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龙头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6965阅读:980来源:国知局
大流量龙头阀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阀芯,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大流量龙头的龙头阀芯。



背景技术:

当前,受限龙头阀芯结构,家用净水机的自锁龙头流量均较小,一般小于2L/min,用户体验不佳。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493860U出于提高流量的目的设计了一种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设在水龙头本体内侧的阀芯和连接阀芯的扳手部,所述水龙头本体上部呈圆筒形,所述扳手部上设有用于套接在水龙头本体上部的转动套,转动套内侧设有连接阀芯的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外侧壁上设有一止转卡槽;所述水龙头本体上还设有一立杆,所述立杆上部设有朝向转动套的弹性卡件;当扳手部转动至半开状态时,所述弹性卡件弹性卡入所述止转卡槽。然而,该龙头依然限于其内部结构,无法应用于家用净水机。

因此,现有技术还缺少小型的、能够应用于净水机设备、实现大流量特别是2L/min以上的龙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大流量的龙头阀芯,为后续的大流量龙头的设计开发提供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流量龙头阀芯,所述阀芯包括阀芯支撑架3、固定在阀芯支撑架3内部的旋转主体2和连接机构1,连接机构1底部有旋转凸点11,旋转主体2顶部有与旋转凸点11相匹配的旋转凹槽21,连接机构1与旋转主体2通过旋转凸点11与旋转凹槽21实现机械连接,连接机构1具有位于顶部的旋钮12和位于中部的限位凸沿13,旋转凸点11位于限位凸沿13以下;

旋转主体2包括独立的转动块22和固定块23,旋转凹槽21位于转动块22的顶部,固定块23具有限位凸点24;转动块22的形状为具有两个相对的扇形柱缺口26的圆柱体;固定块23的形状是具有两个相对的扇形通孔25的圆柱体;

阀芯支撑架3具有用于安装旋转主体2和连接机构1的中空结构,阀芯支撑架3的顶部为与旋钮12匹配的旋钮通孔31,阀芯支撑架3的外壁中部具有上O型圈槽32(用于安装上O型圈36),上O型圈槽32以下的外壁开有两个相对的支撑架进水口33,阀芯支撑架3的下部内壁设有与固定块23的限位凸点24相匹配的限位凹点34;

装配时,将连接机构1从阀芯支撑架3的下部置入,通过旋转凹槽21与旋转凸点11的配合使转动块22与连接机构1连接;再在转动块22下部安装固定块23,通过限位凸点24和限位凹点34的配合实现限位,再在固定块23下部安装下O型圈35;

装配后,转动块22与连接机构1之间不具备自由度,固定块23与阀芯支撑架3之间不具备自由度,但转动块22在阀芯支撑架3内实现相对固定块23的转动。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旋转凸点11是一字型凸沿,旋转凹槽21是与之匹配的一字型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机构1还具有位于限位凸沿13上部的小O型圈槽14,能够与小O型圈15匹配实现水路密封。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装配后,下O型圈35的下沿凸出于阀芯支撑架3的下边沿以外,从而实现阀芯与其他构件(例如用于安装阀芯的龙头外壳)之间的密闭性。

可选地,限位凸点24位于固定块23外壁。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阀芯支撑架3还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设在上O型圈槽32与支撑架进水口33之间。

特别优选地,转动块22和固定块23是陶瓷材料制成的。

将装配好的龙头阀芯安装在龙头外壳4内部,将龙头旋柄41与旋钮12机械连接,通过上O型圈36实现阀芯上部与龙头外壳4上部之间的密闭性,通过下O型圈35实现阀芯下部与龙头外壳4下部之间的密闭性。使阀芯的其中一个支撑架进水口33朝向位于龙头外壳4一侧的龙头进水口42,并使固定块23的其中一个扇形通孔25也朝向龙头进水口42。阀芯支撑架3在上O型圈36以下至下O型圈35以上的外壁面与龙头外壳4的内壁面之间的空间构成流道空间。固定块22的扇形通孔25与下O型圈35的中空区域与位于龙头外壳4下部的出水口构成流道通路。

通过龙头旋柄41带动旋钮12再带动转动块22在阀芯支撑架3内转动,从而改变转动块22的扇形柱缺口26在阀芯支撑架3内的相对位置。当转动块22的扇形柱缺口26与支撑架进水口33对齐时,扇形柱缺口26与扇形通孔25之间的通路被打开,流道空间与流道通路连通,实现出水。

出水时,从龙头进水口42进入的水充满流道空间,从前后两个扇形柱缺口26进入扇形通孔25,两股水流在流道通路内汇合并形成涡流,实现流量提高。此时,由于上下两个O型圈的密封作用,水只能在流道空间与流道通路内流动。

