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部件和具有该固定部件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548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固定部件和具有该固定部件的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固定部件和具有该固定部件的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已知这样一种冷藏库,其包括绝热箱体和由压缩机、冷凝装置、减压装置以及冷却器等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并且具有制冷剂流路切换阀作为切换该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流路的机构。作为制冷剂流路切换阀的驱动方式,从其控制性能的角度出发大多使用电动机驱动式。(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8914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830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将电动机驱动式的制冷剂阀安装在冷藏库的绝热箱体上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电动机驱动时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绝热箱体上,产生噪音而带来不便。

在专利文献1的冷藏库中,通过在用于将阀装置安装在绝热箱体上的安装部件上设置在水平方向具有规定的弹性的连结部来实现振动的降低(0061-0071段,图14、15等)。并且,在安装零件与绝热箱体之间设置橡胶作为防振部件来实现振动的降低。

在专利文献2的冷藏库中,具有利用电动机来进行阀的开闭的制冷剂流路切换阀,在用于将上述制冷剂流路切换阀固定在绝热箱体上的固定部件与绝热箱体之间设置由橡胶等形成的弹性部件,来实现振动的降低(0033-0047,图7等)。

不过,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任一例中,由于为了降低振动均在阀装置的固定部件上增加了橡胶等弹性部件,因此部件数量增大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升高。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部;具有设备安装部件设置部的安装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减振部,所述减振部具有相比于垂直方向减轻水平方向上的振动、或者相比于水平方向减轻垂直方向上的振动的波纹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冷藏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X-X截面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冷藏库的机械室的说明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冷藏库的制冷循环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1的固定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6是说明实施例1的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安装在机械室的结构的图。

图7是实施例2的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安装在固定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例3的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安装在固定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例4的制冷剂流路切换阀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同样的标记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实施例1)

<使用制冷剂流路切换阀的设备(冷藏库)的结构>

图1是冷藏库1的正面外形图。图2是表示冷藏库1的库内结构的图1中的X-X截面图。

如图1所示,冷藏库1从上方起具有冷藏室2、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其中,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在冷藏室2与下层冷冻室5之间左右排列设置。冷藏室2和蔬菜室6是大致3~5℃的冷藏温段的储藏室。而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5是大致-18℃的冷冻温段的储藏室。

冷藏室2在前方侧设置有左右分割的对开式(所谓的法式)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各自具有抽拉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另外,在各门的储藏室侧的表面,以沿着各门的外缘的方式设置有密封部件(未图示),在各门关闭时抑制外部空气侵入储藏室内以及冷气从储藏室泄漏。

另外,冷藏库1包括:对设置于各储藏室的门的开闭状态分别进行检测的门传感器(未图示),在各门被判定为打开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以上——的情况下通知用户的报警器(未图示);和进行冷藏室2的温度设定和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的温度设定的温度设定器(未图示)等。

如图2所示,冷藏库1的库外与库内由通过在外箱1a与内箱1b之间填充泡沫绝热材料(聚氨酯泡沫)而形成的绝热箱体10隔开。并且,冷藏库1的绝热箱体10还安装有多个真空绝热材料25。

冷藏库1中,利用上侧绝热分隔壁51将冷藏室2与上层冷冻室4和制冰室3(参照图1,图2中未图示制冰室3)以绝热的方式隔开,利用下侧绝热分隔壁52将下层冷冻室5与蔬菜室6以绝热的方式隔开。并且,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在下层冷冻室5的上部设置有横向分隔部53。横向分隔部53使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在上下方向上与下层冷冻室5分隔。另外,在横向分隔部53的上部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分隔制冰室3与上层冷冻室4之间的纵向分隔部54。

横向分隔部53与下侧绝热分隔壁52的正面和左右侧壁的正面一起承受设置在下层冷冻室门5a的储藏室侧的面上的密封部件(未图示),抑制气体在下层冷冻室5与下层冷冻室门5a之间移动。另外,设置在制冰室门3a和上层冷冻室门4a的储藏室侧的面上的密封部件与横向分隔部53、纵向分隔部54、上侧绝热分隔壁51以及冷藏库1的左右侧壁的正面接触,从而抑制气体在各储藏室与各门之间移动。另外,由于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和下层冷冻室5均为冷冻温段,所以横向分隔部53和纵向分隔部54只要至少位于冷藏库1的前侧以承受各门的密封部件即可(参照图2)。即,冷冻温段的各储藏室之间可以存在气体的移动,也可以是没有绝热划分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使上层冷冻室4为温度切换室的情况下,由于需要绝热划分,所以使横向分隔部53和纵向分隔部54从冷藏库1的前侧延伸至后壁。

