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泄压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13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快速泄压球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阀,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泄压球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球阀,通过执行机构转动阀杆带动球芯转动进而打开球阀时,由于管道内介质的压力较大,通常需要较大的扭矩。需要的扭矩较大,则对执行机构具有较高的要求,成本较高。另外,需要的扭矩较大,在球阀阀门开启的瞬间,球阀的会具有较大的振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开启球阀所需的扭矩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快速泄压球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快速泄压球阀,包括一球芯,所述球芯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入口和一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相连通,所述入口用于连接于所述快速泄压球阀的进口端、所述出口用于连接于所述快速泄压球阀的出口端,所述进口端连接于一进口管道,其特点在于,所述入口的边缘处具有一泄压部,所述泄压部与所述入口相连通,所述泄压部用于当所述快速泄压球阀由关闭到打开的瞬间使所述进口管道内的压力减小。

较佳地,所述球芯具有一入口端面、一出口端面和形成于所述入口端面和所述出口端面之间的一球形部,所述球形部中连接于所述入口端面的前部和所述出口端面的前部之间的区域为前球形部,所述球形部中连接于所述入口端面的后部和所述出口端面的后部之间的区域为后球形部;

所述泄压部为一入口凹槽,所述入口凹槽具有依次连接的一第一凹陷部、一连接部和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首端为所述入口凹槽的始端,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尾端为所述入口凹槽的终端,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首端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尾端均位于所述入口端面的前部或后部;其中,

当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首端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尾端均位于所述入口端面的前部时,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尾端、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首端均位于所述前球形部,且所述连接部的中心与所述前球形部的中心重合;

当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首端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尾端均位于所述入口端面的后部时,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尾端、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首端均位于所述后球形部,且所述连接部的中心与所述后球形部的中心重合。

所述入口凹槽设于所述入口端面和所述球形部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对称分布于所述球芯的中心线的两侧,使得所述快速泄压球阀泄压均匀,能够增加其稳定性。另外,所述入口凹槽具有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这两个凹陷部,泄压效果更好;另外,由于与所述进口管道内的介质的接触面积较大,介质对所述球芯的冲刷较小。

较佳地,所述出口的边缘处也具有一泄压部,所述出口的泄压部为一出口凹槽,所述出口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入口凹槽的形状相同;

所述出口凹槽的第一凹陷部的首端为所述出口凹槽的始端、第二凹陷部的尾端为所述出口凹槽的终端、第一凹陷部的首端和第二凹陷部的尾端均位于所述出口端面的前部或后部;其中,

当所述出口凹槽的第一凹陷部的首端和第二凹陷部的尾端均位于所述出口端面的前部时,所述出口凹槽的第一凹陷部的尾端、连接部和第二凹陷部的首端均位于所述前球形部,且所述出口凹槽的连接部的中心与所述前球形部的中心重合;

当所述出口凹槽的第一凹陷部的首端和第二凹陷部的尾端均位于所述出口端面的后部时,所述出口凹槽的第一凹陷部的尾端、连接部和第二凹陷部的首端均位于所述后球形部,且所述出口凹槽的连接部的中心与所述后球形部的中心重合。

较佳地,所述入口凹槽的第一凹陷部的首端和第二凹陷部的尾端均位于所述入口端面的前部,第一凹陷部的尾端、连接部和第二凹陷部的首端均位于所述前球形部;所述出口凹槽的第一凹陷部的首端和第二凹陷部的尾端均位于所述出口端面的后部,第一凹陷部的尾端、连接部和第二凹陷部的首端均位于所述后球形部。

在所述出口也设有所述泄压部,泄压效果更好。所述入口凹槽设于所述入口端面的前部、所述前球形部,所述出口凹槽设于所述出口端面的后部、所述后球形部,相当于,所述入口凹槽和所述出口凹槽对角设置,能够增加所述快速泄压球阀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快速泄压球阀还包括一主阀体、相对设置的两副阀体和相对设置的两阀座,两所述副阀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阀体的两端,两所述副阀体和所述主阀体之间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球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球形部中连接于所述入口端面的上部和所述出口端面的上部之间的区域为上球形部,所述球形部中连接于所述入口端面的下部和所述出口端面的下部之间的区域为下球形部,两所述阀座分别设于两所述副阀体和所述球芯之间,且所述阀座的首端嵌设于所述副阀体,当所述快速泄压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阀座的尾端的上部抵接于所述上球形部、下部抵接于所述下球形部。

较佳地,每一所述阀座的尾端具有一斜面,当所述快速泄压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阀座的尾端的上部通过所述斜面抵接于所述上球形部、下部通过所述斜面抵接于所述下球形部;

每一所述阀座的首端的上部和下部均具有一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有一负载弹簧,所述负载弹簧连接于所述阀座和所述副阀体之间。

所述阀座的尾端与所述上球形部、所述下球形部通过斜面进行密封。所述负载弹簧能够为所述阀座提供预压力,使得所述阀座能够更好地与所述上球形部、所述下球形部抵接,进一步保证所述阀座与所述球芯的密封。

