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修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649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道修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管道修补器。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管道作为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被广泛采用。如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污水管道等。管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管道自身的老化以及被其内部输送的流体的腐蚀,往往会使得管道的外壁出现漏点;如果将出现漏点的管道整体进行更换,其施工量较大,费时费力;为此人们发明了管道修补器,用以对管道的漏点进行快速堵漏维修,。现有的管道修补器,其主要包括两个壳体和密封带,两个壳体均为弧形结构,且两个壳体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设置有锁紧部;使用时,只需要将密封带沿管道的外壁缠绕并形成一环状体,然后将两个壳体沿铰接处旋转并环绕在密封带的外侧,最后通过锁紧装置将两个锁紧部锁紧;其利用两个壳体向密封带施以一径向的压紧力,从而使得密封带紧密的贴合在管道的外壁上,最终利用密封带将管道的漏点进行密封,从而实现对漏点的堵漏。但现有的管道修补器,其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将两个壳体中的一个放置在管道外壁的一侧,另一个则需绕过管道的外壁并放置在管道外壁的另一侧,因此其在使用时需要一定的安装空间以使得其中一个壳体能够传送至管道的另一侧;但现有的一些管道,其安装位置很难为现有的管道修补器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综上所述,现有的管道修补器不便于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修补器,其便于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道修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密封带;所述第一壳体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壳体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壳体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锁紧部,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锁紧部; 所述密封带首尾相接并形成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拼接形成一环形结构并套接在所述密封带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三锁紧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锁紧装置相连,所述第二锁紧部和所述第四锁紧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锁紧装置相连。可选的,所述第一锁紧部在背离所述第三锁紧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垫块;所述第三锁紧部在背离所述第一锁紧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垫块;所述第一垫块、所述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三锁紧部和所述第三垫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装置相连;[0016]所述第二锁紧部在背离所述第四锁紧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垫块;所述第四锁紧部在背离所述第二锁紧部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垫块;所述第二垫块、所述第二锁紧部、所述第四锁紧部和所述第四垫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装置相连。可选的,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为螺栓,所述第一垫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装置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为螺栓,所述第二垫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锁紧装置相配合的螺纹孔。可选的,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和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上均设置有垫圈。可选的,所述第一垫块、所述第二垫块、所述第三垫块和所述第四垫块均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垫块、所述第二垫块、所述第三垫块和所述第四垫块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截面均呈圆形。可选的,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固接,且所述第一垫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锁紧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紧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固接,且所述第二垫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锁紧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固接,且所述第三垫块设置在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第三锁紧部之间;所述第四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锁紧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固接,所述第四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固接,且所述第四垫块设置在所述第四加强筋与所述第四锁紧部之间。可选的,还设置有第一内衬板和第二内衬板;所述第一内衬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内衬板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弧形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内衬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二内衬板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弧形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可选的,所述第一内衬板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形成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内衬板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形成第二限位凸起。可选的,所述密封带的内壁上形成有沟槽。