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板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657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板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孔板式调节阀,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喷井、吞吐井的多孔板式调节阀。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进过程中,每口井都必须安装一套节流压井装置,用以控制井下压力,达到近平衡钻井的安全状态,调节阀井装置是由节流管汇和压井管汇组成,井下压力控制是由节流管汇完成的,调节阀是节流管汇的关键控制件,现行使用的节流管汇所用的调节阀一般为筒形调节阀,筒形调节阀容易被井下气流冲刷损坏,使用寿命短,流量控制不精确,节流时震动大、不平稳,更换普通油嘴时还需要关闭生产阀门、泄压、放空等复杂的工作过程,增加工作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快捷方便的多孔板式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孔板式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阀杆和手柄,阀盖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紧锁在阀体上,阀体内腔底部固定有下孔板,下孔板上方设置多孔的上孔板,所述的阀杆的底端插入上孔板内,使上孔板可以随阀杆转动,上孔板周侧设有使上孔板准确对位并锁定的固定挡圈,阀杆在阀体内正对进油口部位设计成60°锥形,阀杆顶端依次穿过阀体、阀盖与手轮相连,所述阀盖与阀杆的间隙腔内填充填料,填料下方与阀盖间垫有填料垫,填料上方设有填料压盖,阀杆上在填料压盖与手轮间位置处设置同步显示上孔板出油孔孔径的指示码。

所述的上孔板上与下孔板出油孔对应位置的圆周线上开有若干个孔径依次变化的出油孔。

所述的下孔板的出油孔的出油端面开50°倒角。

所述阀杆锥形部分上部设有弹簧座,弹簧座上连接有蝶形弹簧,蝶形弹簧的另一端嵌入阀盖底部。

所述的下孔板下部周侧与阀体接触处加装紫铜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上孔板多孔设计,根据需求调节出油孔径,满足生产需求,下孔板出油孔50°倒角设计,使流体在出口处形成有效散射,最大程度的减少流体及沙粒对管道内特定部位的直接冲刷,延长阀体、管道的使用寿命。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快捷方便,使用安全。取消了更换普通油嘴时关闭生产阀门、泄压、放空等复杂的工作过程,减轻了工作强度,有效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孔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孔板沿出油孔直径剖面图。

其中:1-阀体;2-下孔板;3-紫铜垫;4-上孔板;5-固定挡圈;6-阀杆;7-弹簧座;8-蝶形弹簧;9-填料垫;10-填料;11-阀盖;12-填料压盖;13-螺栓;14-螺母;15-指示码;16-手轮;17-出油孔;18-50°倒角;19-进油口;20-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孔板式调节阀,包括阀体1、阀盖11、阀杆6和手柄16,阀盖11通过螺栓13与螺母14配合紧锁在阀体1上,阀体1内腔底部固定有下孔板2,下孔板2上方设置多孔的上孔板4,所述的阀杆6的底端插入上孔板4内,使上孔板4可以随阀杆6转动,上孔板4周侧设有使上孔板4准确对位并锁定的固定挡圈5,阀杆6在阀体1内正对进油口19部位设计成60°锥形,阀杆6顶端依次穿过阀体1、阀盖11与手轮16相连,所述阀盖11与阀杆6的间隙腔内填充填料10,填料10下方与阀盖11间垫有填料垫9,填料10上方设有填料压盖12,阀杆6上在填料压盖12与手轮16间位置处设置同步显示上孔板4出油孔17孔径的指示码15。

所述的上孔板4上与下孔板2出油孔17对应位置的圆周线上开有若干个孔径依次变化的出油孔17。

所述的下孔板2的出油孔17的出油端面开50°倒角18。

所述阀杆6锥形部分上部设有弹簧座7,弹簧座7上连接有蝶形弹簧8,蝶形弹簧8的另一端嵌入阀盖11底部。

所述的下孔板2下部周侧与阀体1接触处加装紫铜垫3。

操作使用时,阀体1与管道采用标准快速接口连接,操作十分简单方便,油品流体从进油口19流入阀体1内,然后转到手轮16带动阀杆6,实现上孔板4与下孔板2出油孔17的有效对位,根据出油量调节到孔径对应的上孔板4出油孔17处,固定挡圈5自动对位并锁定,确保生产过程中油品通过量恒定的流出出油口2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