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快速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334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快速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快速连接构件,包括连接壳体和锁紧芯轴,连接壳体具有通孔,锁紧芯轴位于通孔内。连接壳体上部外壁设有上外凸沿,下部外壁设有下外凸沿,下外凸沿具有导向斜面并在挤压变形情况下可通过两部件连接孔。连接壳体上端通孔壁上设有上内凸沿,连接壳体通孔壁上与下外凸沿对应处设有下内凸沿,下内凸沿为正锥形。锁紧芯轴由芯轴本体、定位凸沿以及锁紧凸沿构成,锁紧凸沿为与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对应的锥形结构;锁紧芯轴上的定位凸沿在挤压变形情况下可通过上内凸沿口部进入上内凸沿下的通孔中,并在进入时锁紧芯轴上的锁紧凸沿正好位于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内。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专门的工具和设备,徒手即可连接,方便快速。
【专利说明】一种方便快速连接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两部件的连接件,具体指一种方便快速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0002]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碰到两部件需要连接的场合。现有的连接方式比较多,比如螺栓连接、螺钉连接、铆接、焊接等,螺栓连接和螺钉连接属于可拆卸连接,而铆接和焊接属于不可拆卸连接。不同场合对连接强度要求不同,有些要求连接强度高,有些强度则没有特别要求。现有的连接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需要专门的工具或设备,而且连接效率比较低。比如螺栓连接和螺钉连接需要扳手或者起子,而铆接和焊接需要专门的设备才能进行,如果没有这些工具和设备,则无法连接。螺栓连接和螺钉连接时,需要拧动许多圈,而且遇到对位不正时,拧起来将十分困难,甚至需要退出重新连接,这将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两部件的连接构件,本连接构件不需要专门的工具和设备,徒手即可连接,方便快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0005]一种方便快速连接构件,包括均为可压缩材料制成的连接壳体和锁紧芯轴,连接壳体的外径与待连接部件连接孔的直径对应,所述连接壳体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锁紧芯轴位于通孔内;连接壳体上部外壁设有上外凸沿,连接壳体下部外壁设有下外凸沿,下外凸沿具有导向斜面并在挤压变形情况下可通过两部件连接孔,上外凸沿和下外凸沿之间的距离与待连接两部件连接处厚度对应;
[0006]所述连接壳体上端通孔壁上设有上内凸沿,连接壳体通孔壁上与下外凸沿对应处设有下内凸沿,下内凸沿为上大下小的正锥形;锁紧芯轴由芯轴本体、位于芯轴本体一端的定位凸沿以及设于芯轴本体上的锁紧凸沿构成,锁紧凸沿为与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对应的锥形结构;锁紧芯轴上的定位凸沿在挤压变形情况下可通过上内凸沿口部进入上内凸沿下的通孔中,并在进入时锁紧芯轴上的锁紧凸沿正好位于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体上位于下外凸沿之上(并紧邻下外凸沿)设有若干位于同一圆周的让位孔,用于下外凸沿在挤压变形时的让位。
[0008]所述上内凸沿上表面设有导向斜面,方便锁紧芯轴上的定位凸沿在挤压变形情况下通过上内凸沿口部。
[0009]所述连接壳体上的通孔包括大小不同的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孔与锁紧芯轴定位凸沿大小对应,下段通孔与芯轴本体大小对应,连接壳体下内凸沿与下段通孔之间为中段通孔,中段通孔相对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形成释放腔,释放腔最小处内径大于锁紧芯轴上的锁紧凸沿最大处外径,使锁紧凸沿通过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后可进入释放腔。
[001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本连接构件连接快速,两个动作(连接壳体的卡接和芯轴的锁紧)即可实现有效连接,拆卸也只需要两个动作就可完成,熟练工一秒钟就可完成。
[0012]2、本连接构件连接和拆卸过程不需要专门的工具,徒手即可进行,而且不需要很大的用力,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用,也能用,使用方便。
[0013]本连接构件主要用于连接强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如金属与非金属(塑料、橡胶)的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图。
[0015]图2-本实用新型连接壳体剖面图。
[0016]图3-本实用新型锁紧芯轴剖面图。
[0017]图4-本实用新型连接壳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本实用新型连接壳体端面视图。
[0019]图6-本实用新型安装过程示意图。
[0020]图7-本实用新型拆卸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参见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连接构件,包括可压缩材料(实际为塑料)制成的连接壳体1,连接壳体I的外径与待连接部件连接孔17的直径对应,连接壳体I上部外壁设有上外凸沿2,连接壳体I下部外壁设有下外凸沿3,下外凸沿3具有导向斜面4并在挤压变形情况下可通过两部件连接孔17,上外凸沿和下外凸沿之间的距离与待连接两部件连接处厚度对应。
[0023]上述连接壳体虽然可以实现两部件的连接,但连接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既然下外凸沿在挤压下可进入两部件连接孔,也可以在同样情况下退出连接孔,即容易退出,甚至可能误退出。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有锁紧机构,通过锁紧机构对下外凸沿的支撑使之不能容易退出,具体而言,在连接壳体I中心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5,在通孔5内设有锁紧芯轴6,见图1,锁紧芯轴6同样由可压缩材料制成。所述连接壳体I上端通孔壁上设有上内凸沿7,连接壳体I通孔壁上与下外凸沿对应处设有下内凸沿8,下内凸沿8为上大下小的正锥形。同时参见图3,锁紧芯轴6由一体成型的芯轴本体9、位于芯轴本体一端的定位凸沿10以及设于芯轴本体上的锁紧凸沿11构成,锁紧凸沿11为与连接壳体下内凸沿7对应的锥形结构。锁紧芯轴上的定位凸沿10在挤压变形情况下可通过上内凸沿7 口部进入上内凸沿下的通孔中,并在进入时锁紧芯轴上的锁紧凸沿11正好位于连接壳体下内凸沿8内。
