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连接弯管、双料管及双料管的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5538524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连接弯管、双料管及双料管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连接弯管、双料管及双料管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浙青搅拌站的浙青管道和重油管道,需要导热油流层对其进行加热和保温,因此,浙青管道和重油管道通常是采用具有双层通道的双料管,其中间通道用于输送浙青或重油,外围管道为导热油流层。在管道延伸处,无论是直管还是弯道相接处,导热油流层都要采用独立的分支小油管进行过渡连接。现有的这种过渡连接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I.在相邻两根钢管间,既有主物料浙青(或重油)管道的大法兰连接,又有辅物料导热油管道的小法兰连接,螺栓连接孔位置不易保证,因而不能排除现场焊接,管路安装连接不方便,导致现场安装周期长。2.由于在连接处主辅物料分开输送,浙青管外露部分没有被导热油包裹覆盖,使浙青管的加热保温效果差。3.导热油在过渡连接处,由于采用分支小油管,流体截面较原截面急剧减小,同时还要通过许多90°弯头,这就使导热油的管路阻力增大,导致高位主路的浙青管路其浙青加热保温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层连接弯管、双料管及其连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料管保温效果差、导热油管路压力损失大、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连接弯管,用于连接双料管,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双料管的内层管的内层弯管;用于连接所述双料管的外层管的外层弯管,所述外层弯管套设在所述内层弯管上,所述外层弯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过渡斜管,所述过渡斜管的至少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弯管与所述外层弯管之间不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斜管的两侧端面互不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斜管的两侧端面均为倾斜面,且所述过渡斜管的沿轴向的截面轮廓为等腰梯形。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弯管包括3个过渡斜管。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斜管之间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弯管为标准弯头。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双料管,包括内层管和套设在所述内层管上的外层管,所述双料管采用如上所述的双层连接弯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料管与所述双层连接弯管焊接。相应地,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双料管的连接方法,用于连接如上所述的双料管,包括步骤I,将所述过渡斜管套设于所述内层弯管上;步骤2,将所述内层弯管与所述双料管的内层管连接;步骤3,将所述过渡斜管依次连接,并将位于两端的所述过渡斜管与所述双料管的外层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弯管与所述双料管的内层管之间,和/或,所述过渡斜管与所述双料管的外层管之间,和/或,所述过渡斜管之间采用V型焊缝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还包括检测所述内层弯管与所述内层管连接后的密封性;和/或,所述步骤3还包括检测所述过渡斜管连接后,以及所述过渡斜管与所述外层管连接后的密封性。本发明双层连接弯管和双料管,采用内层弯管连接双料管的内层管,采用过渡斜管的组合连接双料管的外层管,过渡斜管的端面配置为斜面,从而多个过渡斜管依次连接,能够实现在弯道处连接双料管。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能够同时连接双料管的内层管和外层管,保证双料管内外层输送物料,外层用于导热油流层时,双料管保温效果好,且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结构简单,方便组装。本发明的双料管连接方法针对上述的双层连接弯管和双料管的结构特征,采用过渡斜管、内层弯管在弯道处同时连接双料管的内层管和外层管,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发明的一种双层连接弯管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双料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如背景技术中的介绍,现有的双料管包括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在弯道处连接时,通常是借助于分支小油管临时代替外层管道,作为导热油流层。根据数学的微积分原理,在弯道处,连续设置多个斜率不同的直线管(即下文提到的过渡斜管),代替分支小油管,作为外层管道,就能够实现弯道处的过渡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层连接弯管的实施例,该双层连接弯管用于连接双料管1,包括用于连接双料管I的内层管11的内层弯管2 ;用于连接双料管I的外层管12的外层弯管3,外层弯管3套设在内层弯管2上,外层弯管3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过渡斜管31,过渡斜管31的至少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
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采用内层弯管2连接双料管I的内层管11,采用过渡斜管31的组合连接双料管I的外层管12,过渡斜管31的端面配置为斜面,从而多个过渡斜管31依次连接,能够实现在弯道处连接双料管I。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能够同时连接双料管的内层管和外层管,保证双料管内外层输送物料,外层用于导热油流层时,双料管保温效果好,且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结构简单,方便组装。下面以用于连接双料管的形式,详细介绍双层连接弯管的优选实施例。如图I所示,两段双料管I在弯道处采用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实现连接。该双层连接弯管包括内层弯管2和外层弯管3,内层弯管2优选为标准弯头,其两端分别与双料管I的内层管11连接;外层弯管3包括3节过渡斜管31,两端的过渡斜管31分别与双料管I的外层管12连接。双层连接弯管的内层弯管2与外层弯管3之间互不接触,并且在外·层弯管内径既定的情况下,二者之间的空隙尽可能的大,保证充分的流通空间。过渡斜管31的两侧端面均为斜面,其沿过渡斜管31轴向的截面(即过渡斜管31的纵截面)轮廓呈等腰梯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过渡斜管31的两侧端面的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过渡斜管31的数量、双料管I的弯道处半径等的不同而改变。另外,过渡斜管31的纵截面轮廓为等腰梯形是一种最佳的实施方案,便于过渡斜管31组合形成与内层弯管2相配合的弧度,两侧端面均为斜面时,并非局限于其纵截面轮廓为等腰梯形,在设计需求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一侧端面为斜面,另一侧端面为垂直于过渡斜管31的轴向的垂直面,即纵截面轮廓形成直角梯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两侧端面不平行即能够实现多个过渡斜管31依次连接形成与内层弯管2配合的弧度。