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2303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泵轮与泵轮座、涡轮与涡轮座间通过铆钉铆接飞轮经过输出法兰通过螺钉与罩轮相连接,罩轮通过螺栓一再与泵轮相连,泵轮座通过个向心推力轴承装配在输出轴上涡轮座则通过向心推力轴承、套筒和限位轴肩装配在输出轴上,泵轮座外缘的输出轴上设有为齿形为斜齿的驱动齿轮,在该驱动齿轮四周均布至少1个行星轮,行星轮通过圆头平键与第二输出轴连接,第二输出轴通过向心推力轴承安放在液力变矩器壳体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综合考虑到了动力供给、动力输出、卸油、测速,工作稳定性等方面,使传统设计的液力变矩器综合工作性能得到提升。
【专利说明】一种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属于液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液力变矩器目前主要是工程机械传动系统内的重要装置,它是通过液力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实现传递动力和改变转矩的传动装置。其工作原理简图如图1所示,发动机输出端与泵轮连接,将扭矩传递给泵轮,泵轮将该能量传递给其间的工作液体,进而工作液体带动涡轮转动,通过输出轴将能量传递给后端的变速器,同时,从涡轮流出的工作液体经过导轮,得到增矩后继续传给泵轮,再次接受来自泵轮的能量,并如此循环下去。
[0003]然目前的液力变矩器结构复杂,且都为工业应用,而再教学上很难应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包括泵轮组件、涡轮组件和导论组件,泵轮与泵轮座、涡轮与涡轮座间通过铆钉铆接,由于泵轮与涡轮工作时接受到的振动相对比较大,所以泵轮与涡轮通过螺栓连接,以提高连接强度和可靠性,飞轮经过输出法兰通过螺钉与罩轮相连接,罩轮通过螺栓一再与泵轮相连,从而实现飞轮将动力传递给泵轮,泵轮座、导轮座和涡轮座均设计限位轴肩并与输出轴之间套有垫片,可通过垫片来调整其限位范围,泵轮座通过一个向心推力轴承装配在输出轴上,以降低定位误差,涡轮座则通过一对向心推力轴承、套筒和限位轴肩装配在输出轴上,以提高涡轮稳定性,导轮通过单向离合器及铆钉与导轮座连接为一体,泵轮座外缘的输出轴上设有为齿形为斜齿的驱动齿轮,作为行星轮系的太阳轮,在该驱动齿轮四周均布至少I个行星轮,行星轮通过圆头平键与第二输出轴连接,在第二输出轴输出端设置有键槽,第二输出轴即可通过键连接将动力传出,由于斜齿轮传动存在轴向力,为了提高输出轴稳定性,第二输出轴通过一对向心推力轴承安放在液力变矩器壳体上,在第二输出轴两端分别套上弹性挡圈以实现轴向定位,液力变矩器壳体通过螺栓二安装在轴上连接盘上。
[0007]前述的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中,考虑到液力变矩器试验需要(需要对液力变矩器内进行卸油),在涡轮壳靠近轴心处设计了卸油孔,通过油塞密封,在变矩器循环圆上,距离轴心越远处压力越大,距离轴心越近压力越小,所以卸油孔最宜设计在靠近轴心处,这样才不致变矩器运转时因内部液压油对卸油孔处压力过大而将油塞甩出,后又综合考虑到涡轮与涡轮座铆接铆钉安放位置。
[0008]前述的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中,在泵轮壳体表面上均匀设置至少2个磁性感应块凹槽,所述磁性感应块凹槽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结构,并在磁性感应块凹槽旁设置退块槽,感应块在径向受到再大的力也不会被甩出凹槽,增大了测速的可靠性。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液力变矩器内部结构,重点针对涡轮组、导轮组、泵轮组、涡轮座、导轮座、泵轮座、卸油孔、磁性测速装置安放凹槽、飞轮输入连接、行星轮系、轴向限位台阶等进行合理设计,该新型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综合考虑到了动力供给、动力输出、卸油、测速,工作稳定性等方面,使传统设计的液力变矩器综合工作性能得到提升,同时设置测速装置、卸油孔和至少2个行星轮,方便在试验时对变矩器进行科学研究及提供不同动力输出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0011]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磁性感应块凹槽的俯视图;
