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牵引齿轮及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681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机车牵引齿轮及机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车牵引齿轮及机车。该机车牵引齿轮包括:外齿圈,在所述外齿圈内、同轴设置有圆盘状的轮芯,所述轮芯与所述外齿圈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轮芯的外侧面形成有沿径向朝外伸出的第一悬臂,所述外齿圈的内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悬臂形成有沿径向朝内伸出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销相对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车牵引齿轮,可在长时间使用后,在外齿圈上的轮齿被磨损而无法使用时,拆下外齿圈、更换成新的外齿圈后,再利用连接销将轮芯和外齿圈重新固定连接成一体,大大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机车维护成本。
【专利说明】机车牵引齿轮及机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机车牵引齿轮及机车。【背景技术】
[0002]机车牵引齿轮是机车中用于将电动机所产生的扭矩传递给车轴的部件,需要承受来自线路的冲击和自身轴系的振动所产生的动载荷,受力复杂、负重庞大、工作条件恶劣。随着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其所承受的静载、动载不断增大,服役条件更为苛刻。
[0003]现有技术中的机车牵引齿轮一般为一体式结构,采用优质钢材制造、并对轮齿部分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力学性能,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轮齿的不断啮合还是很容易被磨损,当这种磨损到达一定程度时则导致齿轮无法正常工作,需重新更换新的机车牵引齿轮,而此时齿轮除轮齿外的其它部分可能还很完好,因此,直接更换造成了浪费,大大增加了机车的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车牵引齿轮,以方便机车牵引齿轮的维护、避免材料浪费、降低维护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车牵引齿轮,包括:外齿圈,在所述外齿圈内、同轴设置有圆盘状的轮芯,所述轮芯与所述外齿圈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轮芯的外侧面形成有沿径向朝外伸出的第一悬臂,所述外齿圈的内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悬臂形成有沿径向朝内伸出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销相对固定连接。
[0006]如上所述的机车牵引齿轮,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包括相对设置的托板,所述托板垂直于所述轮芯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悬臂伸入到对应的所述第一悬臂的两所述托板之间,两个连接销贯穿所述托板和所述第二悬臂。
[0007]如上所述的机车牵引齿轮,优选地,所述托板和所述第二悬臂上分别设置有销孔,所述第二悬臂上的所述销孔的孔壁固定设置有弹性橡胶层。
[0008]如上所述的机车牵引齿轮,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均为至少两个。
[0009]如上所述的机车牵引齿轮,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为五个、且各所述第一悬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悬臂之间的间隔相等。
[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车,电动机,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用于将所述电动机的扭矩输出的机车牵引齿轮。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车牵引齿轮及机车,将机车牵引齿轮设置成相互独立的轮芯和外齿圈、并通过穿过轮芯上的第一悬臂和外齿圈上的第二悬臂的连接销将轮芯和外齿圈固定连接成一体,实现了在长时间使用后,在外齿圈上的轮齿被磨损而无法使用时,拆下外齿圈、更换成新的外齿圈后,再利用连接销将轮芯和外齿圈重新固定连接成一体,与现有技术中整体更换新的齿轮相比,大大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机车维护成本。【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车牵引齿轮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3]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车牵引齿轮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一种机车牵引齿轮,包括:外齿圈1,在外齿圈I内、同轴设置有圆盘状的轮芯2,轮芯2与外齿圈I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轮芯2的外侧面形成有沿径向朝外伸出的第一悬臂21,外齿圈I的内侧面上、对应第一悬臂21形成有沿径向朝内伸出的第二悬臂12 ;第一悬臂21和第二悬臂12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销3相对固定连接。
[0015]具体地,外齿圈I可以呈圆环状,外侧面上设有多个轮齿101,内侧面则围成一个圆形孔;轮芯2可以同轴设置在外齿圈I内,轮芯2的厚度可以与外齿圈I的厚度相匹配,且轮芯2的圆周侧面与外齿圈I的内侧面相对;轮芯2的外侧面与外齿圈I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的大小可根据外齿圈I和轮芯2的尺寸确定。
[0016]轮芯2的侧面上可以一体固定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悬臂21,第一悬臂21沿轮芯2的径向朝轮芯2外伸出,第二悬臂12可一体固定设置在外齿圈I的内侧面上,当然,第一悬臂21和第二悬臂12也可以为独立部件、并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到轮芯2和外齿圈I上。各第一悬臂21尺寸和形状可以相同,类似地,各第二悬臂12的尺寸和形状也可相同;第一悬臂21和第二悬臂12沿径向伸出的长度分别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一间隙,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悬臂21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悬臂12在周向上延伸的长度;各第二悬臂12与第一悬臂21可 对应,即第一悬臂21和第二悬臂12在外齿圈I和轮芯2形成的第一间隙中的位置相对应,例如,第一悬臂21可深入到对应的第二悬臂12上方或下方,以通过垂直贯穿第一悬臂21和第二悬臂12的连接销3将两者固定在一起。
