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稳定四腿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5604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自稳定支撑支架和底座并且尤其涉及用于支撑物体例如指示牌、扬声器、可折叠桌面和医疗器械的四腿嵌套支撑支架或底座。

背景技术:
已知有很多不同形式的用于支撑各种物体例如临时指示牌、环绕声扬声器、医疗器械和可折叠桌面(在使用时工作位置和储存位置之间可折叠)的台座式底座。这些台座式底座的一些有四条腿,能够与不平的地面相合,以便提供与例如方桌桌面一致的占用空间(通过连接四个地面结合点或足部形成的四边形)的改进的稳定性。不过,当两个所述自稳定底座一起紧密存放时,一个底座的腿不能重叠类似底座的腿或从下面穿过或从上面越过类似底座的腿部,限制了底座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设置得多近。该限制的堆叠密度导致存放的底座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还已知一些形式的台座式底座被设计成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高堆叠密度的堆叠,但所述底座不具有能够与不平的地面例如非平面的铺砌表面相合的四条腿。已知技术的简要说明美国专利号3,814,362、3,844,517和5,690,303公开了具有四个足部的台座式底座的自稳定结构,每篇文献的细节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在这些文献中的台座式底座设计均设置两个刚性固定至支撑支架的杆的正交的相邻足部,另两个正交的相邻足部设置在枢转梁上,以使所有的四个足部能够接触翘曲的地平面。类似地,存在其中两对正交的相邻足部设置在一对正交的间隔的梁上的机构,每个梁能够相对于毂(hub)枢轴转动,每个梁的转动通过其它部件例如枢转杠杆相互关联。这种类型的机构的示例披露于公布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AU20040100609、国际专利公布号WO2005/084491和公布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AU2012101348中。美国专利号6,209,465和美国专利申请号US2009/183653均公开了其中在对角线上相对的成对的足部固定在一起的机构,因此具有两个足部的一个对角线梁能够相对于另一具有另两个足部的对角线梁垂直运动。采用三个或四个杠杆部件的结构披露于国际专利申请号PCT/AU2010/001745,公布号为WO2011/075793,其细节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每个杠杆部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至中心毂,并且抵制至少一个相邻的杠杆部件在四个足部之间分布由于不平坦的地面而造成的任何翘曲变形。类似地,国际专利申请号PCT/AU2010/001746,公布号为WO2011/075794(其细节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公开了具有四个杠杆部件的结构,能够使底座的四个足部与不平的表面相合。还有用于台座式桌子的四个足部的液压互相连接的结构,能够使支撑结构遵从翘曲,如同披露于公布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AU2008100972和美国专利号6,009,815。不过,没有一个上述结构提供适于紧密的水平堆叠的腿部几何结构。相反地,美国专利号6,662,731公开了一种用于具有可折叠桌面的桌子的水平可堆叠的四腿的台座式底座,但是四个足部和/或腿部是刚性的,因此不能够与不平的地面相合。两个相邻腿的扁平的横截面比相对的两个更高或上部腿离地面更近,因此它们不妨碍相邻的水平堆叠的桌子的更高的腿。类似的结构披露于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201504781,其中较高腿的足部是窄的,以允许在堆叠时较低的腿在它们之间滑动。在本说明书中,短语“水平堆叠”或诸如此类不应被视为限定沿精确的水平面或方向堆叠。