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681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连接件,尤其是一种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



背景技术:

社会生产生活中,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两根或多根(两根以上)输送不同流体的管道需同时穿越一个洞口,但是由于洞口尺寸所限该洞口只允许部分管道穿过而不能让所有的管道同时穿越;与此同时,所述需同时穿越洞口的管道中的任何两根均不同时输送流体。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分户中水回用系统应用时,经系统处理后达标的中水往往是先输送到蹲便器或坐便器的水箱中以供冲厕使用;但是,由于原水不足等原因,水箱中中水供应不充足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就需要补充自来水以实现冲厕,所以水箱应为双水路供水;然而,现有的水箱往往都只设置一个并不大的进水口,不能满足中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同时穿越的需求。因此,在既不增大洞口尺寸也不增加洞口数量的前提下,如何让上述两根/多根管道中输送的流体都穿过所述洞口而输送至洞口的另一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其包括刚性外壳、柔性管组和密封件;刚性外壳是由干管和支管接头组成的刚性(不易发生形变)壳体,干管的两端都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数量一致的支管接头,干管两端的支管接头一一对应且各支管接头均与干管连接并连通;柔性管组安装在刚性外壳中,它是由与刚性外壳一端的支管接头数量相一致的柔性(可收缩和扩张)管道组成的管组;柔性管组中每根管道两端的管道接头都有一组所述一一对应的支管接头与其相匹配;管道接头安装在跟其相匹配的支管接头中并且管道接头与支管接头固定连接;密封件用于对管道接头与跟其相匹配的支管接头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或者用于对管道接头与跟其相连接的管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或者用于对管道接头与跟其相匹配的支管接头之间的缝隙和管道接头与跟其相连接的管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安装在刚性外壳中的柔性管组的各管道扩张后均能满足其各自输送的流体对管道过流截面的要求。如此,当两根或多根管道需穿越一个它们不能同时穿越的洞口时,就可选用所述干管尺寸比洞口尺寸小或与洞口尺寸相同的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将其安装在洞口中,并使该管件一端的支管接头位于洞口的一侧,另一端的支管接头处于洞口的另一侧,然后将位于洞口两侧的每一组相对应的支管接头与输送同一种流体的管道连接起来,这样该管件就可让所述需穿越该洞口的各管道输送的流体通过洞口。

作为优选,所述刚性外壳分为两部分并且这两部分都包括一段所述干管和与该段干管相连接的所述支管接头,所述两部分刚性外壳由活接连接;刚性外壳的此种结构可使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易于安装。

进一步,所述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还包括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用于安装管件时对所述两部分刚性外壳进行定位以使其安装在设定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还包括镂空罩体,该镂空罩体安装在各所述支管接头中并容纳于所述柔性管组的管道接头内;所述镂空罩体能让容纳它的管道所输送的流体顺畅地通过。当柔性管道中的某一根管道输送流体时,该管道扩张的同时其它管道就会被挤压;所述镂空罩体能阻挡因被挤压而向管道接头方向运动的柔性管组的管道壁,从而起到防止柔性管组因过度扩张而破损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管组是由两根管道组成的管组,该管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挡板安装在所述两根管道中间的位置上,所述挡板与管组的其中一根管道的管道壁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两根管道共有的管道壁固定连接或者其两面分别与所述两根管道的管道壁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刚性外壳铰接而不与柔性管组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尺寸比其所处一端的所述支管接头的内径都大;所述挡板能随管组中管道的扩张和收缩而运动并且它既可运动至将其所在一端的其中一个所述管道接头堵塞的位置又可运动至将其所在一端的另一个所述管道接头堵塞的位置;如此,当柔性管组的其中一根管道输送流体时,该管道扩张的同时挡板也随之运动,当挡板运动至其将不输送流体的一根管道的管道接头堵塞时就能阻止柔性管组的管道壁使其不能继续向不输送流体的管道的管道接头方向运动,从而起到防止柔性管组因过度扩张而破损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与柔性管组的其中一根管道的管道壁固定连接的挡板、所述与两根管道共有的管道壁固定连接的挡板和所述其两面分别与所述两根管道的管道壁固定连接的挡板均与所述刚性外壳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管组中的各管道均为独立的管道。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管组中的管道全部相连并成为一个整体。

作为优选,所述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还包括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用于密封该管件与其所穿越的洞口间的缝隙。

进一步,所述密封装置包括锥形密封圈和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为锥形密封圈提供锁紧力使其可靠地将管件与其所穿越的洞口间的缝隙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件包括O形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O形密封圈与所述柔性管道的材质相同,该O形密封圈处于柔性管道管道接头的端口并且它与柔性管道一体成型;此时,柔性管组中的管道本身就是密封件。