[0017]本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牵引齿轮中的轮芯2和外齿圈I可以分别加工制造,然后再利用连接销3将轮芯2和外齿圈I销接在一起,从而将轮芯2和外齿圈I固定连接成一体。
[0018]本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牵引齿轮,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轮芯和外齿圈、并通过穿过轮芯上的第一悬臂和外齿圈上的第二悬臂的连接销将轮芯和外齿圈固定连接成一体,实现了在长时间使用后,在外齿圈上的轮齿被磨损而无法使用时,拆下外齿圈、更换成新的外齿圈后,再利用连接销将轮芯和外齿圈重新固定连接成一体,与现有技术中整体更换新的齿轮相比,大大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机车维护成本。
[0019]进一步地,第一悬臂2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托板211,其中每个托板211 —端可固定连接在轮芯2上、另一端则伸出轮芯2外侧;托板211可垂直于轮芯2的轴向设置,即托板211可平行于轮芯2的顶面或底面,且相对的两个托板211之间形成与第二悬臂12厚度相匹配的间隙;第二悬臂12伸入到对应的第一悬臂21的两托板211之间,两个连接销3可贯穿托板和第二悬臂12 ;也就是说,连接销3可依次贯穿一个托板211、第二悬臂12和另一托板211,从而实现第一悬臂21和第二悬臂12之间的固定连接。
[0020]优选地,第一悬臂21和第二悬臂12均可以为五个、且各第一悬臂21之间和/或第二悬臂12之间的间隔相等;即第一悬臂21均布在轮芯2的周围,第二悬臂12均布在外齿圈I内侧面围成的圆孔圆周上。[0021]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两个第一悬臂21之间的间隙可根据第二悬臂12确定,相邻的两个第二悬臂12之间的间隙可根据第一悬臂12确定,以保证第二悬臂12之间的空间能容纳下一个第一悬臂21、同时第一悬臂21之间的空间能容纳下一个第二悬臂12。这样,在需要将外齿圈I和轮芯2安装到一起时,可以先由轮芯2下方或下方将外齿圈I同轴套设到轮芯2外围,即可以将第二悬臂12对应两个第一悬臂21之间的间隙的角度将外齿圈I沿轴向逐渐朝轮芯2移动,直至第二悬臂12与第一悬臂21的两个托板211之间的间隙对齐时,便可以中心轴为轴转动外齿圈I或轮芯2、使第二悬臂12进入到两托板211之间,然后便可利用连接销3穿过托板211和第二悬臂12实现固定连接。
[0022]采用两个托板夹设第二悬臂的形式,进一步保证了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之间的相对位置,还保证了方便、快速地实现轮芯和外齿圈之间的装配和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托板211和第二悬臂12上可分别设置有销孔23,第二悬臂12上的销孔23的孔壁固定设置有弹性橡胶层24。
[0024]具体地,弹性橡胶层24可以为一橡胶筒、并通过硫化工艺与第二悬臂12上的销孔23固定成一体;通过该弹性橡胶层24的设置,可将刚性的第二悬臂12与连接销3之间的刚性接触转换为弹性橡胶层24与连接销3之间的弹性接触,即实现了弹性的销连接,可有效降低齿轮工作过程中的振动,降低噪音,提高齿轮的性能。
[002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车,包括:电动机,以及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将该电动机的扭矩输出的机车牵引齿轮;电动机的输出轴可以形成驱动轮齿、或固定套设驱动齿轮;通过该驱动轮齿或驱动齿轮与机车牵引齿轮相啮合,以将电动机的扭矩传递给与机车牵引齿轮啮合的机车车轴;其中,机车牵引齿轮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与前述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0026]本实施例提供的机车,通过采用由轮芯和外齿圈通过连接销连接成一体的结构,实现了在长时间使用后,在外齿圈上的轮齿被磨损而无法使用时,拆下外齿圈、更换成新的外齿圈后,再利用连接销将轮芯和外齿圈重新固定连接成一体,与现有技术中整体更换新的齿轮相比,大大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机车维护成本。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机车牵引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齿圈,在所述外齿圈内、同轴设置有圆盘状的轮芯,所述轮芯与所述外齿圈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轮芯的外侧面形成有沿径向朝外伸出的第一悬臂,所述外齿圈的内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悬臂形成有沿径向朝内伸出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销相对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包括相对设置的托板,所述托板垂直于所述轮芯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悬臂伸入到对应的所述第一悬臂的两所述托板之间,两个连接销贯穿所述托板和所述第二悬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牵引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和所述第二悬臂上分别设置有销孔,所述第二悬臂上的所述销孔的孔壁固定设置有弹性橡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机车牵引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均为至少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牵引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为五个、且各所述第一悬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悬臂之间的间隔相等。
6.—种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以及用于将所述电动机的扭矩输出的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机车牵引齿轮。
【文档编号】F16H55/12GK203488675SQ201320630617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齐宏, 高小平, 王雅莉, 白宇汉 申请人:北京南口轨道交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