“水平堆叠”或诸如此类是指底座的侧向或横向方向的堆叠,其中至少一个其它所述的底座具有相容的堆叠特征以适应所述堆叠。因此希望提供允许紧密的侧向/横向(例如水平)堆叠的自稳定底座或支撑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稳定结构来支撑从毂伸出的四条腿之上的物体,每条腿包括相应的地面接合部分;稳定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枢转部件在相应的枢轴连接至毂,所述或每个枢转部件包括至少一条腿及其相应的地面接合部分,使得至少两个地面接合部分相对于毂可调节,从而使得稳定结构能够相合于翘曲的支撑表面;其中第一稳定结构的腿部能够至少部分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二稳定结构的至少一条腿的区域的下方,从而允许水平堆叠。例如,能够至少部分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二稳定结构的至少一条腿的区域的下方的第一稳定结构的腿部可以是至少一条腿部从腿的远端伸向毂的可堆叠轮廓部分。可堆叠部分能够从下方穿过的至少一条腿的区域可以是净空区域/间隙区域。可堆叠的轮廓区域可能具有的顶表面低于至少一部分的毂和/或低于净空区域/间隙区域。相应的地面接合部分可以例如选自至少一个足部、至少一个脚轮、至少一个地面结合点、或其它地面接合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稳定结构的毂可通过至少一个杆连接至待支撑的物体。优选地,至少一个杆相对于与毂相关的中心轴设置。优选地,在单个杆的情况,杆具有主轴。一般,稳定结构可包括腿部几何结构,使得当第一和第二所述稳定结构被水平堆叠时,第一和第二稳定结构的总计两条腿(即,两个结构的总共八条腿中的两条)各自包括部分穿过毂的下方和/或另一或相应的另一稳定结构的腿的一区域的下方的区域或腿部。例如:第一稳定结构的两条腿可各自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二稳定结构的腿的下方;或者可替换地,第一稳定结构的一条腿可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二稳定结构的腿的下方,而第二稳定结构的一条腿可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一稳定结构的腿的下方。例如,每条腿可包括沿着腿的主要部分延伸的顶表面,四条腿的至少两条可包括低于毂和/或低于四条腿中的至少两条的下表面的一区域的顶表面的一区域,使得当第一和第二所述稳定结构水平堆叠时,要么:第一稳定结构的腿的一部分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二稳定结构的腿的一部分的下方,并且第二稳定结构的腿的一部分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一稳定结构的腿的一部分的下方;要么,第一稳定结构的两条腿的一部分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二稳定结构的两条腿的一部分的下方。这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和第二稳定结构的杆的主轴之间的距离最小化。例如,相邻底座的杆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可小于200mm,优选地小于150mm或者甚至小于120mm。这种具有两个相邻底座的两条腿穿过相邻底座下方随着多个底座无限重复的型式的腿部几何结构有效地成列堆叠在一起。优选地,至少一个枢转部件可在相应的枢轴可转动地连接至毂。四条腿可以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腿组成;第一腿设置在毂的与第三腿相对的一侧上,而第二腿设置在毂的与第四腿相对的一侧上;第一和第三腿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基本上与第二和第四腿垂直。当第一和第二所述稳定结构水平堆叠时,能够至少部分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二稳定结构的至少一条腿的区域的下方的第一稳定结构的腿部可以是第一和/或第三腿的部分(例如可堆叠的轮廓/外形部分)。