所述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便于安装。

所述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有利地适用于需设置双水路的分户中水回用系统,尽管并不限定于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使用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带挡板的壳体,111.干管,1111.挡板,1112.花键槽,112.支管接头,113.支管接头,12.带凸缘的壳体,121.干管,1211.凸缘,1212.花键齿,122.支管接头,123.支管接头,13.柔性管组,131.柔性管道,132.柔性管道,141.螺母,142.螺母,143.螺母,144.螺母,145.螺母,146.螺母,15.弹性挡圈,16.锥形密封圈,171.筒形镂空罩,172.筒形镂空罩,173.筒形镂空罩,174.筒形镂空罩,181.O形密封圈,182.O形密封圈,183.O形密封圈,184.O形密封圈,185.O形密封圈,186.O形密封圈,187.O形密封圈,188.O形密封圈,101.输流管道,102.输流管道,103.输流管道,104.输流管道,23.柔性管组,231.柔性管道,232.柔性管道,271.挡板,272.挡板,311.干管,321.干管,33.柔性管组,331.柔性管道,332.柔性管道,371.挡板,372.挡板,391.轴,392.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各实施例均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变过流截面的双/多通道管件为双通道管件,其部件包括:带挡板的壳体11、带凸缘的壳体12、柔性管组13、螺母141、螺母142、螺母143、螺母144、螺母145、螺母146、弹性挡圈15、锥形密封圈16、筒形镂空罩171、筒形镂空罩172、筒形镂空罩173、筒形镂空罩174、O形密封圈181、O形密封圈182、O形密封圈183、O形密封圈184、O形密封圈185、O形密封圈186、O形密封圈187、O形密封圈188。

带挡板的壳体11由干管111、支管接头112和支管接头113组成。支管接头112和支管接头113设置在干管111的一端并与干管111连通;干管111管壁外侧靠近支管接头处设置有挡板1111,挡板1111与干管111管口之间干管111的管壁外侧设置有螺纹;干管111管口的端面上还开设有花键槽1112。带凸缘的壳体12由干管121、支管接头122和支管接头123组成;支管接头122和支管接头123设置在干管121的一端并与干管121连通;干管121管口设置有凸缘1211,干管121管口的端面上还设置有花键齿1212。螺母141和弹性挡圈15都套设在干管121的外侧,并且弹性挡圈15安装在凸缘1211与螺母141之间(安装时先将螺母141套设在干管121外侧,然后再将扩张后的弹性挡圈15安装到位,如此,待弹性挡圈15收缩后就与凸缘1211一起将螺母141挡住使其只能在干管121外侧滑动);带挡板的壳体11与带凸缘的壳体12由螺母141与干管111通过螺纹连接为一体(连接时将花键齿1212插入花键槽1112中,如此,支管接头112和支管接头113分别与支管接头122和支管接头123正对,因此,花键槽1112和花键齿1212就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带挡板的壳体11、带凸缘的壳体12、螺母141和弹性挡圈15共同组成可分拆的刚性外壳;干管111和干管121共同构成刚性外壳的干管。

柔性管组13为一体成型的具有两根管道的管组,它包括柔性管道131和柔性管道132,柔性管道131和柔性管道132拥有共同的管道壁;柔性管道131两端的管道接头分别安装在与其对应并匹配的支管接头112和支管接头122中,柔性管道132两端的管道接头则分别安装在与其对应并匹配的支管接头113和支管接头123中,并且各管道接头端口的凸缘均处在支管接头端口外侧。

筒形镂空罩171、筒形镂空罩172、筒形镂空罩173和筒形镂空罩174均为整体呈筒形并且一端筒口外侧设置有凸缘另一端筒口中设置有镂空板的罩体。筒形镂空罩171、筒形镂空罩172、筒形镂空罩173和筒形镂空罩174分别并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支管接头112、支管接头122、支管接头113和支管接头123中,并且各筒形镂空罩均容纳于安装在支管接头中的管道接头之中;各筒形镂空罩筒口的凸缘均处于管道接头端口的外侧,各筒形镂空罩设置有镂空板的一端均安装在靠干管的一侧。筒形镂空罩171、筒形镂空罩172、筒形镂空罩173和筒形镂空罩174外侧分别套设有O形密封圈181、O形密封圈183、O形密封圈185和O形密封圈187;所述各筒形镂空罩与容纳它的管道接头之间分别通过上述O形密封圈密封。所述各筒形镂空罩都能让容纳它的管道所输送的流体顺畅地通过。

输流管道101、输流管道102、输流管道103、输流管道104与支管接头112、支管接头122、支管接头113、支管接头123一一对应;所述输流管道跟与其相对应的支管接头分别通过螺母143、螺母144、螺母145、螺母146实现连接,并且在上述螺母中还分别安装有O形密封圈182、O形密封圈184、O形密封圈186、O形密封圈188;所述各输流管道跟与其相对应的支管接头中安装的筒形镂空罩之间分别通过上述O形密封圈密封。

锥形密封圈16和螺母142均套设在干管111外侧,螺母142与干管11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锥形密封圈16安装在螺母142与挡板1111之间。

