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020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驾驶员对手动变速器的操作包括选挡和换挡,目前常用的汽车手动变速器,尤其是乘用车所使用的手动变速器基本上都在换挡机构上设置配重块,以减小在换挡过程中手动换挡手柄上感觉到的换挡力的峰值。为提高换挡性能一般配重块重量都在ION以上;而且为使变速器的布置紧凑,配重块和换挡机构中的换挡转臂以及换挡转臂与换挡轴又大多是刚性连接在一起的。这样在选挡时配重块随换挡轴一起运动使选挡变的沉重,降低了选挡舒适度,而且在整车布置时需要为变速器提供足够的上部运动空间,使整车布置受到限制。如果取消配重块,那么换挡冲击导致的换挡舒适性差的问题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所以说选挡沉重的问题在手动变速器的乘用车上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随着消费者对整车驾驶的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解决上述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用来解决现有变速器存在的选挡较为沉重、占据空间比较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包括:换挡轴,可自由旋转和沿轴向移动的装配在操纵盖上;配重块,其上设有通孔,所述换挡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换挡轴上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延伸的键,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相对所述键的位置设有键槽,所述键嵌入所述键槽内;换挡转臂,与所述换挡轴刚性连接。为了防止配重块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在配重块沿轴向的底面突设有爪部,该爪部卡接在所述操纵盖的环形凹槽内。为了减小配重块转动时磨损和噪音,在所述操纵盖与所述配重块之间的换挡轴上套设有尼龙垫片。其中,上述键为矩形键或梯形键或半圆形键。其次,本实用新型中的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还包括与换挡轴刚性连接的轴套和与所述轴套连接的选挡摇臂,所述轴套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选挡摇臂上设有沿所述卡槽移动的回位销。优选的,所述卡槽为U形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纵机构,在换挡时,驾驶员通过操纵驾驶室内的换挡杆将换挡杆的运动传递到换挡转臂上,从而使换挡转臂围绕换挡轴的轴线转动。由于换挡转臂与换挡轴刚性连接,因此换挡轴也随之同步转动。由于配重块与换挡轴通过键与键槽的配合连接,因此配重块也随之同步转动 ,提高了换挡舒适性。而在选挡时,换挡轴做轴向运动,但配重块不随换挡轴运动,降低了选挡时的沉重感,同时也节省了配重块上下运动的空间,使变速器的布置更紧凑。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操纵机构包括:换挡轴1,可自由旋转和沿轴向移动的装配在操纵盖5上,操纵盖5与变速器的壳体(未图示)固定连接;配重块2,其上设有通孔21,换挡轴I穿过通孔21,换挡轴I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键11,通孔21的内壁上相对11键的位置设有键槽22,11键嵌入键槽22内;换挡转臂3,与换挡轴I刚性连接,换挡转臂3上的球销31通过未图示的拉线与驾驶室内的换挡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操纵机构,在换挡时,驾驶员通过操纵驾驶室内的换挡杆将换挡杆的运动传递到球销31上,从而使换挡转臂3围绕换挡轴I的轴线转动,由于换挡转臂3与换挡轴I刚性连接,因此换挡轴I也随之同步转动。由于配重块2与换挡轴I通过键11与键槽22的配合连接,因此配重块2也随之同步转动,提高了换挡舒适性。而在选挡时,换挡轴I做轴向 运动,但配重块2不随换挡轴I运动,降低了选挡时的沉重感,同时也节省了配重块2上下运动的空间,使变速器的布置更紧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键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键1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键、半圆形键或梯形键,或者是本领域人员可以想到的其它形状的键,只要能实现在轴向上换挡轴I与配重块2相对运动,而在周向上同步转动即可。在实际实施时,一般是在换档轴I上加工凹槽,将键11放置在换档轴I上,同时保证键11的长度能满足选档行程的要求,也就是在向上或向下选档时,键11不会从配重块2上的键槽22中脱出。另外,为保证配重块不沿轴向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配重块2沿轴向的底面突设有爪部23,该爪部23卡接在操纵盖5的环形凹槽51内。因为操纵盖5与变速器壳体是固定连接的,故配重块也就不能轴向移动。