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6885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具有上壁、底壁、周壁。周壁具有:包括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侧壁以及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侧壁在内的周壁主体;以堵塞第一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第一侧壁的第一盖;以堵塞第二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第二侧壁的第二盖。底壁具有底壁主体以及竖立设置于该底壁主体的外表面的底壁加强肋。底壁加强肋竖立设置于底壁主体中的除去该底壁主体的四个边角部、与第一盖邻接的部位以及与第二盖邻接的部位的区域即包括该底壁主体的中央部在内的区域的外表面。
【专利说明】压力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压缩机用气体冷却器等中使用的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已知有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在上述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中,与球状、圆筒状的压力容器相比,在多个位置产生应力集中。优选的是,尽可能地减少该应力集中的产生。因此,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大多形成加强肋。另外,通常对于压力容器而言存在如下所述的需求:在满足所要求的设计要件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轻型化。
[0003]关于该问题,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内容:为了抑制向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产生应力集中而设置加强肋,以及通过对该加强肋的形状进行研究而实现轻型化。具体来说,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压力容器具有四边形的上壁、四边形的底壁、以及将所述上壁与所述底壁之间连接起来的周壁。所述上壁具有四边形的上壁主体、竖立设置于该上壁主体的外表面的加强肋。所述周壁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可关闭该开口部的形状的盖堵塞。而且,所述加强肋形成在包括所述上壁主体的中央部且不包括该上壁主体的四个边角部的区域。具体来说,该加强肋具有直线状地连结所述上壁主体的相互邻接的边的中央部彼此的四边形状的外周肋、竖立设置于由该外周肋围起的区域的中央部的格子状肋、直线状地连结所述外周肋的对置的顶点彼此的形状的连结肋。
[0004]上述的压力容器能够用作例如气体冷却器、即在其内部收纳热交换器等的容器。在该压力容器用作气体冷却器的情况下,通常以具有所述加强肋的面朝向下方的姿势进行使用。这是因为,大多情况下压力容器的上壁侧进行了足够的加强而底壁侧需要加强。具体来说,通常在上壁,用于将配管从外部与收容于该压力容器内的热交换器连接的配管连接部形成在多个位置。利用该配管连接部,上壁侧进行了足够的加强。另一方面,由于在底壁侧不设置所述配管连接部,因此大多情况下该底壁侧需要加强。
[0005]专利文献I的压力容器如上述那样通过对加强肋的形状进行研究,在满足该压力容器所要求的设计要件的同时实现材料的使用量减少所带来的轻型化。然而,该专利文献I的压力容器不能说是足够的轻型化。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30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满足所要求的设计要件的同时实现进一步的轻型化的压力容器。
[0010]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人着眼于如下问题:收容于压力容器的高压气体的内压作用于该压力容器中的设有加强肋的壁时在该壁上产生的应力的分布变得不均匀。具体来说,设有所述加强肋的壁中的所述开口部的附近的部位除了所述加强肋以外还被堵塞所述开口部的盖加强。因此,着眼于在所述开口部的附近的部位仅产生相对小的应力,即,该部位通过所述加强肋和所述盖进行过度加强。因而,想到通过削减被过度地加强的部分的加强肋来消除在该压力容器上产生的应力分布的不均匀,能够实现基于材料减少的轻型化。本发明是根据上述观点而完成的。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具有:四边形的上壁;与所述上壁对置的四边形的底壁;以及将所述上壁的周缘与所述底壁的周缘连接起来的周壁,所述周壁具有:包括具有允许热交换器向由该周壁围起的区域内插入的第一开口部的第一侧壁以及具有允许热交换器向由该周壁围起的区域内插入的第二开口部的第二侧壁在内的周壁主体;具有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形状且以堵塞该第一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盖;以及具有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形状且以堵塞该第二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盖,所述底壁具有与所述周壁的下端连接的底壁主体、竖立设置于该底壁主体的外表面的底壁加强肋,所述底壁加强肋竖立设置于所述底壁主体中的除该底壁主体的四个边角部、与所述第一盖邻接的部位以及与所述第二盖邻接的部位以外的区域即包括该底壁主体的中央部在内的区域的外表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压力容器的底壁朝上的姿势的立体图。