所述的过渡斜管31可以从管径适合的钢管或其他管道上直接截取获得。以浙青搅拌站的浙青管道和重油管道为例,采用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连接好后,内层弯管2与双料管I的内层管12连通,用于输送主物料浙青,过渡斜管31组成的外层弯管3与双料管I的外层管连通,外层弯管3与内层弯管2之间的间隙作为导热油流层,输送辅物料导热油。该连接管路能够同步输送主物料和辅物料,在双料管的弯道处避免使用分支小油管,保证浙青的保温效果,同时保证辅物料的输送管路畅通,避免出现导热油管路阻力增大情况,保证高位主路的浙青管路其浙青加热保温效果。该实施例中的各连接管之间均采用焊接。本实施例中采用了 3节过渡斜管31,还可以根据弯道半径等其他因素的需求采用两节或三节以上的过渡斜管31。然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考虑到焊接本身密封性,因此,过渡斜管31的数量配置通常是在能够满足弯道过渡,且不与内层弯管2接触的前提下,优选尽可能少的使用过渡斜管31。基于该双层连接弯管,本发明还相应地提供了一种双料管,其在弯道处采用上述双层连接弯管连接,实现主辅物料同步输送,保证浙青的加热保温效果,且避免与分支小油管类似的在输送管路中增大阻力,有效防止因结构复杂导致安装不便。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或者采用该双层连接弯管连接的双料管,具有以下优点I、避免在双料管的弯道连接处使用分支小油管,方便了安装,取消了现场配焊,便于实现管道模块化,可缩短浙青搅拌站的安装周期;2、在双料管弯道处,输送热油的外层管道全程包裹覆盖住了主物料输送管道,使浙青(重油)的加热保温效果提高;3、在双料管弯道处,热油管道在相邻浙青(重油)管道之间过渡连接的截面面积不会急剧减小(现有的分支小油管会导致截面面积减小),避免了过多的弯头连接,热油管道的压力损失大为减少; 4、在整个管路中,节省了分支小油管,小法兰、密封缠绕垫及连接紧固件,还可免去高位主楼因热油压力不够而追加的热油泵设置,降低管路的制造成本。基于上述双层连接弯管和/或双料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双料管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将过渡斜管31套设于内层弯管2上;步骤2,将内层弯管2与双料管I的内层管连接;步骤3,将过渡斜管31依次连接,并将位于两端的过渡斜管31与双料管I的外层管12连接。该方法很容易实现上述双料管的连接,使得双料管实现上述的同步顺畅输送主辅物料和保证加热保温效果。该方法中的所述管路之间的连接优选焊接,即内层弯管2与双料管I的内层管11之间为焊接,过渡斜管31与所述双料管I的外层管12之间为焊接,过渡斜管31之间也采用焊接。焊接时,为了实现更好的焊接效果,各管路之间连接处采用V型焊缝,该V型焊缝可以是开设在两相邻管路之一或者二者上的V型坡口。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组装过程中可以是所有管路之间均采用上述方式焊接,也可以是其中的部分管路之间采用上述方式焊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连接后的管路的密封性,并避免整体连接完工后因发现密封性问题而返工,提高工作效率,实际组装过程中,检测密封性工作分阶段进行,具体地,在步骤2的将内层弯管2与双料管I的内层管连接后,优选对连接后的内层管路进行密封检测,例如进行O. SMPa压力试验检测。同样,在过渡斜管31与双料管I的外层管12连接后,优选对连接后的外层管路进行密封检测,例如进行O. SMPa压力试验检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层连接弯管,用于连接双料管(1),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连接所述双料管(I)的内层管(11)的内层弯管(2); 用于连接所述双料管(I)的外层管(12 )的外层弯管(3 ),所述外层弯管(3 )套设在所述内层弯管(2)上,所述外层弯管(3)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过渡斜管(31),所述过渡斜管(31)的至少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连接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弯管(2)与所述外层弯管(3)之间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连接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斜管(31)的两侧端面互不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连接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斜管(31)的两侧端面均为倾斜面,且所述过渡斜管(31)的沿轴向的截面轮廓为等腰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连接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弯管包括3个过渡斜管(31)。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连接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斜管(31)之间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层连接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弯管(2)为标准弯头。
8.—种双料管,包括内层管(11)和套设在所述内层管(11)上的外层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料管(I)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层连接弯管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料管(I)与所述双层连接弯管焊接。
10.一种双料管的连接方法,用于连接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料管(1),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I,将所述过渡斜管(31)套设于所述内层弯管(2)上; 步骤2,将所述内层弯管(2 )与所述双料管(I)的内层管(11)连接; 步骤3,将所述过渡斜管(31)依次连接,并将位于两端的所述过渡斜管(31)与所述双料管(I)的外层管(1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弯管(2)与所述双料管(I)的内层管(11)之间,和/或,所述过渡斜管(31)与所述双料管(I)的外层管(12)之间,和/或,所述过渡斜管(31)之间采用V型焊缝焊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还包括检测所述内层弯管(2 )与所述内层管(11)连接后的密封性;和/或, 所述步骤3还包括检测所述过渡斜管(31)连接后,以及所述过渡斜管(31)与所述外层管(12)连接后的密封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连接弯管、双料管及双料管的连接方法。该双层连接弯管用于连接双料管,包括用于连接双料管的内层管的内层弯管;用于连接双料管的外层管的外层弯管,外层弯管套设在内层弯管上,外层弯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过渡斜管,过渡斜管的至少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从微积分原理得到启示,采用内层弯管及多个过渡斜管组合分别连接双料管的内层管和外层管,实现在弯道处连接双料管。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能够同时连接双料管的内层管和外层管,保证双料管内外层输送物料,外层用于导热油流层时,双料管保温效果好,且本发明的双层连接弯管结构简单,方便组装。
文档编号F16L43/00GK102900911SQ2012103563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1日
发明者周定明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