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装式榫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9011阅读:1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装式榫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可拆装式榫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木制家具中构件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以下三种:(1)中国传统榫卯结构。中国传统榫卯结构讲究的是连接稳固,不可拆,是传统工匠到家手工制作安装,不存在运输成本。但是现在是中国工业化时代,产品追求的是机械工业化批量生产加工,一个木制家具由多个构件组成,只有做到可分拆和自由组装,方可把每一个构件批量加工好后,分拆式包装,运输到用户家中再组装,成本和质量均有保证。(2)五金连接;(3)圆木榫和偏心件连接。五金连接、圆木榫和偏心件连接在开发和包装成本上均需要大量投入,涉及材料品类多或者包装体积大,而且装配上也较为不便。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拆装式榫卯结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拆装式榫卯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至少两个构件,在每对相互连接的两个构件中,其中一个构件上设有榫,另一个构件上设有与榫对应的榫槽;

所述榫的表面与榫槽的内壁均为刀具铣出来的毛面;

所述榫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交错设置的三个凸结构和三个凹结构,与榫所在构件相邻的是凹结构;所述榫沿着任一凸结构中心的横向剖面为8字形结构,所述8字形结构由两个半径为r的第一圆弧、以及连接两个第一圆弧的两条内凹的第二圆弧构成;所述榫在长度方向的两侧中部为与第二圆弧一致的弧形内凹结构;

所述榫槽呈一字型结构,该一字型结构两端分别为半圆结构;所述榫槽的宽度比榫的最大宽度大0.5~1.0mm,所述榫槽的最大长度l=r+榫的最大长度m;所述榫槽一端的圆弧内壁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卡接榫一端两个凹结构的第一卡件,所述榫槽两侧的槽壁分别设有两个用于卡接榫另一端两个凹结构的第二卡件;所述两个凹结构为远离榫所在构件的两个凹结构;

所述榫从远离第一卡件的一端卡入榫槽,所述第二卡件不超过弧形内凹结构与榫槽侧壁之间的空隙;当榫向第一卡件移动并与第一卡件卡接时,第二卡件分别与榫另一端的两个凹结构卡接。

优选地,每两个凸结构之间通过内凹的弧面一连接,与榫所在构件相邻的凸结构和该构件之间也通过内凹的弧面一连接。

优选地,每两个凸结构之间的弧面一与弧形内凹结构之间通过内凹的弧面二连接。当榫向第一卡件移动并与第一卡件卡接时,第二卡件与弧面二对应卡接。

优选地,所述与第二卡件卡接的两个凹结构,均由相邻两凸结构、相邻两凸结构之间的弧面一和弧面二围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件为弧形凸起或梯形凸起。第二卡件不超过弧形内凹结构与榫槽侧壁之间的空隙,是为了榫在初进入榫槽中能够顺利进入。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件与空气接触的端面由分别与弧面一、弧面二对应的弧面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安装时,榫从远离第一卡件的一端卡入榫槽,接着,榫向第一卡件方向移动,直至榫一端的两个凹结构(这两个凹结构为远离榫所在构件的两个凹结构)分别与第一卡件卡接,此时,第二卡件相对榫移动到榫另一端的两个凹结构(这两个凹结构为远离榫所在构件的两个凹结构)中并与这两个凹结构卡接。由于榫的表面与榫槽的内壁均为刀具铣出来的毛面,使得该卡接牢固、有力,不易脱离。

当需要拆卸时,只需将榫向远离第一卡件方向移动,直至榫槽另一端,即可将榫从榫槽中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实现紧密稳固连接,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可拆式连接,既可满足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稳固性,又可分拆包装再组装,缩小包装体积和成本,而且装配简单方便,不用增加任何非木质的其它品类的材料进行加强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拆装式榫卯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可拆装式榫卯结构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榫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榫槽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榫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榫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榫的另一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构成限制。

如图1~4所示,一种可拆装式榫卯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至少两个构件,在每对相互连接的两个构件中,其中一个构件1上设有榫2,另一个构件3上设有与榫2对应的榫槽4。榫2的表面与榫槽4的内壁均为刀具铣出来的毛面。

榫2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交错设置的三个凸结构5和三个凹结构6,与榫2所在构件1相邻的是凹结构61。榫2沿着任一凸结构中心的横向剖面为8字形结构。该8字形结构由两个半径为r的第一圆弧21、以及连接两个第一圆弧21的两条内凹的第二圆弧22构成。榫2在长度方向的两侧中部为与第二圆弧22一致(内凹弧度一致)的弧形内凹结构23。

如图3~6所示,凸结构5在榫2长度方向的两端端点处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呈圆弧过渡。

榫槽4呈一字型结构,可以贯通构件3也可以不贯通构件3,该一字型结构两端分别为半圆结构41。榫槽4的宽度比榫2的最大宽度大0.5~1.0mm,榫槽4的最大长度l=r+榫2的最大长度m。榫槽4一端的圆弧内壁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卡接榫2一端两个凹结构62的第一卡件42。榫槽4两侧的槽壁分别设有两个用于卡接榫2另一端两个凹结构63的第二卡件43。上述两个凹结构62、63均为远离榫2所在构件1的两个凹结构。

榫2从远离第一卡件42的一端卡入榫槽4,第二卡件43不超过弧形内凹结构23与榫槽4侧壁之间的空隙;当榫2向第一卡件42移动并与第一卡件42卡接时,第二卡件43分别与榫2另一端的两个凹结构63卡接。

每两个凸结构5之间通过内凹的弧面一7连接,与榫2所在构件1相邻的凸结构和该构件之间也通过内凹的弧面一7连接。

每两个凸结构5之间的弧面一7与弧形内凹结构23之间通过内凹的弧面二8连接。当榫2向第一卡件42移动并与第一卡件42卡接时,第二卡件43与弧面二8对应卡接。

本发明与第二卡件43卡接的两个凹结构62、63,均由相邻两凸结构、相邻两凸结构之间的弧面一和弧面二围成。

第二卡件43为弧形凸起或梯形凸起。第二卡件43不超过弧形内凹结构23与榫槽4侧壁之间的空隙,是为了榫2在初进入榫槽4中能够顺利进入。

第一卡件42与空气接触的端面9由分别与弧面一7、弧面二8对应的弧面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安装时,榫从远离第一卡件的一端卡入榫槽,接着,榫向第一卡件方向移动,直至榫一端的两个凹结构(这两个凹结构为远离榫所在构件的两个凹结构)分别与第一卡件卡接,此时,第二卡件相对榫移动到榫另一端的两个凹结构(这两个凹结构为远离榫所在构件的两个凹结构)中并与这两个凹结构卡接。由于榫的表面与榫槽的内壁均为刀具铣出来的毛面,使得该卡接牢固、有力,不易脱离。

当需要拆卸时,只需将榫向远离第一卡件方向移动,直至榫槽另一端,即可将榫从榫槽中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实现紧密稳固连接,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可拆式连接,既可满足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稳固性,又可分拆包装再组装,缩小包装体积和成本,而且装配简单方便,不用增加任何非木质的其它品类的材料进行加强稳固。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