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线性滑轨的刮刷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1904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用于线性滑轨的刮刷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与线性滑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线性滑轨的刮刷片。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线性滑轨的刮刷片主要是用来预先刮除滑轨上的异物,以防止异物进入滑块内而影响滚珠的滚动顺畅度。就相关的现有技术来说,例如TWM501502系将刮刷片设计为多片式结构,使两刮刷片自滑轨的左、右两侧组装于端盖的外侧面,但是异物或粉尘容易从两刮刷片在接合处所产生的缝隙进入滑块内部,进而降低滑块的使用寿命。再如JP3331080所揭露的刮刷片包含有一板状铁芯与一包覆于板状铁芯的橡胶,通过橡胶的弹性,使得刮刷片的两侧能往外扩张而套设在滑轨上,但是在多次拆装之后,刮刷片会受到往外扩张所产生的应力影响而难以恢复原形,如此将无法再重复使用。另外如JP2012035076所揭露的刮刷片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因此除了具有强度不足的问题之外,利用螺丝锁固于端盖时也容易产生变形,因而缺乏重复使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线性滑轨的刮刷片,其能增加组装便利性,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来降低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刮刷片包含有一个第一硬质部、两个彼此相对的第二硬质部、两个彼此相对的弹性部,以及两个彼此相对的滑轨接触部,其中,该两弹性部分别连接在该第一硬质部与一该第二硬质部之间,该两滑轨接触部分别连接在该两第二硬质部朝滑轨的一侧面。

由上述可知,当该两第二硬质部通过该两弹性部相对该第一硬质部弯折时,该两滑轨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滑轨的最大宽度,此时即可将该刮刷片从该滑轨的上方套设在该滑轨,并不需要从该滑轨的端面进行组装,而拆卸该刮刷片时亦同,通过施力在该第二硬质部,即可轻易地将该刮刷片从该滑轨的上方拆卸,因此可以增加组装及拆卸的便利性。此外,在完成组装之后,释放对该两第二硬质部的力量,该两第二硬质部会再次通过该两弹性部的弹性回复力而恢复原状,如此可以满足可重复使用的要求。

更佳地,该第一硬质部的断面形状呈矩形,各该第二硬质部的断面形状呈直条状,各该弹性部的断面形状呈直条状,各该弹性部的内侧边连接该第一硬质部的一端,各该弹性部的外侧边连接一该第二硬质部的上半段的内侧边。

更佳地,该第一硬质部的断面形状与该弹性部的断面形状均呈矩形,该弹性部的内侧边连接该第一硬质部的一端,该弹性部的底侧边连接一该第二硬质部的顶侧边。

更佳地,该第一硬质部的断面形状呈矩形,该弹性部的断面形状呈倒L形而具有一个直立段与一个连接该直立段的横伸段,该弹性部的直立段的内侧边连接该第一硬质部的一端,该弹性部的横伸段的底侧边连接一该第二硬质部的顶侧边。

更佳地,该第一硬质部的断面形状呈横条状,该弹性部的断面形状呈V字形,该弹性部的顶侧边连接该第一硬质部的一端的底侧边,该弹性部的底侧边连接一该第二硬质部的顶侧边。

更佳地,该第一硬质部具有一个横条段与两个直条段,该两直条段连接于该横条段的两相对端,该弹性部的断面形状呈直条状,该弹性部的内侧边连接一该第二硬质部,该弹性部的外侧边连接该第一硬质部的一该直条段的内侧边。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刮刷片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系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外观立体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配合线性滑轨的立体分解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配合线性滑轨的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第二硬质部相对第一硬质部弯折的状态。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配合线性滑轨的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刮刷片套设于滑轨。

图2D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配合线性滑轨的外观立体组合图,主要显示刮刷片固定于滑座。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5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 线性滑轨 12 滑轨

