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专用组合螺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4965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专用组合螺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钉,尤其涉及一种防水专用组合螺钉。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电力调整装置,主要用于把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家庭用光伏逆变器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由于光伏逆变器需要安装在户外,安装时使用螺钉固定,由于螺钉长时间受雨水冲刷时产生严重锈蚀,导致连接破坏,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防水专用组合螺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专用组合螺钉,来解决雨水腐蚀螺钉导致连接破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专用组合螺钉,包括螺杆本体、锁紧头、弹性垫片、防水帽、垫块、导向筋、导向槽、硅胶垫,所述的锁紧头位于螺杆本体左侧,所述的锁紧头与螺杆本体一体相连,所述的螺杆本体贯穿弹性垫片,所述的弹性垫片与螺杆本体活动相连,所述的防水帽位于锁紧头外侧,所述的防水帽与锁紧头螺纹相连,所述的垫块位于螺杆本体外侧且位于防水帽右侧,所述的垫块与螺杆本体活动相连且与防水帽活动相连,所述的导向筋位于垫块左侧中心处,所述的导向筋与垫块一体相连,所述的导向槽位于锁紧头左侧中心处且位于导向筋外侧,所述的导向槽不贯穿锁紧头且与导向槽间隙相连,所述的导向槽轴线与导向筋轴线重合,所述的硅胶垫位于垫块右侧,所述的硅胶垫与垫块粘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筋数量为2件,所述的导向筋以垫块中心为原点由内而外均布于垫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紧头还设有第一锁紧槽,所述的第一锁紧槽位于锁紧头左侧中心处,所述的第一锁紧槽不贯穿锁紧头。

进一步的,于所述的第一锁紧槽形状为六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水帽还设有第二锁紧槽,所述的第二锁紧槽位于防水帽左侧中心处,所述的第二锁紧槽不贯穿防水帽。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锁紧槽形状为六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防水专用组合螺钉,安装时,手动通过锁紧头将螺杆本体拧入安装部位,随后手动拧动防水帽,使得导向槽沿导向筋转动,转动时,垫块不发生转动,从而保护硅胶垫不产生磨损,继续拧动防水帽,直到到达设定扭矩,此时,防水帽有效将锁紧头与雨水隔开,硅胶垫有效密封,防止雨水浸入螺杆本体,导向筋和导向槽形成密封配合,防止雨水浸入螺杆本体。该装置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有效将雨水与螺杆本体隔开,极大提高防腐蚀能力,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螺杆本体 1 ,锁紧头 2,

弹性垫片 3 , 防水帽 4,

垫块 5 , 导向筋 6,

导向槽 7 , 硅胶垫 8,

第一锁紧槽 201, 第二锁紧槽 4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水专用组合螺钉,包括螺杆本体1、锁紧头2、弹性垫片3、防水帽4、垫块5、导向筋6、导向槽7、硅胶垫8,所述的锁紧头2位于螺杆本体1左侧,所述的锁紧头2与螺杆本体1一体相连,所述的螺杆本体1贯穿弹性垫片3,所述的弹性垫片3与螺杆本体1活动相连,所述的防水帽4位于锁紧头2外侧,所述的防水帽4与锁紧头2螺纹相连,所述的垫块5位于螺杆本体1外侧且位于防水帽4右侧,所述的垫块5与螺杆本体1活动相连且与防水帽4活动相连,所述的导向筋6位于垫块5左侧中心处,所述的导向筋6与垫块5一体相连,所述的导向槽7位于锁紧头2左侧中心处且位于导向筋6外侧,所述的导向槽7不贯穿锁紧头2且与导向槽6间隙相连,所述的导向槽6轴线与导向筋7轴线重合,所述的硅胶垫8位于垫块5右侧,所述的硅胶垫8与垫块5粘接相连,所述的导向筋6数量为2件,所述的导向筋6以垫块5中心为原点由内而外均布于垫块5,所述的锁紧头2还设有第一锁紧槽201,所述的第一锁紧槽201位于锁紧头2左侧中心处,所述的第一锁紧槽201不贯穿锁紧头2,于所述的第一锁紧槽201形状为六角形,所述的防水帽4还设有第二锁紧槽401,所述的第二锁紧槽401位于防水帽4左侧中心处,所述的第二锁紧槽401不贯穿防水帽4,所述的第二锁紧槽401形状为六角形,使用紧固工具通过第一锁紧槽201和第二锁紧槽401即可对锁紧头2和防水帽4进行紧固。该防水专用组合螺钉,安装时,手动通过锁紧头2将螺杆本体1拧入安装部位,随后手动拧动防水帽4,使得导向槽7沿导向筋6转动,转动时,垫块5不发生转动,从而保护硅胶垫8不产生磨损,继续拧动防水帽4,直到到达设定扭矩,此时,防水帽4有效将锁紧头2与雨水隔开,硅胶垫8有效密封,防止雨水浸入螺杆本体1,导向筋6和导向槽7形成密封配合,防止雨水浸入螺杆本体1。该装置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有效将雨水与螺杆本体1隔开,极大提高防腐蚀能力,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