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76811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包括缸体及联通设置于缸体上方的油杯,油杯内设置有放置油的油杯内腔,缸体与油杯内腔之间设置有进油口,缸体内设置有将缸体内的油推送至刹车钳的活塞,油杯内设置有换油腔,换油腔与缸体之间设置有换油口,换油口位于相对进油口远离活塞的位置,油杯侧面上设置有将换油腔内的油引出的出油口。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更换缸体内的油的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
【专利说明】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碟刹,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碟式刹车是由一个与车轮相连的刹车圆盘和圆盘边缘的刹车钳组成.刹车时,高压刹车油推动制动块使之夹紧刹车盘,从而产生制动效果。
[0003]放油装置为给刹车钳提供压力油的装置,传统的放油装置包括缸体及联通设置于缸体上方的油杯,缸体与油杯之间设置有进油口,缸体内设置有将缸体内的油推送至刹车钳的活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刚投入使用的活塞存在许多棱角,会与缸体摩擦产生细屑,而这些细屑会混于油内使油的质量下降,从而导致刹车钳的刹车反应速率降低,给安全驾驶带来危险。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更换缸体内的油的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缸体及联通设置于缸体上方的油杯,所述的油杯内设置有放置油的油杯内腔,所述的缸体与油杯内腔之间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将缸体内的油推送至刹车钳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杯内设置有换油腔,所述的换油腔与缸体之间设置有换油口,所述的换油口位于相对进油口远离活塞的位置,所述的油杯侧面上设置有将换油腔内的油引出的出油口。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换油腔,在活塞反复往返运动中,带有细屑的油会从口径很小的换油口中慢慢被挤压至换油腔进行集中,最后通过出油口引出清空换油腔,这样能实现带有细屑的杂质油的自动更换,避免油的质量下降导致刹车钳的刹车反应速率。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换油口包括阻流部和换油部,所述的换油部与缸体相联通,所述的阻流部与换油腔相联通,所述的阻流部呈开口朝向换油腔的喇叭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油的特性,阻流部呈喇叭状使换油腔内的杂油会滞留于阻流部而很难回到缸体内,保证杂油不会污染到后来从进油口由油杯内腔进入缸体的油。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油口包括引流部和平缓部,所述的平缓部设置于出油口靠近油杯外壁的位置,所述的引流部沿远离换油腔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的平缓部上设置有橡胶柱塞。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橡胶柱塞打开时杂油会沿着向下倾斜的引流部慢慢流出,实现了杂油的自动清理。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流部与换油腔联通的位置位于换油腔底部的侧面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引流部与换油腔联通的位置位于换油腔底部的侧面时,引流效果最好,清理最彻底。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换油腔占油杯的1/5体积。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油腔占油杯的1/5体积既保证油杯内腔的油供应充足,也保证换油腔有足够的容积,使体积分配达到最优。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油杯设置有油杯口及与油杯口螺纹配合的油杯盖,所述的油杯盖与油杯口之间压设有油杯垫和油杯衬垫,所述的油杯垫为起密封作用的环形构件,所述的油杯衬垫相对油杯的中部设置有可压缩且呈波浪状的弹性部,所述的弹性部四周为压设于油杯盖的压边。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杯衬垫带有可压缩的弹性部保证在工作环境温度变化下,油压正常,使碟刹工作正常。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油杯上设置有油镜,所述的油镜设置于换油腔与油杯内腔相贴合的位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镜的设置同时观察换油腔与油杯内腔,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00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油杯侧面上设置有安装油镜的安装槽,所述的油镜靠近安装槽的端面设置有按压斜面,所述的按压斜面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斜面按压密封圈,按压面积及力度较大,使密封效果得到优化。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
