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020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振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降噪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中型设备上的减振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安装大中型设备时,设备与地面之间都是靠地脚螺栓固定,并同时需要采用混凝土一次灌浆和二次灌浆,并且设备与外界管道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设备的周期性的转动使其振动,从而产生很大的噪音,特别是对于安装在室内的设备,振动噪音更大,严重影响设备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设备与地面之间的地脚螺栓由于设备长时间的振动而发生断裂、设备与外界刚性连接的焊口出现裂纹是常见的现象,这就需要对设备进行重新安装,发生第二次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大大降低设备的噪音,以减少对操作人员的伤害的减振降噪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振降噪装置,设置在需要减振降噪的设备与安装面之间,所述减振降噪装置包括上端敞口的壳体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上端用于支撑抵顶所述设备的多个弹簧。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的下端通过下弹簧座与所述壳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上弹簧座,所述上弹簧座上设置有阻尼圈。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外部底面外设置有找平垫。作为优选,所述找平垫采用阻尼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四个弹簧,四个所述弹簧排列成一排,相邻两个所述弹簧之间的距离相等。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上端盖设有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内的锡纸,所述锡纸覆盖住所述弹簧。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长方体状,所述弹簧沿长方体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短侧边的中部开设有相对应的槽口,所述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弹簧的直径,所述设备的底角嵌设入所述槽口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优点。2、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简化了安装施工环节、提高了安装质量和进度,并且减振降噪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噪音对人体的伤害。3、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将原有设备与外界之间的刚性连接变为柔性连接,从而使设备的振动不会被下传到其它管路和其它设备,使其它管路和设备不受影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的局部剖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弹簧3-下弹簧座4-上弹簧座5-阻尼圈6-找平垫7-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的减振降噪装置,设置在需要减振降噪的设备与安装面之间,通常一件设备需要使用四个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四个减振降噪装置分别设置在设备的四个角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减振降噪装置包括上端敞口的壳体I和竖直设置在壳体I内的上端用于支撑抵顶所述设备的多个弹簧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弹簧2的下端通过下弹簧座3与壳体I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同时弹簧2的上端设置上弹簧座4,上弹簧座4上设置有阻尼圈5。上弹簧座3和下弹簧座4根据弹簧2的 尺寸进行设计。为了进一步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还可以在壳体I的外部底面外设置有找平垫6。找平垫6优选采用阻尼材料制成。采用阻尼材料制成的找平垫6具有两种作用:1、可自动对地面(设备的安装平面)的不平度进行调节,调节精度1-2mm/1OOOmm ;2、可吸收振动能量。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设备主要应用于各种行业的大中型动设备上,壳体I的尺寸、规格、材质的设计应根据设备的具体尺寸决定,而弹簧2则应根据设备自身的重量选择,如果设备的重量较重,则选择刚度大、直径大的较大弹簧或增加弹簧的数量,相反,则选择刚度小、直径小的较小弹簧,并且要保证弹簧2能及时吸收设备的振动能,有要保证弹簧2不被压并,同时应该使弹簧2的固有频率远大于设备传递给它的振动频率,以避免共振。以油田天然气压缩机和注水泵为例,弹簧2选择极限高为b=5.3mm,直径d=19.5mm,弹簧2的自由长度为h=5.3 X 19.5=103mm,节距N=29.5,刚度k=816N,弹簧2的最大压缩量L=13mm,最大直径Dmax=IOOmm,弹簧2的固有频率为27Hz,远大于设备传递给它的频率(12.7Hz),从而保证了该弹簧2不发生共振现象,经现场试验,该减振降噪装置是安全的、可靠的。原来的振动噪音为107分贝,改用该减振降噪装置后,振动噪音为67分贝,降低了40分贝,噪音降低明显,噪音对人体的伤害大大减小。减振降噪的基本原理:当设备运转时,设备的零部件的运动(比如活塞的往复运动,曲轴的周期性转动等),都会产生周期性的驱动力,使设备产生振动和噪音,设备的振动能量,首先被阻尼圈5吸收部分能量,其余能量被弹簧2吸收,变为弹性能,也就是弹簧2储存了该能量,当设备的振幅较小或振幅为负值时,再释放之,其小部分能量被由阻尼材料制成的找平垫6吸收,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振动带来的噪音,起到了很好的减振降噪的效果。[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出的壳体I为长方体状,弹簧2为四个,四个弹簧2沿长方体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排,为了保证支撑的平稳性起见,提高抗振减噪的效果,最好使相邻两个弹簧2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短侧边的中部开设有相对应的槽口 7,槽口 7的宽度大于弹簧2的直径,在使用时,设备的底角嵌设入槽口 7内。另外,为了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壳体I内,影响抗振减噪装置的使用效果,作为优选,壳体I的上端盖设有防止灰尘进入壳体I内的锡纸(图中未示出),所述锡纸将覆盖住所有的弹黃2。效益对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前的费用:需6套地脚螺栓,270 X 6=1620元;挖坑人工费270 x 2=540元;一次灌浆人工费270 x 2=540元;车辆台班费470 X 2=940元;设备找平用垫铁70 x 45=3150元;二次灌浆人工费270 x 2=540元;二次灌浆车辆台班费470 X 2=940元;两次灌浆间隔4天。灌浆材料费470元;其它费用2700元,合计11440元人民币。由于振动而引起的地脚螺栓断裂,引起二次安装费用,拆卸费用:人工费7 X 270=1890元,车辆台班费,客货2 x 470=940元,吊车台班1270元,再安装费用11440元,合计15540元,按每三年一次,年均5180元。总合计16620元人民币。本实用新型的抗振减噪装置的费用:外壳费310元,弹簧费16 X 50=800元,弹簧座费47 x 32=1504元,阻尼材料费77元。总合计2691元人民币。两者对比一次安装费用节省13929元人民币。最重要的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抗振减噪装置后,简化了施工环节,提高了安装质量和进度,减振降噪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噪音对人体的伤害,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本实用新型的抗振减噪装置根据设备的重量和振动频率不同,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壳体I的结构并相应调整弹簧2的参数(和数量),以满足大中型动设备的减振降噪及安装的需求,本实用性的抗振减噪装置适用于各种行业的大中型动设备的安装。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减振降噪装置,设置在需要减振降噪的设备与安装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降噪装置包括上端敞口的壳体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上端用于支撑抵顶所述设备的多个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下端通过下弹簧座与所述壳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上弹簧座,所述上弹簧座上设置有阻尼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底面外设置有找平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垫采用阻尼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四个弹簧,四个所述弹簧排列成一排,相邻两个所述弹簧之间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盖设有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内的锡纸,所述锡纸覆盖住所述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长方体状,所述弹簧沿长方体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短侧边的中部开设有相对应的槽口,所述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弹簧的直径,所述设备的底角嵌设入所述槽口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降噪装置,设置在需要减振降噪的设备与安装面之间,所述减振降噪装置包括上端敞口的壳体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上端用于支撑抵顶所述设备的多个弹簧。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简化了安装施工环节、提高了安装质量和进度,并且减振降噪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噪音对人体的伤害。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装置将原有设备与外界之间的刚性连接变为柔性连接,从而使设备的振动不会被下传到其它管路和其它设备,使其它管路和设备不受影响。
文档编号F16F15/04GK203115005SQ20122074876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陈社谦, 王永军 申请人:陈社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