在冷藏室门2a、2b的储藏室内侧设置有多个门盒32(参照图2)。并且,冷藏室2设置有多个搁架36。利用搁架36,冷藏室2在纵向上被划分为多个储藏空间。

如图2所示,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和蔬菜室6中分别设置有与位于各储藏室前方的门一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收纳容器3b、4b、5b、6b。而且,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和蔬菜室门6a各自构成为,通过将手放置在未图示的把手部向跟前侧抽拉,而能够将收纳容器3b、4b、5b、6b拉出。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作为冷却机构具有蒸发器7。蒸发器7(作为一例,为管翅式热交换器)被设置在位于下层冷冻室5的大致背部的蒸发器收纳室8内。另外,在蒸发器收纳室8内且位于蒸发器7的上方的位置,作为送风机构设置有库内送风机9(作为一例,为螺旋桨风机)。

与蒸发器7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空气(以下,将与蒸发器7进行热交换后的低温的空气称为“冷气”)由库内送风机9经冷藏室送风通道11、蔬菜室送风通道(未图示)、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12分别输送到冷藏室2、蔬菜室6、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之各储藏室。对各储藏室的送风由控制冷藏室的送风量的冷藏室风门56、控制蔬菜室的送风量的蔬菜室风门(未图示)和控制冷冻温段室的送风量的冷冻室风门57所控制。

<机械室的结构>

图3是说明机械室19的内部结构的图。机械室19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实施例中设置于冷藏库1的下侧后方。另外,机械室19也可以设置在冷藏库1的上部背面侧。

如图3所示,在绝热箱体10的下部背面侧设置有机械室19。在机械室19中配置有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的压缩机24、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凝器61、促进冷凝器61中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的库外送风机26、由细管构成的减压机构63和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

其中,压缩机24、冷凝器61、减压机构67和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通过配管与冷却器7、防结露配管62连接,形成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

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最好配置在库外送风机26产生的风的流动的下游侧。这是因为,通过配置在下游侧,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不会阻碍风的流动,不会使冷凝器61、压缩机24的散热恶化。

<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

接着,一边参照图4一边对本实施例的冷藏库1中的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制冷循环中,利用供制冷剂流动的管依次连接有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4、使从压缩机24输送来的制冷剂散热的散热机构、使从散热机构输送来的制冷剂减压的减压机构也就是毛细管67和供从毛细管67输送来的制冷剂蒸发来冷却空气的冷却机构也就是蒸发器7。

本实施例中,作为散热机构包括配置在机械室19内的冷凝器61(作为一例,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和散热管62、63、64。在机械室19内配置有库外送风机26,通过使库外送风机26工作而能够促进冷凝器61的散热。

散热管62配置在绝热箱体10的两侧面和顶面的外箱1a与内箱1b之间,且与外箱1a面接触。外箱1a由钢板制成,从外箱1a的外表面向库外空气良好地散热。

散热管63配置在绝热箱体10的上侧绝热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壁52、横向分隔部53和纵向分隔部54各自的内部前方。这些分隔壁(分隔部)与储藏室接触因而温度较低,而前方部由于为各储藏室的开口边缘,所以容易与外部空气接触。因此,在前方的开口边缘表面可能因达到饱和水蒸气含量而产生结露。为此,为了防止在冷藏库1的绝热箱体10的前方开口边缘(尤其是上侧绝热分隔壁51、下侧绝热分隔壁52、横向分隔部53和纵向分隔部54的前方部)产生结露而配置有散热管63。

在机械室19内配置有作为散热性能控制机构的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散热管62的出口部进入机械室19内,与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入口配管76连接。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是形成有一个入口(76)和多个出口(77a、77b、77c、77d)的电动阀,利用设置在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内部的脉冲控制的步进电动机(未图示)使内部的阀体转动而进行角度控制,从而能够进行规定的制冷剂回路的流路切换。

