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8334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水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水阀。



背景技术:

对于家用电热水器或太阳能热水器来说,主要是将容器腔体中的水加热以方便用户使用。一般通过手动调节冷热水混合出水口处的阀门来控制冷热水混合程度,控制出水温度,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需求。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104542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三通调控阀,包括阀体、阀芯及旋钮,阀芯转动装配在阀体中,阀体上设有整体上呈T形布置的冷水进水接口、冷水出水接口和热水出水接口,阀芯上设有互相连通的呈Y形布置的冷水进水孔道、冷水出水孔道和热水出水孔道,阀体上的冷水进水接口用于连接自来水管,冷水出水接口用于连接太阳能水管,热水出水接口用于接淋浴器官,通过转动阀芯,使阀芯上的相应孔道与阀体上的相应接口连通,可使调控阀处于不同模式中,此处的调控阀存在三种工作模式:纯热水模式、冷热水混合模式及上水模式,上水模式是指通过调控阀直接向太阳能热水提供冷水。其中,冷热水混合模式下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出水水温。上述三通调控阀采用手动调节的方式,这种调节方式存在调整滞后,调整不准确的问题,经常出现稍微调一下就出现调整过度的问题。

实际上,上述三通调控阀只所以手动调节不准确且容易出现调整过度的问题,不仅在于手动操作不精确,主要还在于上述三通调控阀中仅通过相互连通的孔道来实现冷热水的混合,混合空间小,混合程度浅,阀芯转动调整对出水温度的影响极大,使用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水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通调控阀中仅通过相互连通的孔道来实现冷热水的混合导致阀芯转动调整对出水温度的影响极大、使用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水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水阀,包括外阀体,外阀体具有回转腔,外阀体上设有外冷水口、外热水口及外混合出水口,所述回转腔中吻合的回转装配有内阀体,内阀体具有混合腔,内阀体上设有与混合腔连通的内冷水口、内热水口及内混合出水口,内阀体在其回转行程上具有使内冷水口与外冷水口对接连通、使内热水口与外热水口对接连通并使内混合出水口与外混合出水口对接连通的混水调温区域。

所述内阀体上还设有与混合腔连通的第一上水口和第二上水口,内阀体在其转动行程上具有使内冷水口、内热水口及内混合出水口被回转腔的内腔壁封堵、使第一上水口与外冷水口对接连通并使第二上水口与外热水口对接连通的上水位。

所述内阀体在其回转行程上具有使内冷水口被回转腔的内腔壁封堵、使内热水口与外热水口对接连通的纯热水位。

所述内阀体在回转行程中具有使内冷水口、内热水口及内混合出水口被回转腔的内腔壁封堵、使外冷水口和外热水口均被内阀体的外周面封堵的关闭位。

所述外阀体的回转腔为圆柱形腔体,所述内阀体为圆柱形阀体,所述内混合出水口布置在所述内阀体的轴向一端,所述外混合出水口布置在外阀体上与所述内混合出水口相对应的一端,所述外冷水口和外热水口均设置在外阀体的圆周侧,所述内冷水口和内热水口均设置在内阀体的圆周侧。

所述内混合出水口为圆弧形长孔结构。

所述外混合出水口处设有水温传感器,所述内阀体由电机驱动回转。

所述外冷水口处接有外冷水管,外冷水管中设有用于防止出现回流的单向导通结构。

所述外热水口处接有外热水管,外热水管处设有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为套装在外热水管外侧的石英加热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水阀中,在内阀体中设有混合腔,内阀体上的内冷水口、内热水口及内混合出水口均与混合腔连通,经内冷水口、内热水口注入的水在混合腔充分混合后,经内混合出水口排出。由于混合腔的存在,可保证冷热水的充分混合。调整过程中,可放心在混水调温区域内放心调整内阀体的转动角度,不必担心调整稍微过量时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使用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内阀体上设有第一上水口和第二上水口,内阀体在其转动行程上具有上水位,这样一来,混水阀即可同时起到上水功能,集成化程度高。

进一步地,外热水口、外冷水口布置在外阀体的外周面上,内热水口、内冷水口布置在内阀体的外周面上,而外混合出水口则布置在外阀体轴向一端,内混合出水口布置在内阀体轴向一端,这样可有效减少内外阀体的径向尺寸,同时,方便实现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内阀体上的内混合出水口为圆弧形长孔结构,这样可保证内阀体在混水调温区域中转动时,外混合出水口的出水量不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水阀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剖视图;

图5为图2中内阀体处于纯热水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内阀体处于关闭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水阀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混水阀的内阀体处于上水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水阀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中的箭头为水体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所提供的混水阀的具体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混水阀包括外阀体1,外阀体1具有回转腔,外阀体1上设有外冷水口12、外热水口11及外混合出水口10,此处的外阀体为两端封口的圆管结构,其回转腔为圆柱形内腔,外阀体1的回转腔中温和的回转装配有内阀体2,内阀体2呈圆柱形,内阀体2具有混合腔3,此处的内阀体2为两端封口的圆管结构,在内阀体2上设有与混合腔3连通的内冷水口22、内热水口21及内混合出水口20。

具体来说,内冷水口22和内热水口21均设置在内阀体2的圆周侧,外冷水口12和外热水口11均设置在外阀体1的圆周侧。内混合出水口20布置在内阀体2的轴向一端,外混合出水口10布置在外阀体1上与内混合出水口20相对应的一端。