[0024]进一步地,为了更便于下外凸沿挤压变形,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壳体I上位于下外凸沿3之上(实际设计时紧邻下外凸沿)设有若干位于同一圆周的让位孔12,用于下外凸沿在挤压变形时的让位。
[0025]所述上内凸沿7上表面设有导向斜面,方便锁紧芯轴上的定位凸沿在挤压变形情况下通过上内凸沿口部。
[0026]所述连接壳体上的通孔包括大小不同的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孔13与锁紧芯轴定位凸沿10大小对应,下段通孔14与芯轴本体9大小对应,连接壳体下内凸沿与下段通孔之间为中段通孔15,中段通孔相对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形成释放腔,释放腔最小处内径大于锁紧芯轴上的锁紧凸沿最大处外径,使锁紧凸沿通过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后可进入释放腔。
[0027]通过图4和图5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将连接壳体上段分为几瓣(四瓣),这样更利于减小使用过程中结构的挤压变形力。同时,上外凸沿和下外凸沿以及上内凸沿和下内凸沿并不是一个周向上封闭的凸沿,而是在周向上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独立的凸起,除了更容易变形通过外,还可以节省材料。
[0028]本实用新型连接的两部件需要有预先加工的连接孔,其使用方法为:
[0029]一、连接。连接前见图6 (a)。
[0030]I)初连接:连接壳体I从两部件16连接孔17中往下穿过,下外凸沿3在穿过过程中被挤压变形而收缩,但也能通过连接孔,当穿过连接孔瞬间,下外凸沿3回弹为原来形状而卡在下方部件连接孔17 口部,此时上外凸沿2正好贴在上部件表面,即两部件通过上外凸沿和下外凸沿卡紧,见图6 (b);
[0031]2)锁紧:将锁紧芯轴6插入连接壳体通孔5中,并用力往下压,使锁紧芯轴定位凸沿10被挤压而通过上内凸沿7 口部进入上内凸沿下的通孔中,此时锁紧芯轴上的锁紧凸沿11正好抵在连接壳体下内凸沿8内壁上,见图6 (c);由于下内凸沿与下外凸沿位置对应,下外凸沿向内的挤压变形将被锁紧凸沿和下内凸沿共同抑制,因此形成对下外凸沿变形的约束,使该状态在通常用力下不会改变。
[0032]二、拆卸。拆卸过程也分为两步。
[0033]I)解除锁紧:用力将锁紧芯轴6往下压,使锁紧凸沿11通过连接壳体下内凸沿8后进入中段通孔15 (即释放腔),解除对下外凸沿变形的约束,即下外凸沿在通常用力下可变形收缩,此时锁紧芯轴上的定位凸沿还未接触到下内凸沿,见图7 (a);
[0034]2)退出:用力将连接壳体I往上提或推,下外凸沿3变形收缩,从而可以使连接壳体I从两部件连接孔17中退出,见图7(b)。为了方便连接壳体向上退出,下外凸沿上表面也设有导向斜面。
[0035]通过上述使用方法可以看出,本连接构件使用方便、连接快速,两个动作(连接壳体的卡接和芯轴的锁紧)即可实现有效连接,拆卸也只需要两个动作就可完成。连接和拆卸过程不需要专门的工具,徒手即可进行,而且不需要很大的用力,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用,也能用。本连接构件主要用于连接强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如金属与非金属(塑料、橡胶)的连接。本连接构件为一次性使用,连接后即报废,不能二次使用。
[003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方便快速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可压缩材料制成的连接壳体(I)和锁紧芯轴(6),连接壳体的外径与待连接部件连接孔的直径对应,所述连接壳体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5),锁紧芯轴(6)位于通孔(5)内;连接壳体(I)上部外壁设有上外凸沿(2),连接壳体(I)下部外壁设有下外凸沿(3),下外凸沿(3)具有导向斜面(4)并在挤压变形情况下可通过两部件连接孔,上外凸沿和下外凸沿之间的距离与待连接两部件连接处厚度对应; 所述连接壳体上端通孔壁上设有上内凸沿(7),连接壳体通孔壁上与下外凸沿对应处设有下内凸沿(8),下内凸沿(8)为上大下小的正锥形;锁紧芯轴(6)由芯轴本体(9)、位于芯轴本体一端的定位凸沿(10)以及设于芯轴本体上的锁紧凸沿(11)构成,锁紧凸沿(11)为与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对应的锥形结构;锁紧芯轴上的定位凸沿(10)在挤压变形情况下可通过上内凸沿口部进入上内凸沿下的通孔中,并在进入时锁紧芯轴上的锁紧凸沿正好位于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快速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I)上位于下外凸沿之上设有若干位于同一圆周的让位孔(12),用于下外凸沿在挤压变形时的让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快速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凸沿上表面设有导向斜面,方便锁紧芯轴上的定位凸沿在挤压变形情况下通过上内凸沿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便快速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上的通孔(5)包括大小不同的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孔(13)与锁紧芯轴定位凸沿(10)大小对应,下段通孔(14)与芯轴本体(9)大小对应,连接壳体下内凸沿与下段通孔之间为中段通孔(15),中段通孔相对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形成释放腔,释放腔最小处内径大于锁紧芯轴上的锁紧凸沿最大处外径,使锁紧凸沿通过连接壳体下内凸沿后可进入释放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快速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压缩材料为塑料。
【文档编号】F16B19/02GK203453233SQ201320540948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张晓渝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