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004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平衡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动平衡环。
背景技术
一般如:研磨床、车床、铣床等工作母机,其主要利用一转轴驱动一研磨砂轮或刀具等工具,经由高速旋转而对工件的表面进行加工,然而该些工具于生产过程中或其他外在因素影响可能会有些许误差值而使重心有所偏移,该些工具虽仅有微小的偏差值,但因为离心力的作用仍可能使该些工具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因重心偏移而产生剧烈振动,使整体运作旋转时有不平稳的情况。如中国台湾专利TWM319817、TWM306910号,其利用一平衡环搭配螺件的设置而调整其重心的偏移,然而于高速旋转下螺件极有可能自平衡环松脱而旋出,旋出的螺件可能会导致操作人员受伤等安全问题,又如中国台湾专利TWM336111号,其通过移动配重块的位置调整重心的偏移,而配重块通过螺件推抵钢珠与法兰相互卡抵而固定,然而此种固定方式较为不紧固,导致配重块松脱而使平衡校正较为不精准,且于高速旋转情况下螺件亦可能会旋出而导致钢珠脱落。此外,对于较大型的工作母机而言,单一配重块的重量过于单薄,对于校正的精准度仍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平衡环,能够避免配重块松脱而使平衡校正较为精准。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平衡环,包含:一环体,为一中 轴;一滑槽,以该中轴为轴环设于该环体,该滑槽内侧壁凸出有至少一凸缘而滑槽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一大径段及一小径段,该大径段位于该滑槽底部,该小径段相邻于该大径段且与该凸缘相对应;至少一配重组件,包含有一内滑块、一外滑块以及一迫紧件,该内滑块设于该滑槽的大径段,该外滑块抵靠于该凸缘背向该大径段的一面,该迫紧件穿过该外滑块、该小径段及内滑块而将该外滑块与内滑块相互迫紧。进一步地,其中该外滑块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内滑块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当该内、外滑块相互迫紧时,该外滑块的底面抵靠于该凸缘背向该大径段的一面,该内滑块的顶面抵靠于该凸缘面向该大径段的一面。进一步地,该环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一、第二表面与该中轴相互垂直,该滑槽形成于该第一表面或该滑槽形成于该第二表面。进一步地,其中该外滑块的顶面与该第一表面齐平或该外滑块的顶面与第二表面齐平。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两者的其中一个设有一刻度表。[0013]进一步地,其中该环体具有一外周面,该外周面的任一切线方向与该中轴垂直,该滑槽形成于该外周面。进一步地,其中该外滑块的顶面与该外周面齐平。进一步地,其中该环体的外周面设有一刻度表。进一步地,其中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两者中的至少一个朝该小径段凸伸有一凸部,该凸部与该小径段相对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平衡环供装设于一转轴或一工件的一端,通过旋松或旋紧该迫紧件,而选择性地将该配重组件于该滑槽内移动或固定,以此调整所需的配重比例,将该配重组件转轴或工件重心偏移的误差校正至平衡,使该工件或转轴于高速转动时不会因重心偏移造成不平衡或产生振动。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配重组件包含一内滑块及一外滑块,如此使配重组件的重量较高,若进行较大重量的校正时,可加快校正平衡的速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平衡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A是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配重组件组装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是图4中A部分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A是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局部放大图;图9是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配重组件组装示意图;图10是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11是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环体;11 :第一表面;12 :第二表面;13 :外周面;131 :刻度表;2 :滑槽;21:凸缘;22 :大径段;23 :小径段;3、3’配重组件;31、31’内滑块;311、311’ 顶面;[0044]312、312,:底面;313:凸部;32、32,外滑块;321、321’顶面;322、322,底面;323:凸部;33 :迫紧件;4:转轴;5 :工件;6: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为一种动平衡环,包括一环体1、一滑槽2及至少一配重组件3。该环体I为一中轴,较佳地,该环体I为圆柱状,该环体I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