该变过流截面的双通道管件的安装可采用如下流程:首先选用干管111尺寸与需穿越的洞口尺寸相匹配的管件;接着将该管件中套设有锥形密封圈16的干管111从需穿越的洞口的一侧插入并使干管111穿过该洞口,再将螺母142安装在干管111上并拧紧螺母142以使干管111与洞口之间的缝隙可靠地密封;接下来将柔性管组13装入带挡板的壳体11中,接着再安装带凸缘的壳体12并使其与带挡板的壳体11连接为一体,继而将柔性管组13中的各管道接头分别安装到与其相对应的支管接头中;然后将套设有密封圈的筒形镂空罩安装到位,接着将各输流管道跟与其相对应的支管接头相连并安装密封圈,最后拧紧所述各输流管道处的螺母以使各柔性管道的管道接头固定并使所述管道接头与输流管道及它们之间的部件在密封圈的配合下密闭连接,即完成安装。如此,该变过流截面的双通道管件就将处于洞口两侧的相对应的输流管道连接了起来,从而形成了两个独立而密闭的流体通路。

当输流管道103至输流管道104这条流体通路输送流体时,流体在进入管件后通过柔性管道132的过程中就会挤压柔性管道132的管道壁使其扩张,从而迫使柔性管道132与柔性管道131之间共有的管道壁向柔性管道131方向运动,进而柔性管道132的过流截面得以扩大以满足流体输送的要求;筒形镂空罩171和筒形镂空罩172能阻挡向柔性管道131管道接头方向运动的管道壁,从而起到防止柔性管组13因过度扩张而破损的作用。当输流管道101至输流管道102这条流体通路输送流体时,流体输送过程中柔性管道131的变化情况与上述柔性管道132输送流体时的状况相似,从而达到顺畅地输送流体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取消了筒形镂空罩而在柔性管组中两根柔性管道共有的管道壁上设置挡板以实现筒形镂空罩的功能;此外,本实施例取消了柔性管道的管道接头与跟其相连接的管道之间的密封圈,所述管道接头与跟其相连接的管道之间的缝隙及管道接头与跟其相匹配的支管接头之间的缝隙由所述管道接头端口的凸缘密封。下面对上述不同之处进行详细说明,对于与实施例1同等的结构部件,省略其说明。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处于柔性管道23管道接头端口的凸缘与柔性管道23均为相同材质的密封材料制成并且它们一体成型,此时,所述凸缘既是管道接头与跟其相连接的管道之间的密封件又是管道接头与跟其相匹配的支管接头之间的密封件;当处于各支管接头处的螺母拧紧时,各管道接头将被固定并且在所述密封件的配合下各管道接头与跟其相连接的管道密闭地连为一体。

如图3、图4所示,挡板271和挡板272分别安装在柔性管道231与柔性管道232共有的管道壁的两端并且它们均与所述管道壁固定连接;挡板271和挡板272的尺寸比其所处一端的支管接头的内径都大;挡板271和挡板272都能随柔性管组23中管道的扩张和收缩而运动并且它们既可运动至将其所在一端的柔性管道231的管道接头堵塞的位置又可运动至将其所在一端的柔性管道232的管道接头堵塞的位置。如此,当柔性管道232输送流体时,该管道扩张的同时挡板271和挡板272也随之运动,当挡板271和挡板272运动至其将柔性管道231的管道接头堵塞时就能阻止柔性管组23的管道壁使其不能继续向柔性管道231的管道接头方向运动,从而起到防止柔性管组23因过度扩张而破损的作用;当柔性管道231输送流体时,柔性管组23的变化情况及挡板271和挡板272的运动情况均与上述柔性管道232输送流体时的状况相似,从而起到防止柔性管组23因过度扩张而破损的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柔性管组中两根管道为独立的管道,挡板均设置在这两根管道之间,挡板与刚性外壳铰接而不与柔性管组固定连接。下面对上述不同之处进行详细说明,对于与实施例2同等的结构部件,省略其说明。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柔性管组33是由柔性管道331和柔性管道332组合而成,柔性管道331和柔性管道332均为独立的管道。刚性外壳的干管311和干管321的内部顶端分别设置有轴391和轴392,轴391和轴392都安装在柔性管道331与柔性管道332之间的位置上。挡板371和挡板372也都安装在柔性管道331与柔性管道332之间的位置上并且它们分别与轴391和轴392铰接而不与柔性管组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当柔性管道332输送流体时,该管道扩张的同时挡板371和挡板372也因受挤压而转动,当挡板371和挡板372转动至其将柔性管道331的管道接头堵塞时就能阻止柔性管组33的管道壁使其不能继续向柔性管道331的管道接头方向运动,从而起到防止柔性管组33因过度扩张而破损的作用;当柔性管道331输送流体时,柔性管组33的变化情况及挡板371和挡板372的运动情况均与上述柔性管道332输送流体时的状况相似,从而起到防止柔性管组33因过度扩张而破损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刚性外壳的干管均为方形管,从而更有利于挡板的安装及其运动,进而利于其功能的实现。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管接头处的密封件要么用于对管道接头与跟其相连接的管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要么用于对管道接头与跟其相匹配的支管接头之间的缝隙和管道接头与跟其相连接的管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也可仅用于对管道接头与跟其相匹配的支管接头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之后再由另外的密封装置密封所述支管接头与所述输流管道之间的缝隙。

上述实施例均是以变过流截面的双通道管件为例作的说明,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也可制作出拥有两条以上流体通路的变过流截面的多通道管件以满足两条以上管道穿越洞口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