<用于固定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部件>

接着,使用图5对用于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安装到机械室19的固定部件80进行说明。图5(a)是固定部件80的立体图,图5(b)是固定部件80的俯视图。

固定部件80包括用于支承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阀支承部81、用于将固定部件80安装在机械室19的安装部82和连接阀支承部81与安装部82之间的减振部83。

阀支承部81包括呈中空环状且外缘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底部81a;将形成空间的底部81a的中央侧区域与阀支承部81的外侧空间连接的空隙88;配置在底部81a上表面的爪85;和一端与底部81a的竖立设置部分的外周侧连接且向上方延伸的卡止爪86。

能够在底部81a的上表面侧载置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进而利用爪85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支承、固定在固定部件80。爪85在底部81a隔开大致相等角度的间隔配置有多个。

卡止爪86相对于底部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位于底部的圆环区域的外侧。卡止爪86通过与后述的在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定子72外周侧面上突出设置的肋73接触,也被用于防止周向上的旋转。设置在定子72外周侧面上的部件并不一定必须是肋73,只要是能够由卡止爪86卡止的部件即可。

阀支承部81形成为具有将底部81a内侧的空间与底部81a的外侧区域连接的空隙88的形状。利用空隙88,能够容易地使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定子72侧位于底部81a的上侧,并且使设置在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下表面侧的管位于底部81a的下侧。即,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在固定部件80上的安装变得容易,能够改善操作性。

安装部82呈大致L字型的形状,包括第一延伸部82a和第二延伸部82b,其中,第一延伸部82a位于阀支承部81的外周侧,在与底部81a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延伸部82b在与底部81a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其一端侧与第一延伸部82a的一端侧连接。在第二延伸部82b的另一端侧的前端附近形成有开口作为设备安装部件设置部,该设备安装部件设置部能够固定用于将固定部件80固定到机械室19的设备安装部件。本实施例中,以设备安装部件和设备安装部件设置部为螺钉和螺纹孔87进行说明。另外,卡止爪86和第二延伸部82b分别相对于底部81a在同一侧(本实施例中为上方)延伸。

第一延伸部82a在俯视时呈格子状的形状。由此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实现减少固定部件80使用的材料。

第二延伸部82b在阀支承部81所处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面上具有肋等凸部。由此,在将固定部件80固定到机械室19的壁面等时,能够抑制第二延伸部82b的整个面与壁面接触,抑制振动的传递。

通过设置第一延伸部82a,能够将第二延伸部82b设定在从阀的投影上在左右方向上偏离的位置。由此,能够确保用于设置后述的减振部83的空间,并且能够使用阀的从投影的角度来看的空间,以最短距离配置设置在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下部的管。

减振部83设置在阀支承部81与安装部82之间。减振部83与阀支承部81、安装部82一体形成,呈波纹形状。作为减振部83的波纹形状,例如能够为U字形状、S字形状、V字形状、W字形状或它们中的多种组合的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波纹形状,其形状能够随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在驱动时的振动而变形,能够抑制振动从阀支承部81传递到安装部82,能够降低传递到冷藏库1上的振动。

阀支承部81和安装部82由多个减振部83连接,在第一延伸部82a的格子状区域的一部分能够设置一个减振部83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此,能够在确保减振部83的设置空间的同时实现固定部件80的小型化。设置在第一延伸部82a的减振部83不位于第一延伸部82a的端部而是位于内侧。另外,在该减振部83的水平方向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其它的减振部83。该其它的减振部83各自与第一延伸部82a的格子形状的外缘连接。

本实施例的减振部83的波纹形状为容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具体而言,在俯视时能够观察到波纹形状。在因安装在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中的步进电动机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的水平方向的成分比垂直方向的成分强的情况下,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形成容易抑制振动向冷藏库1传递的结构。例如,在具有利用步进电动机在与底板面大致平行的方面上旋转的部件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结构较为理想。

另外,作为固定部件80的材料,优选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例如,能够使用聚丙烯、ABS树脂、丙烯腈。通过采用这样的合成树脂材料,容易将阀支承部81、减振部83、安装部82形成为一体的部件,能够不增多部件数量,实现轻量、价廉的结构。

<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在冷藏库1中的安装>

图6表示在固定部件80上设置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状态的立体图。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在上表面侧具有步进电动机而由定子72覆盖,并且多个管76、77从下表面向下方延伸。通过使管76、77通过上述的空隙88,能够容易进行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安装。

