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装配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13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装配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水龙头,包括三通主体、阀芯、定位圈、装饰压盖、手柄、牙管、出水弯管和网嘴,三通主体包括位于顶部的出水腔、位于底部的进水腔和位于侧部的阀芯腔,出水弯管和出水腔转动配合。存在问题是:装配工效低,拆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装配的水龙头,它具有装配方便,工效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快速装配的水龙头,包括三通主体、阀芯、定位圈、装饰压盖、手柄、牙管、出水弯管和网嘴,三通主体包括位于顶部的出水腔、位于底部的进水腔和位于侧部的阀芯腔,出水弯管和出水腔转动配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阀芯上有出水孔,出水孔上有内螺纹;

所述阀芯腔内有圆环形扣位和沿轴向的定位销

还包括阀芯定位套、出水连杆和定位压盖,

出水连杆包括上出水部和下外螺纹进水部,

阀芯定位套包括外螺纹套部、筒形套部和设置筒形套部端部的至少二个圆弧形的弹性连接板,弹性连接板上有位于径向内的挡板和位于径向外侧的扣板;筒形套部设置有轴向的定位槽;

阀芯定位套插入阀芯腔内,扣板与圆环形扣位扣合,定位销与定位槽嵌合,所述定位圈套在阀芯上,装饰压盖与外螺纹套部螺合;出水连杆的外螺纹进水部与阀芯的出水孔螺合,出水弯管穿过定位压盖与上出水部连接且转动配合。

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的水龙头,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护套和卡簧,

护套包括筒体部和法兰部

所述出水弯管的下端的上部设置有环形卡槽、下部有若干个密封圈槽;

出水弯管与出水腔液密封,卡簧与环形卡槽嵌合,卡簧支撑护套,所述定位压盖压紧法兰部,筒体部伸入定位压盖的中心孔内;出水腔的下部的环形支撑台支撑出水连杆的上出水部,定位压盖与上出水部的上端压紧配合。

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的水龙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牙管的上端设置有连接部,

连接部包括法兰、套筒和设置在套筒上端的扣件;扣件包括基板和钩部

所述进水腔和阀芯腔相交处设置有扣位;进水腔的底部设置有沉孔;

法兰与沉孔嵌合,钩部与扣位扣合。

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的水龙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阀芯上设置有二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定位平面;

所述基板一侧面与定位平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装配的水龙头,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装配时,只需插接即可,装配方便,工效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装配的水龙头,包括三通主体1、阀芯2、定位圈3、装饰压盖4、手柄5、牙管6、出水弯管7和网嘴8,三通主体1包括位于顶部的出水腔11、位于底部的进水腔12和位于侧部的阀芯腔13,出水腔和进水腔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阀芯腔所在的直线与出水腔和进水腔所在的直线垂直,出水弯管7和出水腔11转动配合。

所述阀芯2上有出水孔21,出水孔21上有内螺纹;

所述阀芯腔13内有圆环形扣位113和沿轴向的定位销132,定位销132在阀芯腔13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

还包括阀芯定位套9、出水连杆10和定位压盖14,

阀芯定位套9包括外螺纹套部91、筒形套部92和设置筒形套部端部的二个圆弧形的弹性连接板93,弹性连接板93上有位于径向内的挡板和位于径向外侧的扣板;筒形套部92设置有轴向的定位槽94;

出水连杆10包括上出水部101和下外螺纹进水部102,

阀芯定位套9插入阀芯腔13内,扣板与圆环形扣位113扣合,定位销132与定位槽94嵌合,所述定位圈3套在阀芯2上,装饰压盖4与外螺纹套部91螺合;出水连杆10的外螺纹进水部102与阀芯2的出水孔21螺合,出水弯管7穿过定位压盖14与上出水部101连接且转动配合。

还包括护套15和卡簧16,

护套15包括筒体部151和法兰部152

所述出水弯管7的下端的上部设置有环形卡槽71、下部有若干个密封圈槽;

出水弯管7通过设置在密封圈槽内的密封圈与出水腔11液密封,卡簧16与环形卡槽71嵌合,卡簧16支撑护套15,所述定位压盖14压紧法兰部152,筒体部151伸入定位压盖14的中心孔内;出水腔11的下部的环形支撑台111支撑出水连杆10的上出水部101,定位压盖14与上出水部101的上端压紧配合。

所述牙管6的上端设置有连接部61,

连接部61包括法兰611、套筒612和设置在套筒上端的二个扣件613;扣件613包括基板和钩部

所述进水腔12和阀芯腔13相交处设置有扣位17;进水腔12的底部设置有沉孔18;

法兰611与沉孔18配合,钩部与扣位17扣合。

所述阀芯2上设置有二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定位平面22;

所述扣件613的基板一侧面与定位平面22贴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