[0013]图2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压力容器的下半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4]图3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压力容器的下半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容器具有四边形的上壁10、与该上壁10对置的四边形的底壁20、将上壁10的周缘与底壁20的周缘连接起来的周壁3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壁10以及底壁20分别呈在一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壁10以及底壁20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上壁10以及底壁20的长边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周壁30的高度方向(上壁10与底壁20排列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压力容器内收容有热交换器、配管等,但省略图示。
[0017]上壁10具有平板状的上壁主体和加强该上壁主体的上壁加强肋12。上壁主体具有堵塞周壁30的上端的形状。上壁主体与周壁30的上端连结。另外,上壁主体具有用于将所述配管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配管连接部(未图示)。如图1所示,该上壁主体与周壁30之间的边界以朝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上壁加强肋12竖立设置于上壁主体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上壁加强肋12呈格子状。上壁加强肋12的高度在该上壁加强肋12的整个区域内恒定。上壁加强肋12由沿着与上壁主体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肋和沿着与上壁主体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肋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省略上壁加强肋12。
[0018]底壁20具有呈平板状且大致长方形的底壁主体21、以及竖立设置于该底壁主体21的外表面的底壁加强肋22。底壁主体21具有堵塞周壁30的下端的形状。底壁主体21与周壁30的下端连结。底壁主体21具有四个边角部21a、与后述的第一盖35邻接的部位即第一邻接部位21b、与后述的第二盖(未图示)邻接的部位即第二邻接部位21c、除各边角部21a以及各邻接部位21b、21c以外的中央区域。如图1所示,底壁主体21与周壁30之间的边界以朝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底壁20具有相对于与Y轴方向正交、且穿过该底壁20中的Y轴方向的中央的基准面进行对称的形状。
[0019]底壁加强肋22具有对底壁主体21中的作用相对大的负载的部位进行加强的形状。具体来说,底壁加强肋22竖立设置于包括底壁主体21的中央部在内的中央区域的外表面,而没有竖立设置于底壁主体21的四个边角部21a、第一邻接部位21b以及第二邻接部位21c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加强肋22具有沿着与底壁主体2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的多个短边方向肋(宽度方向肋)22a、沿着与底壁主体21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的多个长边方向肋22b。各短边方向肋22a以及各长边方向肋22b均竖立设置于除各边角部21a、第一邻接部位21b以及第二邻接部位21c以外的区域即包括底壁主体21的中央部在内的中央区域的外表面。即,多个短边方向肋22a中的竖立设置于最外侧的肋22a竖立设置于各边角部21a、第一邻接部位21b以及第二邻接部位21c的内侧,与各边角部21a、第一邻接部位21b以及第二邻接部位21c在底壁主体2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不重合。而且,各长边方向肋22b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位于各边角部21a、第一邻接部位21b以及第二邻接部位21c的内侧,与各边角部21a、第一邻接部位21b以及第二邻接部位21c在底壁主体2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不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加强肋22具有四根短边方向肋22a、五根长边方向肋22b。各短边方向肋22a在其整个区域内将高度尺寸(从底壁主体21向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突出量)设定为相同。各长边方向肋22b在其整个区域内将高度尺寸设定为相同。多个短边方向肋22a中的竖立设置于中央的两根短边方向肋22a具有从底壁主体2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延伸至另一端侧的形状。多个短边方向肋22a中的竖立设置于外侧的两根短边方向肋22a具有比中央的肋22a短的形状。各长边方向肋22b全部具有相同的长度尺寸L2。该长边方向肋22b的长度尺寸L2设定为与从底壁主体21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LI减去了周壁30的高度尺寸H的2倍后的值相等。