当转动块22的扇形柱缺口26与支撑架进水口33错开(不重叠)时,扇形柱缺口26与扇形通孔25之间的通路被关闭,流道空间与流道通路断开,实现断水。

断水时,从龙头进水口42进入的水充满流道空间,但由于扇形柱缺口26与扇形通孔25之间通路被关闭,水只能在流道空间流动,而不能进入流道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龙头阀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小型龙头的出水量至2L/min,适用于各类小型龙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龙头阀芯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龙头阀芯爆炸图,另一个角度;

图3为装配后的龙头阀芯的示意图;

图4为转动块和固定块的示意图;

图5是龙头阀芯装配在龙头外壳内的结构图;

图6是龙头阀芯与龙头外壳的爆炸图;

其中:1、连接机构;2、旋转主体;3、阀芯支撑架;4、龙头外壳;

11、旋转凸点;12、旋钮;13、限位凸沿;14、小O型圈槽;15、小O型圈;

21、旋转凹槽;22、转动块;23、固定块;24、限位凸点;25、扇形通孔;26、扇形柱缺口;

31、旋钮通孔;32、上O型圈槽;33、支撑架进水口;34、限位凹点;35、下O型圈;36、上O型圈;

41、龙头旋柄;42、龙头进水口;43、龙头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非限制性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龙头阀芯,包括同轴关系的阀芯支撑架3、旋转主体2和连接机构1。

连接机构1顶部为旋钮12,中部有用于安装小O型圈15的小O型圈槽14和限位凸沿13,底部为一字型旋转凸点11。旋钮12下部另有一个小O型槽,用于防止阀芯外移。

旋转主体2由转动块22和固定块23组成。

转动块22总体呈高度较小的圆柱体(或描述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片)。其顶部是与旋转凸点11匹配的旋转凹槽21,两侧开有两个相对的扇形柱缺口26。

固定块23总体呈高度较小的圆柱体(或描述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片)。其下部侧壁有限位凸点24;中部有相对的扇形通孔25。

阀芯支撑架3具有中空结构,用于将旋转主体2和连接机构1固定安装在中空结构当中。阀芯支撑架3的顶部是与旋钮12匹配的旋钮通孔31,外壁中部有用于安装上O型圈36的上O型圈槽32,上O型圈槽32以下的外壁开有两个相对的支撑架进水口33,下部内壁设有与限位凸点24相匹配的限位凹点34。

装配时,将连接机构1从阀芯支撑架3的下部装入,直到旋钮12从旋钮通孔31突出。通过旋转凹槽21与旋转凸点11的配合使转动块22与连接机构1连接;再在转动块22下部安装固定块23,通过限位凸点24和限位凹点34的配合实现限位,再在固定块23下部安装下O型圈35。下O型圈35具有一定高度(或称为长度),装配后的阀芯支撑架3的下边缘位于下O型圈35的上下边沿之间。

装配后,转动块22与连接机构1之间不具备自由度,转动块22能够被旋钮12带动。固定块23与阀芯支撑架3之间不具备自由度,固定块23在限位凸点24的作用下与阀芯支撑架3之间相对静止。但转动块22在阀芯支撑架3内实现相对固定块23的转动。

如图6所示,将装配好的龙头阀芯安装在龙头外壳4内部,将龙头旋柄41与旋钮12机械连接,通过上O型圈36实现阀芯上部与龙头外壳4上部之间的密闭性,通过下O型圈35实现阀芯下部与龙头外壳4下部之间的密闭性。使阀芯的其中一个支撑架进水口33朝向位于龙头外壳4一侧的龙头进水口42,并使固定块23的其中一个扇形通孔25也朝向龙头进水口42。阀芯支撑架3在上O型圈36以下至下O型圈35以上的外壁面与龙头外壳4的内壁面之间的空间构成流道空间。固定块22的扇形通孔25与下O型圈35的中空区域与位于龙头外壳4下部的出水口构成流道通路。

通过龙头旋柄41带动旋钮12再带动转动块22在阀芯支撑架3内转动,从而改变转动块22的扇形柱缺口26在阀芯支撑架3内的相对位置。当转动块22的扇形柱缺口26与支撑架进水口33对齐时,扇形柱缺口26与扇形通孔25之间的通路被打开,流道空间与流道通路连通,实现出水。

出水时,从龙头进水口42进入的水充满流道空间,从前后两个扇形柱缺口26进入扇形通孔25,两股水流在流道通路内汇合并形成涡流,实现流量提高。此时,由于上下两个O型圈的密封作用,水只能在流道空间与流道通路内流动。

当转动块22的扇形柱缺口26与支撑架进水口33错开(不重叠)时,扇形柱缺口26与扇形通孔25之间的通路被关闭,流道空间与流道通路断开,实现断水。

断水时,从龙头进水口42进入的水充满流道空间,但由于扇形柱缺口26与扇形通孔25之间通路被关闭,水只能在流道空间流动,而不能进入流道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龙头阀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小型龙头的出水量至2L/min,适用于各类小型龙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