例如,当第一、第二和第三稳定结构水平堆叠时,第二稳定结构的第一腿穿过第一稳定结构的一部分的下方,而第二稳定结构的第三腿穿过第三稳定结构的一部分的下方。每条腿可具有主轴,第一和第三腿的主轴偏移第一或第三腿的宽度。例如,当地面接合部分位于水平面时,与第一腿的内边缘一致的垂直平面可对准与第三腿的内边缘一致的垂直平面,或者在第一腿和与第三腿的内边缘一致的垂直平面之间可以有间隙(clearance)。当第一和第二所述稳定结构水平堆叠时,第二稳定结构的第一腿可以部分(即,对于其长度的一部分和对于其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稳定结构的第一腿的下方,而第一稳定结构的第三腿可以部分(即,对于其长度的一部分和对于其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稳定结构的第三腿的下方。在这种情况,当第一、第二和第三所述稳定结构水平堆叠时,第二稳定结构的第一腿可以部分位于第一稳定结构的第一腿的下方,并且部分位于第三稳定结构的第一腿的上方,而第二稳定结构的第三腿可以部分位于第一稳定结构的第三腿的上方并且部分位于第三稳定结构的第三腿的下方。可替换地,当第一和第二所述稳定结构水平堆叠时,第一和第二稳定结构的相应的第一或第三腿可以并排设置。在这种情况,当第一、第二和第三所述稳定结构水平堆叠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稳定结构的相应的第一或第三腿并排设置。可替换地,能够至少部分穿过毂的下方和/或第二稳定结构的至少一条腿的一区域的下方的第一稳定结构的腿部可以是第一和第二腿的一部分(例如可堆叠的轮廓/外形部分)。例如,当第一和第二稳定结构水平堆叠时,第二稳定结构的第一和第二腿穿过第一稳定结构的一部分的下方,而第一稳定结构的第三和第四腿越过第二稳定结构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当第一、第二和第三稳定结构水平堆叠时,第二稳定结构的第一和第二腿从第一稳定结构的一部分的下方穿过,而第二稳定结构的第三和第四腿从第三稳定结构的一部分之上越过。当水平堆叠时,稳定结构的相应的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腿可以并排设置。四个枢转部件中的每一个的腿部在侧视图中可以向上朝向毂成角度(即,向下背离毂)。腿可以可选地成角度在最小10度。至少一个枢转部件可以是单个枢转部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腿及其相关的地面接合部分(例如足部或脚轮)。可替换地,至少一个枢转部件可以是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每个枢转部件包括所述四条腿中的两条及其相关的地面接合部分,稳定结构还包括作用在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之间的平衡机构,使得第一枢转部件的转动与第二枢转部件的转动相反(并且通常还基本上相等)。平衡机构可包括至少一个平衡部件,所述或每个至少一个平衡部件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至毂和/或杆,绕垂直于枢转部件的枢轴的枢轴。第一枢转部件可包括第一和第二腿,第二枢转部件可包括第三和第四腿,在平面视图中,第一腿和第三腿相对,而第二腿和第四腿相对。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可各自包括杠杆部分,作用在平衡机构上或通过平衡机构起作用。平衡机构可包括环绕杆的环(即,如果杠杆部分在杆之外),或者在杆内的部分盘(即,如果杠杆部分隐藏在杆里面)。优选地,杠杆部分基本上是垂直的。可替换地,至少一个枢转部件可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枢转部件:第二枢转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接合区域,第一接合区域位于在平面图中与第二接合区域相对的第二枢轴的一侧上;第一枢转部件包括第一接合区域,在使用时与第二枢转部件的第二接合区域接合;第三枢转部件包括第二接合区域,在使用时与第二枢转部件的第一接合区域接合,使得第一枢转部件的转动驱动第二枢转部件的转动,第二枢转部件以基本上与第一枢转部件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三枢转部件的转动,允许第四地面接合装置的翘曲位移。