[0020]在此,底壁主体21的边角部21a是指,包括底壁主体21的顶点且将与周壁30的高度尺寸H相同的尺寸的边作为一边的四边形的区域。另外,第一邻接部位21b是指,底壁主体21的第一侧壁31侧(图1的Y轴方向的正向侧)的周缘部中的、在Z轴方向上与第一开口部31a重合且将具有与第一盖35的X轴方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的部位作为第一边,将从该第一边的端部沿着与该第一边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的负向侧)延伸有与周壁30的高度尺寸H相同的尺寸的部位作为第二边的四边形的区域。关于第二邻接部位21c,由于底壁主体21具有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对称的形状,故省略其说明。
[0021]周壁30具有周壁主体、第一盖35、第二盖(未图示)、第三侧壁加强肋37、第四侧壁加强肋38。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第一盖35的一部分被剖开的状态。周壁30具有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对称的形状。周壁主体呈现为在整周上具有恒定的厚度的大致方筒状。具体来说,周壁主体具有位于底壁主体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图1的右侧)的第一侧壁
31、与该第一侧壁31对置的第二侧壁32、与第一侧壁31以及第二侧壁32正交的第三侧壁33、以及与该第三侧壁33对置的第四侧壁34。
[0022]第一侧壁31呈现为在底壁主体21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在其中央具有第一开口部31a。第一开口部31a具有允许热交换器向由该周壁30围起的区域内插入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开口部31a的面积设定为第一侧壁31的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该第一开口部31a由比该第一开口部31a大一圈的形状、即能够关闭该第一开口31a的形状的第一盖35堵塞。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盖35借助螺栓等从第一侧壁31的外表面固定于该第一侧壁31。
[0023]关于第二侧壁32侧,周壁30具有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对称的形状,故简化其说明。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二侧壁32在其中央具有与第一开口部31a相同的形状的第二开口部32a。该第二开口部32a由与第一盖35相同的形状的第二盖(未图示)堵塞。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以及图3中,省略第三侧壁加强肋37以及各盖的图示。
[0024]第三侧壁33以及第四侧壁34分别呈现为在与第一侧壁31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
[0025]第三侧壁加强肋37竖立设置于第三侧壁33的外表面。第三侧壁加强肋37具有沿着与第三侧壁3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且从该第三侧壁33的上端至下端的形状。该第三侧壁加强肋37竖立设置于第三侧壁33的外表面中的、在X轴方向上与长边方向肋22b重合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侧壁加强肋37设在与多个短边方向肋(宽度方向肋)22a中的竖立设置于与中央的肋22a邻接的位置处。第三侧壁加强肋37的上端与上壁加强肋12连结,并且第三侧壁加强肋37的下端与多个短边方向肋22a中的竖立设置于中央的肋22a连结。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侧壁加强肋37在其整个区域内设定为相同的高度。第四侧壁34具有与第三侧壁33相同的形状,第四侧壁加强肋38具有与第三侧壁加强肋37相同的形状,故省略其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省略第三侧壁加强肋37以及第四侧壁加强肋38。
[0026]当向该压力容器封入高压气体时,对上壁10、底壁20以及周壁30作用使上述各壁分别向外侧膨胀的方向上的负载。此时,由于底壁主体21为平板状,因此该底壁主体21的中央部与其他部位相比要明显变形。然而,底壁主体21的中央部由底壁加强肋22加强,因此其变形得以抑制。因而,在底壁主体21的中央部处产生的应力减小。另外,底壁主体21的各边角部21a包括由周壁30充分加强的底壁主体21的顶点,具有足够的刚性。因此,在这些边角部21a产生的应力相对变小。而且,底壁主体21的第一邻接部位21b由第一盖35加强,底壁主体21的第二邻接部位21c由第二盖加强,因此对各邻接部位21b、21c仅作用相对小的负载。详细来说,第一侧壁31中的形成第一开口部31a的部位成为自由端,而以覆盖第一开口部31a的方式使第一盖35固定于第一侧壁31的外表面。因此,第一开口部31a附近的膨胀被第一盖35抑制。因而,形成所述第一开口部31a的部位及其附近的部位的变形量相对变小。由此,即便在本压力容器内收容有高压气体时,在第一邻接部位21b仅产生相对小的应力。上述情况对于第二侧壁32侧而言也是相同的。
