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755阅读:1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爪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爪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零部件的安装方式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塑料件上增加安装孔,并通过标准件(如螺钉或螺栓)与其固定,该方式需要在被安装面增加安装孔,并且需要有安装工具的操作空间。第二种方式是:零部件自身增加卡爪结构,安装面增加安装孔进而配合固定;该方式造成零部件自身结构复杂,增加了零部件模具成本,并且有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实现卡爪结构。第三种方式是:在零部件上增加安装凸台,将卡扣固定在凸台上,进而固定在其他零部件或车身安装面上,但是在零部件上增加了也无形中增加了零部件模具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爪结构,主要解决无安装空间并且零部件自身难成型卡爪结构的技术问题,并且装配时操作简便、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爪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零部件与第二零部件,所述第一零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卡爪结构一体化注塑成型,包括:倒刺结构、抵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倒刺结构与所述抵接部之间的倒刺支撑体;所述倒刺结构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卡接所述第一零部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零部件抵接,从而将所述第二零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零部件与所述抵接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倒刺结构包括:两个通过所述倒刺支撑体对称连接的卡爪;两个卡爪与所述第一零部件卡接。

优选地,所述卡爪顶端具有外凸的后导向面。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呈倒V字型,包括:第一支撑体与抵接体,所述倒刺支撑体设置在第一支撑体上表面,所述第二零部件与所述抵接体接触。

优选地,所述抵接体具有内收的前导向面,所述抵接体通过所述前导向面与所述第二零部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爪结构,一体化注塑成型,包括:倒刺结构、抵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倒刺结构与所述抵接部之间的倒刺支撑体;所述倒刺结构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卡接所述第一零部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零部件抵接,从而将所述第二零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零部件与所述抵接部之间,方便地、简单地将第一零部件与第二零部件固定在一起。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无安装空间并且零部件自身难成型卡爪结构的技术问题,并且装配时操作简单、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爪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爪结构卡接第一零部件与第二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向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

1、倒刺结构 2、抵接部 3、倒刺支撑体 C、第一零部件 D、第二零部件 C1、第一安装孔 11、卡爪 111、后导向面 21、第一支撑体 22、抵接体 221、前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爪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零部件C与第二零部件D,所述第一零部件C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C1,所述卡爪结构一体化注塑成型,包括:倒刺结构1、抵接部2以及连接在所述倒刺结构与所述抵接部之间的倒刺支撑体3;所述倒刺结构1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C1后卡接所述第一零部件C,所述抵接部2与所述第二零部件D抵接,从而将所述第二零部件D固定在所述第一零部件C与所述抵接部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零部件C与第二零部件D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也是可以塑料。

具体地,所述倒刺结构1包括:两个通过所述倒刺支撑体对称连接的卡爪11;两个卡爪11与所述第一零部件C卡接。

进一步,所述卡爪11顶端具有外凸的后导向面111。

具体地,所述抵接部2呈倒V字型,包括:第一支撑体21与抵接体22,所述倒刺支撑体3设置在第一支撑体21上表面,所述第二零部件D与所述抵接体22接触。

进一步,所述抵接体22具有内收的前导向面221,所述抵接体22通过所述前导向面221与所述第二零部件D接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倒刺结构1固定在第一零部件上,进而零部件通过抵接部2固定在第二零部件上或车身上。

如图3与图4所示。由于卡爪11的厚度、抵接体2的厚度以及第二零部件D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因此,卡爪11与第一零部件C的卡接量、比抵接体2与第二零部件D的卡接量以及第二零部件D的厚度可由本实用新型的卡爪结构确定,比如,卡爪11与第一零部件C的卡接量为1mm,比抵接体2与第二零部件D的卡接量为1.5mm,第二零部件D的厚度为2.5mm。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零部件装配方式,无法解决无安装操作空间和自身成型卡爪难以实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爪结构无需安装操作空间,避免了零部件复杂结构,安装简单、容易实现,其一体化设置使模具费用低,成本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