可替换地,至少一个枢转部件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枢转部件,每个具有相应的梁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梁部被设置成在平面图中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每个相应的梁部包括第一和第二接合区域,第一接合区域位于平面图中相应枢转部件枢轴的相对侧;第一梁部的第一接合区域在使用时与第二梁部的第二接合区域接合;第二梁部的第一接合区域在使用时与第三梁部的第二接合区域接合;第三梁部的第一接合区域在使用时与第四梁部的第二接合区域接合;并且,第四梁部的第一接合区域在使用时与第一梁部的第二接合区域接合,使得第一枢转部件的转动驱动第二枢转部件的转动,第二枢转部件的转动以基本上与第一枢转部件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三枢转部件的转动,第三枢转部件的转动以基本上与第二枢转部件相反的方向驱动第四枢转部件的转动;每个枢转部件包括从梁部的一端伸出的四条腿之一。每条腿可在相应腿的远端包括地面接合部分,机构从而允许地面接合部分的翘曲位移(warpdisplacement)。所述翘曲位移允许稳定结构与不平坦的地面相合。对于每个相应的枢转部件,相应地面接合装置和相应枢轴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主要杠杆旋转力矩臂;相应地面接合装置和枢轴的一部分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摩擦载荷距离(frictionloadingdistance);并且,摩擦载荷距离可大于或等于主要杠杆旋转力矩臂。可替换地,至少一个枢转部件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枢转部件,各自径向设置具有朝向毂的内端和连接至相应腿的外端,四个枢转部件的枢轴在平面图中形成虚拟的平行四边形;在各相应对的相邻枢转部件之间设置凸起部,每个凸起部固定至所述对相邻枢转部件中的一个枢转部件,并且从该枢转部件伸出,作用在所述对相邻枢转部件的另一枢转部件上,使得支撑反作用力在成对的相邻枢转部件之间在一点转移到在枢轴和该另一枢转部件的梁部的外端之间的另一枢转部件上,所述点位于与该个枢转部件的梁部的外端相对的一个枢转部件的枢轴的一侧上,使得当使用时,一个枢转部件的梁部的外端并优选还有相关的腿沿向上的方向运动,相邻对的枢转部件的另一枢转部件的梁部的外端并优选地还有相关的腿沿向下的方向运动。相应的凸起部可包括第一和第二腿之间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和第三腿之间的第二凸起部、第三和第四腿之间的第三凸起部以及第四和第一腿之间的第四凸起部,每个凸起部确保相关腿的梁部的第二端的基本上相反的垂直运动。第一和第二凸起部可从第二腿伸出,而第三和第四凸起部从第四腿伸出,第一凸起部固定至第二腿并作用于第一腿,第二凸起部固定至第二腿并作用于第三腿,第三凸起部固定至第四腿并作用于第三腿,并且第四凸起部固定至第四腿并作用于第一腿。可替换地,第一凸起部可从第一腿伸出,第二凸起部从第二腿伸出,第三凸起部从第三腿伸出,并且第四凸起部从第四腿伸出。待支撑的物体可以是桌面,所述桌面铰链连接至杆,使其可以在工作(例如通常是水平的)位置和堆叠(通常是垂直的)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稳定结构或每个稳定结构可设置为成套部件,或否则与杆和/或待支撑的物体(例如桌面)一起作为成套部件。由下文描述的结合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多个具体构造的稳定结构并且如附图所示可以更为容易地理解本发明。其它结构或实施例是可能的,因此附图所示及其下文描述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所述的范围。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可行的底座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底座的平面图。图3是自图2的第三角度投影的侧视图。图4是图1-3所示类型的四个水平堆叠底座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底座的第二可行的实施例。