11、一第二表面12以及一连接该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的外周面13,该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与该中轴相互垂直,且该外周面13的任一切线方向与该中轴垂直,较佳地,该环体I的外周面13还设有一刻度表131,该刻度表131的刻度环绕该外周面13排列。该滑槽2以该中轴为轴环设于该环体I,于本实施例中,该滑槽2形成于该环体I的外周面13,该滑槽2相对的二内侧壁分别凸出有一凸缘21,而将该滑槽2沿其高度方向设置一大径段22及一小径段23,如图4及图5所示,其中该大径段22位于该滑槽2底部,该小径段23相邻于该大径段22且与该二凸缘21相对应,换句话说,该二凸缘21所夹的区段即为该小径段23。如图2至图3所示,该配重组件3包含有一内滑块31、一外滑块32以及一迫紧件33,该内滑块31可移动地设于该滑槽2的大径段22,较佳地,该内滑块31具有一顶面311及一底面312,该外滑块32具有一顶面321及一底面322,该外滑块32以其底面322抵靠于该凸缘21背向该大径段22的一面,且该外滑块32的顶面321具有指向该刻度表131的箭头或线条等指示符号,供对准该刻度表131以利校正配重比例;该迫紧件33依序穿过该外滑块32、该小径段23及内滑块31而能选择性地将该外滑块32与内滑块31相互迫紧,使该内、外滑块31、32无法沿该滑槽2移动,其中该迫紧件33可以但不限为一螺件(如止付螺丝)。要说明的是,该外滑块32的底面322与该滑槽2的凸缘21相配合而呈弧状的表面,且其顶面321与该环体I的外周面13相配合亦呈弧状的表面,其中该外滑块32的顶面321不突出或凹陷于环体I的外周面13而与该环体I的外周面13齐平,且该迫紧件33亦不突出或凹陷于该外滑块32,使该环体I于高速旋转时不易因风切而产生噪音。再者,该内滑块31的顶面311朝该小径段23凸伸形成有一凸部313,该凸部313与该小径段23相对应,更明确地说,该内滑块31的凸部313概呈圆环状且其外径略小于该小径段23,以此方便使用者放置该内滑块31至该滑槽2内;该外滑块32的底面322朝该小径段23亦凸伸形成有一凸部323,当该内、外滑块31、32未相互迫紧时,可方便使用者调整该内、外滑块31、32沿该滑槽2移动,可理解的是,于其他可能实施例中,该内、外滑块31、32亦可不设置该凸部313,或是该内滑块31与该外滑块32其中一个设有凸部313亦无不可。如图4及图5所示,当该内、外滑块31、32相互迫紧时,该内滑块31的顶面311抵靠于该凸缘21面向该大径段22的一面,该外滑块32的底面322抵靠于该凸缘21背向该大径段22的一面,以此使该内、外滑块31、32夹持于该凸缘21的相对二侧面,且该内、外滑块31、32的凸部313、323位于该滑槽2的小径段23。实际使用时,如图1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平衡环供装设于一转轴4的一端,该转轴4用以驱动一工件5 (如研磨砂轮)转动,其中该环体I可设置有多个配重组件3,若欲调整配重比例时,可将各该配重组件3的迫紧件33旋松,而将各该配重组件3于该滑槽2内移动并参考该刻度表131的数值调整所需的配重比例,再将该迫紧件33旋紧,以此将该配重组件3依照该工件5的重心偏移的误差校正至平衡,使该工件5转动时不会因重心偏移造成不平衡或产生振动。如图7至图1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该滑槽2可形成于该第一表面11或该第二表面12,于本实施例中,该滑槽2形成于该第一表面11。此外,该配重组件3’的结构亦可加以变化(如图8A),该内滑块31’的顶面311’及底面312’为配合该环体I的圆弧面略呈弧状,如此与该滑槽2相配合而能方便置入该滑槽2 ;而该外滑块32’则未设置有凸部且其顶面321’及底面322’的轮廓亦与该环体I的第一表面11相配合而呈弧状,且该外滑块32’的顶面321’不突出或凹陷于该第一表面11而与其齐平。而其他结构及组合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便不多加复述。实际使用时,可将该环体I装设于一驱动轴6的一端,其中该环体I亦可设置有多个配重组件3’,以此将该配重组件3’依照该驱动轴6的重心偏移的误差校正至平衡。总结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平衡环通过内、外滑块31、32校正驱动轴6或工件5于高速旋转时,因重心偏移所造成的不平衡,由于该内、外滑块31、32夹持该滑槽2的凸缘且通过迫紧件33将彼此迫紧,于高速旋转时,该内滑块31便不易自该滑槽2内脱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为安全,且搭配该刻度表131可提高校正的精准度。此外,不同种类的工作母机为配合操作,装置于工作母机上的转轴4、驱动轴6或工件5的角度、位置皆有不同,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滑槽2及刻度表131可形成于该环体I的第一、第二表面11、12或外周面13其中之一,如此一来,使用者可搭配不同种类的工作母机选择所需要的动平衡环,不仅方便使用者调整配重块而能提升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配重组件包含一内滑块31及一外滑块32,相较于单一配重块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配重组件3的重量较高,若针对较大型的工作母机进行配重时,较大重量的配重不仅可提升校正平衡的精准度亦可加快校正平衡的速度,使校正平衡的效率大幅提升。