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转动支承的轴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0615发布日期:2018-06-30 04:4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转动支承的轴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的、尤其用于汽车的变速器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多种技术常用于这种机器的移动部件的通过摩擦磨损损害的表面的润滑。为了润滑相互啮合的齿轮的相互接触的外表面足够的是,这些齿轮之一需要在其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上浸入润滑剂存储器中。尤其是在活动齿轮和支承它的轴之间的轴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润滑、但是不能有效地被润滑。为了也为其供给润滑剂常见的是,将润滑剂通过沿支承该活动齿轮的轴的轴线延伸的润滑剂通道输入。

由DE 10 2010 005 821A1已知一种机器,其中在这种轴的润滑剂通道的入口处,嵌入具有多个从外部环朝向轴突出的输送叶片的输送部段,用于将润滑剂输送进润滑剂通道。

这种建议并未在实践中实施。因为当润滑剂在润滑剂进口处足够高地突起时(用于遵循重力地侵入润滑剂通道中)这些输送叶片才能卷入和输送润滑剂,所以叶片仅对润滑剂流量具有很小的影响。

当在润滑剂通道上沿轴提供多个润滑剂位置时,则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润滑剂膜的厚度(其应该理想地沿通道壁延伸)在各个从通道分支的润滑位置处变小,因此到达离润滑剂通道的进口较远的润滑剂位置的润滑剂量可能是不足的。这种问题尤其在轴转速很高时出现,因为转速越高,将润滑剂驱动到沿轴可到达的第一润滑位置中的离心力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具有转动的轴(其中在轴中延伸的润滑剂通道提供多个润滑位置)的机器中、即使在离润滑剂通道的进口较远的润滑位置也能保证足够的润滑剂输入。

取代对提高润滑剂通道作为整体的通过量的尝试,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种技术方案通过影响润滑剂在润滑位置上的分布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方式为:在一种机器中,该机器具有至少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中的轴、在轴中沿其轴线延伸的润滑剂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润滑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润滑位置通过润滑剂通道被供给润滑剂,其中润滑剂通道在润滑位置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输送部段,在所述第一输送部段中至少一个输送叶片沿围绕轴线的螺旋路径延伸。

显然螺旋路径的旋转方向和轴的旋转方向相互协调,以便输送部段实际上在润滑剂上施加朝向第二润滑位置的输送作用并且不会抑制润滑剂的流动。

因此输送部段降低了在第一润滑位置上的润滑剂供应量,并有利于第二润滑位置和沿润滑剂通道邻接的可能的其他的润滑位置。

为了提高输送部段的效果,所述输送部段具有多个围绕轴分布的输送叶片。

第二输送部段可以设置在润滑剂通道的进口和第一润滑位置之间,用于使润滑剂不仅能够快速地输送离开第一润滑位置,而且从其旁边经过。

为了简化结构,至少一个输送叶片连续地在两个输送部段上延伸。

当润滑剂通道朝向轴的两端是打开的时,输送部段不仅输送润滑剂,而且还驱动通过润滑剂通道的气流,该气流有利于润滑剂在润滑剂通道的整个长度上的推进。

至少一个输送叶片可以与贴靠在润滑剂通道的壁上的支承环连接成一个结构单元。这种结构单元通过引入到润滑剂通道中而被快速方便地装配。

根据一种简单的技术方案,输送叶片从支承环延伸至轴线。通过包围它们的支承环、输送叶片也可以在装入轴中之前防止变形或损伤。这种结构单元可以廉价地制造、尤其通过塑料的注塑。