[0027]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容器中,在各边角部21a以及各邻接部位21b、21c仅产生相对小的应力。因此,无需在这些部位设置底壁加强肋,与之相应地,压力容器实现轻型化。另外,通过将底壁加强肋22竖立设置于除四个边角部21a以及各邻接部位21b、21c的区域即包括该底壁主体21的中央部在内的区域的外表面,在底壁主体21上产生的应力分布变得不均匀的情况得以抑制。此外,该压力容器的周壁30在两处位置具有开口部,因此热交换器向该压力容器内的收容变得容易。
[002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三侧壁33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三侧壁加强肋37,因此能够加强第三侧壁33。此外,该第三侧壁加强肋37具有与上壁加强肋12以及底壁加强肋22连结的形状,即,在其上下端未被切断,因此抑制向该第三侧壁加强肋37的上下端附近产生应力集中。上述情况对于第四侧壁34侧而言也是相同的。
[0029]另外,当向本压力容器封入高压气体时,底壁主体21与第三侧壁33之间的边界以及底壁主体21与第四侧壁34之间的边界产生相对高的应力。因而,优选的是,该压力容器还具有加强所述边界的附近的下侧加强部。具体来说,如图2以及图3所示,优选在该压力容器的内表面设置下侧加强部41、42。图2所示的下侧加强部41具有从第三侧壁33的内表面与底壁主体21的内表面之间的边界朝向内侧鼓出且沿着该边界延伸的形状。上述情况对于第四侧壁34侧而言也是相同的。图3所示的下侧加强部42具有以横跨第三侧壁33的内表面与底壁主体21的内表面之间的边界的方式与该第三侧壁33的内表面和底壁主体21的内表面连接的形状。上述情况对于第四侧壁34侧而言也是相同的。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抑制向第三侧壁33与底壁主体21之间的边界以及第四侧壁34与底壁主体21之间的边界产生应力集中。此外,各下侧加强部41、42设于周壁主体以及底壁主体21的内表面侦牝因此不会损害压力容器的外观。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点皆为例示,应认为是非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以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31]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上壁主体以及底壁主体21分别是在Y轴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的例子,但所述上壁主体以及底壁主体21也可以是在X轴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还可以是正方形。
[003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各短边方向肋22a与底壁主体21的短边方向平行且各长边方向肋22b与底壁主体21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格子状的底壁加强肋22,但底壁加强肋2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底壁加强肋22,也可以是如下形状:沿着相对于底壁主体21的长边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肋和沿着与该第一肋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肋配置为格子状的形状;在由沿着与底壁主体21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肋以及与其正交的肋形成的四边形的外侧肋的内侧依次竖立设置与该四边形的外侧肋相似的四边形的内侧肋的形状。
[003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周壁主体中,第一侧壁31与第二侧壁32对置,第三侧壁33与第四侧壁34对置,但周壁主体也可以是例如第一侧壁31与第三侧壁33对置,第二侧壁32与第四侧壁34对置。
[0034]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上壁10具有上壁加强肋12、第三侧壁加强肋37以及第四侧壁加强肋38具有与上壁加强肋12连结的形状的例子,但这些第三侧壁加强肋37以及第四侧壁加强肋38也可以是不与上壁加强肋12连结、而是与形成于上壁10的配管连接部(未图示)连结的形状。
[0035]在此,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概述。