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形成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壳体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形成第四限位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修补器,其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分体式设置,便于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放置在管道的两侧并包裹在密封带的外侧,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密封带锁紧、固定在管道的外壁上,其更加便于安装。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其在第一锁紧部的侧壁上增设第一垫块,在第二锁紧部的侧壁上增设第二垫块,第三锁紧部的侧壁上增设第三垫块,第四锁紧部的侧壁上增设第四垫块,利用垫块可有效地将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产生的锁紧力均匀的分散至各个锁紧部上,从而有效地防止锁紧力在各个锁紧部的一点上集中,保证各个锁紧部的受力均匀,使得锁紧部不易发生变形或是损伤,进而保证管道修补器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便于重复使用。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锁紧装置采用螺栓并与第一垫块上设置的螺纹孔配合连接,第二锁紧装置采用螺栓并与第二垫块上设置的螺纹孔配合,便于安装;同时,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均设置在同一壳体上,可使得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在锁紧时均朝同一方向压紧密封带,可有效提高密封带的密封效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上均设置有垫圈,可有效增大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的摩擦力,提高锁紧效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垫块、第二垫块、第三垫块和第四垫块均为圆柱形结构,且第一垫块、第二垫块、第三垫块和第四垫块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截面均呈圆形,其可利用垫块的圆柱形结构有效地将锁紧力进行均匀分散后再作用在锁紧部上,从而保证锁紧部的受力均匀,使得锁紧部不易发生变形或是损伤,进而保证管道修补器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便于重复使用。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其利用第一加强筋将第一锁紧部与第一壳体的外壁相连,第二加强筋将第二锁紧部与第一壳体的外壁相连,第三加强筋将第三锁紧部与第二壳体的外壁相连,第四加强筋将第四锁紧部与第二壳体的外壁相连;从而提高各个锁紧部与壳体之间的结构强度,可有效避免壳体在锁紧部带动下而发生变形,进而保证管道修补器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便于重复使用。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增设第一内衬板和第二内衬板,利用第一内衬板和第二内衬板可提高密封带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口处的承压能力,从而提高密封带的密封性能,避免因管道上漏点处压力过大而造成密封带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口处发生损坏,提高了管道修补器可靠性。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内衬板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二内衬板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凸起,利用限位凸起,可沿轴线方向对密封带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密封带因内部压力过高,而沿轴线方向从第一内衬板和第二内衬板内挤出,造成密封的失效。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密封带的内壁上形成有沟槽,当从管道上的漏点泄露出的流体在密封带的沟槽内形成的压力越大时,密封带密封的越紧,从而有效地提高密封带的密封效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三限位凸起,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第四限位凸起,利用限位凸起,可沿轴线方向对密封带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密封带因内部压力过高,而沿轴线方向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挤出,造成密封的失效。
附图说明[00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管道修补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管道修补器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壳体,11-第一锁紧部,12-第二锁紧部,13-第一垫块,14-第二垫块,15-第一加强筋,16-第二加强筋,17-第三限位凸起;2-第二壳体,21-第三锁紧部,22-第四锁紧部,23-第三垫块,24-第四垫块,25-第二加强筋,26-第四加强筋;3-密封带,31-沟槽;4-第一锁紧装置;5_第二锁紧装置;6_螺纹孔;7_垫圈;8-第一内衬板,81-第一限位凸起;9-第二内衬板,91-第二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首先,在叙述具体实施方式
之前,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规定所需堵漏的管道的轴线方向即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轴线方向,与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径向方向;密封带靠近管道的一侧为内侧,远离管道的一侧为外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靠近管道的一侧为内侧,远离管道的一侧为外侧。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管道修补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密封带;第一壳体I为弧形结构,且第一壳体I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部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锁紧部12 ;第二壳体2为弧形结构,且第二壳体2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锁紧部21,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锁紧部22 ;密封带3首尾相接并形成一环形结构;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拼接形成一环形结构并套接在密封带3的外壁上,第一锁紧部11和第三锁紧部2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锁紧装置4相连,第二锁紧部12和第四锁紧部22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锁紧装置5相连。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的数量均为一个,密封带3优选采用橡胶制成。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密封带3的长度需保证大于所需堵漏管道的周长,这样在密封带3首尾相接并紧固后,能够适应一定公差范围内不同直径的管道。