较佳地,所述上球形部的中部设有一第二容置槽和一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三容置槽相连通,所述第三容置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二容置槽靠近所述球芯的中心;

一填料箱的首端穿设于所述主阀体、尾端穿设于所述第三容置槽,所述填料箱的尾端和所述第三容置槽之间嵌设有一上轴承,所述填料箱与所述主阀体的接合面处设有一填料密封垫片;

一阀杆穿设于所述填料箱,所述阀杆的首端延伸出所述主阀体、尾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所述填料箱的首端与所述阀杆的接合面处具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一填料,一支架法兰套设于所述阀杆的首端,所述支架法兰通过一压紧螺栓连接于所述填料箱。

所述填料箱、所述填料、所述支架法兰和所述压紧螺栓等构成了填料系统,所述上轴承可以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同时起到密封作用,防止介质进入填料系统。所述支架法兰和所述压紧螺栓能够压紧所述填料,使得所述填料能够更好地贴合于所述阀杆,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所述阀杆进行密封和润滑。

较佳地,所述阀杆具有一首部元件、一中部元件和一尾部元件,所述中部元件连接于所述首部元件和所述尾部元件之间,所述首部元件的一端延伸出所述主阀体,所述首部元件的另一端和所述中部元件位于所述第三容置槽内,所述尾部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且所述尾部元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间隙;

所述填料箱的首端的内壁面、尾端的内壁面上均具有一上环形凸台和一下环形凸台,所述填料箱的首端、尾端的上环形凸台和下环形凸台均抵接于所述首部元件的外壁面;

所述填料箱的首端的上环形凸台与所述填料箱的首端面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填料箱的首端的上环形凸台与下环形凸台之间设有一密封垫片;

所述填料箱的尾端的上环形凸台与下环形凸台之间设有一密封垫片,所述填料箱的尾端的下环形凸台与所述填料箱的尾端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凹槽,所述中部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填料箱的尾端面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间隙。

所述尾部元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相当于所述压紧螺栓始终将所述阀杆提起,使得介质无法进入填料系统,且能够产生较小的扭矩,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下球形部的中部设有一第四容置槽,一底轴的首端穿设于所述主阀体、尾端穿设于所述第四容置槽,所述底轴的尾端和所述第四容置槽之间嵌设有一下轴承,所述底轴与主阀体的接合面处设有一密封垫片。

所述底轴的作用主要是支撑所述球芯,另外,所述底轴安装到所述下轴承的内孔中,能够减小所述球芯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放置颗粒杂质进入所述下轴承的轴承孔。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快速泄压球阀,在球芯的入口边缘处和出口边缘处均设有泄压部,能够降低所述快速泄压球阀从关闭到开启的瞬间进口管道内的压力,降低开启所述快速泄压球阀的扭矩,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减少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泄压球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泄压球阀中球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快速泄压球阀中球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阀体

2:副阀体

3:球芯

31:入口端面

32:出口端面

33:上球形部

331:第二容置槽

332:第三容置槽

34:下球形部

341:第四容置槽

4:阀座

41:斜面

42:第一容置槽

43:负载弹簧

5:阀杆

51:首部元件

52:中部元件

53:尾部元件

6:第一泄压部

61:第一凹陷部

62:连接部

63:第二凹陷部

7:第二泄压部

8:填料箱

81:上轴承

82:填料密封垫片

83:第一凹槽

84:填料

85:支架法兰

86:压紧螺栓

87:上环形凸台

88:下环形凸台

9:底轴

91:下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快速泄压球阀包括主阀体1、相对设置的两副阀体2、球芯3、阀杆5和相对设置的两阀座4。其中,两副阀体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主阀体1的两端,两副阀体2和主阀体1之间围成容置空间,球芯3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如图1所示,球芯3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入口和一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相连通,所述入口用于连接于所述快速泄压球阀的进口端、所述出口用于连接于所述快速泄压球阀的出口端,所述进口端连接于一进口管道,所述入口的边缘处具有第一泄压部6,所述出口的边缘处具有第二泄压部7,第一泄压部6与所述入口相连通,第二泄压部7与所述出口相连通。第一泄压部6和第二泄压部7用于当所述快速泄压球阀由关闭到打开的瞬间使所述进口管道内的压力减小。

