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耦合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553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管道耦合接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接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位于循环提供热水的主机和热水床垫之间的管道耦合接口。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管道接合结构,尤其是在循环提供热水的主机和热水床垫之间的管道结合结构,大都连接和分解比较困难,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水和脱落现象,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浪费还很可能造成人员烫伤等现象,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管道漏水的管道耦合接口将是有利的;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中有效防止公头从母头上脱落的管道耦合接口将更是有利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耦合接口,包括:母头,其具有适于连接第一管道的母头底座部和与母头底座部液体连通的母头套管部;公头,其具有适于连接第二管道的公头底座部、适于插接配合于母头套管部内的公头接合部、位于公头底座部和公头接合部之间的公头本体部,在公头本体部邻接公头底座部一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紧固螺母,其具有与连接有第二管道的公头底座部适配的防脱腔和与公头本体部上的外螺纹接合的内螺纹腔;其中,在公头接合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槽,环槽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公头接合部和母头套管部的插接配合可以较好地进行水密封;而公头接合部外周面上环槽内的O型密封圈则更加强了管道耦合接口的水密封性能;紧固螺母防脱腔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第二管道和公头底座部的紧密结合避免第二管道从公头底座部上脱落,进一步保证整个管道耦合接口的水密封和防脱落性能。

优选地,上述环槽为两个,每个环槽内都设置有O型密封圈。

优选地,在上述母头套管部的外端部设置有端部缺口以及与端部缺口连通的第一周向限位开口,在所述公头本体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扣,该第一限位卡扣设置成适于在所述公头接合部插置于所述母头套管部内时能够穿过所述母头套管部的该端部缺口并借助于旋转所述公头而进入所述第一周向限位开口以阻止所述公头脱离所述母头。

通过设置位于母头套管部上的端部缺口,使得公头本体部上的第一限位卡扣能够非常方便地进入与端部缺口连通的第一周向限位开口以实现其防脱功能。

优选地,在上述母头套管部的外端部还设置有位于该外端部的内表面上且与端部缺口径向相对的端部凹进,以及与该端部凹进连通且与第一周向限位开口径向相对的第二周向限位开口,在公头本体部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卡扣径向相对的第二限位卡扣,该第二限位卡扣设置成适于在公头接合部插置于母头套管部内且第一限位卡扣通过端部缺口进入第一周向限位开口时能够穿过端部凹进进入第二周向限位开口。

由于端部凹进、第二周向限位开口以及第二限位卡扣的设置,更有效地保证了公头相对母头的防脱功能。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限位卡扣和第二限位卡扣都为形成于公头本体部的外周面上的防脱凸起,第一限位卡扣较第二限位卡扣从公头本体部的外周面上凸起的高度高。

通过参考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将会得到更清晰地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道耦合接口的立体图,其中图中示出了两个管道耦合接口,这两个管道耦合接口的母头两两连为一体地成型,公头单独成型;

图2是图1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平面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管道耦合接口的立体图,图中示出的一个管道耦合接口其母头和公头一样都独立成型。

附图标记说明:

母头 1

母头底座部 11 母头套管部 13

端部缺口 131 第一周向限位开口 133

端部凹进 132 第二周向限位开口 134

公头 3

公头底座部 31 公头接合部 33

公头本体部 35 环槽 331

外螺纹 351 第一限位卡扣 353

第二限位卡扣 354

O型密封圈 4

紧固螺母 5

防脱腔 51 内螺纹腔 5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道耦合接口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平面视图;图3是图2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5,特别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道耦合接口,包括:母头1、公头3、O型密封圈4和紧固螺母5。母头1具有母头底座部11和母头套管部13,母头底座部11适于连接第一管道(图未示),该第一管道例如可以是热水床垫的主机侧的热水管,母头套管部13与母头底座部11液体连通。公头3具有公头底座部31、公头接合部33、位于公头底座部31和公头接合部33之间的公头本体部35。公头底座部31适于连接第二管道(图未示),该第二管道例如可以是热水床垫的热水循环管。公头接合部33适于插接配合于母头套管部13内,在公头接合部3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槽331,环槽331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4。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有两个环槽331,每个环槽331内都设置有一个O型密封圈4。在公头本体部35邻接公头底座部31一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351。紧固螺母5具有防脱腔51和内螺纹腔53,该防脱腔51与连接第二管道之后的公头底座部31适配,内螺纹腔53与公头本体部35上的外螺纹351螺纹接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公头接合部33和母头套管部13的插接配合可以较好地进行水密封;而公头接合部33外周面上环槽331内的O型密封圈4则更加强了管道耦合接口的水密封性能;紧固螺母5防脱腔51的设置可以更有效保证第二管道和公头底座部31的紧密结合,避免第二管道从公头底座部上脱落,进一步保证整个管道耦合接口的水密封和防脱落性能。

图6是图1所示管道耦合接口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清楚地示出了管道耦合接口的防脱结构。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1和图4,在母头套管部13的外端部设置有端部缺口131以及与端部缺口131连通的第一周向限位开口133;在公头本体部35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扣353,该第一限位卡扣353设置成适于在公头接合部33插置于母头套管部13内时、能够穿过母头套管部13的该端部缺口131并借助于旋转公头3而进入母头1上的第一周向限位开口133,以阻止所述公头脱离所述母头。

通过设置位于母头套管部13上的端部缺口131,使得公头本体部35上的第一限位卡扣353能够非常方便地进入母头1的与端部缺口131连通的第一周向限位开口133,以实现其防脱功能。如果想要将公头3从母头1上卸下,则需要旋转公头3(可借助于第一限位卡扣353)使得第一限位卡扣353从第一周向限位开口133出来并经由端部缺口131离开母头1。

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1和图4,公头3上的第一限位卡扣353为形成于公头本体部35的外周面上的防脱凸起。当然,这个可以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基础上作任何的变形,只要能够和母头1上的第一周向限位开口133配合实现防脱功能即可。

再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4和图5,在母头套管部13的外端部还设置有位于该外端部的内表面上且与端部缺口131径向相对的端部凹进132,以及与该端部凹进132连通且与第一周向限位开口133径向相对的第二周向限位开口134,在公头本体部35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卡扣353径向相对的第二限位卡扣354,该第二限位卡扣354设置成适于在公头接合部33插置于母头套管部13内且第一限位卡扣353通过端部缺口131进入第一周向限位开口133时,第二限位卡扣354能够穿过母头套管部13上的端部凹进132从而进入第二周向限位开口134。

由于端部凹进132、第二周向限位开口134以及第二限位卡扣354的设置,使得防脱结构对称设置,从而更有效地保证了公头3相对母头1的防脱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卡扣354也为形成于公头本体部35的外周面上的防脱凸起,但第二限位卡扣354从公头本体部35的外周面上凸起的高度较第一限位卡扣353低。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母头1和公头3是成对示出的,特别是两个母头1是通过中间横梁2的连接一体成型 ,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耦合接口需要两个母头和两个公头,而仍是包括一个母头和一个公头。图中示出的两个母头一体成型只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为了批量生产或方便管道耦合接口的使用而作出的变通。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管道耦合接口的立体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管道耦合接口的母头1和公头3一样都独立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耦合接口也包括母头1、公头3、紧固螺母5以及套装在公头3的环槽331内的O型密封圈,而且该管道耦合接口和图1至图6所示的管道耦合接口在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图1至图6示出了两个管道耦合接口,而且这两个管道耦合接口的母头通过横梁2连接一体成型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

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