在使用时,首先,将密封带3首尾相接并包裹在管道的外壁上,并将管道上的漏点封堵,然后将密封带3临时固定;然后,将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分别放置在管道的两侧并包裹在密封带3的外侧;同时,利用第一锁紧装置4将第一壳体I上的第一锁紧部11和第二壳体2上的第三锁紧部21连接,利用第二锁紧装置5将第一壳体I上的第二锁紧部12和第二壳体2上的第四锁紧部22连接;最后,通过锁紧第一锁紧装置4将第一锁紧部11和第三锁紧部21锁紧,通过锁紧第二锁紧装置5将第二锁紧部12和第四锁紧部22锁紧,最终通过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将密封带3紧固在管道的外壁上,从而将管道上的漏点封堵。其通过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分体式设置,便于将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分别放置在管道的两侧并包裹在密封带3的外侧,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带动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将密封带3锁紧、固定在管道的外壁上,其更加便于安装。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锁紧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时,主要是通过第一锁紧装置4带动第一锁紧部11和第三锁紧部21发生相对位移,因此第一锁紧装置4产生的锁紧力会集中在第一锁紧部11、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的连接处,如果第一锁紧部11、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的连接部过小,会使得第一锁紧部11、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在连接处发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导致第一锁紧部11和第二锁紧部12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第一壳体I不能较好地收紧,从而导致管道修补器无法达到所需的连接紧密度。同理,第三锁紧部21、第四锁紧部22与第二壳体2亦会发生相类似的情况。为此,如图2所示,可将第一锁紧部11和第二锁紧部12均设置为板型结构;从有效地增大第一锁紧部11和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的连接面积,从而防止第一锁紧部11和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之间因为锁紧力过大,而造成变形或是损伤,进而保证管道修补器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也更加便于重复使用。同理,第三锁紧部21和第四锁紧部22也可采用相同结构,其具体功能与上述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锁紧部11和第二锁紧部12可与第一壳体I焊接固定。进一步优选的,第一锁紧部11和第二锁紧部12还可由第一壳体I在两端直接弯折形成,即第一锁紧部11、第二锁紧部12和第一壳体I为一体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锁紧部11、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之间的结构强度。同理,第三锁紧部21、第四锁紧部22与第二壳体2之间也可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其具体结构与作用与上述第一锁紧部11、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锁紧部11和第三锁紧部21之间需要通过第一锁紧装置4连接、锁紧,当第一锁紧装置4开始锁紧时,锁紧力会集中在第一锁紧装置4与第一锁紧部11的抵靠处以及第一锁紧装置4与第二锁紧部12的抵靠处;当锁紧力过大时,会使得第一锁紧部11与第一锁紧装置4的抵靠处发生形变甚至是损坏,同时亦会使得第三锁紧部21与第一锁紧装置4的抵靠处发生形变甚至是损坏,进而影响到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锁紧,亦会影响到管道修补器的重复使用。为此,可在第一锁紧部11在背离第三锁紧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垫块13 ;第三锁紧部在背离第一锁紧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垫块;第一垫块13、第一锁紧部11、第三锁紧部和第三垫块依次通过第一锁紧装置4相连。[0073]利用第一垫块13和第三垫块23可有效地将第一锁紧装置4产生的锁紧力均匀的分散至第一锁紧部11和第三锁紧部21上,从而有效地防止锁紧力在第一锁紧部11和第三锁紧部21的一点上集中,保证第一锁紧部11和第三锁紧部21受力均匀,使得第一锁紧部11和第三锁紧部21不易发生形变或是损伤,进而保证管道修补器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同时便于重复使用。同理,还可在第二锁紧部12在背离第四锁紧部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垫块14 ;第四锁紧部22在背离第二锁紧部12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垫块24 ;第二垫块14、第二锁紧部12、第四锁紧部22和第四垫块24依次通过第二锁紧装置5相连。其具体结构与作用与上述第一垫块13和第三垫块23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垫块13、第二垫块14、第三垫块23和第四垫块24均为圆柱形结构,且第一垫块13、第二垫块14、第三垫块23和第四垫块24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截面均呈圆形。其可利用圆柱形结构的垫块将锁紧力进行均匀分散后在作用在各个锁紧部上,从而保证各个锁紧部的受力均匀,使得各个锁紧部不易发生形变或是损伤,进而保证管道修补器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便于重复使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均可采用螺栓、螺母。进一步优选的,第一锁紧装置4可采用螺栓,同时在第一垫块13上设置有与第一锁紧装置4相配合的螺纹孔6 ;同理,第二锁紧装置5也可采用螺栓,第二垫块14上设置有与第二锁紧装置5相配合的螺纹孔6。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4与第一垫块13配合锁紧,第二锁紧装置5与第二垫块14配合锁紧,省去了螺母的设置,其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安装。同时,第一垫块13和第二垫块14均设置在第一壳体I上,可使得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在锁紧时均朝同一方向压紧密封带3,可有效提高密封带3的密封效果。[0081 ]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均采用螺栓时,可在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上均设置有垫圈7。利用垫圈7可有效增加第一缩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5的摩擦力,提高紧固效果。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壳体I在锁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第一锁紧装置4带动第一锁紧部11,通过第二锁紧装置5带动第二锁紧部12,因此第一锁紧装置4产生的锁紧力会集中在第一锁紧部11与第一壳体I连接处,第二锁紧装置5产生的锁紧力会集中在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连接处,这样一来,易造成第一壳体I在发生形变时受力不均,即第一壳体I在靠近第一锁紧部11和第二锁紧部12连接处受力较大,远离则受力较小,因此第一壳体I在发生形变时难以沿管道的外壁均匀受力,易造成损伤。