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3084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涉及一种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用于在炭黑生产中减少从空气预热器到反应炉热空气的管道温度下降,属于炭黑生产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炭黑生产过程中,从空气预热器到反应炉的热风管道普遍采用SU304不锈钢制作,其一次性投入较大,保温效果较差,从空气预热器到反应炉进口的温降一般都在 150-200°C左右。另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金属外壳内衬纤维棉,砌耐火砖,这种做法整体结构稳定性差,密封不好,容易局部产生裂缝,施工难度大,实际工业应用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0003]众所周知,在炭黑生产中热风的温度和燃料油的使用量一般成反比的关系,即热风进反应炉的温度越高,燃料油使用量越少,生产成本越低,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能够更有效保持热风温度的热风管道。发明内容[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需要,本实用提供了一种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能够有效降低炭黑生产中减少从空气预热器到反应炉热空气的温差,从而降低了燃料油的消耗,并且整个结构采用浇注,整体结构稳定,密封好,施工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0006]一种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外壳为卷制钢板,内部为3层耐火材料层。[0007]当制备上述管道时,将最内层的管道依次铺设、浇筑三层耐火材料层,然后将耐火材料与钢壳一体化浇注,用铆钉连接或者焊接等连接安装即可。[0008]在本实用中,所述外壳为Q235钢板卷制。[0009]在本实用中,内部的3层耐火材料层,自外壳向内(即自外壳的钢板到内部中心的管道)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其中第一层为轻质隔热浇注料层;第二层为轻质耐火浇注料层;第三层为刚玉莫来石砖层。[0010]其中,所述轻质隔热浇注料层密度为0.7g/cm3 ;所述轻质耐火浇注料层密度为I.Og/cm3。[0011]在本实用中,所用的轻质隔热浇注料层、轻质耐火浇注料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例如常见的轻质隔热浇注料层通常有珍珠岩隔热浇注料、蛭石隔热浇注料、硅藻土隔热浇注料、轻质砖砂隔热浇注料、陶粒隔热浇注料等,这些均在商业上有成熟的产品广为销售;轻质耐火浇注料,例如膨胀珍珠岩耐火浇注料、粘土高铝耐火浇注料、漂珠与膨胀珍珠岩混合耐火浇注料等,在商业上也广为销售,均为本领域技术员可采用。其中所用的刚玉莫来石砖是一种广为使用的高温耐火材料,其中的氧化铝含量75-90%,有众多厂商均生产此女口广叩ο[0012]采用本实用结构的热风管道,能有效保护热风在流通过程中对管壁的冲击,并且可以使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热风到反应炉进口温差在30°C左右,有效降低燃料油的使用量, 有效降低生产成本。[0013]申请人在实际使用中对比发现,本实用的热风管道节能效果明显,比不使用本管道燃料油节约15% -20%左右,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使用寿命长,正常使用可以使用 20年左右;相对于已有产品,本产品维护费用低,在正常使用时基本不需要维护。


[0014]图I为本实用管道的剖视图;[0015]图2为本实用管道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I,本实用的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管道外壳为厚度IOmm的钢板1, 内部有3层耐火材料,第一层是密度O. 7g/cm3的轻质隔热浇注料层2,第二层是密度I. Og/ cm3的轻质耐火浇注料层3,第三层采用刚玉莫来石砖层4。[0017]参考图2,本实用的热风管A安装在空气预热器B到反应炉C之间并将二者连接, 申请人:在实验中发现,将空气预热器中的空气加热至850摄氏度,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管道时,反应炉C的空气温度为650摄氏度,即温差为200摄氏度;采用本新型的热风管道后,反应炉C的空气温度为820摄氏度,即温差为30摄氏度,由此可见,本实用的热风管道能显著降低空气预热器与反应炉之间的温差,降低燃料油的消耗。
权利要求1.一种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其特征在于外壳为卷制钢板,内部为3层耐火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Q235钢板卷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其特征在于内部的3层耐火材料层,自外壳向内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其中第一层为轻质隔热浇注料层;第二层为轻质耐火浇注料层;第三层为刚玉莫来石砖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隔热浇注料层密度为O. 7g/cm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耐火浇注料层密度为I. Og/cm3。
专利摘要本实用公开了一种内衬耐火材料碳钢热风管道,其外壳为卷制钢板,内部为三层耐火材料层。本实用公开的热风管道节能效果明显,使用寿命长,维修保养费用低。
文档编号F16L57/04GK202791146SQ20122039747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
发明者苗海龙, 徐文升, 赵存宝 申请人:山东百斯达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