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流体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089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流体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流体控制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流体如气体、液体的传输过程中,常常通过一控制阀的活塞来回进行开 启和关断,其中控制阀的电磁阀驱动活塞来回运动对阀体进行打开和关闭。
然而,当需要长时间进行间歇工作的机械设备上使用上述控制阀,尤其是频繁开 启和关闭的环境中,阀体极易引起疲劳变形,致使控制阀的电磁阀线圈烧毁,阀体使用寿命 大大缩短,影响正常的生产。另外,当切换速度要求较高时,容易造成控制阀开启时流体未 完整流出就被关闭,导致流体流动不流畅,降低了控制阀的控制精度。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
一种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包括一阀体及一阀芯,该阀体设有一收容腔,该阀芯收容 于该阀体的收容腔内并与该阀体的两端枢接,该阀芯通过一驱动装置相对该阀体转动,该 阀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收容腔的一流体输入口及一流体输出口,所述阀芯的上设有一输 入通道、一输出通道及一连接该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连接通道;当阀芯相对阀体旋转一 定角度时,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连通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入口,所述阀芯的输出通道连通所 述阀体的流体输出口,流体自阀体的流体输入口流经阀芯的输入通道、连接通道、及输出通 道后从阀体的流体输出口流出,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当阀芯相对阀体旋转 到另一角度时,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与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入口断开,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 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分布呈弧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均沿阀芯的圆周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弧长相同且对齐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道分布连接所述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道分布连接所述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同一侧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出口的数量为二,所述流体输出口分布位于流体输 入口的两侧;所述阀芯的输出通道及连接通道的数量为二,所述输出通道位于所述输入通 道的两侧且分布对应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出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底端设有一连通所述收容腔的注油口以注入润滑介质,所述 阀体两端固定有油封圈以密封所述润滑介质,所述阀芯表面设有轴向的储油槽以引导所述 润滑介质充设于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之间。
一种旋转式流体控制阀,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包括一阀体及一圆柱状的阀芯,该 阀体设有一收容腔,该阀芯间隙配合地收容于该阀体的收容腔内并与该阀体的两端枢接, 该阀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收容腔的一流体输入口及一流体输出口,所述阀芯的上设有一弧形的输入通道、一弧形的输出通道及一连接该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连接通道,该阀体 的流体输入口对应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所在圆周,该阀体的流体输出口对应所述阀芯的输 出通道所在圆周,该阀芯相对所述阀体旋转以切换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的开启状态与关闭 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弧长相同且对齐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通过阀芯与阀体的相对旋转,切换该旋转 式流体控制阀的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为本发明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的一端面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的耐磨圈的结构示意图。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的油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更清晰地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 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 主要包括一阀体10、穿设该阀体10的阀芯20、及连接该阀芯20的驱动装置30。该驱动装 置30驱动阀芯20相对该阀体10转动。可以理解地,该驱动装置30可以是电机或者其它 传动结构如齿轮传动装置。所述流体可以是空气或者液体等具有流动性的介质。
如图2所示,所述阀体10包括呈中空腔体状设置,内设一贯通整个阀体10的收容 腔15。该阀体10为长方体状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该阀体10的形状可以是 圆柱形、椭圆体状等其它形状。该收容腔15呈圆柱形设置。该阀体10的包括一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及设置于该第一端面11及第二端面12之间的若干侧面13。在本实施例 中,该阀体10竖直放置,该第一端面11为上端面,该第二端面12为下端面。
所述阀体10在一侧面13上设有一流体入口 130、及位于该流体入口 130两侧的流 体出口 131。该流体入口 130及流体出口 131均与阀体10内的收容腔15连通。该阀体10 在侧面13上靠近第二端面12处设有一注油口 136,该注油口 136连通所述收容腔15。该 阀体10的第一端面11设有一开口 110连通所述收容腔15 ;该第二端面12设有一开口(图 未示)连通所述收容腔15。
如图3所示,所述阀芯20呈圆柱体设置,其两端分别延伸一直径较小的轴端21, 用于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0。所述阀芯20安装在阀体10的收容腔15中并与阀体10的内 壁呈间隙配合。该阀芯20中部设有一弧形的输入通道22、二弧形的输出通道23、及分别连 接该输入通道22及每一输出通道23的连接通道24。所述输入通道22与输出通道23的弧 长相同且对齐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输入通道22及输出通道23的弧长为阀芯20的五分 之一圆周至三分之一的圆周之间,该弧长亦可以根据所需精度、输入压力等因素决定,具体地,该输入通道22及输出通道23的弧长为阀芯20的四分之一的圆周。该输入通道22及 输出通道23均为连通阀芯20表面的凹槽,每一连接通道24可以是连接输入通道22及对 应的输出通道23的凹槽或者埋设在阀芯20内的通道。