图6是图5所示底座的腿部件的透视图。图7是图5所示类型的四个水平堆叠底座的透视图。图8是图7的四个水平堆叠底座的平面图。图9是图7和图8的四个水平堆叠底座的透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可行的底座的透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底座的平面图。图12是自图11的第三角度投影的侧视图。图13是图10-12所示类型的两个水平堆叠底座的透视图。图14是图13的两个水平堆叠底座的平面图。图15是自图14的第三角度投影的侧视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可行的底座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17是图16所示底座的腿部件的透视图。图18是图16所示底座的透视图。图19是图16和图18所示底座的腿部件的透视图。图20是图16和图18所示底座的透视图。图21和图22是图16、图18和图20所示类型的两个水平堆叠底座的透视图。图23是图21和图22的两个水平堆叠底座的底部视图。图24和图2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可行方面的桌子的透视图。图26是图24和图25的桌子的底部视图。图27是图24和图25的桌子的底座的视图。图28是图24-27所示类型的三个水平堆叠桌子的透视图。图29是图28的三个水平堆叠桌子的平面图。图30是自图29的第三角度投影的侧视图。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行方面的底座的侧视图。图32是图31的底座的底部视图。图33是图31和图32所示类型的两个水平堆叠底座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见图1,示出了一种自稳定的可水平堆叠的底座1,通过毂2支撑物体(未示出)。底座1具有从毂2伸出的四条腿3、4、5、6,第三腿5和第四腿6刚性固定至毂2或形成为毂2的一部分。第一腿3和第二腿4通过梁7彼此固定,梁7通过螺栓、铆钉、或类似的轴向固定轴或销8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至毂,使得腿3和4能够一起绕枢轴转动。该机构类似于披露于美国专利3,814,362、3,844,517和5,690,303的机构,所述每篇专利文献的细节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并且通常具有反射对称性。为了防止腿倒转(spinupsidedown)或优选地进一步限制枢转腿部件10(包括第一腿3、第二腿4和梁7)的转动以便限制机构的衔接程度,可设置限位挡块,例如梁部7上方的毂2的悬挑(overhanging)部分11。例如,尽管可能希望适应地表面的某种程度的翘曲,可限制机构的第一和第二腿(3、4)的每个足部13和14相对于固定的腿5和6的足部15和16的基本上垂直的运动为例如10mm、15mm或甚至20mm的运动。这防止了由于机构由例如大的偏心施加的荷载引起的不必要的大运动所致的不稳定性。术语足部(foot)是本文用于任何形式的地面接合装置例如相应腿的地面接合部分的通用术语。示例可包括固定的刚性或柔性的足部,或轮子例如脚轮。图1示出了枢转腿部件10转动直至其接触毂的悬挑部分11的下侧,如12处所示。现在另参见图2及其第三角度投影的图3,二者示出了图1的自稳定的可堆叠底座1处于其中间位置,即,腿3、4、5、6的所有地面接合部分或点(足部13、14、15、16)位于共同的线性平面或平坦的地表面上。第一和第二腿(3、4)低于第三和第四腿(5、6)。此外,第一和第二腿(3、4)彼此更近,例如在图2中它们不是垂直的,而是彼此成80度,而第三和第四腿(5、6)分的更开成100度,以便提供可匹配在足部15和16之间的更窄间距的足部13和14。可替换地或另外地,腿的长度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和第二腿短于第三和第四腿,这同样可帮助提供更窄间距的两个足部以便匹配在相邻底座的另两个足部之间。如图4中可见,这允许随着底座的两个(例如,下方的)相邻腿(在本例中,第一和第二腿3和4、3a和4a、3b和4b)的区域从相邻底座的另两(例如,上方的)相邻腿(在本例中,第三和第四腿5a和6a、5b和6b、5c和6c)的区域的下方穿过,多个所述的底座1、1a、1b、1c紧密地水平堆叠。