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固定脚方式的水龙头阀芯。
背景技术:
传统普通的水龙头阀芯组装到水龙头主体时,一般采用专门生成的两个固定脚用于定位,以防止阀芯于水龙头主体内的位置移位,及在阀芯被操作使用时,阀芯得到有效的防打转和保护作用。
基于这种传统的方式,水龙头主体加工时,必须另行加工与之配对的孔(通常为盲孔),在增加工作量之余,对孔的精度要求也较高,且通常在加工过程产生披锋,影响产品质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较大的产品报废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固定脚方式的水龙头阀芯,解决了现有技术加工过程产生披锋,影响产品质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较大的产品报废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固定脚方式的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铜转杆、外壳、O型圈、定位粒、铜轴、外O型圈、弹簧、凸杆套、动片、静片、内胶圈、底壳、底胶圈;所述外壳内设有铜转杆,所述铜转杆上设有O型圈,所述铜转杆下连接有铜轴,所述铜转杆侧边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连接有定位粒,所述弹簧设于凸杆套上,所述凸杆套下连接有动片,所述动片下设有静片, 所述静片下连接有内胶圈,所述内胶圈设于底壳上,所述底壳下设有底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外O型圈有两个设于外壳底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粒与弹簧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杆套与动片活动连接,所述动片与静片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铜转杆与凸杆套通过铜轴进行固定。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有的结构,把传统的固定脚直接生成在过水孔的位置,节省了加工工作量,也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避免了由于加工精度的问题导致的产品报废,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也更为高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侧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固定脚方式的水龙头阀芯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固定脚方式的水龙头阀芯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一种新型固定脚方式的水龙头阀芯,其结构包括:铜转杆1、外壳2、O型圈3、定位粒4、铜轴5、外O型圈6、弹簧7、凸杆套8、动片9、静片10、内胶圈11、底壳12、底胶圈13;所述外壳2内设有铜转杆1,所述铜转杆1上设有O型圈3,所述铜转杆1下连接有铜轴5,所述铜转杆1侧边设有弹簧7,所述弹簧7上连接有定位粒4,所述弹簧7设于凸杆套8上,所述凸杆套8下连接有动片9,所述动片9下设有静片10,所述静片10下连接有内胶圈11,所述内胶圈11设于底壳12上,所述底壳12下设有底胶圈13,所述外O型圈6有两个设于外壳2底部两侧,所述定位粒4与弹簧7活动连接,所述凸杆套8与动片9活动连接,所述动片9与静片10活动连接,所述铜转杆1与凸杆套8通过铜轴5进行固定。
通过改变阀芯固定脚的方式,以简化水龙头主体的加工工序,减少工作量,以及避免由于加工精度的问题导致产品的报废,避免了由于加工精度的问题导致的产品报废,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也更为高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