[0036](I)所述实施方式的长方体形状的压力容器具有:四边形的上壁;与所述上壁对置的四边形的底壁;以及将所述上壁的周缘与所述底壁的周缘连接起来的周壁。所述周壁具有:包括具有允许热交换器向由该周壁围起的区域内插入的第一开口部的第一侧壁以及具有允许热交换器向由该周壁围起的区域内插入的第二开口部的第二侧壁在内的周壁主体;具有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形状且以堵塞该第一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盖;以及具有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形状且以堵塞该第二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盖。所述底壁具有与所述周壁的下端连接的底壁主体、竖立设置于该底壁主体的外表面的底壁加强肋。所述底壁加强肋竖立设置于所述底壁主体中的除该底壁主体的四个边角部、与所述第一盖邻接的部位以及与所述第二盖邻接的部位以外的区域即包括该底壁主体的中央部在内的区域的外表面。
[0037]在本压力容器中,由于将竖立设置于所述底壁主体的外表面的底壁加强肋竖立设置于所述底壁主体中的包括产生相对大的应力的中央部在内的区域,另一方面,不竖立设置于所述底壁主体中的仅产生相对小的应力的部位即四个边角部以及与各盖邻接的部位,因此能够在满足该压力容器所要求的设计要件的同时实现基于材料减少的轻型化。具体来说,在该压力容器收容有高压气体时,所述底壁主体的中央部将要进行最大变形。然而,该中央部通过所述底壁加强肋来加强,因此其变形得以抑制。因而,在该中央部产生的应力减少。另一方面,所述边角部包括通过与所述周壁的连接而被充分加强的底壁主体的顶点,因此该部分具有足够的刚性。因此,在这些边角部产生的应力相对变小。此外,所述底壁主体中的与各盖邻接的部位被各盖加强,因此在与该各盖邻接的部位仅产生相对小的应力。详细而言,虽然所述第一侧壁中的形成第一开口部的部位成为自由端,但以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方式使所述第一盖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固定。因此,第一开口部附近的膨胀被所述第一盖抑制。因而,形成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部位及其附近的部位的变形得以抑制。由此,即便在该压力容器内收容有高压气体时,在所述底壁主体中的与所述第一盖邻接的部位仅产生相对小的应力。上述情况对于第二侧壁侧而言也是相同的。
[0038]如此,在本压力容器中,在各边角部以及与各盖邻接的部位仅产生相对小的应力。因此,无需在这些部位设置底壁加强肋,与之相应地,压力容器得以轻型化。通过将底壁加强肋竖立设置于除四个边角部以及与各盖邻接的部位的区域即包括该底壁主体的中央部在内的区域的外表面,在底壁主体上产生的应力分布变得不均匀的情况得以抑制。此外,该压力容器的周壁在两处位置具有开口部,因此所述热交换器向该压力容器内的收容变得容易。
[0039](2)优选的是,所述边角部是包括所述底壁主体的顶点且将与所述周壁的高度尺寸相同的尺寸的边作为一边的四边形。优选的是,与所述第一盖邻接的部位是如下所述的四边形:将所述底壁主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侧的周缘部中的具有与所述第一盖对应的长度的部位作为第一边,将从该第一边的端部沿着与该第一边正交的方向延伸有与所述周壁的高度尺寸相同的尺寸的部位作为第二边。优选的是,与所述第二盖邻接的部位是如下所述的四边形:将所述底壁主体的所述第二侧壁侧的周缘部中的具有与所述第二盖对应的长度的部位作为第一边,将从该第一边的端部沿着与该第一边正交的方向延伸有与所述周壁的高度尺寸相同的尺寸的部位作为第二边。
[0040]如此一来,能够消除在所述底壁主体上产生的应力分布的不均匀,并且容易实现压力容器的轻型化。
[0041](3)优选的是,所述压力容器还具有对所述周壁主体与所述底壁主体之间的边界进行加强的第一下侧加强部以及第二下侧加强部。所述周壁主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不同的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不同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下侧加强部设于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底壁主体之间的边界中的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底壁主体的内表面侧。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下侧加强部设于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底壁主体之间的边界中的所述第四侧壁以及所述底壁主体的内表面侧。
[0042]如此一来,有效地抑制向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底壁主体之间的边界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底壁主体之间的边界产生应力集中。并且,各下侧加强部设于各侧壁以及所述底壁主体的内表面侧,因此不会损害压力容器的外观。
[0043](4)所述上壁也可以具有与所述周壁的上端连接的上壁主体、以及竖立设置于该上壁主体的外表面的上壁加强肋,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对置,并且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互对置。优选的是,所述周壁还具有:第三侧壁加强肋,其竖立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外表面,并且呈现为在该第三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延伸且与所述上壁加强肋以及所述底壁加强肋连结的形状;第四侧壁加强肋,其竖立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的外表面,并且呈现为在该第四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延伸且与所述上壁加强肋以及所述底壁加强肋连结的形状。