在本例中,第一和第二腿3和4、3a和4a、3b和4b包括可堆叠的轮廓部分,所述轮廓部分从第三和第四腿5a和6a、5b和6b、5c和6c的区域的下方穿过。这允许底座在水平方向上堆叠,在相邻的底座之间具有最小的水平偏移。如图4中四个相似底座的水平堆叠所示,任何数量的底座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堆叠在一起,提供极佳的堆叠密度。腿可以彼此垂直间隔开以便寻求更令人愉悦的美观,并且上方腿的足部或地面接合部分15和16可被成形为在其间提供宽的间距(例如通过沿着堆叠的方向伸长并且在腿部5和6下方设置为相距尽可能宽),以帮助使上方和下方腿的地面接合部分(例如足部)端部之间在宽度上的必要差异最小化。优选地,从相邻底座结构的毂下方至少部分穿过的至少一部分的相应腿也可具有相较于在侧视图中的厚度在平面图中显著更大的宽度,以便降低底座的总体高度并且改变底座的外观以有助于使上方腿和下方腿之间的视觉差异最小化。更优选地,相关底座结构的每条腿与在侧视图中的厚度比较在平面图中具有显著更大的宽度。例如,朝向地面接合部分的弯曲荷载小于朝向毂,因此朝向地面接合部分的腿的截面可以更细。具有低的腿厚度还可帮助在低的总体底座轮廓(profile)内堆叠。图5-9示出了可替换形式的自稳定底座机构和不同几何结构的可堆叠的四条腿。贯穿附图,同样的附图标记用于类似或等同的部件。如图5所示,底座1不再具有刚性固定至毂2的两条腿。而是,两条腿(3、6)设置在第一枢转部件21上,而另两条腿(4、5)设置在第二枢转部件22上。如果底座的上方和下方腿如图1-4设置(其中两条正交的相邻腿是下方腿而两条正交的相邻腿是上方腿),则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将会不同。例如,枢转部件中的一个会具有两条下方腿,而另一个枢转部件会具有两条上方腿,或者可替换地,尽管每个枢转部件可具有上方腿和下方腿,两个枢转部件会是彼此的镜像(即,手的或具有反射的对称性,不完全相同)。不过在本示例中,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是相同的,各自具有上方腿和下方腿(即,底座1绕杆的主轴具有双重旋转对称性)。第一枢转部件21如图6中所示并且包括第一(在本例中是下方)腿3和第四(在本例中是上方)腿6,通过梁部23连接在一起,梁部23还固定有杠杆臂25。第一枢转部件具有通过销、螺栓孔、铆钉或其它合适的固定件27的枢轴和在杠杆臂25的远端的球形接头29部分或类似部件。如图5中可见,第一枢转部件21的杠杆臂25通过平衡环或杠杆部件31上的球形接头29和30连接至第二枢转部件22的杠杆臂26。平衡环31定位成围绕杆32,杆32固定至底座1的毂2或是底座1的毂2的一部分。当第一腿3的足部13相对于毂2向上运动时,第一枢转部件绕其枢轴27(仅在图6中可见)转动,使第四腿6的足部16相对于毂2和杠杆臂25摆动向下运动。这使得伸长的球形接头29中的球运动并使平衡环31转动,转而使球形接头30运动并且驱动杠杆臂26使第二枢转部件绕其枢轴28转动。因此,第二腿4的足部14向下运动而第三腿5的足部15向上运动,即,机构以翘曲模式衔接或运动,使得足部13、14、15、16相合于不平坦的地表面。该机构类似于披露于公布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AU20040100609、WO2005/084491和AU2012010348的机构,上述专利文献的细节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不过,如上文所述,每个枢转部件21和22具有上方腿和下方腿,因此图5中所示的底座1具有位于毂的相对侧的两个上方腿4和6以及类似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下方腿3和5。还示出这些成对的上方腿或下方腿彼此平行并且基本上彼此在一直线上。因此,图5中示出的底座可以水平(即,向一侧)堆叠,如图7-9所示。示出了四个底座1、1a、1b、和1c,其中下方腿5、3a、5a、3b、5b和3c的区域(例如,可堆叠的轮廓部分)相应地穿过上方腿4a和4b、6、4b和4c、6a和6、4c以及6b和6a的区域(例如,间隙区域)的下方。相邻底座的第一腿(3、3a、3b、3c)彼此并排相邻,并且类似地第三腿(5、5a、5b、5c)以这种形式的堆叠几何结构并排设置。如图7-9中的四个类似底座的水平堆叠可见,任何数量的底座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堆叠在一起,提供极佳的堆叠密度。