在外阀体1的外热水口11处连接有外热水管5,外热水管可用于连接电热水器或太阳能热水器等热水源。外阀体1的外冷水口12处连接有外冷水管6,外冷水管可用于连接自来水管。外阀体1的外混合出水口处连接有外混合出水管4,外混合出水管4可用于连接如淋浴器具等用水设备。

上述内阀体2由电机14驱动回转。如图2所示,内阀体2在其回转行程上具有使内冷水口22与外冷水口12对接连通、使内热水口21与外热水口11对接连通并使内混合出水口与外混合出水口对接连通的混水调温区域,实际上,在外混合出水管4上设有与外混合出水口10对接连通的外出水管4,在外出水管4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3,以用于检测出水温度。

本实施例中,内阀体在其回转行程上具有使内冷水口22与外冷水口12对接连通、使内热水口21与外热水口11对接连通并使内混合出水口20与外混合出水口10对接连通的混水调温区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内阀体2上的内混合出水口20为圆弧形长孔结构,这样可保证内阀体在混水调温区域中转动时,外混合出水口的出水量不变。

另外,如图5所示,内阀体2在其回转行程上还具有使内冷水口22被回转腔的内腔壁封堵、使内热水口21与外热水口11对接连通的纯热水位,此时,内阀体的内混合出水口20仍然与外阀体的外混合出水口10对接连通。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外热水管中的热水温度可满足实际应用的情况。

如图6所示,内阀体2在回转行程中具有使内冷水口22、内热水口21及内混合出水口20被回转腔的内腔壁封堵、使外冷水口12和外热水口11均被内阀体的外周面封堵的关闭位。实际上,此时,外阀体上的外混合出水口被内阀体的外端面封堵。

根据实际需要,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内阀体在混水调温区域、关闭位及纯水位上转动。当内阀体在混水调温区域中转动调整时,可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出水温度来调整内阀体转动角度,通过控制内外冷水口及内外热水口对接口的大小来调整混合水的温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另外,本实施例中,由于外冷水管6只要用于供水,通常会在外冷水管6中设有用于防止出现回流的单向导通结构(图中未显示),该单项导通结构可为单向阀。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水阀中,在内阀体上设置专用的混合腔,当内阀体在其回转行程上位于混水调温区域上时,内冷水口与外冷水口对接连通,内热水口与外热水口对接连通,经外热水管向混合腔中注入热水,经外冷水管向混合腔中注入冷水,热水和冷水在混合腔中充分混合后,经对接连通的内混合出水口、外混合出水口及外出水管4排出。由于混合腔的存在,可保证冷热水的充分混合。调整过程中,可放心在混水调温区域内放心调整内阀体的转动角度,不必担心调整稍微过量时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所提供的混水阀的具体实施例2: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混水阀的结构同样包括外阀体30、内阀体40,在外阀体30的圆周上设有外冷水口32和外热水口31,在内阀体40的圆周上设有内冷水口42及内热水口41,内阀体的轴向一端设有相应的内混合出水口,内阀体在其转动行程上同样具有相应的混水调温区域、关闭位及纯热水位,与实施例1中的混水阀的结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内阀体上海设有与混合腔连通的第一上水口43和第二上水口44,如图8所示,内阀体2在其转动行程上具有使内冷水口42、内热水口41及内混合出水口被回转腔的内腔壁封堵、使第一上水口43与外冷水口32对接连通并使第二上水口44与外热水口31对接连通的上水位。

当内阀体处于上水位时,由外冷水管通过混水阀向外热水管供水,以满足相应热水器的上水需求。

本实用新所提供的混水阀的具体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混水阀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3中的混水阀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内外阀体,外阀体上设有外冷水口和外热水口,内阀体上设有内冷水口、内热水口、第一上水口及第二上水口,在外阀体上的外冷水口上对接连通有外冷水管92,在外热水口上对接连通有外热水管91,与实施例2中的混水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水阀中,在外热水管处设有加热装置,此处的加热装置为套装在外热水管外侧的石英加热套9,石英加热套9可由外置的隔离电源供电,以提高安全性能。

此处的加热装置主要有两个作用:1、在使用过程中,热水量减小,在低于设置温度时,加热装置自动启动,此时内阀体通常处于纯热水位,经过加热达到设定出水温度; 2、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外热水管中送出的通常为凉水,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采用加热装置可有效减少等待时间,节约水资源。

本实施例中,利用石英加热套加热,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加热装置如内置加热电阻加热。

上述实施例中,利用电机驱动内阀体转动,这样可以实现自动恒温调整,方便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由人工手动调整内阀体的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内、外阀体均为圆柱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外阀体也可以均为球形,只要保证内阀体的正常转动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外阀体上的外热水口和外冷水口在外阀体轴向上处于同一平面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热水口和外冷水口也可在外阀体轴向上错开布置,此时,则需要对应调整内热水口和内冷水口的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外热水口、外冷水口布置在外阀体的外周面上,内热水口、内冷水口布置在内阀体的外周面上,而外混合出水口则布置在外阀体轴向一端,内混合出水口布置在内阀体轴向一端,这样可有效减少内外阀体的径向尺寸,同时,方便实现管路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外热水口、外冷水口及外混合出水口一同布置在外阀体的外周面上,将内热水口、内冷水口及内混合出水口一同布置在内阀体的外周面上。当然,还可以将外热水口、外冷水口及外混合出水口一同布置在外阀体的轴向一端,将内热水口、内冷水口及内混合出水口一同布置在内阀体的轴向一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