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传动的燃气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161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动传动的燃气调节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调节阀。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燃气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阀杆、阀芯、顶杆、复位弹簧、电磁阀芯组件和传动机构,阀体包括阀芯腔、内环出气管、外环出气管、电磁阀座和与电磁阀座相通的进气管。存在问题是:阀体体积大,原材料用量大,成本高,传动机构复杂,不可靠且传动动作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传动的燃气调节阀,它具有阀体体积小,成本低,而且传动机构简单,可靠,动作快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动传动的燃气调节阀,包括阀体、阀盖、阀杆、阀芯、顶杆、复位弹簧、电磁阀芯组件和传动机构,阀体包括阀芯腔、内环出气管、外环出气管、电磁阀座和与电磁阀座相通的进气管;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环出气管和外环出气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夹角,电磁阀座的轴线和外环出气管的轴线垂直;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轴、角形主动件和传动杆,角形主动件包括座板和驱动板,座板的上端与转轴固定连接,传动杆与座板固定连接;

所述阀体的阀芯腔下端设置有下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与电磁阀座通过导气孔相通,容置腔与电磁阀座相邻处的顶板上设置有转轴槽;

还包括底盖体,底盖体包括盖板和二个架板,

盖板封闭容置腔的下开口,架板的上端与容置腔的顶板贴合,将转轴保持在转动槽内;顶杆的下端与驱动板配合,传动杆与电磁阀芯组件配合。

所述的一种改进传动方式的燃气调节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传动杆的悬空端位于所述导气孔内,传动杆与电磁阀芯组件配合。

所述的一种改进传动方式的燃气调节阀,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中间传动件,中间传动件包括传动杆体和环绕传动杆体设置有轴向导气槽;

中间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导气孔内并滑动配合,传动杆体一端与所述传动杆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芯组件配合。

所述的一种改进传动方式的燃气调节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环出气管上设置有出气接口,出气接口的轴线和内环出气管的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动传动的燃气调节阀,传动机构的角形主动件和传动杆在一条垂直于转轴的直线上且一起随转轴转动,顶杆直接驱动,动作快;而且减小了阀体的体积,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转动传动的燃气调节阀,包括阀体1、阀盖2、阀杆3、阀芯4、顶杆5、复位弹簧、电磁阀芯组件6和传动机构7,阀体1包括阀芯腔1A、内环出气管1B、外环出气管1C、电磁阀座1D和与电磁阀座相通的进气管1E。

所述内环出气管1B和外环出气管1C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夹角,电磁阀座1D的轴线和外环出气管1C的轴线垂直;进气管1E的轴线和内环出气管的轴线平行;

所述外环出气管1C上设置有出气接口1C1,出气接口1C1的轴线和内环出气管1B的轴线平行。

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转轴71、角形主动件72和传动杆73,角形主动件包括座板721和驱动板722,座板721的上端与转轴71固定连接,传动杆73与座板721固定连接;

所述阀体1的阀芯腔1A下端设置有下开口的容置腔1F,容置腔1F与电磁阀座1D通过导气孔相通,容置腔1F与电磁阀座1D相邻处的顶板上设置有转轴槽1G;

还包括底盖体8,底盖体8包括盖板81和二个架板82,

盖板81封闭容置腔1F的下开口,架板82的上端与容置腔1F的顶板贴合,将转轴71保持在转动槽1G内;顶杆5的下端与驱动板722配合,传动杆73的悬空端位于导气孔内并与电磁阀芯组件6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如图4、图5所示,还包括中间传动件9,中间传动件9包括传动杆体91和环绕传动杆体设置有轴向导气槽92;

或者说:传动杆体91设置有环绕传动杆体91的导向体,导向体设置有轴向导气槽92,导向体与导气孔滑动配合。

中间传动件9设置在所述导气孔内并滑动配合,传动杆体91一端与所述传动杆73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芯组件6配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