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泵管件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6261阅读:1413来源:国知局
气泵管件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泵管件接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管件主体相对软管锁紧套一端设有环形的第一固定台阶、环形的第二固定台阶,第一固定台阶与第二固定台阶之间形成环形固定凹槽,第二固定台阶上圆周阵列有轴向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相对金属锁紧套一侧均铰接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软管密封块,第一固定杆长度为第二固定杆的2倍,安装凹槽高度略大于第二固定杆,软管密封块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杆相对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第一固定杆铰接在安装凹槽相对金属管锁紧套一侧,软管锁紧套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台阶外圆周侧面。
【专利说明】气泵管件接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接头,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泵管件接头。

【背景技术】
[0002]管件接头在气泵上应用非常广泛,管件接头螺纹连接在箱体上,管件接头一端与金属管连接,管件接头另一端与软管连接,但由于气泵软管在使用时会经常晃动,且时不时的受到拉力,使软管与管件接头的密封性减弱,更严重的是导致软管直接从管件接头上脱落,人们为了使软管与管件接头连接更加牢固采用凸筋卡接,但软管需要扩张才能卡入,使安装十分的费事、费力,且比较麻烦,且一些管件接头在连接软管时容易将软管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牢固且安装方便、密封性强、不会损坏软管的气泵管件接头。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泵管件接头,包括管件主体、软管锁紧套、金属管锁紧套,所述管件主体内设有轴向通气通道,所述软管锁紧套设置在管件主体一端,所述金属管锁紧套设置在管件主体另一端,所述管件主体相对软管锁紧套一端设有环形的第一固定台阶、环形的第二固定台阶,所述第一固定台阶与第二固定台阶之间形成环形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台阶上圆周阵列有若干个轴向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相对金属锁紧套一侧均铰接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软管密封块,所述第一固定杆长度为第二固定杆的2倍,所述安装凹槽高度略大于第二固定杆,所述软管密封块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杆相对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杆铰接在安装凹槽相对金属管锁紧套一侧,所述软管锁紧套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台阶外圆周侧面。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管通过金属锁紧套固定连接在管件主体上,件软管插入固定凹槽,将软管密封块抵触在软管外圆周侧面上,人们握住第一固定杆相对安装凹槽的另一端进行挤压,使软管密封块径向移动,多个软管密封块刚好形成圆环状,由于第一固定杆一端铰接在安装凹槽内,使软管密封块还轴向的滑动,使软管密封块滑到固定凹槽内,使软管固定在管件主体上,且软管密封块起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一固定杆长度是第二固定杆的2倍,使软管密封块与第一固定杆的中部相对,通过杠杆原理,使人们推动软管密封块更加省力,将软管锁紧套通过螺纹拧入第二固定台阶外圆周侧面,对第一固定杆进行固定,且软管不需要扩张卡入,有效防止软管损坏,且安装方便、密封性好,且安装完成后第二固定杆在固定凹槽外,且与管件主体轴向平行,且第二固定杆与软管存在间隙,使软管在使用时,软管与管件主体连接处弯曲幅度减少,有效的防止管件在使用时损坏。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固定台阶外圆周侧面相对金属锁紧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凸筋。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件在未安装时软管锁紧套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台阶外圆周侧面相对金属锁紧套一端,当管件安装完毕后,将软管锁紧套向相对金属锁紧套另一端移动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杆,使软管锁紧套抵触在限位凸筋上,使软管锁紧套顶紧,防止软管锁紧套移动,且软管锁紧套不用与固定管件分离,有效的防止软管锁紧套丢失。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安装凹槽内设有主体密封块。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密封块有效的填充安装凹槽,防止气体从第一固定杆与安装凹槽的间隙中流出,提高了密封性。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定装置设有4个。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固定杆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杆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使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有效的防止安装时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产生偏移,提高了精确度,且对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提高限位作用,防止管件在不使用时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向外侧伸出被损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泵管件接头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泵管件接头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5]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0016]附图标记:1、管件主体;2、金属管锁紧套;3、软管锁紧套;4、第一固定台阶;5、第二固定台阶;51、安装凹槽;52、限位凸筋;53、主体密封块;61、第一固定杆;62、第二固定杆;63、软管密封块;64、第一凹槽;65、第二凹槽;66、复位弹簧;7、固定凹槽;8、软管;9、金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气泵管件接头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8]一种气泵管件接头,包括管件主体1、软管锁紧套3、金属管锁紧套2,所述管件主体I内设有轴向通气通道,所述软管锁紧套3设置在管件主体I 