[0044]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加强所述第三侧壁侧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侧。具体来说,所述第三侧壁加强肋具有在所述第三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延伸的形状,因此该第三侧壁被加强。此外,该第三侧壁加强肋具有与所述上壁加强肋以及所述底壁加强肋连结的形状,即,在其上下端未被切断,因此向该第三侧壁加强肋与所述上壁加强肋之间的边界以及第三侧壁加强肋与所述底壁加强肋之间的边界的应力集中的产生得以抑制。上述情况对于第四侧壁侧而言也是相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力容器,其呈长方体形状,该压力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容器具有: 四边形的上壁; 与所述上壁对置的四边形的底壁;以及 将所述上壁的周缘与所述底壁的周缘连接起来的周壁, 所述周壁具有:包括具有允许热交换器向由该周壁围起的区域内插入的第一开口部的第一侧壁以及具有允许热交换器向由该周壁围起的区域内插入的第二开口部的第二侧壁在内的周壁主体;具有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形状且以堵塞该第一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盖;以及具有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形状且以堵塞该第二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盖, 所述底壁具有与所述周壁的下端连接的底壁主体、竖立设置于该底壁主体的外表面的底壁加强肋, 所述底壁加强肋竖立设置于所述底壁主体中的除该底壁主体的四个边角部、与所述第一盖邻接的部位以及与所述第二盖邻接的部位以外的区域即包括该底壁主体的中央部在内的区域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角部是包含所述底壁主体的顶点且将与所述周壁的高度尺寸相同的尺寸的边作为一边的四边形, 与所述第一盖邻接的部位是如下所述的四边形:将所述底壁主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侧的周缘部中的具有与所述第一盖对应的长度的部位作为第一边,将从该第一边的端部沿着与该第一边正交的方向延伸有与所述周壁的高度尺寸相同的尺寸的部位作为第二边, 与所述第二盖邻接的部位是如下所述的四边形:将所述底壁主体的所述第二侧壁侧的周缘部中的具有与所述第二盖对应的长度的部位作为第一边,将从该第一边的端部沿着与该第一边正交的方向延伸有与所述周壁的高度尺寸相同的尺寸的部位作为第二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容器还具有对所述周壁主体与所述底壁主体之间的边界进行加强的第一下侧加强部以及第二下侧加强部, 所述周壁主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不同的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不同的第四侧壁, 所述第一下侧加强部设于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底壁主体之间的边界中的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底壁主体的内表面侧, 所述第二下侧加强部设于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底壁主体之间的边界中的所述第四侧壁以及所述底壁主体的内表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壁具有与所述周壁的上端连接的上壁主体、以及竖立设置于该上壁主体的外表面的上壁加强肋, 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对置,并且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互对置, 所述周壁还具有:第三侧壁加强肋,其竖立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外表面,并且呈现为在该第三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延伸且与所述上壁加强肋以及所述底壁加强肋连结的形状;以及第四侧壁加强肋,其竖立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的外表面,并且呈现为在该第四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延伸且与所述上壁加强肋以及所述底壁加强肋连结的形状。
【文档编号】F16J12/00GK104395650SQ201380032191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片冈保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