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减压阀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低压旁路多重防内漏减压阀。
背景技术:
由于阀门运动过程中会与套筒产生摩擦,尤其是在有杂质存在的状况下,石墨容易被磨损,磨损后的石墨材料,无法再次压紧,一旦冲刷,就会使整个石墨层损坏,产生较大的内漏。
专利CN201420227270.1提出了一种轴流先导式多级减压高压角阀,包括阀体和安装于阀体内的阀内件,其特征在于:阀内件中,套筒侧壁上设有进口连通通道,阀座位于套筒下方,阀座与套筒密封配合;阀芯装于套筒内,阀芯下端能够与阀座密封配合;阀芯上部设有先导控制室,先导控制室底部中心设有的先导通孔与阀座中心孔连通;先导阀芯下端置于先导控制室内,先导阀芯下端套装先导行程弹簧,先导阀芯下端的密封头能与先导通孔上端边沿密封配合;透盖安装在阀芯顶部,先导阀芯上的台阶以下部位被透盖封在先导控制室并具有轴向行程,透盖上设有先导平衡孔。本实用新型能防止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产生空化汽蚀和降低噪音,使用调节平衡可靠,控制精度高,大大提高阀门使用寿命,但是该结构中先导平衡孔设置在透盖上,当台阶向上运动时,台阶与先导平衡孔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液体流通阻力越来越大,对执行机构的的动力要求较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内漏概率,减少执行机构的动力输出的一种高低压旁路多重防内漏减压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高低压旁路多重防内漏减压阀,包括主阀芯和阀杆,所述主阀芯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的上端开口可拆卸的安装有先导阀盖,所述阀杆穿过先导阀盖和所述连通通道并可在连通通道内上下运动,所述阀杆的一端与所述连通通道密封配合,另一端与先导阀盖密封配合;所述先导阀盖的内壁设有阶梯结构,先导阀盖的侧壁上设有先导平衡孔;位于所述先导阀盖内的阀杆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阶梯结构内径较小的阶梯面相匹配。
由于石墨块在溶液杂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容易被磨损,产生较大内漏,通过在主阀芯内设置连通通道,使阀杆的一端与连通通道密封配合形成又一道防内漏的密封面,降低内漏的可能性;通过将先导平衡孔设置在先导阀盖的侧壁上,使从先导平衡孔内喷出的液体喷到侧壁上,而不会对主阀芯和主阀盖的密封结构造成损坏;通过在先导阀盖的内壁设有阶梯结构,在阀杆与连通通道形成的密封结构打开的瞬间,使进入先导阀盖内的流体的压强逐步变化,使先导阀盖不易损坏,该结构尤其适合在粘度较大的液体中使用,该结构设计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
所述连通通道上与所述先导阀盖连接部位的下端设有先导阀座,所述先导阀杆上设有与先导阀座密封配合的凸出部。
通过在先导阀杆上设置凸出部,连通通道内设置先导阀座,通过先导阀座与凸出部的密封配合,增加了一道减压阀门的密封面,使内漏概率降低。
所述的阶梯结构包括内径较小的第一阶梯面和内径较大的第二阶梯面,第一阶梯面设置于先导阀盖内的下部且位于先导平衡孔下部,第二阶梯面设置于先导阀盖内的上部,先导平衡孔设置在第二阶梯面上。
一方面使位于先导阀座侧壁的先导平衡孔不会因为阀杆的上下运动而阻对流体的进出产生阻碍;另一方面阀杆提升瞬间,阀杆与先导阀盖之间的空间自阀杆与凸出部的密封面开始,压强随阶梯结构逐步变化变化,减少先导阀盖的损坏。
所述凸台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阶梯面的内径。
所述的凸台与第一阶梯面密封配合,凸台与第二阶梯面之间间隔设置。
该设计使凸台与第一阶梯面密封,又增加了一层密封面,使阀门更加不易内漏,虽然在阀门提升的初期相对费力,但是在先导弹簧的辅助下,提升也是很方便的,当凸台脱离第一阶梯面后,后续的提升更加省力,该结构优点是使阀门的密封效果更好,更不易内漏。
所述第一阶梯面的轴向高度为所述先导阀盖轴向高度的1/2-2/3。
所述先导平衡孔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阶梯面的中间位置。
所述先导平衡孔至少为两个,分别沿先导阀盖周向均匀分布。
还包括先导弹簧,所述先导弹簧套设在所述阀杆上,一端抵止于所述凸台,另一端抵止于先导阀座或者连通通道,所述先导弹簧的周向限位于阶梯结构内径较小的阶梯面内。
通过设置先导弹簧,使阀门开启时,在先导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阀门更易开启,使开启阀门所需力更小,对执行机构的要求更低。
所述先导阀盖与连通通道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石墨块在溶液杂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容易被磨损,产生较大内漏,通过在主阀芯内设置连通通道,使阀杆的一端与连通通道密封配合形成又一道防内漏的密封面,降低内漏的可能性;通过将先导平衡孔设置在先导阀盖的侧壁上,使从先导平衡孔内喷出的液体喷到侧壁上,而不会对主阀芯和主阀盖的密封结构造成损坏;通过在先导阀盖的内壁设有阶梯结构,进入先导阀盖内的流体的压强随阶梯结构逐步变化,使先导阀盖不易损坏;通过在先导阀杆上设置凸出部,连通通道内设置先导阀座,通过先导阀座与凸出部的密封配合,为减压阀增加了一道密封面,使内漏概率降低;通过设置多个先导平衡孔,使连通通道内的压力与先导阀盖外侧的压力更快平衡,沿先导阀盖周向均匀分布,使先导阀盖上的受力平衡,先导阀盖不易因受力不均损坏,更不易使阀杆受先导阀盖的力的作用倾斜造成凸出部与先导阀座密封不严;通过设置先导弹簧,使阀门开启时,在先导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阀门更易开启,使开启阀门所需力更小,对执行机构的要求更低,节约成本;凸台与第一阶梯面密封配合,凸台与第二阶梯面之间间隔设置,该设计使凸台与第一阶梯面密封,又增加了一层密封面,使阀门更加不易内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00、主阀芯 