一端,所述金属管锁紧套2设置在管件主体I另一端,所述管件主体I相对软管锁紧套3 —端设有环形的第一固定台阶4、环形的第二固定台阶5,所述第一固定台阶4与第二固定台阶5之间形成环形固定凹槽7,所述第二固定台阶5上圆周阵列有若干个轴向的安装凹槽51,所述安装凹槽51相对金属锁紧套一侧均铰接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61、第二固定杆62、软管密封块63,所述第一固定杆61长度为第二固定杆62的2倍,所述安装凹槽51高度略大于第二固定杆62,所述软管密封块63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杆62相对第一固定杆6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杆61铰接在安装凹槽51相对金属管锁紧套2 —侧,所述软管锁紧套3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台阶5外圆周侧面,金属管9通过金属锁紧套固定连接在管件主体I上,件软管8插入固定凹槽7,将软管密封块63抵触在软管8外圆周侧面上,人们握住第一固定杆61相对安装凹槽51的另一端进行挤压,使软管密封块63径向移动,多个软管密封块63刚好形成圆环状,由于第一固定杆61 —端铰接在安装凹槽51内,使软管密封块63还轴向的滑动,使软管密封块63滑到固定凹槽7内,使软管8固定在管件主体I上,且软管密封块63起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一固定杆61长度是第二固定杆62的2倍,使软管密封块63与第一固定杆61的中部相对,通过杠杆原理,使人们推动软管密封块63更加省力,将软管锁紧套3通过螺纹拧入第二固定台阶5外圆周侧面,对第一固定杆61进行固定,且软管8不需要扩张卡入,有效防止软管8损坏,且安装方便、密封性好,且安装完成后第二固定杆62在固定凹槽7外,且与管件主体I轴向平行,且第二固定杆62与软管8存在间隙,使软管8在使用时,软管8与管件主体I连接处弯曲幅度减少,有效的防止管件在使用时损坏。
[0019]所述第二固定台阶5外圆周侧面相对金属锁紧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凸筋52,管件在未安装时软管锁紧套3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台阶5外圆周侧面相对金属锁紧套一端,当管件安装完毕后,将软管锁紧套3向相对金属锁紧套另一端移动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杆61,使软管锁紧套3抵触在限位凸筋52上,使软管锁紧套3顶紧,防止软管锁紧套3移动,且软管锁紧套3不用与固定管件分离,有效的防止软管锁紧套3丢失。
[0020]安装凹槽51内设有主体密封块53,所述锁定装置设有4个,所述第一固定杆61一侧设有第一凹槽64,所述第二固定杆62 —侧设有第二凹槽65,所述第一凹槽64与第二凹槽6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6,主体密封块53有效的填充安装凹槽51,防止气体从第一固定杆61与安装凹槽51的间隙中流出,提高了密封性,复位弹簧66使第一固定杆61与第二固定杆62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有效的防止安装时第一固定杆61与第二固定杆62产生偏移,提高了精确度,且对第一固定杆61与第二固定杆62提高限位作用,防止管件在不使用时第一固定杆61与第二固定杆62向外侧伸出被损坏。
【权利要求】
1.一种气泵管件接头,包括管件主体、软管锁紧套、金属管锁紧套,所述管件主体内设有轴向通气通道,所述软管锁紧套设置在管件主体一端,所述金属管锁紧套设置在管件主体另一端,其特征是:所述管件主体相对软管锁紧套一端设有环形的第一固定台阶、环形的第二固定台阶,所述第一固定台阶与第二固定台阶之间形成环形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台阶上圆周阵列有若干个轴向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相对金属锁紧套一侧均铰接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软管密封块,所述第一固定杆长度为第二固定杆的2倍,所述安装凹槽高度略大于第二固定杆,所述软管密封块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杆相对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杆铰接在安装凹槽相对金属管锁紧套一侦牝所述软管锁紧套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台阶外圆周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管件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固定台阶外圆周侧面相对金属锁紧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凸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管件接头,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主体密封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泵管件接头,其特征是:所述锁定装置设有4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泵管件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杆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杆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文档编号】F16L33/22GK204004953SQ20142040395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1日
【发明者】张文 申请人:温岭市海风差速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