润滑剂通道可以具有缩窄结构,用于限定支承环伸入润滑剂通道的深度。

为了不阻止润滑剂从第一润滑位置向第二润滑位置的扩散,所述缩窄结构设置在进口和第一润滑位置之间。

为了在这种情况中跨接支承环和输送部段之间的间距,支承环和第一输送部段通过轴向的轴杆相连。

润滑剂通道的进口侧的部段可以具有内螺纹。

所述内螺纹可以直接地用于轴向固定由支承环和输送部段构成的结构单元,方式是支承环的外螺纹啮合到所述内螺纹中。

作为备选或补充,沿轴向固定输送部段的套筒拧入内螺纹中。

为了能够向润滑剂通道中输入足够量的润滑剂,优选设置输入管,该输入管优选无接触地嵌接到润滑剂通道中。

当输入管比套筒更深地伸入润滑剂通道中时,套筒的嵌接到润滑剂通道中的端部用作防止通过输入管注入的润滑剂流出的屏障,并因此同样有助于对润滑位置充分的供给。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优点由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汽车变速器的以下说明得出。在附图中: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轴向截面图中的汽车变速器的副轴;

图2示出具有部分切除的支承环的输送器部段;

图3示出按照第二技术方案的副轴的轴向截面;

图4示出具有输送器部段和支承环的结构单元的示意立体图;

图5示出结构单元的变形;

图6示出结构单元的另外的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汽车变速器的副轴1的一部分的沿其纵轴线2剖切的截面。副轴1的一个端部通过球轴承5支承在变速器壳体的壁3的凹口4中。

图1示出在副轴1上抗扭装配的惯性式同步器6,该惯性式同步器6与两个活动齿轮7、8配合作用;其他的惯性式同步器和与其配合作用的活动齿轮可以设置在副轴1的在附图中未示出的部分上。同步设备6的连接套9 能够以已知的方式从所示的中立位置沿轴向移进一个挡位位置中,在该档位位置中,该连接套将两个活动齿轮7、8之一抗扭地连接在副轴1上。

活动齿轮7、8通过滚针轴承10、11保持在副轴1上。为了给滚针轴承 10、11提供润滑剂,润滑位置12、13从润滑剂通道14分支,所述润滑剂通道14在副轴1中沿其轴线2延伸。润滑剂通道14在副轴1的图1中所示的端部上具有进口15;该润滑剂通道14可以延伸至副轴1的对置的端部上的出口。

润滑剂通道14在轴向上通过缩窄结构16划分成进口侧的部段17和主部段18,所述主部段18在副轴1的大部分长度上延伸并且其半径小于进口侧的部段17的半径。套筒19嵌入进口侧的部段17中。所述套筒19比部段 7短;套筒的嵌入深度这样被限定,即在套筒19的外端部上突起的法兰20 止挡在轴1的端部上。套筒19可以配备外螺纹,该外螺纹与部段17的内螺纹22啮合并且因此套筒19固定在轴1上。

用于润滑剂的输入管23从外面嵌入部段17中并且不与套筒19或轴1 接触地延伸到套筒19的内端部21的侧面。

在内端部21和缩窄结构16之间沿轴向固定结构单元24。结构单元24 包含支承环25,该支承环25在图1的技术方案中在其外侧上是平滑的并且无旋转地推入润滑剂通道14中。支承环24的内径略微大于套筒19的内径,因此润滑剂(其从输入管23的端部滴出并且通过离心力驱动而分布在支承环 25的内侧上)通过在套筒19的内端部和支承环25之间的台阶被阻止朝进口侧流出。

结构单元24推入部段17中所采用的定向选择为,使得在推入之后支承环25的孔26与润滑位置12对齐,因此润滑剂通过孔26到达润滑位置12。在孔旁边流过的润滑剂道到达在此通过多个输送叶片28构成的输送部段 27,所述输送叶片28从支承环25开始分别沿围绕轴线2的螺旋线形路径延伸。到达输送叶片28的润滑剂被输送叶片更深地卷入润滑剂通道14中。这在输送部段27的上游减小了润滑剂层的厚度并且之后提高了所述厚度,因此润滑剂的份额(其到达润滑位置13或者可能到达润滑位置13另一侧的图1 未示出的其他润滑位置)相比流到润滑位置12的份额被提高。

进口侧部段17和主部段18的半径之间的区别在图1中小于支承环25 的壁厚,因此润滑剂在经过支承环25之后流下一个台阶。这有助于对润滑位置13和可能的后续的润滑位置的更好的供给。