再者,目前的配重块为了防止其自滑槽脱落,通常将其尺寸、轮廓大小与该滑槽紧密地配合再通过锁件固定,而通常工作母机于操作时会产生许多碎屑、灰尘或是油污等,若该些杂物卡抵于滑槽,使用者欲调整配重比例时配重块则容易卡住而无法移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滑块31因只需与该外滑块32夹持于该凸缘21即可达到相同效果,因此该滑槽2的轮廓大小不影响该配重组件3的移动,使用者于校正平衡时能顺畅地移动该配重组件3而达到省时的功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平衡环通过调整该些配重组件3,不仅能有效且精准地校正平衡的配重而达到省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亦较为安全实用,极具进步的功效。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动平衡环,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环体,为一中轴; 一滑槽,以该中轴为轴环设于该环体,该滑槽内侧壁凸出有至少一凸缘而滑槽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一大径段及一小径段,该大径段位于该滑槽底部,该小径段相邻于该大径段且与该凸缘相对应; 至少一配重组件,包含有一内滑块、一外滑块以及一迫紧件,该内滑块设于该滑槽的大径段,该外滑块抵靠于该凸缘背向该大径段的一面,该迫紧件穿过该外滑块、该小径段及内滑块而将该外滑块与内滑块相互迫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平衡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滑块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内滑块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当该内、外滑块相互迫紧时,该外滑块的底面抵靠于该凸缘背向该大径段的一面,该内滑块的顶面抵靠于该凸缘面向该大径段的一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平衡环,其特征在于,该环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一、第二表面与该中轴相互垂直,该滑槽形成于该第一表面或该滑槽形成于该第二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平衡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滑块的顶面与该第一表面齐平或该外滑块的顶面与第二表面齐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平衡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两者的其中一个设有一刻度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平衡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环体具有一外周面,该外周面的任一切线方向与该中轴垂直,该滑槽形成于该外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平衡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滑块的顶面与该外周面齐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平衡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环体的外周面设有一刻度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平衡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两者中的至少一个朝该小径段凸伸有一凸部,该凸部与该小径段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平衡环,包括一环体、一滑槽及至少一配重组件;该环体为一中轴,该滑槽以该中轴为轴环设于该环体,该滑槽内侧壁凸出至少一凸缘而将滑槽沿其高度方向设置一位于该滑槽底部的大径段及一与该凸缘相对应的小径段;该配重组件包含一内滑块、一外滑块及一迫紧件,该内滑块可移动地设于该滑槽的大径段且该外滑块抵靠于该凸缘,该迫紧件穿过该外滑块、该小径段及内滑块而能将该外滑块与内滑块相互迫紧,使该内、外滑块无法沿该滑槽移动。以此,通过移动该配重组件的位置而改变该环体的重心从而达到校正平衡的功效。
文档编号F16F15/32GK202914625SQ20122052552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
发明者杨孝晟 申请人:杨孝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