如果进一步进行毂和枢转部件的成形,可以进一步改进堆叠密度。例如,以图6中的第一杠杆部件为例,可以移除部分的梁部23直到上方腿6的下侧,并且类似地,可以从毂移除材料以允许相邻底座的下方腿更紧密地堆叠。不过,尽管改动设计使底座能够堆叠以便相邻底座的毂几乎接触是可行的,但经常被支撑的物体(例如指示牌、书架或折叠桌面)会限制堆叠密度。图10示出了另一可替换形式的自稳定底座机构和另一可替换形式的四条腿的几何结构,以便能够水平堆叠。四条腿3、4、5或6各自位于其自身的枢转部件41、42、43或44上,枢转部件41、42、43或44包括枢轴转动连接至毂2的相应的梁部45、46、47或48。相邻的枢转部件在彼此之间通过装置例如位于一梁部的销作用于位于毗邻的梁部的槽的边缘来传递力。以这种方式,腿3的地面接合部分13的向上运动使第一枢转部件41相对于毂2转动。这使得第一和第二枢转部件41和42的梁部45和46的毗邻边缘向上运动,而第二枢转部件的适应性转动使第二腿4及其地面接合部分14向下运动。第二和第三枢转部件42和43的梁部46和47的毗邻边缘因此向下运动,而第三枢转部件的适应性或所得到的转动使第三腿5及其地面接合部分15向上运动。第三和第四枢转部件43和44的梁部47和48的毗邻边缘转而向上运动,而第四枢转部件的适应性转动使第四腿6及其地面接合部分16向下运动。梁部48和45的毗邻边缘因此向下运动,并且机构以翘曲模式衔接或运动使得足部13、14、15、16能够相合于不平坦的地表面。该机构类似于披露于公布号为WO2011/075793的国际专利申请号PCT/AU2010/001745的机构,该专利文献的细节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如上文所提到。如图11的平面图可见,腿3、4、5和6不以45度从毂伸出。腿和相关枢转部件41、42、43和44的枢轴49、50、51、52之间的角度小于45度,以提供改进的稳定性,如披露于公布号为WO2014/059481的国际专利申请号PCT/AU2013/001205,该专利文献的细节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不过,在本示例中,即使相对的腿(3和5、或者4和6)是平行的,它们彼此并不成直线。如果每条腿被视为具有贯穿腿的主要直部的中心的主轴,则第一和第三腿的主轴在平面图中偏移至少第一或第三腿的宽度。例如,如果与第三腿的内边缘相一致的垂直平面伸过毂到第一腿,该平面会或者与第一腿的边缘相一致或者与第三腿具有间隙但不会与第三腿相交。各条腿可以相同,因为底座1具有4重旋转对称性。如图12的侧视图所示,每条腿的主轴还背离毂向下成角度。如图13所示,这便于相邻的(即第二)水平堆叠的底座1a的第一腿3a(或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一腿的可堆叠的轮廓部分)从第一底座1的第一腿3的下方部分穿过。类似地,第二底座的第三腿5a可从第一底座1的第三腿5部分越过(即,越过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三腿的可堆叠的轮廓部分)。如图13-15所示,第二底座1a的第一腿3a也从第一底座的毂2的部分的下方穿过,并且类似地,第一底座1的第三腿5也从第二底座1a的毂2a的一部分的下方穿过。如平面图图14所示,当底座紧密堆叠时,第二底座1a的第一腿3a的内边缘接近于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底座1的第三腿5的内边缘。不过,每条腿的弯曲部分的下侧的成形(在这里腿被固定至其相关的梁部)分别确定了腿3a和5的上部与底座1和1a之间的间隙,并且可被设计成提供第一腿和第一及第二底座之间(并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底座的第三腿之间)在配准上的范围。例如,相邻底座的第一腿不需要彼此完全平行,并且一个底座的第一腿不需要与相邻底座的第一腿成一直线并在相邻底座的第一腿下方。增加一定程度的这两者(相邻底座的类似腿之间的不对准和偏移)可在堆叠时增大容差,并使得底座更易于堆叠。由图13和图15可见,在其连接相关的梁部(45、46、47或48)时每条腿(3、4、5或6)的顶部的成形和腿的主轴的向下角度,连同毂和梁部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腿的厚度一起确定堆叠的底座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或最大堆叠密度。