图2示出结构单元24的变型。结构单元24由塑料一体式地注塑成型。支承环25的一半在图2的视图中被切除,用以显示输送叶片28,所述输送叶片28分别通过沿螺旋状围绕轴线2延伸的路径伸长的基座29与支承环25 一体式地组成。输送叶片28在轴向上不会相互重叠,因此它们通过两个成型工具制成,所述成型工具沿轴线2从相反方向嵌接到支承环中。

输送叶片28在此朝向轴线2突出的程度明显超过润滑剂层的厚度。因此,输送叶片28的接近轴的区域对润滑剂没有效果,取而代之地,当润滑剂通道14在副轴1的未示出的端部上是打开的时,输送叶片28驱动气流通过润滑剂通道14,该气流自身有助于在向下游驱动黏附在润滑剂通道14的壁上的润滑剂。这也可以有助于更好地供给远离进口15的润滑位置。

图3示出与图1相似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的截面。润滑剂通道14的进口侧部段17在此比图1中的技术方案更短,因此第一润滑位置 12位于主部段18中。如在图1中的情况那样,结构单元24的支承环25在进口侧的部段17中固定在拧入的套筒19和缩窄结构16之间。因为在此支承环25没有孔(所述孔必须与润滑位置重叠),并且结构单元24因此可以任意地围绕轴线2旋转,因此在此支承环25配备外螺纹并且拧入进口侧的部段17的内螺纹22中。

从支承环25径向向内突出的轮辐30在轴杆31上会聚,所述轴杆沿轴线2朝向主部段18内突出。如更好地在图3中的结构单元24的立体图所示,在主部段18中,螺旋形性弯曲的输送叶片28从轴杆31径向向外突出。输送叶片28的远端的边缘32接触主部段18的壁,并且不相互连接,因此润滑剂可以通过输送部段27,而不必克服屏障。

在支承环25和输送部段27之间存在空隙33(参照图4),当结构单元24 装配到润滑剂通道14中时,该空隙与润滑位置12重叠。因此确保通向润滑位置的入口不被结构单元24阻挡。

在图5所示的结构单元24的变型中,输送叶片28延长进入支承环25 并且在那与轮辐30相融,用于在润滑位置12的上游构成第二输送部段34。因此在此通向润滑位置的入口不会被阻挡,输送叶片28的远端边缘32分别在润滑位置12的高度中具有切口35。

图6示出按照另一种变型的组件24,这一次具有面向观察者的支承环 25。输送叶片28在此延伸至支承环24的面向观察者的上游的棱边,但是其在此不到达轴线2,而是如虚线所示释放出一个凹口36,用于容纳(图6中未示出的)输入管23的端部。从输入管23的端部滴落的润滑剂在副轴1转动时绝大部分被叶片28拦截(在其到达支承环之前),并且由此形成沿轴线2 的方向的脉冲。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虽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确定的示范性的构造,但是它们仅用于说明并且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述结构设计的不同的变型是可能的,只要没有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和其等效范围即可。尤其是由该说明书和附图也可以得出没有在权利要求中提及的实施例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可以以不同于在此具体公开的组合的形式出现。因此,多个这种特征在相同句子中或在以不同于文本上下文的其他形式被描述的事实不能证明的结论是,它们仅能以具体公开的组合出现;相反原理上以此为基础,也可以单独地删除或修改多个这种特征,只要这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即可。

附图标记清单

1副轴

2纵轴线

3壁

4凹口

5球轴承

6惯性式同步器

7活动齿轮

8活动齿轮

9连接套

10滚针轴承

11滚针轴承

12润滑位置

13润滑位置

14润滑剂通道

15进口

16缩窄结构

17进口侧的部段

18主部段

19套筒

20法兰

21内端部

22内螺纹

23输入管

24结构单元

25支承环

26孔

27输送部段

28输送叶片

29基座

30轮辐

31轴杆

32远端边缘

33空隙

34第二输送部段

35切口

36凹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