该输入通道22对应所述阀体10的流体入口 130的位置,每一输出通道23分别对 应所述阀体10的流体出口 131的位置。该输入通道22及输出通道23沿阀芯20的圆周方 向延伸。每一连接通道24沿阀芯20轴向延伸且分别连接输入通道22及对应的输出通道 23的中部。因此,所述输入通道22与二输出通道23及二连接通道24形成一 “王”字型设置。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0的流体入口 130与流体出口 131的数 量均为一个,所述阀芯20上的输入通道22、输出通道23、及连接通道24的数量也对应为一 个。此时,所述输入通道22与输出通道23及连接通道24形成一“工”字型设置。可以理解 地,所述连接通道24可以是连接输入通道22及输出通道23的同一侧的端部而不是中部。 此时,当二连接通道24在同一侧时,所述输入通道22、输出通道23及二连接通道24呈“E” 字型;当二连接通道24在相对一侧时,所述输入通道22、输出通道23及二连接通道24呈 “S”字型或者反“S”型设置。
该阀芯20上设有二储油槽28。每一储油槽28均平行该阀芯20的轴线延伸。所 述储油槽28均在所述输入通道22及输出通道23的同一侧。所述储油槽28与所述阀体10 的注油口 136连通。可以理解地,所述二储油槽28可以连通为一个储油槽。
请参阅图4至图6,分别为固定在阀体10两端的密封盖60、设置在密封盖60内侧 用于支持阀芯20的轴端21的耐磨圈70、及设置在每一耐磨圈70内侧的环状的油封圈80。 该密封盖60中部设有一圆型穿孔61及位于内侧的阶梯槽62。该耐磨圈70包括一圆形基 板71及中部的圆形凸台72,该基板71及凸台72同轴,且内侧设有阶梯孔73以收容所述油 封圈80及阀芯20的轴端21。
请再次参阅图1,组装时,所述阀芯20收容于该阀体10的收容腔15内,该阀芯20 的两个端轴21分别穿设油封圈80、耐磨圈70及密封盖60,通过固定件如螺钉(图未示)将 密封盖60固定在阀体10的第一端面11与第二端面12上。此时阀体10的流体入口 130 对应所述阀芯20的输入通道22所在的圆周上,所述流体出口 131对应所述阀芯20的输出 通道23的所在圆周上。然后,在该阀体10的流体入口 130、流体出口 131、及注油口 136分 别安装连接头。最后,在阀芯20的一个端轴21上安装驱动装置30。
工作时,所述阀体10的流体入口 130连接外界的流体压力源,所述通过驱动装置 30驱动所述阀芯20相对阀体10转动。当阀芯20的输入通道22未连通所述阀体10的流 体入口 130时,流体被阀芯20的表面阻塞,无法从流体出口 131流出,整个旋转式流体控制 阀为关闭状态;当阀芯20旋转到一定角度,所述输入通道22连通流体入口 130时,流体从 流体入口 130流入输入通道22,并经过连接通道24、输出通道23从流体出口 131流出,整 个旋转式流体控制阀为开启状态,从而通过旋转自动关闭、自动开启,周而复始。由于该输 入通道及输出通道均具有一定的弧长,使得即使阀芯20高速转动仍能使足够的流体流入 流出,保证流体流动顺畅。
另外,所述阀芯20相对阀体10旋转时,所述阀体10的注油口 136注入润滑介质, 使得润滑介质注入阀芯20与阀体10的内壁之间,减少阀芯20与阀体10之间的摩擦。同时由于储油槽28的作用以及阀芯20转动时的离心力,带动该润滑介质均匀引导至阀芯20 与阀体10的内壁之间的各表面。而油封圈80与耐磨圈70与阀体10的配合有效地避免了 润滑介质的流失。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包括一阀体及一阀芯,其特征在于,该阀体内设有一收容腔,该阀芯收容于该阀体的收容腔内并与该阀体的两端枢接,该阀芯通过一驱动装置相对该阀体转动,该阀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收容腔的一流体输入口及一流体输出口,所述阀芯的上设有一输入通道、一输出通道及一连接该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连接通道;当阀芯相对阀体旋转一定角度时,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连通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入口,所述阀芯的输出通道连通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出口,流体自阀体的流体输入口流经阀芯的输入通道、连接通道、及输出通道后从阀体的流体输出口流出,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当阀芯相对阀体旋转到另一角度时,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与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入口断开,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分布呈弧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沿阀芯的圆周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弧长相同且对齐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分布连接所述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中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分布连接所述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同一侧端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出口的数量为二,所述流体输出口分布位于流体输入口的两侧;所述阀芯的输出通道及连接通道的数量为二,所述输出通道位于所述输入通道的两侧且分布对应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出口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底端设有一连通所述收容腔的注油口以注入润滑介质,所述阀体两端固定有油封圈以密封所述润滑介质,所述阀芯表面设有轴向的储油槽以引导所述润滑介质充设于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之间。
9.一种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包括一阀体及一圆柱状的阀芯,该阀体设有一收容腔,该阀芯间隙配合地收容于该阀体的收容腔内并与该阀体的两端枢接,该阀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收容腔的一流体输入口及一流体输出口,所述阀芯的上设有一弧形的输入通道、一弧形的输出通道及一连接该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连接通道,该阀体的流体输入口对应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所在圆周,该阀体的流体输出口对应所述阀芯的输出通道所在圆周,该阀芯相对所述阀体旋转以切换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的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弧长相同且对齐设置。
全文摘要
一种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包括一阀体及一阀芯,该阀体设有一收容腔,该阀芯收容于该阀体的收容腔内并与该阀体的两端枢接,该阀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收容腔的一流体输入口及一流体输出口,所述阀芯的上设有一输入通道、一输出通道及一连接该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的连接通道;当阀芯相对阀体旋转一定角度时,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连通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入口,所述阀芯的输出通道连通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出口,流体自阀体的流体输入口流经阀芯的输入通道、连接通道、及输出通道后从阀体的流体输出口流出,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当阀芯相对阀体旋转到另一角度时,所述阀芯的输入通道与所述阀体的流体输入口断开,该旋转式流体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
文档编号F16K5/08GK103062430SQ20131001533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钟爵麟, 张俊斌 申请人:东莞市骏兴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