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弧面位置的旁弯型弧形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261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同弧面位置的旁弯型弧形滑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同弧面位置的旁弯型弧形滑轨,属于显示器配套的支撑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升降功能支撑架中的弧形滑轨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液晶或LED或电浆显示器(以下均称显示器或显示屏)的运用极其广泛,而显示器的使用绝大多数需配备相应的支撑架,以支撑显示器,且支撑架往往需要上下升降显示器以适合不同人员的需要。为满足这些要求,支撑架结构一般为板状的底座上竖直装有一立柱,所述立柱内部一般有一容腔,容腔左右两侧各布置固定一条滑轨(注意,滑轨内的内轨或外轨两者的运动显然是相对的,故与所述立柱连接时选所述内轨还是所述外轨,可根据情况抉择,一般所述立柱连接固定滑轨中的所述外轨,即所述外轨不动,而所述内轨可上下滑动,本发明以下按此种选择进行叙述),两滑轨的内轨连接滑动升降铰链的一活动耳页,所述滑动升降铰链的另一活动耳页则连接(直接连接或再通过另一可使显示器自旋的铰链而间接连接)显示器,显示器可绕所述滑动升降铰链的铰链轴俯仰摆动以调整视角;由于定力弹簧可以平衡显示器的重量分量,使升降时能手感轻松省力并使显示器位置稳定,故所述定力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动升降铰链(或直接连接作上下升降的内轨)和所述立柱,有此形成相对完整的显示器支撑架,而这其中滑轨的升降中介作用显得很重要,它可以大大减少并稳定作相对升降运动各件的摩擦阻力,使显示器升降的阻力小并均匀而使操作手感良好,因此滑轨已随着支撑架的大量使用而跟着大量配套。

滑轨结构目前按其运动轨迹分有两大类,即作直线运动的滑轨和目前比较新颖的沿圆弧线运动的弧形滑轨。弧形滑轨类中有一种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一种旁弯型弧形滑轨,参见专利申请号为:201420860090.7(一种旁弯型弧形滑轨),(当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也包括与该专利申请类似的滑轨),参见图5、图6、图7(注意图7中竖直方向的线条是有微小弯曲的),其具体结构(以下着重参见图1)包括:类似U形(在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的横断面(注:本发明简称垂直横断面或横断面)上看)的外轨2a、滚珠4a、横断面类似U形的内轨1a、横断面类似U形的作为所述滚珠4a保持架的中轨3a(相当于展开的普通球轴承的滚珠保持架), 它们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外轨2a上的两侧墙壁与相应的所述内轨1a上的两侧墙壁各自分别形成包覆所述滚珠4a部分表面的弧面5a,以相互配合共同围成供所述滚珠4a滚动的弧形槽孔,所述中轨3a两侧墙壁上均间隔设置有所述滚珠4a以起到所述滚珠4a保持架的作用,所述中轨3a的所述两侧墙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外轨2a两侧墙壁与所述内轨1a两侧墙壁之间,所述外轨2a通过所述中轨3a上间隔安装的所述滚珠4a与所述内轨1a进行相对的滚动型移动;所述外轨2a、所述中轨3a、所述内轨1a均为绕同一轴线圆弧形弯曲的结构,所述轴线在所述外轨2a、所述中轨3a、所述内轨1a的同一旁侧并平行于滑轨的寛度方向,所述中轨3a、所述外轨2a及/或所述内轨1a的相对运动轨迹均为绕该同一所述轴线的圆弧弧线;也即,相当于将普通直线滑轨的所述内、外、中轨都按该同一所述轴线进行圆弧形弯曲成形即成为这类旁弯型弧形滑轨。

其实际安装在支撑架中的立柱8a内腔的两条滑轨方位布置如图2所示,为连接组装便利,所述内轨1a与所述外轨2a上均设有安装孔以供连接滑动升降铰链或支撑架中的所述立柱8a用(一般情况下,所述外轨2a与所述立柱8a连接,所述内轨1a与所述滑动升降铰链连接;同时,为所述内轨1a在作圆弧运动时的极限位置能被限位、止挡,所述外轨2a两顶端弯折成壁面或采用其它类似结构以止挡限位所述内轨1a的极限位置,如图5、6所示);显然,所述立柱8a对应安装固定所述外轨2a的面也应与所述外轨2a的圆弧形结构相适配;两所述内轨1a连接着所述滑动升降铰链(所述滑动升降铰链也连接着显示器),这样,当显示器上下升降时其轨迹也为绕该同一旋转轴线的圆弧形,从而实现显示器圆弧形升降,但最重要的是特别因此使所适配的所述立柱8a不仅内形,尤其是外形也能跟着相应弯曲(也包括包覆所述立柱8a的外观塑料覆盖件),故整机外观造型比装直线滑轨的直立柱更为美观。