[0023]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24]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一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包括缸体I及联通设置于缸体I上方的油杯2,油杯2内设置有放置油的油杯内腔21,缸体I与油杯内腔21之间设置有进油口 22,缸体I内设置有将缸体I内的油推送至刹车钳的活塞3,油杯2内设置有换油腔23,换油腔23与缸体I之间设置有换油口 24,换油口 24位于相对进油口 22远离活塞3的位置,油杯2侧面上设置有将换油腔23内的油引出的出油口 25,设置换油腔23,在活塞3反复往返运动中,带有细屑的油会从口径很小的换油口 24中慢慢被挤压至换油腔2进行集中,通常为1_,最后通过出油口弓丨出清空换油腔,这样能实现带有细屑的杂质油的自动更换,避免油的质量下降导致刹车钳的刹车反应速率。
[0026]换油口 24包括阻流部241和换油部242,换油部242与缸体I相联通,阻流部241与换油腔23相联通,阻流部241呈开口朝向换油腔23的喇叭状,由于油的特性,阻流部241呈喇叭状使换油腔23内的杂油会滞留于阻流部241而很难回到缸体I内,保证杂油不会污染到后来从进油口 22由油杯2内腔进入缸体I的油。
[0027]出油口 25包括引流部251和平缓部252,平缓部252设置于出油口靠近油杯2外壁的位置,引流部251沿远离换油腔23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平缓部252上设置有橡胶柱塞253,在橡胶柱塞253打开时杂油会沿着向下倾斜的引流部251慢慢流出,实现了杂油的
自动清理。
[0028]引流部251与换油腔23联通的位置位于换油腔23底部的侧面上,当引流部251与换油腔23联通的位置位于换油腔23底部的侧面时,引流效果最好,清理最彻底。
[0029]换油腔23占油杯2的1/5体积,换油腔23占油杯2的1/5体积既保证油杯内腔21的油供应充足,也保证换油腔23有足够的容积,使体积分配达到最优。
[0030]油杯2设置有油杯口 26及与油杯口 26螺纹配合的油杯盖27,油杯盖27与油杯口26之间压设有油杯垫28和油杯衬垫29,油杯垫29为起密封作用的环形构件,油杯衬垫29相对油杯2的中部设置有可压缩且呈波浪状的弹性部291,弹性部29四周为压设于油杯盖27的压边292,油杯衬垫29带有可压缩的弹性部291保证在工作环境温度变化下,油压正常,使碟刹工作正常,波浪状的压缩效果较好。
[0031]油杯2上设置有油镜211,油镜211设置于换油腔23与油杯内腔21相贴合的位置,油镜211的设置同时观察换油腔23与油杯内腔21,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0032]油杯2侧面上设置有安装油镜211的安装槽212,油镜211靠近安装槽212的端面设置有按压斜面213,按压斜面213与安装槽21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14,通过按压斜面213按压密封圈214,按压面积及力度较大,使密封效果得到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包括缸体及联通设置于缸体上方的油杯,所述的油杯内设置有放置油的油杯内腔,所述的缸体与油杯内腔之间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将缸体内的油推送至刹车钳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杯内设置有换油腔,所述的换油腔与缸体之间设置有换油口,所述的换油口位于相对进油口远离活塞的位置,所述的油杯侧面上设置有将换油腔内的油引出的出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油口包括阻流部和换油部,所述的换油部与缸体相联通,所述的阻流部与换油腔相联通,所述的阻流部呈开口朝向换油腔的喇叭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油口包括引流部和平缓部,所述的平缓部设置于出油口靠近油杯外壁的位置,所述的引流部沿远离换油腔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的平缓部上设置有橡胶柱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部与换油腔联通的位置位于换油腔底部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油腔占油杯的1/5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杯设置有油杯口及与油杯口螺纹配合的油杯盖,所述的油杯盖与油杯口之间压设有油杯垫和油杯衬垫,所述的油杯垫为起密封作用的环形构件,所述的油杯衬垫相对油杯的中部设置有可压缩且呈波浪状的弹性部,所述的弹性部四周为压设于油杯盖的压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杯上设置有油镜,所述的油镜设置于换油腔与油杯内腔相贴合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碟刹的带油杯的放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杯侧面上设置有安装油镜的安装槽,所述的油镜靠近安装槽的端面设置有按压斜面,所述的按压斜面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文档编号】F16D125/02GK203516547SQ201320630674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候志坚, 候智慧, 候兴柱 申请人:瑞安市金吉机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