如图1和图2所示,球芯3具有入口端面31、出口端面32和形成于入口端面31和出口端面32之间的一球形部,所述球形部中连接于入口端面31的上部和出口端面32的上部之间的区域为上球形部33,所述球形部中连接于入口端面31的下部和出口端面32的下部之间的区域为下球形部34,所述球形部中连接于入口端面31的前部和出口端面32的前部之间的区域为前球形部,所述球形部中连接于入口端面31的后部和出口端面32的后部之间的区域为后球形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一泄压部6与第二泄压部7的形状相同。其中,第一泄压部6设于入口端面31的前部和所述前球形部,第二泄压部7设于出口端面32的后部和所述后球形部。以第一泄压部6为例,第一泄压部6为一入口凹槽,所述入口凹槽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凹陷部61、连接部62和第二凹陷部63,第一凹陷部61和第二凹陷部63对称设置于连接部62的两端,第一凹陷部61的首端为所述入口凹槽的始端,第二凹陷部63的尾端为所述入口凹槽的终端,第一凹陷部61的首端和第二凹陷部63的尾端均位于入口端面31的前部,第一凹陷部61的尾端、连接部62和第二凹陷部63的首端均位于所述前球形部,且连接部62的中心与所述前球形部的中心重合。相应地,第二泄压部7为一出口凹槽,所述出口凹槽的第一凹陷部的首端和第二凹陷部的尾端均位于出口端面32的后部,所述出口凹槽的第一凹陷部的尾端、连接部和第二凹陷部的首端均位于所述后球形部,且所述出口凹槽的连接部的中心与所述后球形部的中心重合。

所述入口凹槽设于入口端面31和所述前球形部的中部,且第一凹陷部61和第二凹陷部63对称分布于球芯3的中心线的两侧,使得所述快速泄压球阀泄压均匀,能够增加其稳定性。另外,所述入口凹槽具有第一凹陷部61和第二凹陷部63这两个凹陷部,泄压效果更好;另外,由于与所述进口管道内的介质的接触面积较大,介质对球芯3的冲刷较小。

如图1和图4所示,两阀座4分别设于两副阀体2和球芯3之间,且阀座4的首端嵌设于副阀体2,当所述快速泄压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时,阀座4的尾端的上部抵接于上球形部33、下部抵接于下球形部34;每一阀座4的尾端具有一斜面41,当所述快速泄压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时,阀座4的尾端的上部通过斜面41抵接于上球形部33、下部通过斜面41抵接于下球形部34;每一阀座4的首端的上部和下部均具有一第一容置槽42,第一容置槽42内设有一负载弹簧43,负载弹簧43连接于阀座4和副阀体2之间。

阀座4的尾端与上球形部33、下球形部34通过斜面41进行密封。负载弹簧43能够为阀座4提供预压力,使得阀座4能够更好地与上球形部33、下球形部34抵接,进一步保证阀座4与球芯3的密封。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上球形部33的中部设有一第二容置槽331和一第三容置槽332,第二容置槽331与第三容置槽332相连通,第三容置槽332的中心与第二容置槽33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容置槽331靠近球芯3的中心;一填料箱8的首端穿设于主阀体1、尾端穿设于第三容置槽332,填料箱8的尾端和第三容置槽332之间嵌设有上轴承81,填料箱8与主阀体1的接合面处设有一填料密封垫片82;阀杆5穿设于填料箱8,阀杆5的首端延伸出主阀体1、尾端位于第二容置槽331内;填料箱8的首端与阀杆5的接合面处具有第一凹槽83,第一凹槽83内设有填料84,支架法兰85套设于阀杆5的首端,支架法兰85通过压紧螺栓86连接于填料箱8。

填料箱8、填料84、支架法兰85和压紧螺栓86构成了填料系统,上轴承81可以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同时起到密封作用,防止介质进入填料系统。支架法兰85和压紧螺栓86能够压紧填料84,使得填料84能够更好地贴合于阀杆5,从而能够更好地对阀杆5进行密封和润滑。

如图1和图5所示,阀杆5具有一首部元件51、一中部元件52和一尾部元件53,中部元件52连接于首部元件51和尾部元件53之间,首部元件51的一端延伸出主阀体1,首部元件51的另一端和中部元件52位于第三容置槽332内,尾部元件53位于第二容置槽331内,且尾部元件53的底部与第二容置槽331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间隙;填料箱8的首端的内壁面、尾端的内壁面上均具有一上环形凸台87和一下环形凸台88,填料箱8的首端、尾端的上环形凸台87和下环形凸台88均抵接于首部元件51的外壁面。

如图1和图5所示,填料箱8的首端的上环形凸台87与填料箱8的首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83,填料箱8的首端的上环形凸台87与下环形凸台88之间设有一密封垫片;填料箱8的尾端的上环形凸台87与下环形凸台88之间设有一密封垫片,填料箱8的尾端的下环形凸台88与填料箱8的尾端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凹槽,中部元件5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填料箱8的尾端面与第三容置槽332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一间隙。

尾部元件53的底部与第二容置槽331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相当于压紧螺栓86始终将阀杆5提起,使得介质无法进入填料系统,且能够产生较小的扭矩,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下球形部34的中部设有第四容置槽341,底轴9的首端穿设于主阀体1、尾端穿设于第四容置槽341,底轴9的尾端和第四容置槽341之间嵌设有下轴承91,底轴9与主阀体1的接合面处设有密封垫片。

所述快速泄压球阀中,在球芯3的入口边缘处和出口边缘处均设有泄压部,能够降低所述快速泄压球阀从关闭到开启的瞬间进口管道内的压力,降低开启所述快速泄压球阀的扭矩,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减少振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