101、套筒 102、连通通道 103、石墨块 104、主阀盖 105、阀杆 201、先导阀座 203、先导弹簧 204、先导阀盖 205、凸台 206、第一阶梯面 207、第二阶梯面 208、先导平衡孔 209、凸出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高低压旁路多重防内漏减压阀,包括主阀芯100、套筒101和阀杆105,主阀芯100和套筒101的下端密封连接,侧面外壁通过石墨块103与套筒101密封连接,主阀芯100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通道102,连通通道102的上端开口可拆卸的安装有先导阀盖204,阀杆105穿过先导阀盖204和所述连通通道102并可在连通通道102内上下运动,阀杆105的一端与连通通道102密封配合,另一端与先导阀盖204密封配合;先导阀盖204的内壁设有阶梯结构,先导阀盖204的侧壁上设有先导平衡孔208,先导平衡孔208使连通通道内的压强与先导阀盖204外压强平衡,即先导阀盖204所包围的内侧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压力保持平衡,使阀杆105更易被提升;位于先导阀盖204内的阀杆105上设有凸台205,凸台205与所述阶梯结构内径较小的阶梯面相匹配。
该减压阀设置于高压或低压旁路中,由于石墨块103在溶液杂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容易磨损,产生较大内漏,通过在主阀芯100内设置连通通道102,使阀杆105的一端与连通通道102密封配合形成又一道防内漏的密封面,降低内漏的可能性;通过将先导平衡孔208设置在先导阀盖204的侧壁上,使从先导平衡孔208内喷出的液体喷到侧壁上,而不会对主阀芯100和主阀盖104的密封结构造成损坏;通过在先导阀盖204的内壁设有阶梯结构,当阀杆与连通通道的密封面打开的瞬间,进入先导阀盖204内的流体的压强随阶梯结构逐步变化,使先导阀盖204不易损坏。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一种高低压旁路多重防内漏减压阀,包括主阀芯100、套筒101和阀杆105,主阀芯100和套筒101的下端密封连接,侧面通过石墨块103密封连接,主阀芯100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通道102,连通通道102的上端开口与先导阀盖204螺纹连接,阀杆105穿过先导阀盖204和所述连通通道102并可在连通通道102内上下运动,连通通道102上与所述先导阀盖204连接部位的下端设有先导阀座201,所述先导阀杆105上设有与先导阀座201密封配合的凸出部209,阀杆105的一端与先导阀座201密封配合,另一端与先导阀盖204密封配合;先导阀盖204的内壁设有阶梯结构,先导阀盖204的侧壁上设有先导平衡孔208;位于先导阀盖204内的阀杆105上设有凸台205,凸台205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阶梯面206的内径。
阶梯结构包括内径较小的第一阶梯面206和内径较大的第二阶梯面207,第一阶梯面206设置于先导阀盖204内的下部且位于先导平衡孔208下部,第二阶梯面207设置于先导阀盖204内的上部,先导平衡孔208设置在第二阶梯面207上,通过该形状的设置阶梯结构,一方面使位于先导阀座201侧壁的先导平衡孔208不会因为阀杆105的上下运动而对流体的进出产生阻碍;另一方面阀杆105提升瞬间,阀杆105与先导阀盖204之间的空间自阀杆105与凸出部209的密封面开始,压强随阶梯结构逐步变化变化,减少先导阀盖204的损坏。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第一阶梯面206的轴向高度为先导阀盖204轴向高度的1/2-2/3,先导阀盖204的损坏率最低。
先导平衡孔208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阶梯面207的中间位置,为非应力集中位置,流体从该位置进出,先导阀盖204的损坏率最小。
先导平衡孔208至少为两个,分别沿先导阀盖204周向均匀分布,优选的,多个先导平衡孔208沿先导阀盖204周向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先导平衡孔208,使连通通道102内的压力与先导阀盖204外侧的压力更快平衡,沿先导阀盖204周向均匀分布,使先导阀盖204上的受力平衡,先导阀盖204不易因受力不均损坏,更不易造成阀杆105倾斜,使凸出部209与先导阀座201密封不严。
在阀杆105上套设先导弹簧203,先导弹簧203的一端抵止于所述凸台205,另一端抵止于先导阀座201,先导弹簧203的周向限位于阶梯结构的第一阶梯面206内;通过设置先导弹簧203,使阀门开启时,在先导弹簧203弹力的作用下,阀门更易开启,使开启阀门所需力更小,对执行机构的要求更低。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凸台205与第一阶梯面206密封配合,凸台205与第二阶梯面207之间间隔设置,该设计使凸台205与第一阶梯面206密封,又增加了一层密封面,使阀门更加不易内漏。
虽然在阀门提升的初期相对实施例二费力,但是在先导弹簧203的辅助下,提升也是很方便的,当凸台205脱离第一阶梯面206后,后续的提升将与实施例二相同,本实施例的优点是使阀门的密封效果更好,更不易内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