14 滑座 16 油嘴

18 螺丝 20 刮刷片

30 第一硬质部 302 横条段

304 直条段 32 油嘴孔

34 第二硬质部 36 螺丝孔

38 弹性部 382 直立段

384 横伸段 40 滑轨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通过所列举的若干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本说明书内容所提及的“左”、“右”“顶”、“底”、“内”、“外”等方向性形容用语,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为基准的例示描述用语,并非作为限制主张范围的用意。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配合线性滑轨的立体分解图。如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刮刷片20主要应用于线性滑轨10,图中所示的线性滑轨10包含有一条滑轨12与一个设在滑轨12的滑座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外观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20包含有一个第一硬质部30、两个第二硬质部34、两个弹性部38,以及两个滑轨接触部40。

图2D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刮刷片配合线性滑轨的外观立体组合图,主要显示刮刷片固定于滑座。如图2D所示,第一硬质部30的断面形状呈矩形且具有一个油嘴孔32,油嘴孔32用来安装一个油嘴16。

两个第二硬质部34的断面形状均概呈直条状且相对于第一硬质部30呈对称设置。每一个第二硬质部34的底端具有一螺丝孔36。

两个弹性部38的断面形状呈直条状且相对于第一硬质部30呈对称设置。每一个弹性部38的内侧边连接于第一硬质部30的一端,每一个弹性部38的外侧边连接在第二硬质部34的顶端的内侧边。

如图2D所示,滑轨接触部40连接在第二硬质部34的底端朝滑轨12的一侧边(亦即第二硬质部34之底端的内侧边),使得两个滑轨接触部40能以彼此相对的方式碰触滑轨12的左、右两相对侧边。

在组装时,如图2A至图2D所示,首先同时对两个第二硬质部34施加压力,使两个第二硬质部34利用两个弹性部38的材质特性而相对第一硬质部30产生弯折,这时候两个滑轨接触部40之间的距离会大于滑轨12的最大宽度,如此即可将刮刷片20从滑轨12的上方直接套设在滑轨12。在套设在滑轨12之后释放对两个第二硬质部34的力量,此时两个第二硬质部34会利用两个弹性部38的弹性回复力而恢复原状,接着再用两根螺丝18锁设于第二硬质部34的螺丝孔36,用以将刮刷片20组装固定于滑座14的一端。值得一提的是,依照相反的步骤操作亦可达成轻易拆卸刮刷片20的效果。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刮刷片20对于第一硬质部30、第二硬质部34及弹性部38在形状、位置及尺寸方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变化。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第一硬质部30的断面形状如前述第1实施例一样呈矩形,弹性部38的断面形状在第2实施例中亦呈矩形,而且,弹性部38的内侧边连接第一硬质部30的一端,弹性部38的底侧边连接于第二硬质部34的顶侧边。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第一硬质部30的断面形状如前述第1实施例一样呈矩形,弹性部38的断面形状在第3实施例中呈倒L形而具有一个直立段382与一个垂直连接直立段382的横伸段384,弹性部38的直立段382的内侧边连接第一硬质部30的一端,弹性部38的横伸段384的底侧边连接第二硬质部34的顶侧边。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第一硬质部30的断面形状在第4实施例中呈横条状,弹性部38的断面形状在第4实施例中呈V字形,弹性部38的顶侧边连接在第一硬质部30的一端的底侧边,弹性部38的底侧边连接在第二硬质部34的顶侧边。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5实施例的刮刷片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第一硬质部30在第5实施例中具有一个横条段302与两个直条段304,两个直条段304连接于横条段302的两相对端,弹性部38的断面形状在第5实施例中呈直条状,弹性部38的外侧边连接在第一硬质部30的直条段304的内侧边,弹性部38的内侧边连接于第二硬质部34的外侧边。

由上述可知,不论第一硬质部30、第二硬质部34及弹性部38之间的结构配置如何变化,通过两个弹性部38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的刮刷片20可以直接从滑轨12的上方进行组装,并不需要从滑轨12的端面进行组装,而拆卸刮刷片20时亦同,因此在有两个滑座14同时安装于滑轨12的情况下,组装于两个滑座14的相对端面的刮刷片20可以直接更换,并不需要先将其中一个滑座14从滑轨12取下之后才能进行刮刷片20的拆装,如此可以增加组装上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同样通过两个弹性部38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之刮刷片20可以多次拆装而不易产生变形,因此具备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