与上承载板的宽度方向一致。滚动体为滚珠,多个滚珠被卡装在环形槽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导热介质输送管中的冷却介质将导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界,可提高导轨的运行精度及速度;
2、加工简单,同时便于安装,且调整间隙的较为方便;
3、滚柱与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为滚动摩擦,能够降低动能的损耗、以及減少噪音;
4、高度尺寸较小,能够适用于较多的机械设备;
5、可实时的调整导轨温度,増大了导轨的适用范围。


图I为本发明ー种新型滚柱导轨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I所示新型滚柱导轨的的安装示意 图3为图2中端座的首I]视 图4为本发明下承载板和底座的另ー种配合结构;
图5为本发明另ー种滚柱导轨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发明以滚柱作为滚动体的导轨机构示意 其中1、底座;11、安装凹槽;2、下承载板;21、导热介质输送管;22、安装孔;3、上承载板;31、凹槽;32、端座;321、导槽;322、开ロ ;33、管腔;4、滚柱;5、鞍座;51、凹槽;6、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ー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ー种新型滚柱导轨,其包括底座I、下承载板2、上承载板3、鞍座5、以及多个滚柱4,底座I呈ー截面为长方形的型材,下承载板2固定在其上表面上,上承载板3位于下承载板2的上方,其可沿着下承载板2的长度方向滑动,在上承载板3与下承载板2贴合的面(即上承载板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31,当下承载板2与上承载板3贴合安装后,该凹 槽31被下承载板2的上表面封盖,由此,形成一个下安装装槽;鞍座5固定在上承载板3的外侧面,其与上承载板3贴合的面(即鞍座5的下表面)开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51,该凹槽51被上承载板3的上表面封盖,由此,形成一个上安装槽。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的两端接驳,形成ー个闭合的环形槽,具体的是,凹槽31延伸到上承载板3的两端部,使得下安装槽在上承载板3的两端分别具有ー开ロ,而凹槽51延伸到鞍座5的两端部,使得上安装槽在鞍座5的两端部分别具有ー开ロ,上承载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端座32,结合图3所示,端座32内部设置有一半圆形的导槽321,该半圆形导槽321的两端在端座32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上下两个开ロ 322,其中上部的开ロ 322与凹槽51端部开ロ对接,即使得导槽321上部与上安装槽无缝接驳,与此相同的,下部的开ロ 322与凹槽31端部开ロ对接,使导槽321下部与下安装槽无缝接驳,如此,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座32上的导槽321对接,形成一个环绕在上承载板3外部的封闭且闭合的环形槽,且该环形槽的长度方向与上承载板3的长度方向一致。上述的多个滚柱4的轴向与上承载板3的宽度方向一致,其均嵌装在上述的环形槽中,并且该多个滚柱4沿着环形槽的延伸轨迹并排排列。在上述的下承载板2内置有一导热介质输送管21,该导热介质输送管21的两端分别伸出下承载板2的两端,且导热介质输送管21伸出下承载板2两端的部分分别为冷却液输入口和冷却液输出口,其中冷却液输入口和冷却液输出口将导热介质输送管21连通在一制造冷却液的制冷设备回路中,制冷设备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冷却液输送到导热介质输送管21中。为了便于安装,在下承载板2上设置有一安装孔22,该安装孔22沿下承载板2的长度方向延伸,导热介质输送管21为一直线管,其穿接在安装孔22中,并且导热介质输送管21的外壁与安装孔22的内壁紧密接触;上承载板3内开设有一管腔33,该管腔33在上承载板3的两端开ロ,导轨运行吋,从该管腔33的一端输入冷却液,冷却液与上承载板3产生热交换并带动上承载板3的热量后,经由管腔的另一端输出。在ー些寒冷的地域使用吋,需要上承载板3上承载板3的管腔33以及下承载板2的导热介质输送管21输入和下承载板2具有一定的温度,才能保持导轨正常运行,可使用制热的导热介质,例如导热油等,使得上承载板3和下承载板2在一恒温状态下工作。上述导热或导冷介质可以采用流体类介质,例如水、气体、油等。可将管腔33和导热介质输送管21加工成弯曲状的管路,一增大热传导面积,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增温或散热的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管腔33和导热介质输送管21。需要注意的是,管腔33和导热介质输送管21不一定是由上承载板3或下承载板2的两端部伸出,当导轨尺寸较长时,其二者的两端作为输入口和输出口的部分还可以是由上承载板3或下承载板2的侧面伸出。上述导轨在运行吋,其额定承载能力较高,并且上承载板3加工简单,因此,多个滚柱4密布排列形成的滚柱组件可以做到较大的尺寸,提高了导轨的承载能力。同吋,由于是滚动摩擦,降低动能的损耗和噪音。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导热介质输送管21中的冷却介质与导轨之间产生热交換,能够及时的带走导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提高导轨的运行速度、以及运行精度。上述结构中,上承载板3以嵌装的方式安装在鞍座5的下表面,并且使上承载板3能够完全封盖凹槽51,部分滚柱4置于凹槽51中,可将上承载板3通过螺栓紧固于鞍座5上。本发明中,在底座I的上表面加工一条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凹槽11,下承载板2的嵌装在该安装凹槽11中。