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237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包括活门以及套装在活门外部的衬套,该衬套上设置有限制活门移动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穿过衬套壁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钢球;通孔的外部设置有卡圈;卡圈压制钢球止靠在活门上;通孔的内径略大于钢球的外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易串动,稳定性高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
【专利说明】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在控制力消失后活门仍处于应有的控制位置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控制元件一般分为滑阀式、喷嘴挡板式和射流管式,这些控制元件当输入消失后,一般不能仍旧保持原控制状态,活门容易串动,稳定性差,无法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易串动,稳定性高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包括活门以及套装在活门外部的衬套,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衬套上设置有限制活门移动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穿过衬套壁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钢球;所述通孔的外部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压制钢球止靠在活门上;所述通孔的内径略大于钢球的外径。
[0005]上述活门上设置有限位环槽;所述钢球置于限位环槽中。
[0006]上述限位环槽包括底部以及从底部的两侧向外延伸所构成的侧壁;所述钢球置于底部并止靠在侧壁上。
[0007]上述侧壁是斜面。
[0008]上述限位装置是一组或多组;所述限位装置是多组时,所述多组限位装置依次设置在衬套上。
[0009]上述多组限位装置沿衬套的轴向依次设置在衬套上。
[0010]上述限位装置是两组。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2]本实用新型在一般的滑阀式活门的基础上增加限位槽,并用钢球设置在限位槽中,通过钢球与限位槽的位置来限制活门的移动,使推动活门的力消失后,活门仍能处于应有的控制位置,此滑阀式活门能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控制要求,不易串动,稳定性高,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门结构在电液伺服阀处于解锁状态示意图;
[0015]图3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门结构在电液伺服阀处于锁定状态示意图;
[0016]其中:
[0017]1-活门;2-衬套;3-卡圈;4_钢球;5-密封环;6_限位环槽。【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与传统的滑阀式活门结构相同,均包括活门1、衬套2及必要的密封结构(密封环5),与传统的滑阀式活门结构不同的是:衬套2上设置有限制活门I移动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穿过衬套2壁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钢球4 ;通孔的外部设置有卡圈3 ;卡圈3压制钢球4止靠在活门I上;通孔的内径略大于钢球4的外径。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更为显著,在活门I上设置有限位环槽6 ;钢球4置于限位环槽6中;限位环槽6包括底部以及从底部的两侧向外延伸所构成的侧壁;钢球4置于底部并止靠在侧壁上;侧壁是斜面。
[0020]限位装置是一组或多组;限位装置是多组时,多组限位装置沿衬套2的轴向依次设置在衬套2上。
[0021]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衬套2上增加了两个通孔及两个卡圈槽,两个通孔中分别放置两个钢球4,并用卡圈3固定;同时,在活门上增加了一个限位环槽6。通过设计活门I上的限位环槽6的位置和大小及衬套2上钢球4的位置,可以控制活门I的位置。
[0022]活门处在图示位置时,下方的钢球4处在限位环槽中。当活门上的作用力消失后,活门在振动等扰动力作用下向右运动一定的距离时,下方的钢球4会止靠于限位环槽的左端,活门便不能继续向右运动;同理,活门在振动等扰动力作用下向左运动一定的距离时,下方的钢球4会止靠于限位环槽的右端,活门便不能继续向左运动。因此活门在振动等扰动力作用下,只能向左或者向右运动一定的距离。
[0023]两个钢球4由卡圈3及活门限位于衬套2中,且限位环槽的两端均为斜面,若活门在较大的作用力推动下向左侧运动一定的距离时,下方的钢球4会脱离限位环槽,而上方的钢球4则进入限位环槽中。上方钢球4的工作原理与下方钢球4的工作原理相同。
[0024]基于以上原理,两个钢球4的轴向距离与限位环槽的宽度,可以控制活门分别在两个位置进行小范围运动。
[0025]图2以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活门结构的应用实例:
[0026]参见图2,图中所示的凸轮作动控制活门,控制活门用于控制电液伺服阀的两个状态。凸轮位于操纵轴上,操纵轴角度为124°?127°时,电液伺服阀处于锁定状态,角度为28.5°?41°时,电液伺服阀解锁,操纵杆处于其他角度时,发动机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
[0027]当电液伺服阀工作时,即电液伺服阀处于解锁状态,凸轮将控制活门向后推,衬套2上的型孔打开,电液伺服阀的回油油路与低压腔接通,控制油路可以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输出所需的油压;当电液伺服阀锁定时,凸轮将控制活门向前拉,衬套2上的型孔被关闭,电液伺服阀无法回油,电液伺服阀控制油路始终保持高压,电液伺服阀无法工作。
[0028]凸轮将控制活门推到解锁位置,电液伺服阀解锁后,当凸轮离开解锁位置时,控制活门仍应保证处于解锁位置,直至凸轮将控制活门拉至锁定位置。控制活门组件中的钢球4和活门上的环槽保证了此功能的实现。当活门处于解锁位置时,下方的钢球4位于活门的环槽中,凸轮离开后,虽然控制活门会在发动机的振动等作用下发生移动,当其向左移动至图2所示位置时,受到下方的钢球4阻挡,无法继续向左移动,保证衬套2上的型孔始终处于打开位置,电液伺服阀可以正常工作。
[0029]同样,凸轮将控制活门拉到锁定位置,电液伺服阀锁定后,当凸轮离开锁定位置时,控制活门仍应保证处于锁定位置,直至凸轮将控制活门推至解锁位置。控制活门组件中的钢球4和活门上的环槽保证了此功能的实现。当活门处于锁定位置时,上方的钢球4位于活门的环槽中,凸轮离开后,虽然控制活门会在发动机的振动等作用下发生移动,当其向右移动至图3所示位置时,受到上方的钢球4阻挡,无法继续向右移动,保证衬套2上的型孔始终处于关闭位置,电液伺服阀不能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包括活门以及套装在活门外部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上设置有限制活门移动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穿过衬套壁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钢球;所述通孔的外部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压制钢球止靠在活门上;所述通孔的内径略大于钢球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上设置有限位环槽;所述钢球置于限位环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槽包括底部以及从底部的两侧向外延伸所构成的侧壁;所述钢球置于底部并止靠在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是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是一组或多组;所述限位装置是多组时,所述多组限位装置依次设置在衬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限位装置沿衬套的轴向依次设置在衬套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窜动的控制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是两组。
【文档编号】F16K27/04GK203585391SQ20132079360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王会丽, 权军虎, 王维维, 杜枫, 杨维, 孙晋 申请人: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