图16-23示出了与图10类似形式的自稳定底座机构和类似形式的四条腿几何结构以使能够水平堆叠。如图16的局部分解图所示,四条腿3、4、5或6的每一条同样位于其自身的枢转部件41、42、43或44上,所述枢转部件41、42、43或44包括相应的梁部45、46、47或48,所述梁部45、46、47或48可枢转地连接至毂2,并且相邻的枢转部件在每个枢转部件的接合区域通过装置,例如位于一个梁部上的销作用于毗邻的梁部中的槽62的边缘,在彼此之间传递力。包括第一腿3的枢转部件41在图17中示出,其中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销61和槽62。如图10,腿(3、4、5、6)不相对于毂以45度延伸。不过在本例中,梁部45、46、47和48在平面图中是楔形,以便四个梁部的外表面在平面图中形成方形,与腿部的占用空间(即,具有每条腿的足部或地面接合部分在四角的四边形)一致。该额外的材料可增大堆叠的底座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即,降低最大堆叠密度),因此如图18所示,四个剪切部63、64、65和66被制成通过组件以允许对相邻堆叠底座的腿有间隙。在本示例中每个剪切部影响两个枢转部件和毂。图20是沿剪切部之一63的线的视图。图19示出了第一枢转部件41,具有与该枢转部件相交的两个剪切部的部分。图21-23示出了水平堆叠的两个底座(图16、18和20所示的类型)。底座可以堆叠在一起多靠近现在受限于梁部的尺寸。图24-26示出了应用于桌子71的相同类型的底座。底座1在方形轮廓杆32上支撑可折叠的桌面72。折叠机构73包括锁销74以便将桌面锁定在所示的工作位置或储存位置。底座(在图27中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还包括执行两项功能的顶板75。首先,顶板提供限位挡块,以阻止机构的不必要的大的运动;其次,顶板提供覆盖机构的护罩或覆盖物,以限制灰尘进入的可能性。如果毂顶表面如图16和20所示自梁部的上表面稍升高,顶板75可以是平的并且在毂的上方。可替换地,顶板可被成形为提供机构的枢转部件的所要求的限制位置。图28-30示出了三个所述的桌子71、71a、71b水平堆叠,其中桌面72、72a、72b处于储存位置。在本示例中,与图21-23相比,杆(32、32a、32b)的尺寸、桌面(72、72a、72b)和折叠机构(73、73a、73b)要求底座(在图30中观察最清晰)之间的间距更大。如示出的示例所示,将任何形式的四腿自稳定底座和任何形式的紧密水平堆叠的腿部几何结构结合是可行的。例如,图1的单个枢转梁机构可以与图5的堆叠的腿部几何结构结合,其中每个底座具有类似的相对的腿高度,并且相邻底座的类似腿在堆叠时是并排的。图1的机构还可以与图10的堆叠的腿部几何结构结合,其中相邻底座的类似腿部分在彼此下方,尽管腿可以按接近45度伸向毂。类似地,图10-30的机构可被设计成与图1或图5的腿部几何结构一起,因此相邻堆叠的底座的类似腿是并排的,并且任一相对的(即第一和第三)腿可以滑动或穿过相邻底座的下方,或者一个底座的两条相邻(下方)腿滑动或穿过相邻底座的两条相邻(上方)腿的下方。例如,图31示出了看上去与图3的底座类似的底座的侧视图,具有两个上方腿(腿5可见)和两个下方腿(腿4可见),即,具有图1-4的堆叠的腿部几何结构,不过所用的机构类似于图10-30的稳定机构,并且毂2铸造以包括一体的顶板限位挡块。如图32可见,足部13-16的占用空间的定向并非相对于毂2的定向成45度设置。尽管使足部的占用空间相对于毂的定向成45度是可行的,优选采用如图32以及另在图10-30所示的定向,以获得前文提及的国际专利公布WO2014/059481所概括的性能优势。不过,梁部45-48的外表面与腿3-6成45度排列,如图16-30。图33示出了两个所述的底座1和1a水平堆叠在一起。此外,设想其它的自稳定机构,例如公布号为WO2011/075793的国际专利申请PCT/AU2010/001745和公布号为WO2011/075794的国际专利申请PCT/AU2010/001746中所示的其它机构(每篇专利文献的细节在此被援引加入本文,如上文所提到,但未在本发明的附图中示出)也可以与本文所公开的紧密堆叠的腿部几何结构相结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会显而易见的所述改动以及变化形式被视为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