该现有技术虽有上述比较大的优点,但因其所述弧面5a的布置却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在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上的横断面上看(参见图1,但注意图中虽滑轨宽度方向两侧都有所述滚珠4a,但所述滚珠4a因在所述中轨3a两侧墙壁中设置的位置有可能有差异而可能不会同时出现在该同一横断面上,但对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范围内没有任何影响,为分析便利起见,该横断面图两侧的所述滚珠4a均绘在该同一横断面上,下同),所述滚珠4a球表面在滑轨厚度方向上的直径对应顶点为点a和点b,所述滚珠4a球表面在滑轨寛度方向上的直径对应顶点为点c和点d;由于如前述所述弧形槽孔是由所述内轨1a和所述外轨2a各自的所述弧面5a围成的,因此,当两条旁弯型滑轨在支撑架的所述立柱8a内腔两侧按图2所示布置安装时,此时若显示器重力分力及人员上下拉动显示器合力作用,势必会对滑轨所述内轨1a或所述外轨2a产生一个沿所述滑轨厚度方向的分力,而在该方向上,此时所述滚珠4a在滑轨厚度方向上球表面的所述a点和所述b点,因没有被所述弧面5a上的任何面积哪怕少量的包覆、兜底、“倒钩”,而是处于两所述弧面5a无包覆的空档处,显然,在上述力作用下,所述滚珠4a将被所述内轨1a或所述外轨2a始终推挤力图向两所述弧面5a的边缘移动(实际上相互之间的接触点已移动到所述弧面5a的最边缘线了),而显然越远离所述弧面5a中间部位其弧面的加工精度越低、所述滚珠4a滚动的接触点所在包容面也越小,即越不利,更不要说现已移到所述弧面5a的边缘线接触了,注意所述滚珠4a在此同时还要上下升降滚动,显然该所述弧面5a边缘线上下整个线条更难以保证加工平滑,滚动条件恶劣;故必然导致升降滚动时不顺滑、阻力不均匀,造成显示器升降手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所述弧面位置改进的旁弯型弧形滑轨,其在升降受力时能更加顺畅,阻力均匀,手感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不同弧面位置的旁弯型弧形滑轨,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外轨、滚珠、内轨、中轨,所述外轨上的两侧墙壁与相应的所述内轨上的两侧墙壁各自分别形成包覆所述滚珠部分表面的弧面,以相互配合共同围成供所述滚珠滚动的弧形槽孔,所述中轨两侧墙壁上均间隔设置有所述滚珠以起到所述滚珠保持架的作用,所述中轨的所述两侧墙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外轨两侧墙壁与所述内轨两侧墙壁之间,外轨通过所述中轨上间隔安装的所述滚珠与所述内轨进行相对的滚动型移动;所述外轨、所述中轨、所述内轨均为绕同一轴线圆弧形弯曲的结构,所述轴线在所述外轨、所述中轨、所述内轨的同一旁侧并平行于滑轨的寛度方向,所述中轨、所述外轨及/或所述内轨的相对运动轨迹均为绕该同一所述轴线的圆弧弧线;在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上的横断面上看,所述滚珠球表面在滑轨厚度方向上的直径对应顶点为点a和点b,所述滚珠球表面在滑轨宽度方向上的直径对应顶点为点c和点d;其特征是:所述内轨的所述弧面一直扩展并越过所述滚珠表面的a点和c点对其形成包覆,所述外轨的所述弧面一直扩展并越过所述滚珠表面的b点和d点对其形成包覆;由此,包覆所述a点和所述b点以保证所述滚珠接触点能始终落在所述弧面内滚动,包覆所述c点和所述d点以保证所述内轨不会从所述外轨中脱出。

本发明滑轨,当在显示器重力分力及人员上下拉动力合力产生的滑轨厚度方向的分力作用下,所述滚珠能在滑轨厚度方向上两侧球面仍能被少量所述弧面兜底、包覆,所述滚珠能借所受力的分力而自动稳定地压向该少量包覆的弧面,并得以在该局部弧面上稳定住(类似随遇平衡),而不会再向现有技术那样使所述滚珠产生单方向地始终向所述弧面边沿的游移而出现不利的边沿接触并上下滚动。因此,这种改进结构后的滑轨在作升降滚动时仍较顺滑、阻力较为均匀,显示器升降手感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滑轨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条现有技术滑轨装在支撑架立柱中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两条本发明滑轨装在支撑架立柱中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滑轨的轴测分解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滑轨的主视图(示意外形)。