为此,还可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 ;第一加强筋15的一端与第一锁紧部11远离第一壳体I的一端固接,第一加强筋15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I的外壁固接,且第一垫块13设置在第一加强筋15与第一锁紧部11之间;第二加强筋16的一端与第二锁紧部12远离第一壳体I的一端固接,第二加强筋16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I的外壁固接,且第二垫块14设置在第二加强筋16与第二锁紧部12之间。其利用第一加强筋15将第一锁紧部11与第一壳体I的外壁相连,第二加强筋16将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的外壁相连;从而提高第一锁紧部11、第二锁紧部12与第一壳体I之间的结构强度,同时利用与第一壳体I相连的第一加强筋15和第二加强筋16,使得第一壳体I在发生变形时受力均匀,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第一壳体I在发生形变时因受力不均而造成损伤,进而保证管道修补器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便于重复使用。其中,第一加强筋15与第一锁紧部11和第一壳体I可采用焊接固定,第二加强筋16与第二锁紧部12和第一壳体I可采用焊接固定。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加强筋15可由第一壳体I在一端处弯折形成第一锁紧部11后再次弯折后形成,第二加强筋16可由第一壳体I在另一端处弯折形成第二锁紧部12后再次弯折后形成,即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和第一壳体I为一体结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强筋15和第二加强筋16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可设置第三加强筋25和第四加强筋26 ;第三加强筋25的一端与第三锁紧部21远离第二壳体2的一端固接,第三加强筋25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的外壁固接,且第三垫块23设置在第三加强筋25与第三锁紧部21之间;第四加强筋26的一端与第四锁紧部22远离第二壳体2的一端固接,第四加强筋26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的外壁固接,且第四垫块24设置在第四加强筋26与第四锁紧部22之间。其中,第三加强筋25和第四加强筋26其具体结构和作用与第一加强筋15和第二加强筋16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当管道修补器安装后,在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相接处形成有开口,因此管道内泄漏的流体在密封带3内部形成的压力须由密封带3承受,如果压力过大或者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密封带3会失效,从而到至管道修补器的修补作用的失效。为此,还可设置有第一内衬板8和第二内衬板9 ;第一内衬板8的一端与第一壳体I的内壁固接,第一内衬板8的另一端沿第一壳体I的弧形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一壳体I的外侧;第二内衬板9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的内壁固接,第二内衬板9的另一端沿第二壳体2的弧形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二壳体2的外侧。在安装时,在放置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时,需将第一内衬板8与第二内衬板9相对放置,然后将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进行拼接时,需将第一内衬板8延伸至第一壳体I外侧的部分插入至第二壳体2内,同时将第二内衬板9延伸至第二壳体2外侧的部分插入至第一壳体I内,然后在将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紧固。从而利用第一内衬板8和第二内衬板9在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的开口处对密封带3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从而可有效提高密封带3在开口处的承压能力,提高密封带3的密封性能,提高了管道修补器的可靠性。进一步的,还可在第一内衬板8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第一壳体I的内侧形成第一限位凸起81 ;第二内衬板9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第二壳体2的内侧形成第二限位凸起91。其利用第一限位凸起81和第二限位凸起91,可沿轴线方向对密封带3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密封带3因内部压力过高,而沿轴线方向从第一内衬板8和第二内衬板9内挤出,造成密封的失效。本实施例中,还可在密封带3的内壁上形成有沟槽31,当密封带3首尾相接形成一环状结构时,沟槽31亦随之形成环形结构,从管道内泄漏出的流体在密封带3的内部的沟槽31内产生一定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向外推动密封带3,但会受到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限制,从而达到密封的作用;同时,当从管道上的漏点泄露出的流体在密封带3的沟槽31内形成的压力越大时,密封带密封的越紧,从而有效地提高密封带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密封带3的密封效果,可在密封带3增设加强筋;还可沿轴线方向在密封带3的两端设置成多层结构。本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一壳体I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第一壳体I的内侧形成第三限位凸起17 ;第二壳体2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第二壳体2的内侧形成第四限位凸起。其利用第三限位凸起17和第四限位凸起,可沿轴线方向对密封带3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密封带3因内部压力过高,而沿轴线方向从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内挤出,造成密封的失效。其中,第四限位凸起图中未示出,但其结构与第三限位凸起17相同或类似,可参照图2中所示。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密封带3沿轴线方向两端的厚度应大于第一限位凸起81、第二限位凸起91、第三限位凸起17以及第四限位凸起的高度,在挤压密封带3时,密封带3的两端能够与管道的外壁直接接触,可更好地适应表面存在缺陷的管道。实施例二:其大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管道修补器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以不同之处加以描述。