定子72在底面具有能够与爪85卡止的凹部和凸部,并且在侧面具有能够与卡止爪86卡止的凹部和凸部。在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载置于底部81a并使用爪85和卡止爪86进行固定之后,使螺钉75等插通机械室19的壁面和螺纹孔87,而固定在冷藏库的机械室19的壁面的规定位置。通过利用固定部件80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固定于冷藏库1,在冷藏库的制造时、搬运时和使用时的各状态下,能够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姿态维持为入口配管76和出口配管77a、77b、77c、77d位于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主体的下部的状态。作为螺钉75也可以使用带肩螺钉(未图示)。通过使用带肩螺钉能够进一步降低传递到绝热箱体10上的振动。

接着,使从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下方伸出的入口配管76和出口配管77a、77b、77c、77d与从绝热箱体10伸出的散热管62、63、64和干燥器41a、41b连接、熔接。然后,连接步进电动机用的配线(未图示),完成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的冷藏库1中的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安装结构,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由具有弹性形状的固定部件80安装,因此能够抑制步进电动机的振动经固定部件80传递到绝热箱体10,能够降低噪声。尤其是,在固定部件80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情况下,由于与金属制的情况相比材料的刚性较小,因此能够随振动而变形,抑制电动机的振动的传递。

另外,通过使用合成树脂材料作为固定部件80的材料,能够将阀支承部81、减振部83、安装部82一体形成,能够减小固定用的部件的数量。因此,能够改善材料费、组装作业性,能够提供价廉的结构。

(实施例2)

使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图7(a)是在实施例2的固定部件80安装了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b)是俯视图。实施例2除以下点以外能够与实施例1相同。

根据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的不同,存在制冷剂路径中配置2个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情况。本实施例2的冷藏库的特征点为,在1个固定部件80上配置2个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a、70b。在固定部件80的第一延伸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阀支承部81a、81b。左右的阀支承部81a、81b分别通过具有弹性形状的减振部83a、83b与中央的安装部82连接。

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在配置2个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a、70b时,由于能够使用1个固定部件80进行固定,所以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地实现在绝热箱体10上的固定,能够无需增大设置空间就能够配置制冷剂流路切换阀。另外,对于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a、70b,通过分别设置具有弹性形状的减振部83a、83b,能够抑制电动机的振动的传递。

(实施例3)

使用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实施例3除以下点以外能够与实施例1、2相同。在实施例3中,固定部件80的减振部83的波纹形状构成为容易在垂直方向上振动的结构。具体而言,在侧视固定部件80时能够观察到波纹形状。在制冷剂流路切换阀70的垂直方向的振动成分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与振动方向相应地采用本实施例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振动。

(实施例4)

使用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实施例4除以下点以外能够与实施例1~3相同。实施例4中,将减振部83的一端设置于第二延伸部82b,另一端设置于定子72。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减少固定用的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减小宽度方向上的设置空间。另外,通过在定子设置具有弹性的减振部83,能够形成抑制电动机的振动的传递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冷藏库

2 冷藏室(冷藏温段室)

3 制冰室(冷冻温段室)

4 上层冷冻室(冷冻温段室)

5 下层冷冻室(冷冻温段室)

6 蔬菜室(冷藏温段室)

7 蒸发器(冷却机构)

8 蒸发器收纳室

9 库内送风机(送风机构)

10 绝热箱体

11 冷藏室送风通道

12 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

13 分隔部件

17 冷冻室回流口

18 蔬菜室回流通道

18a 蔬菜室回流通道出口

19 机械室(压缩机收纳室)

24 压缩机

25 真空绝热材料

26 库外送风机

41 干燥器

51 上侧绝热分隔壁

52 下侧绝热分隔壁

53 横向分隔部

54 纵向分隔部

56 冷藏室风门

57 冷冻室风门

60 散热机构

61 冷凝器

62、63、64、65 散热管

67 毛细管(减压机构)

69 分支管

70 制冷剂流路切换阀(散热性能控制机构)

72 定子

73 定位用肋

75 固定用螺钉

76 入口配管

77 出口配管

80 固定部件

81 阀支承部

82 安装部

83 减振部

85 爪

86 卡止爪

88 空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