如图4所示,上述的安装凹槽11的底面为ー斜面,该斜面由底座一端向另一端倾斜,下承载板2的下表面为与之匹配的斜面,下承载板2的厚度由安装凹槽11较深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下承载板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I上,沿长度方向相对于底座I移动下承载板2,即可调整下承载板2的高度位置,即能够调整下承载板2与上承载板3之间的间隙。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ー种实施方式,其底座的截面呈“エ”字形,鞍座的截面呈“C”形,鞍座扣合在底座“エ”字形的上翼板外侧,在鞍座上翼板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下承载板、安装座的上翼板两侧面下承载板组成的滑动组件来保持导轨运行的平衡性。以上方案中,是以滚柱作为本发明的滚动体,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滚动体还可以采用滚珠,滚珠被卡装在由上承载板、下承载板、鞍座以及端座形成的环形槽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新型滚柱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下承载板,固定在底座上; 上承载板,位于下承载板的外侧并可沿下承载板长度方向滑动,上承载板与下承载板之间设置有一沿其二者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安装槽; 鞍座,固定在上承载板的外侧,其与上承载板之间设置有一沿其二者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安装槽; 多个滚动体,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形成ー个闭合的环形槽,该多个滚动体装设在环形槽内并沿环形槽的延伸轨迹并排排列; 两热传导介质输送管,用于传导流体导热或导冷介质,该两热传导介质输送管分别置于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中,且其二者的两端分别从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的伸出的部分形成输入口和输出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滚柱导轨,其特征在于,上安装槽延伸到鞍座的两端面,下安装槽延伸到上承载板的两端面,在上承载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端座,两端座上分别开设有一半圆形的导槽,导槽的两端在端座内侧面形成两个开ロ,该两开ロ分别和与其对应的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的端部对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滚柱导轨,其特征在于,下承载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安装孔,与下承载板连接的热传导介质输送管穿接固定在该安装孔中,且其管壁的外表面与安装孔的孔壁接触。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滚柱导轨,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安装凹槽,下承载板嵌装在该安装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滚柱导轨,其特征在干,安装凹槽的底面为ー斜面,该斜面由底座一端向另一端倾斜,下承载板的下表面为与之匹配的斜面,下承载板的厚度由安装凹槽较深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滚柱导轨,其特征在于,底座的截面呈“エ”字形,鞍座的截面呈“C”形,鞍座扣合在底座“エ”字形的上翼板外侧,在鞍座上翼板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有ー下承载板、安装座的上翼板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一下承载板,鞍座的顶壁内侧面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上承载板,安装座的两侧壁内侧面分别固定有一上承载板。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滚柱导轨,其特征在于,上承载板通过螺栓连接在鞍座上。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滚柱导轨,其特征在于,滚动体为滚柱,多个滚柱的轴向与上承载板的宽度方向一致。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滚柱导轨,其特征在于,滚动体为滚珠,多个滚珠被卡装在环形槽内。
全文摘要
新型滚柱导轨,包括,底座;下承载板,固定在底座上;上承载板,位于下承载板的外侧并可沿下承载板长度方向滑动,上承载板与下承载板之间设置有一沿其二者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安装槽;鞍座,固定在上承载板的外侧,其与上承载板之间设置有一沿其二者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安装槽;多个滚动体,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槽,该多个滚动体装设在环形槽内并沿环形槽的延伸轨迹并排排列;两热传导介质输送管,分别置于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中,且其二者的两端分别从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的伸出的部分形成输入口和输出口。本发明具有较高的运行精度及速度,且能够有效降低动能损耗及噪音,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F16C29/04GK102748386SQ201210249818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陈意民 申请人:陈意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