[0012]附图3是本实施例中行星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如附图所示,包括泵轮组件、涡轮组件和导论组件,泵轮13与泵轮座5、涡轮17与涡轮座26间通过铆钉6铆接,由于泵轮与涡轮工作时接受到的振动相对比较大,所以泵轮与涡轮通过螺栓连接,以提高连接强度和可靠性,飞轮22经过输出法兰21通过螺钉20与罩轮18相连接,罩轮18通过螺栓一19再与泵轮13相连,从而实现飞轮将动力传递给泵轮,泵轮座5、导轮座29和涡轮座26均设计限位轴肩并与输出轴I之间套有垫片,可通过垫片来调整其限位范围,泵轮座5通过一个向心推力轴承4装配在输出轴I上,以降低定位误差,涡轮座26则通过一对向心推力轴承27、套筒28和限位轴肩装配在输出轴I上,以提高涡轮稳定性,导轮32通过单向离合器31及铆钉30与导轮座29连接为一体,泵轮座5外缘的输出轴I上设有为齿形为斜齿的驱动齿轮25,作为行星轮系的太阳轮,在该驱动齿轮25四周均布至少I个行星轮7,行星轮7通过圆头平键12与第二输出轴11连接,在第二输出轴输出端11设置有键槽8,第二输出轴即可通过键连接将动力传出,由于斜齿轮传动存在轴向力,为了提高输出轴稳定性,第二输出轴11通过一对向心推力轴承10安放在液力变矩器壳体16上,在第二输出轴11两端分别套上弹性挡圈9以实现轴向定位,液力变矩器壳体16通过螺栓二 3安装在轴上连接盘2上。
[0015]其中考虑到液力变矩器试验需要需要对液力变矩器内进行卸油,在涡轮壳靠近轴心处设计了卸油孔23,通过油塞24密封,在变矩器循环圆上,距离轴心越远处压力越大,距离轴心越近压力越小,所以卸油孔最宜设计在靠近轴心处,这样才不致变矩器运转时因内部液压油对卸油孔处压力过大而将油塞甩出,后又综合考虑到涡轮与涡轮座铆接铆钉安放位置,在泵轮壳体表面上均匀设置至少2个磁性感应块凹槽15,所述磁性感应块凹槽15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结构,并在磁性感应块凹槽15旁设置退块槽33,感应块14在径向受到再大的力也不会被甩出凹槽,增大了测速的可靠性。
[0016]太阳轮即是泵轮座外缘的斜齿驱动齿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 4个行星轮,在输出转速合理的范围内,都可作为取力口,为整个变速箱系统提供动力源,不需要时用取力口端盖封住,降低损耗程度,需要取力时将端盖打开,通过各自输出轴即可将动力输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包括泵轮组件、涡轮组件和导论组件,其特征在于:泵轮(13)与泵轮座(5)、涡轮(17)与涡轮座(26)间通过铆钉(6)铆接,飞轮(22)经过输出法兰(21)通过螺钉(20)与罩轮(18)相连接,罩轮(18)通过螺栓一(19)再与泵轮(13)相连,泵轮座(5 )、导轮座(29 )和涡轮座(26 )均设计限位轴肩并与输出轴(I)之间套有垫片,泵轮座(5)通过一个向心推力轴承(4)装配在输出轴(I)上,涡轮座(26)则通过一对向心推力轴承(27)、套筒(28)和限位轴肩装配在输出轴(I)上,导轮(32)通过单向离合器(31)及铆钉(30)与导轮座(29)连接为一体,泵轮座(5)外缘的输出轴(I)上设有为齿形为斜齿的驱动齿轮(25),在该驱动齿轮(25)四周均布至少I个行星轮(7),行星轮(7)通过圆头平键(12)与第二输出轴(11)连接,在第二输出轴输出端(11)设置有键槽(8),第二输出轴(11)通过一对向心推力轴承(10)安放在液力变矩器壳体(16)上,在第二输出轴(11)两端分别套上弹性挡圈(9)以实现轴向定位,液力变矩器壳体(16)通过螺栓二(3)安装在轴上连接盘(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在涡轮壳靠近轴心处设计了卸油孔(23),通过油塞(24)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行星轮系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在泵轮壳体表面上均匀设置至少2个磁性感应块凹槽(15),所述磁性感应块凹槽(15)为外窄内宽的梯形结构,并在磁性感应块凹槽(15)旁设置退块槽(33)。
【文档编号】F16H41/04GK204099534SQ201420558299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蒋宏婉, 何林, 张文博, 李长虹, 王建新, 李晓东, 汪植林 申请人:贵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