为了降低配重块2旋转时的磨损及噪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操纵盖5与配重块2之间的换挡轴I上套设尼龙垫片7。图1中的操纵机构还包括与换挡轴I刚性连接的轴套4和与轴套4连接的选挡摇臂6,选挡摇臂6上的球销61通过未图示的拉线与驾驶室内的换挡杆相连接,轴套4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41,选挡摇臂6的另一端设有沿卡槽41滑动的回位销62。这样换挡轴I的轴向运动通过选挡摇臂6的转动来实现,由于回位销62沿卡槽41滑动,在摘挡时选档摇臂较容易回位。[0023]上述实施例中的卡槽41优选为U形槽。保证在回位销62只沿周向移动,而没有相对轴套的轴向移动。下面结合图1简单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中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在具体选挡、换挡时的动作过程。例如,在选一挡时,驾驶员以一种方式操纵换挡杆使选挡摇臂6向背向读者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轴套4、换挡轴I和换挡转臂3 —起向上运动,固定在轴套上的换挡拨块在不同拨叉叉槽内移动直到选定相应的拨叉选挡完毕,此时配重块不动。然后,驾驶员以另一种方式操纵换挡杆使换挡转臂3逆时针转动,此时,换挡轴I和配重块2与换挡转臂3同步转动,带动固定在换挡轴I上的轴套4与固定在轴套4上的换挡拨块一起转动,换挡拨块拨动拨叉及同步器向一挡方向移动完成换挡。在选二挡时,驾驶员以一种方式操纵换挡杆使选挡摇臂6向背向读者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轴套4、换挡轴I和换挡摆转臂3 —起向上运动,固定在轴套4上的换挡拨块在不同拨叉叉槽内移动直到选定相应的拨叉选挡,此时配重块2不动。然后,驾驶员以另一种方式操纵换挡杆使换挡转臂3顺时针转动,此时,换挡轴I和配重块2与换挡转臂3同步转动,带动固定在换挡轴I上的轴套4与固定在轴套4上的换挡拨块一起转动,换挡拨块拨动拨叉及同步器向二挡方向移动完成换挡。另外变速器上三挡、四挡以及其它挡位的选挡、换挡与上述一挡、二挡的选挡、换挡过程类似,本实用新型再此不做赘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变速器在整个选挡过程中配重块不随换挡轴与换挡转臂做轴向运动,降低了选挡时的沉重感,同时节省了配重块轴向运动的空间,可以保证其他部件的间隙,使变速器的布置更紧凑。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轴,可自由旋转和沿轴向移动的装配在操纵盖上;配重块,其上设有通孔,所述换挡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换挡轴上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延伸的键,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相对所述键的位置设有键槽,所述键嵌入所述键槽内;换挡转臂,与所述换挡轴刚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沿轴向的底面突设有爪部,该爪部卡接在所述操纵盖的环形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纵盖与所述配重块之间的换挡轴上套设有尼龙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为矩形键或梯形键或半圆形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换挡轴刚性连接的轴套和与所述轴套连接的选挡摇臂,所述轴套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选挡摇臂上设有沿所述卡槽移动的回位销。
6.根据权 利要求5所述的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U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涉及变速器技术,用来解决现有变速器存在的选挡较为沉重、占据空间比较大的问题。该操纵机构包括换挡轴,可自由旋转和沿轴向移动的装配在操纵盖上;配重块,其上设有通孔,所述换挡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换挡轴上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延伸的键,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相对所述键的位置设有键槽,所述键嵌入所述键槽内;换挡转臂,与所述换挡轴刚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实现手动变速器的选挡、换挡。
文档编号F16H59/02GK203098822SQ2012207487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赵建军, 王慧杰, 龚正伟, 程红勤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