图7为现有技术滑轨的侧视图(示意外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3,显然,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主要是所述弧面的位置布置不一样,其它应该说很相近(故此部分内容不过多叙述),其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横断面类似U形的外轨2、滚珠4、横断面类似U形的内轨1、横断面类似U形的中轨3(除所述滚珠4,三种所述轨均为金属件冲压或滚压成形,当然,所述中轨3也可用非金属件制作),所述外轨2上的两侧墙壁与相应的所述内轨1上的两侧墙壁各自分别形成包覆所述滚珠4部分表面的弧面5(也是冲压或滚压成形为主)(如同现有技术,考虑实际加工精度,所谓弧面5只是曲率近似所述滚珠4表面曲率的弧面,同时,为减少对所述滚珠4过多表面的同时接触而产生太多的摩擦,所述弧面5曲率实际略小于所述滚珠4的表面曲率)(另注意,显然所述弧面5是指能与所述滚珠4可能相互有效接触到的弧面),以相互配合共同围成供所述滚珠4滚动的弧形槽孔,所述中轨3两侧墙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滚珠4以起到所述滚珠保持架的作用,所述中轨3的所述两侧墙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外轨2两侧墙壁与所述内轨1两侧墙壁之间,所述外轨2通过所述中轨3上间隔安装的所述滚珠4与所述内轨1进行相对的滚动型移动;所述外轨2、所述中轨3、所述内轨1均为绕同一轴线圆弧形弯曲的结构,所述轴线在所述外轨2、所述中轨3、所述内轨1的同一旁侧并平行于滑轨的寛度方向,所述中轨3、所述外轨2及/或所述内轨1的相对运动轨迹均为绕该同一所述轴线的圆弧弧线;也即,相当于将普通直线滑轨的所述内、外、中轨都按该同一所述轴线进行圆弧形弯曲成形。在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上的横断面上看,所述滚珠4球表面在滑轨厚度方向上的直径对应顶点为点a和点b,所述滚珠4球表面在滑轨宽度方向上的直径对应顶点为点c和点d;

以上显然完全类同现有技术(包括两条本滑轨其实际在支撑架中立柱8内腔中的安装布置(参见图4)),故不需再详述,而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即这里须与现有技术相区别的也是本发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参见图3),:本滑轨中所述内轨1的所述弧面5一直扩展并越过所述滚珠4表面的a点和c点而形成对该两点的包覆(即,所述弧面5一定要分别绕过这两点一些以形成弧面包覆);所述外轨2的所述弧面5一直扩展并越过所述滚珠4表面的b点和d点而形成对该两点的包覆(即,所述弧面5一定要分别绕过这两点一些以形成弧面包覆);这样,包覆所述a点和所述b点能保证所述滚珠4与所述内轨1和所述外轨2的接触点能始终落在所述弧面5之内滚动,这是因为,所述滚珠4球表面在滑轨厚度方向上的直径线的两端顶点即所述a点和b点此时因被所述弧面5局部少量面积的弧面兜底、包覆、“倒钩”,显然,当所述滚珠4在被所述内轨1和所述外轨2推挤向滑轨厚度方向移动时,所述滚珠4能因处于该方向的弧面5局部包覆面内而被约束住,自动稳定地始终以确定的方向压向该被包覆弧面5的局部 “弧底”,并正因这种包覆、倒勾作用,使所述滚珠4与所述内轨1或所述外轨2的接触点得以在该局部弧面5一点(虽不在所述弧面5的中间部位)附近稳定住(类似随遇平衡),而不会再像现有技术那样被推挤后始终向所述弧面5最边沿游动而使接触点出现在所述滑轨最不平滑的边沿进行上下滚动。因此,进行调整、改进布置后的所述弧面5位置就避免了现有技术结构存在的问题了,使滑轨在作升降时滚动仍较顺滑、阻力仍较为均匀,显示器升降手感良好。也因此,显然,结构上允许时注意尽可能拓展所述弧面5对所述a、b点的包覆面。

而同时,参见图3,包覆所述c点和所述d点则主要为保证所述内轨1不会从所述外轨2中脱出;这是显然的,因为,当所述内轨1与所述外轨2在滑轨厚度方向受力时,所述内轨1其上的所述弧面5已越过了所述滚珠4沿滑轨寛度方向的球面直径两顶点c点处而构成对c点的弧面5包覆(勾住)(哪怕少量局部弧面5),同理,所述外轨2其上的所述弧面5也已越过了所述滚珠4沿滑轨寛度方向的球面直径顶点d点处而构成对d点的弧面5包覆(勾住)(哪怕少量局部弧面5),这样由于相互间的止挡,可以保证所述内轨1在受到沿滑轨厚度方向拉或推动力时不会从所述外轨2中脱出,显然这也很重要。同理,显然上述的对所述c、d点的包覆面范围越大越有利,因此,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包覆的面积大些。

另由前述可知,参见图3,由于结构的自然需要,所述中轨3的两侧墙壁总是处于所述外轨2和所述内轨1的两侧墙壁之间,为此显然,所述弧面5位置相对现有技术变动后,所述中轨3两侧用于保持、间隔所述滚珠4的两侧墙壁也应相应跟着所述外轨2和所述内轨1的两侧墙壁上的所述弧面5的位置变化而相应地进行偏折变化以保证仍始终居于其间,使所述滚珠4能居于所述内轨1和所述外轨2间正常滚动。

本发明滑轨在显示器重力分力及人员上下拉动力产生的分力作用下,所述滚珠4a处于所述弧面5的部分兜底、部分包覆(虽不是面积很大的包覆)、部分被“倒钩”的位置,使所述滚珠4的接触点能始终借力自动回复(随遇平衡)而稳定地在所述弧面5内(虽不在所述弧面5的中间部位)滚动,使滚珠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始终单方向地向所述弧面5的边沿游移,在作升降滚动时仍较顺滑、阻力较为均匀,显示器升降手感良好,同时,内轨也不会从外轨中脱出,同时滑轨厚度还可进一步做得更薄,有利于满足人们对整机立柱更薄的时尚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