上述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管道修补器中,其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的数量均为一个,但当管道修补器在轴线方向的长度过大时,一个第一锁紧装置4和一个第二锁紧装置5难以保证管道修补器所需的锁紧强度,因此沿轴线方向设置多个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可设置两个第一锁紧装置4和两个第二锁紧装置5,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的数量不仅限于两个,还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增加第一锁紧装置4和第二锁紧装置5的数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密封带; 所述第一壳体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锁紧部; 所述第二壳体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壳体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锁紧部,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锁紧部; 所述密封带首尾相接并形成一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拼接形成一环形结构并套接在所述密封带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三锁紧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锁紧装置相连,所述第二锁紧部和所述第四锁紧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锁紧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在背离所述第三锁紧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垫块; 所述第三锁紧部在背离所述第一锁紧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垫块; 所述第一垫块、所述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三锁紧部和所述第三垫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锁紧装置相连; 所述第二锁紧部在背离所述第四锁紧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垫块; 所述第四锁紧部在背离所述第二锁紧部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垫块; 所述第二垫块、所述第二锁紧部、所述第四锁紧部和所述第四垫块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述的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为螺栓,所述第一垫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装置相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为螺栓,所述第二垫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锁紧装置相配合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和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上均设置有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块、所述第二垫块、所述第三垫块和所述第四垫块均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垫块、所述第二垫块、所述第三垫块和所述第四垫块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截面均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 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固接,且所述第一垫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锁紧部之间; 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紧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固接,且所述第二垫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 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锁紧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固接,且所述第三垫块设置在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第三锁紧部之间; 所述第四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锁紧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固接,所述第四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固接,且所述第四垫块设置在所述第四加强筋与所述第四锁紧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一内衬板和第二内衬板; 所述第一内衬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内衬板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弧形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 所述第二内衬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二内衬板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弧形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板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形成第一限位凸起; 所述第二内衬板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形成第二限位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带的内壁上形成有沟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管道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均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形成第三限位凸起; 所述第二壳体沿轴线方向的 两端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形成第四限位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修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密封带;第一壳体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锁紧部;第二壳体沿弧形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锁紧部,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锁紧部;密封带首尾相接并形成一环形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接形成一环形结构并套接在密封带上,第一锁紧部和第三锁紧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锁紧装置相连,第二锁紧部和第四锁紧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锁紧装置相连;其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分体式设置,便于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放置在管道的两侧并包裹在密封带的外侧,并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密封带锁紧,更加便于安装。
文档编号F16L55/172GK203162432SQ20132007143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朱福军 申请人:北京吉瑞普管道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